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A地质灾害及防治知识讲座.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97805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AAA地质灾害及防治知识讲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sAAA地质灾害及防治知识讲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sAAA地质灾害及防治知识讲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sAAA地质灾害及防治知识讲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sAAA地质灾害及防治知识讲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AAA地质灾害及防治知识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AAA地质灾害及防治知识讲座.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7/7,1,地质工程系 高磊,地质灾害防治,2019/7/7,2,课程提纲,第一部分 地质灾害类型认识 第二部分 群测群防监测预警 第三部分 减灾防灾工作内容 第四部分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灾防治知识,2019/7/7,3,第一部分 地质灾害类型认识,一、 地质灾害基本概念 二、 滑坡特征 三、 崩塌特征 四、 泥石流特征 五、 地面塌陷等,一、 地质灾害基本概念 二、 滑坡特征 三、 崩塌特征 四、 泥石流特征 五、 地面塌陷 六、 地震等,2019/7/7,4,广义: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地质灾害事件。是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一种灾害。

2、,共分12类48种: (1)地壳活动灾害:地震、火山、断层错动;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 (3)地面变形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 (5)城市地质灾害:地基与基坑变形、弃土垃圾堆积; (6)河、湖、水库灾害: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 (7)海岸灾害: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 (8)海洋地质灾害: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 (9)特殊岩土灾害: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 (10)土地退化灾害:水土流

3、失、土地沙漠化、石漠化、盐碱化;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 (12)水源枯竭灾害: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一、地质灾害基本概念广义,2019/7/7,5,狭义: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一、地质灾害基本概念狭义,按发生、发展进程划分可分为突发型和缓变型两种。 按诱发因素划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 我省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常见的缓变性地质灾害有水土流失、

4、石漠化和地方病等。 我们通常所指地质灾害主要为与地质作用直接有关的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在甘肃最常见的是前三种俗称滑、崩、流。,曹家湾滑坡,崩塌,泥石流,石漠化,2019/7/7,6,二、滑坡特征,滑坡灾害是指自然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定损失的斜坡变形破坏乃至整体移动事件。影响因素常见的有河流冲刷、降雨、地震、采矿、人工切坡等,其特征是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滑坡也叫地滑,群众中还有“走山”、“垮山”或“山剥皮”等俗称。,地形地貌特征:当斜坡上发育有圈椅状,马蹄状地形或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明显不协调

5、 。 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了开裂、倾斜,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上述地貌现象可能是滑坡正在形成的依据。,地层特征: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段,其岩层或土体的类型、产状往往与周围未滑动斜坡有着明显的差异。,地下水特征:滑坡会破坏原始斜坡含水层的统一性,造成地下水流动路径、排泄地点的改变。,植被特征:斜坡表面树木东倒西歪(俗称“醉汉林”),般是斜坡曾经发生过剧烈滑动的表现;而斜坡表面树木主干朝坡下弯曲、主干上部保持垂直生长,一般是斜坡长时间缓慢滑动的结果。,2019/7/7,7,1996年的贵州印江岩口滑坡,死3人,淹没1个镇,同时威胁县城;,三凯高速公路滑

6、坡,矿山诱发滑坡,顺层滑坡,各种类型 滑坡一瞥,纸河滑坡,滑坡,垮坡滑坡前缘阻断河流,岩石垂直滑坡,滑坡醉汉林,2019/7/7,8,地形地貌特征:崩塌山体坡度50,高度差大于30m,孤立山嘴,凹形陡坡。 地层岩性特征:坡脚大小块石零乱堆积(倒石堆)、坠石、岩体裂缝发育且贯通性好。 发生前兆:危岩体掉块、坠石、小崩塌不断。危岩体下部(脚部)出现新破裂、嗅到异常气味。岩石撕裂声。地下水质、水量异常。动植物异常。,形成条件:一是位于陡坡上(坡度50,高度30m);二是被23组高倾角裂隙切割;三是基庄空虚(失稳)。 形成时的特征:一是折断压碎;二是局部滑移;三是倾倒翻滚(急剧、短促、以垂直运动为主)

