东亚文化交流圈的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95575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亚文化交流圈的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东亚文化交流圈的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东亚文化交流圈的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东亚文化交流圈的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东亚文化交流圈的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亚文化交流圈的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亚文化交流圈的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東亞文化:傳統與現代,第 5 講:東亞文化交流圈的文化中國與現實中國,黃俊傑教授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 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 Email: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eastasia.ntu.edu.tw,第5單元,【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引言,1:1 東亞文化交流圈中,中日關係密切,日本東大寺(建於752年),係中日文化交流史中,日本仿唐朝建築。,Wiiii,1)留日代表人物:史學家陳寅恪、思想家馬一浮、學者馬君

2、武(曾任孫中山秘書)、學者謝無量 2)來華日本漢學家:內藤湖南、青木正兒、吉川幸次郎、宇野哲人,陳寅恪,1:1 東亞文化交流圈中,中日關係密切,馬君武,臺灣大學 黃俊傑,臺灣大學 黃俊傑,1:2 東亞交流圈中,中國是各國巨大的他者,明永樂帝諭足利義滿國書,上週講: 1)德川日本朱子學派儒者山崎闇齋嘗問群 弟子曰:方今彼邦,以孔子為大將, 孟子為副將,牽數萬騎來攻我邦,則吾 黨學孔孟之道者為之如何? 弟子咸不能答,曰:小子不知所為, 願聞其說。曰:不幸關逢此厄,則 吾黨身披堅,手執銳,與之一戰而擒孔 孟,以報國恩,此即孔孟之道也。,1:2 東亞交流圈中,中國是各國巨大的他者,2)京都大學中國文學

3、教授吉川幸次郎: 大正時代是日本人對中國 最不懷敬意的時期,3)經典詩詞中所形塑的文化 中國與現實政治社會中的中國 相去甚遠,1:2 東亞交流圈中,中國是各國巨大的他者,吉川幸次郎,臺灣大學 黃俊傑,1:3 本講主題,透過 20世紀日本人的遊華經 驗,分析 (1)文化 vs. 政治, (2)理想 vs. 現實 的差距及其 啟示。,2. 日本漢學家眼中的文化中國,2:1 南北與城鄉的二元結構,1)南北的文化差異: 中國南方人和北方人生活習慣及個性 均差異甚大。北人質樸,每厭遷移; 南人輕銳,每喜新異。 2)城鄉的分野: 吉川幸次郎認為,中國的城市與農 村生活,區別極大。農民負擔重稅 ,城市居民生

4、活奢侈。,2:2 文化中國的日常性,1)宇野哲人: 按予之私見,作為國家,中國今日之所以不振,或起因於彼國自古以來民主主義思想發達 ,由此形成易姓革命之風,缺乏在一定之主權下統一團結之性格。而作為民族,之所以稱之為具有大勢力之民族,有種種理由可言,其一大理由,即在於彼等所采取之家族主義。 (中國文明記),這人真有味道給妳發揮了,宇野哲人,臺灣大學 黃俊傑,2:2 文化中國的日常性,2)吉川幸次郎: 有關中國人的精神特質固然可以從各 種角度加以分析,我個人認為最重要 或者說最屬於核心部分的應該是只 信賴感覺這一點。並且,相反的, 對超越感覺之存在則不加信任。 這是中國人精神面貌的核心。 (支那人

5、古典生活 ),2:3 儒學與文化中國的複雜關係,1)對儒家的負面批評: 儒禍導致中國社會爾虞我詐 中國人對不可抗拒的事物則採取 服從的態度,是虛無恬淡的老莊 思想,而虛無恬淡便是道福。 (青木正兒:江南春),青木正兒,臺灣大學 黃俊傑,2:3 儒學與文化中國的複雜關係,2)對儒家的正面肯定: 宇野哲人:初謁曲阜聖廟之感動, 對孔子無限之崇敬。 吉川幸次郎:嚮往禮記中所呈 現的人道主義精神,認為儒教 具有宗教性但非宗教 。,曲阜孔廟,Gisling,3. 日本漢學家眼中的現實中國: 事實與解釋,3:1 常以中國山川、詩詞或聖賢行止 相對照:,1)內藤湖南: 遊長城與明十三陵 vs. 顧炎武昌平山

6、水記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遊武昌黃鶴樓 vs. 清人汪容甫為畢沅的 黃鶴樓銘所撰之序。,本作品由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授權本課程東亞文化:傳統與現代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3:1 常以中國山川、詩詞或聖賢行止相對照,3)青木正兒: 遊南京玄武湖 vs. 儒林外史第35回,2)吉川幸次郎: 遊高郵 vs. 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的學問,儒林外史作者 吳敬梓,儒林外史,3:2 現實中國的面向,使日本漢學家中華夢碎,1)漢學家所描述的現實中國: a)1899年內藤湖南抵達山東的第一印象 山皆荒禿,山腳下土壤呈赭色,山坡 傾斜,海岸上危岩觸目,山野為些許