7、。 堆积物特征:倒石锥,松散、结构零乱。,三、崩塌特征,崩塌是陡坡上的岩土体失去稳定后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的地质现象。,2019/7/7,9,各种类型 崩塌一瞥,崩塌,矿山崩塌,2019/7/7,10,泥石流发生:往往随山洪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松散的物源(土石)、可以携带松散物质的水和一定纵坡降的沟谷。为此,崩滑流极易形成灾害链。 判别: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三个方面部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条

8、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粘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沟谷,今后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 特点:暴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猛、破坏力强。,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四、泥石流特征,2019/7/7,11,盘县河谷型泥石流,各种类型 泥石流一瞥,矿渣泥石流,弃渣泥石流,坡面泥石流毁坏房屋,沟谷泥石流,河谷水性泥石流,小屯山坡型泥石流,大块径泥石流堆积物,2019/7/7,12,地面塌陷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

9、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种动力地质现象。 常见类型有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两种。 通常由于地下水动力条件改变而形成岩溶塌陷如坑道排水突水、抽吸地下水、水库蓄水、河水下渗,加载。 由于采矿而形成采空区塌陷。 平面形态常为园形、椭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剖面形态常为坛状、井状、漏斗状、碟状、不规则状等。,地面沉降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抽地下水、采矿)下形成的地表垂直下降现象。 地裂缝有地震裂缝、构造裂缝和因为滑塌形成的地面裂缝。后者多为崩、滑、塌、沉降在地表的一种表象。,五、地面塌陷,2019/7/7,13,地面塌陷等一瞥,2019/7/7,14,什么是地震 ? 指由于地下岩石长期受到构造

10、作用,积累了大量的能量,当大范围地层的岩石断裂或断层错动时,能量全部或部分释放出来,就产生了地震。(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它发源于地下深处某一处,该处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震源垂直投影在地面上的点称为震中。地面上受地震影响的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称震中距。地震破坏程度最大的区域称为震中区。地震在地面上波及到得地区称为震域。 根据地震产生的原因,地震可分为:人工地震,如爆破作用引起的与地震相似的现象;诱发地震,如水库蓄水时在附近的断层中引起的地震;天然地震,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等。根据地震的强

11、度来划分,将地震分为10级。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六、地震,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从太平洋东海岸的智利一直延伸到太平洋西南岸的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这条地震带地壳构造运动非常活跃,地球上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这条带上,我国的台湾省就位于这个地震带上;二是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西起地中海,经过土耳其、中亚细亚、印度的北部、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会合。地球上每年大约要发生500万次地震,平均不到10秒1次。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地震不到总次数的1%。强度能够达到破坏建筑物的地震每年只有十几次。我们中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在中华文明史上有过多次地震灾

12、害的记载。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张衡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以测出地震方向的地震仪。据史料记载,我国已经发生3000多次4级以上的地震。,六、地震,六、地震,我国地震分布(构造分布),六、地震,我国地震分布(震中分布),地震次生灾害之海啸 地震次生灾害泛指由地震运动过程和结果而引起的灾害。如地震沙土液化导致地基失稳而引起的建筑物倒塌,地震使水库大坝溃决而发生的洪水,地震引起斜坡失稳而造成的崩塌、滑坡等灾害,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的水灾、地震火灾等等。下面和大家着重探讨一下有关海啸知识。 所谓海啸,是指由海底地震(或海底火山等)引发的巨大破坏力的海浪。海啸的传播速度与水深有关,最快可达每小时数百至上千公里

13、,当海啸开始形成时,其波浪并不高,仅在12m之间,在其传播过程中会保持这一波高,只有在快到达海湾或岸边的浅水区时,波高才会突然急剧增加数倍甚至数十倍(例如,1.5m高的海底水体隆起到达海岸时可达30m高的巨浪,日本3.11海啸最大浪高23.6m),携带巨大的能量和由此而来的强烈破坏力,形成一种破坏性巨浪。,六、地震,地震数据之最 世界震级最大的是1960年5月21日智利9.5级地震; 中国震级最大的是1950年8月15日的西藏8.6级地震; 死亡人数最多的是1556年1月23日的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83万人; 中国波及范围最大的地震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级大地震,地震重创中国约50万