7、綠色所掩,似南畫常見之構圖,國家 衰舊,如此荒涼,二千年郡縣政治之 餘弊,惟有痛惜。,1)漢學家所描述的現實中國: b)宇野哲人在1906年遊圓明園: 破磚礫瓦累累,中有半堵頹壁尚存, 極其淒慘,昔日鹿鳴鶴舞之名園,今 日一任雜草蔓延,處處怵目驚心,左 手邊,只見麥穗初秀,曠野連天。等 口中低吟麥秀之歌,遙寄憑吊之 意。,3:2 現實中國的面向,使日本漢學家中華夢碎,圓明園遺跡,LG4761,圓明園的遺跡,2)漢學家對現實中國的觀察面向 a)國民性格中的投機心態、利己主義、 髒亂習慣 b)社會貧富鴻溝極深 c)學術深受政治力滲透,3:2 現實中國的面向,使日本漢學家中華夢碎,3:3 從思想以及

8、政制角度,試圖解釋文化 中國與現實中國的巨大落差,1)革命思想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矛盾 中國社會之所以不振,或起因於彼國自古 以來民主主義思想發達,由此形成易姓革 命之風,缺乏在一定之主權下統一團結之 性格。(宇野哲人:中國文明記),2)科舉制度扼殺人才 內藤湖南對北京 貢院的描述: 方四尺小屋, 好似狗窩一般。院之境內, 野草過 人頭,考官所居房舍,守門人糞便狼 籍,臭氣衝鼻,其污穢實難以言語形 容。(燕山楚水),北京貢院,3:3 從思想以及政制角度,試圖解釋文化 中國與現實中國的巨大落差,3:3 從思想以及政制角度,試圖解釋文化 中國與現實中國的巨大落差,北京貢院老照片(1900)明遠樓前,北

9、京貢院明遠樓後考棚(1900),北京貢院老照片(1900)考棚近影,2)科舉制度扼殺人才,2)科舉制度扼殺人才 宇野哲人對科舉制度的思考:由此而 登用人才,徒助長官場之陋習而已,亦 由此國勢漸衰,委靡不振,以至今日。 然近來此延續千年之科舉陋習已廢,世 中將考試制度視為守株之利者,亦須以 之為鑒。(中國文明記),3:3 從思想以及政制角度,試圖解釋文化 中國與現實中國的巨大落差,科舉小抄夾衫,4. 日本漢學家的中國觀 洞見與侷限,4:1 見微知著,從部分看全體,宇野哲人從中國人行善的私利動機,來推論作為民眾的中國之個人主義取向,與作為國家之中國所要求的團結一致之力量頗有差距。 (中國文明記)

10、青木正兒從中國人嗜食韭菜與蒜,不顧他人感受,推斷中國人之自私自利。(竹頭木屑),4:2 旅遊經驗與個人集體認同之建構,將文化中國與現實中國,對照於日本文化與生活經驗,加強了他們日本文化的認同感,4:3 強調中國主體性的失落,過度膨脹日本主體性之危機,吉川幸次郎: 為了讓中國人瞭解:道理不見得只存在於五經,並非自己的民族之生活方式就是人類生活方式的全部;有必要把不同於中國的生活方式,其中又充分顯現一些道理的具體例子告訴中國人,而足以完成此種使命的正是日本文化。,5. 結論,5:1 旅遊經驗中自我的主體性如何安頓,語言學家William Cooper與John Ross 指出: 人的語言有me-f

11、irst orientation現象 從自己出發思考 自己是自立向上、面向前,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文化的多元與徬徨: 主體性的失焦?,孔子、佛陀、基督、老子 (由左至右) 圍繞一孩童 (代表日本) 日本畫家橫山大觀所繪,5:1 旅遊經驗中自我的主體性如何安頓,如何跳脫 自我的牢籠?,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5:1 旅遊經驗中自我的主體性如何安頓,1)對江戶漢學的反叛:掙脫江戶漢學 傳統之把中國作日本式的理解, 致力於把中國做為中國來理解。 2)溝口雄三:無中國的中國研究者 3)日本漢學的新典範:研究者(日本 漢學家)與被研究者(中國文化)的 互為主體性。,5:1 旅遊經驗中自我的主體性如何安頓,閱讀

12、作業,黃俊傑:二十世紀初年日本漢學家眼中的文化中國與現實中國,收入氏著: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4)。,5:2 自我與他者的互動,如何將自我的各面向加以統一,而獲致動態的平衡? 1)人的自我的多面性: 政治自我 文化自我 社會自我 2)自我的建構:在與他者 互動的脈絡中,延伸閱讀,內藤湖南、青木正兒著,王青譯:兩個日本漢學家的中國紀行(北京:光明日報社,1999)。,思考問題,請以您自己的閱讀與旅遊經驗,討論您對他者的觀察。 文化中國(或台灣、世界)與現實中國(或台灣、世界)之間有其巨大的差距,您認為這種差距是否有接近的可能?應如何拉近?試申論您的理由。,網路資源,台大東

13、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http:/www.eastasia.ntu.edu.tw 錢婉約:日人筆下的民國學林掌故倉石武四郎中國留學記、吉川幸次郎我的留學記及其他: http:/www.education.ntu.edu.tw/ school/ history/News/2003/news20030221.htm 童岭:中国天生就是我的恋人读吉川幸次郎我的留学 记: http:/ 叶剑辉:研究汉学的中心不在日本,在中国: http:/ 扬州时报:近代日本艺术家视野中的扬州风物: http:/ 線上旅遊書(Travel Books Online)網站: http:/,本講結束,東亞文化交流圈的文化中國與現實中國,版權聲明 1,版權聲明 2,版權聲明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