14、平方公里大地,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震感,以陕甘川三省震情最重,甚至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日本、菲律宾等国均有震感。 西太平洋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里氏9.0级。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130公里以外的西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根据日本官方统计(截止3月25日11时),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强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0035人死亡,17443人失踪。(注意3.11地震仅是日本地震观测史上最强的地震),六、地震,六、地震,1999年8月13日,某市普降暴雨,总降雨量达295.3mm造成了千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及地质灾害,老城区被淹,7.78万群众被围困,同时发生了大量地质灾

15、害。照片为该地区发生长约2公里的泥石流,造成13人死亡,1人失踪,17人重伤,倒房32间,直接经济损失430万元。,1999.8.13,典型地质灾害事件,2000年9月1日,某地区因暴雨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数百起,死亡52人,失踪8人,直接经济损失约4亿元。,2000.09.01,6.典型地质灾害事件,2001年6月18日至19日,某县宝顶山地区因暴雨引发8条泥石流,直接损毁面积44km2,共造成61人死亡,36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3.3亿余元。,2001.6.18,6.典型地质灾害事件,2002年8月7日8日,某市北湖区2个乡等地发生2400余处崩滑流地质灾害,因灾死亡38人,倒塌房屋20

16、00多间,损毁稻田3000余亩、公路100多公里,直接经济损失约2亿元。,2002.8.07,6.典型地质灾害事件,2003年7月10日5时,某县博爱中学后山发生规模约180万方的岩质滑坡,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735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1500万元。,2003.7.10,6.典型地质灾害事件,2004年6月23日凌晨1时至下午2时,某市普降暴雨,引发大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3人死亡(另外因洪水冲垮房屋死亡2人),伤3人,6人失踪,毁坏房屋74栋,损坏公路10830米,稻田141亩。,2004.6.23,6.典型地质灾害事件,液化气泄漏 位 置,爆炸位置,人工堆土,2004年12月

17、9日晚上某总公司黑石铺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由于人工堆土发生滑动,并推倒砖墙,毁坏部分建筑物,造成数吨液化气外泄、4节装鞭炮列车爆炸,多处民房、办公建筑物门窗及墙震裂受损,造成1人死亡,21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2人轻伤,17人轻微伤),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对社会公共安全影响很大。,2004.12.9,6.典型地质灾害事件,2005年5月31日20:40至6月1日9:00,某市所辖的某县地段降雨总量为285mm,其中短时最大三小时降雨254.1mm,从而引发特大山洪以及群发性地质灾害。造成该县太芝庙、潭府、陈家坊3个乡镇47个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大量摧毁、房屋倒塌,交通、电力、通讯全部断绝。

18、,2005.5.31,6.典型地质灾害事件,6.典型地质灾害事件,2006年7月14日-16日,某地区等地遭受500年难遇的极端气象事件碧利斯强热带风暴。14-15日,在该地区产生了411-631.8毫米的特强降雨,其中耒水流域的资兴一带,降雨达631.8毫米,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2006.7.13-16 碧利斯台风,6.典型地质灾害事件,2006年7月14日-16日,某地遭受500年难遇的极端气象事件碧利斯强热带风暴,期间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据统计,因地质灾害造成死亡98人,失踪50人,受伤23人,经济损失1.63亿元。,2006.7.13-16 碧利斯台风,2019

19、/7/7,31,第二部分 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一、群测群防网络 二、注意日常活动不诱发滑坡、崩塌灾害 三、及时躲避滑坡、崩塌灾害 四、如何预防、躲避泥石流灾害 五、变形监测手段 六、临灾特征 七、特别提示,2019/7/7,32,一、群测群防网络,2019/7/7,33,县(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乡镇级),2019/7/7,34,监 测 预 警 技 术 指 导,监测预警信息,监测预警信息,监测预警信息,监 测 机 构,监 测 方 法,2019/7/7,35,选择安全场地修建房屋:应通过专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来确定。房屋尽量避免建在高坡脚、笋子岩下 ,条件允许时,可对隐患体进行清理后加固等。

20、,二、注意日常活动不诱发崩、滑灾害,建在陡崖下的房屋,建在陡崖下的房屋,建在陡崖下的学校,建在斜坡下的房屋,2019/7/7,36,不要随意开挖坡脚:在建房、修路、整地、挖砂采石、取土过程中,不能随意开挖坡脚,特别是不要在房前屋后随意开挖坡脚。如果必须开挖,应在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下,方能开挖。坡脚开挖后,应根据需要砌筑维持边坡稳定的挡墙,墙体上要留足排水孔 和反滤层 。,修建房屋切坡造成边坡滑塌,修建乡村公路切坡造成边坡滑塌塌,2019/7/7,37,不随意在斜坡上堆弃土石 :较理想的处理方法是把废土堆放与整地造田结合起来 。,煤矿堆渣造成潜在滑坡,2019/7/7,38,管理好引水和排水沟渠:

21、水对滑坡的影响十分显著。 防止引水渠道的渗漏 ,面对村庄的山坡上方最好不要修建水塘 ,降雨形成的积水应及时排干 ,及时填埋地面裂缝、把地表水和地下水引出可能发生滑坡的区域 。,用塑料薄膜防治水渠渗漏,2019/7/7,39,监视滑坡、崩塌动态:一般应把变形显著的地面裂缝、墙体裂缝作为主要监测对象。通过在地面裂缝两侧设置固定标桩、在墙壁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纸片等方法,定期观测,“有备”才能“无患” 。 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要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绝不能从一处危险区又迁到另处危险区;避灾场地原则上应选在滑坡两侧边界之外,不宜选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地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灾场地距原居住地越近越好,

22、地势越开阔越好,交通和用电、用水越方便越好。 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要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号等等),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 。 预先公布责任人: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具体工作的负责人,通过村民大会、有线广播等办法广泛宣传、家喻户晓,必要时还应进行模拟演习。 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临时住所 、交通工具、通讯器材、雨具和常用药品等,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准备。,三、及时躲避滑坡、崩塌灾害,2019/7/7,40,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一

23、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泥石流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四、如何预防、躲避泥石流灾害,2019/7/7,41,房屋不要建在沟口、沟道上:从长远的观点看,山区的绝大多数沟谷今后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因此,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和营造防护林,可以避免或减轻因泥石流溢出沟槽而对两岸居民造成的伤害。,2019/7/7,42,一样做好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预先公布责任人等工作。,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下雨天在沟谷中耕作、放牧时,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

24、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的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群众对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的生动描述。因此,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2019/7/7,43,(一) 简易监测 监测标志: 桩观测;标尺观测;石膏片、砂浆片观测 监测工具: 卷尺、钢直尺为主。 重点: 对滑坡地面裂缝和建筑物裂缝、地表排水等进行观测。,简易监测布设方式示意图,五、变形 监测手段,(二)专业监测 监测标志:埋设固定观测点 监测手段:经纬仪、全站 仪、GPS、钻孔倾斜仪等,2019/7/7,44,(一)崩塌、滑坡 崩塌:掉块、小崩塌经常出现;新增裂缝;动植物异常。 滑坡:前缘

25、出现隆起和放射状裂缝;后缘裂缝加宽,产生新裂缝;中部裂缝加宽,产生新裂缝,出现错落台阶,有小坍滑现象;后则缘出现斜向裂缝。,六、临灾特征,2019/7/7,45,(二)泥石流 物源:松散物质丰富;沟谷两侧滑坡、坍滑强烈。 降雨:1小时30mm、10分钟10 mm左右或以上均可触发(大方县小屯乡滑石村泥石流,30分钟50 mm降雨)。,2019/7/7,46,(三)地面塌陷 岩溶塌陷:岩溶发育,且大量抽取地下水,地面出现裂缝、沉陷时。 采矿空区塌陷:以采煤为主,地面出现裂缝、沉陷时。,2019/7/7,47,收看预警信息(电视、手机、网上):国土资源与气象部门的气象预警预报,可以为防范地质灾害提

26、供重要信息,大家都应养成每天收看预警预报的习惯,以防患于未然。,七、特别提示,2019/7/7,48,发放防灾明白卡: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须填写预防明白卡,当地居民应熟知其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生的可能程度、警示、撤离路线等内容。,2019/7/7,49,由乡镇编制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其中内容涵盖危险区范围、撤离地点、撤离路线),2019/7/7,50,出现险情启动预案:发现地质灾害前兆时,当地责任人和居民应首先向有关部门报告出现的现象,并请专业人员进行确认。当出现险情时,各级政府要启动应急预案,应采用约定好的鸣锣、广播等方式通知危险地带人员紧急疏散,按应急方案和撤离路线组织人畜撤离危险地带。,2019

27、/7/7,51,工程项目作好评估、勘察与设计:各建设工程须遵守国家在地质灾害方面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履行工程建设在地质灾害方面的法律法规中规定的职责和义务。,2019/7/7,52,第三部分 减灾防灾工作内容,一、几个基本概念 二、地质灾害防治职责 三、减灾防灾工作内容 四、政府应着重做好的几项工作 五、灾情处置程序与办法,2019/7/7,53,1、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易发区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灾种不同范围不同,有点、带、区的分别。如滑坡多为点,地面沉降、泥石流多为区,地裂缝多为带。易发区可演变成危险区或非易发区。 2、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造成较

28、多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地区。 3、地质灾害点:指已发生的灾害体,产生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4、地质灾害隐患点:指地面、房屋出现开裂,未产生直接损失;但存在潜在损失,是防灾重点。,一、几个基本概念,2019/7/7,54,县(市)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分区图(乡镇也可参照执行),2019/7/7,55,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职责: 政 府:统一领导 国土资源:组织、协调、指导、监督 其它部门:按各自职责负责有关防治工作 部 队:协助政府做好抢险救灾, 是安全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二、地质灾害防治职责,2019/7/7,56,四项任务:规划、预防、应急、治理 七项工作:地质灾害防治

29、规划 年度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报告、抢险救灾 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 组织实施政府投资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十六项制度:地质灾害调查(一项) 地质灾害规划(一项) 地质灾害预防(五项) 地质灾害应急(五项) 地质灾害治理(四项),三、减灾防灾工作内容,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减灾防灾工作内容:,2019/7/7,57,县(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乡镇可参照执行),2019/7/7,58,灾情与险情报告制度 基层政府应急处置权制度 应急责任制度 自然因素治理责任 人为活动治理责任 资质管理制度 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和管护责任制度,减灾防灾十六项制度,调查制度

30、 规划编制和批准制度 监测和预警制度 预报制度 危险区划定制度 危险性评估制度 治理工程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 应急预案编制制度 应急指挥体制,2019/7/7,59,1、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条例规定: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由政府纳入财政预算。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是消除隐患的计划。按照本级政府批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进行编制。 3、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是防范突发事件的实细则。 隐患点防灾预案是根据地质灾害点类型、特征,威胁对象、范围,制定了人员、财产转移路线;确定责任人、预警信号

31、、监测、值班、巡查等制度。 4、制定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预案 编制与批准:是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行动方案。 由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铁路、交通等部门编制;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发布。 应急预案的启动:发生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时,国务院及省政府成立抢险救灾指挥挥,启动省级应急预案;发生中型地质灾害时,地级政府(行署)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启动地级应急预案;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县级政府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启动县级应急预案。 注意:无论发生哪种灾害,启动县级应急预案是首要的。 抢险救灾原则:应当遵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的原则,四、政府应着重做好的几项工作,2019/7/7,60,1、速

32、报 地质灾害灾情(伤亡)报告要求: 1日报告:对于6人以下死亡和失踪的中型地质灾害灾情,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1日内上报国土资源部。 6小时报告:对于6人(含)以上死亡和失踪的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避免10人(含)以上死亡的成功实例,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6小时内上报国土资源部。 1小时报告:对于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灾害发生地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上报国土资源部。,五、灾情处置(四项:速报、紧急处理、危险区管理、启动预案),2019/7/7,61,地质灾害隐患险情报告要求 中、小型:2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上报地级国土资源部门。 特

33、大、大型:2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同时上报省、地国土资源部门。 2、紧急处理 非工程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险情状况,应及时采取:临时紧急避让和永久性搬迁措施。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协助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做好该项工作。 应急工程处理措施: 当地质灾害出现险情,在预警的同时,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减缓滑坡体的破坏过程。如采用塑料布覆盖、粘土回填地表裂缝、修临时排水沟、前缘压脚、后缘减载等措施。 3、地质灾害危险区管理 应在周界设立警示标志。并要求:灾害体未得到有效治理,威胁尚未解除前,危险区内禁止开展任何建设活动;禁止任何可能加剧、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三、灾情处置,2019/7/7,62,4、

34、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启动与实施 上下联动:隐患点一旦出现发生灾害的前兆特征和险情,或发生灾害后,接到报告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启动和组织实施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通知村委会、居委会及时将可能成灾范围内的人员、财产转移到指定的安全地区;开展灾情调查、请求支援、抢险救灾、转移安置、应急保障、灾后重建等各项抢险救灾活动。 动员与强制结合: 我省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地质灾害又多发生于老、少、边、穷地区,部分群众在灾害发生时,仍然存在抢救其财产的侥幸心理。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情况紧急时,抢险救灾机构人员可以实行强制措施。这体现了以人为本、救人高于一切的精神。,2019/7/7,63,第四部分

35、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 成功预报与避让 二、 永久性搬迁避让 三、 应急治理工程 四、 永久治理工程 五、应急预案演习,2019/7/7,64,气象预报:3级以上“全省24小时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99期,在网上发布97期。其中,4级预报预警44期,5级18期;通过甘肃卫视进行图像文字播报26次;同时运用手机群发功能,发出地灾预警信息70970条。经对汛期发生,反馈资料较为准确的185处地质灾害进行统计,共有58处发生在预报范围(达3级以上的发布各期)内,成功预报率31%。 群测群防监测预报:2002年实行群测群防监测预报以来,成功预报41起,避免了1744人伤亡。,一、成功预报与避让,20

36、02年以来群测群防监测成功预报地质灾害情况统计,2019/7/7,65,(一)某高速公路滑坡 1、类型:滑坡,30万立方米 2、发生时间: 2005年1月5日凌晨1时40分 3、地点:某高速公路某段。 4、成因:施工引发 5、报警过程:村-所(王永红所长)-镇-县高速指挥部 6、防灾工作: 监测:地面变形明显地段布设置了17个监测点 警界:划定危险区边界、设置警界线 7、撤离: 4日清晨8时左右滑动- 11时左右进一步加剧-开始组织撤离- 22:00左右撤离工作结束- 5日凌晨1时40分下滑。 效果:8户26人无一伤亡。,成功避让事例,(二)某滑坡 1999年7月4日凌晨发生。 1999年6月

37、26日至7月1日连续5天降雨245.9mm。滑坡阻断河流,成库150万立方米,362户1702人受灾,淹小学1所。滑坡体积约500万立方米。 由于事前以发现变形迹象,当地政府和县地矿部门组织得当,村民及时预警,人员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2019/7/7,66,“十五”以来,争取民政、发改、交通、水利、建设等多部门近4亿元资金对近百处地质灾害点和工程导致的300余处地质灾害进行了治理和灾民搬迁,使近万户4万余人得以安居乐业。,二、永久性搬迁避让,2019/7/7,67,塑料布覆盖; 粘土回填地表裂缝; 修临时排水沟; 前缘压脚(砂袋、块石、粘土); 后缘减载。,三、应急治理工程,砂袋防护墙

38、工程,常用应急处理措施:,2019/7/7,68,1、滑坡与崩塌 (1)排水: 截水沟、明沟、盲沟、仰斜孔; (2)支挡工程: 抗滑片石垛、 抗滑挡墙 抗滑桩 (3)锚固:(锚喷、锚杆、预应力锚索、锚拉桩、锚板挡墙) (4)爆破,四、永久治理工程,2、泥石流 (1)拦挡:浆砌、干砌重力坝,土坝、混凝土坝、格拦坝、浆砌块石格拦坝。 作用:抑制泥沙发生、阻滞泥沙输移,减势。 (2)排导:渡槽、排导沟、导流堤。 作用:通畅流路、定向输送。 3、塌陷、地裂 封阻、填埋。,2019/7/7,69,典型示范治理 国土资源部与地方共同投资3000多万元对13个滑坡进行治理,亮水沟滑坡抗滑桩防治工程,白虎岩滑

39、坡工地,赤水大同抗滑桩+连接梁,杉树小学滑坡治理工程,泥石流平面型格拦坝,滑坡治理工程,岩口滑坡治理工程,2019/7/7,70,建立省级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2005年省人民政府第104次省长办公会议决定,从财政预算、省级两权使用费及价款、省留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中按比例安排2000万元建立省级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制定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地质灾害治理经费的投入机制。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申报:各地应根据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程度,按“关于印发甘肃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甘国土资发2006111号)文的规定申报。,2019/7/7,71,五、应急预案演习,1、突发性应

40、急预案的建立,制定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必要措施之一。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甘肃省人民政府第33号令)要求,除了编制甘肃省和各县(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外,按要求还需编制省级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各地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预案。 预案对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重点,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与范围,监测责任人、预警信号、报警方式、人员与财产转移路线、应急抢险措施,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物资的准备等都作了布置。 省及地州市及县(市、区、特区)均发布了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目前,发布地质灾害预警点62

41、85处。 预案需在调查基础上编制,虽然要求的内容相同,但是否可行和行之有效则应进行模拟检验,不断修改和完善。,2019/7/7,72,2、突发性应急预案模拟演习,整装待发,随即,综合导演组、现场抢险组、物资保障组、医疗救护组、设施抢修组、治安保卫组、宣传报道组等各组人员快速赶到现场集结。,队伍集结,2019/7/7,73,物资保障组在安全地域不到10分钟便将灾民帐篷搭建好;医疗救护组快速设立了医疗救护所 ;设施抢修组的人员架设水电、通信设备,迅速抢修,在短时间恢复了灾区的水、电、通信 。,各司其责,2019/7/7,74,指挥有力,2019/7/7,75,当地政府和救援队指挥救援,抢险救灾工作

42、分秒必争,紧张有序,有条不紊;救援官兵积极帮助村民有序撤离。对险区人员和群众的猪、牛、粮食、电视机、桌椅、生活用品等物资进行转移。,紧张有序转移,2019/7/7,76,医疗救护组快速设立了医疗救护所,作好医疗救护的充分准备,在灾民转移过程中,及时对伤病员进行救护,对灾民进行身体检查,对帐篷周围进行卫生防疫消毒。物资保障组及时发放物资。,医疗救护,物资发放,2019/7/7,77,通过党委政府的积极组织,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以及抢险队员的顽强拼搏,在短短的时间内,灾民安置基本结束,灾民思想稳定,学生在临时教室恢复上课,灾民生产自救也在开展。,安置结束,2019/7/7,78,结 语,地质灾害猛于虎。由于甘肃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特殊,其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及影响程度都是我国较严重的省份之一。保护地质环境,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2019/7/7,79,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