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火炬计划统计报表填报要点.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02348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火炬计划统计报表填报要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国家火炬计划统计报表填报要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国家火炬计划统计报表填报要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国家火炬计划统计报表填报要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国家火炬计划统计报表填报要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火炬计划统计报表填报要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火炬计划统计报表填报要点.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家火炬计划统计报表填报要点,长春市科技局 二五年十二月,一、统计报表包括以下内容,1.国家高新区企业(含区外企业)年报报表; 2.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报表;,二、填表要素,一、仔细阅读填表说明 在报表中,都有填表说明,如表中企业概况(GQ001)表 、经济概况(GQ002)表中都有填表的指标说明,要仔细阅读,认真按要求填报。,三、注意表中的指标平衡关系问题,1、表与表之间的平衡关系 (1)经济概况表与主要产品概况表之间的平衡 主要包括:工业总产值应大于或等于主要产品之和 产品销售收入应大于或等于主要产品之和 (2)科技活动情况表与科技项目一览表及企业办科技机构一览表之间的平衡 主要包括: 科技

2、活动内部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全部科技项目数、全部科技项目参加人员合计及高中级技术人员、无高中级职称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2、一个表中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平衡,经济概况表中:总收入与技术收入和产品销售收入之间的平衡 年末资产总计与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合计、无形资产之间的平衡 年末负债合计与年末资产总计之间的关系 年末所有者权益与年末资产总计和年末负债合计之间的平衡关系 实收资本与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之间,人员概况表中:年末从业人员数 留学归国人数、硕士以上人员数、生产人员、管理人员数及按文化程度分和按技术职称分 科技活动概况表中:合计与全

3、时人员非全时人员、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无高中级职称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的平衡;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与内部支出及外部支出之间平衡,内部支出中各种平衡关系,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统计表 (区外经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 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适用),(一)企业表填写主要内容,封面 企业概况(表号:GQ001) 经济概况(表号:GQ002) 人员概况(表号:GQ003) 主要产品概况(表号:GQ004) 科技活动情况(表号:GQ005) 科技项目一览表(表号:GQ006) 企业办科技机构一览表(表号:GQ007),(二)封面填写要点,企业法人代码(QA03) 进出口企业经

4、营单位代码(QA016),(三)企业概况 填写要点,国民经济行业类别与代码(QB02)(QB03)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QB06) 企业所属领域(QB16) 企业组织机构(QB09、QB10) 是否进入国家高新区(QB07) 进区时间 (QB08) 企业性质是否大中型工业企业 ( QB17) 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关系(QBl4) 企业认定(QB11)(QBl2) (QBl3) 上市时间(QBl5),(四)经济情况表填写要点,工业总产值(QC02) 工业销售产值(QC04) 总收入(QC05) 技术收入(QC06) 产品销售收入(QC07) 新产品(QC08) 高新技术产品(QC09) 商品销售收入(

5、QC10) 中间投入(QC03) 增加值(QC43) 出口创汇(QC11) 净利润(QCl2) 实际上缴税费总额(QCl3) 年末资产总计(QC24) 年末负债合计(QC31) 年末所有者权益(Qc33),增加值核算方法简介,计算方法 增加值 -生产法 -收入法,1、生产法增加值,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被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以及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指常住单位在生产或提供货物和服务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2、收入法

6、增加值,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劳动者:包括属于本单位职工和本单位招聘的临时工 劳动报酬:包括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即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以及公费医疗、 交通补助、劳动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与生产补贴的差额。 生产税:营业利润前交纳的各种税 生产补贴:政策性亏损补贴和价格补贴等,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 的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额。 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为实际提取的折旧额 不提取折旧的机关、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居民住房:按 国民经济核算核定的折旧率

7、虚拟计算。 核定折旧率:机关、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折旧率为4% 城镇居民住房虚拟折旧率为4% 农村居民住房虚拟折旧率为2% 营业盈余:为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 产折旧后的余额。 它基本上相当于企业营业利润加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 润开支的支付给劳动者的奖金等。,工业企业增加值核算方法,第一种情况:当期生产无存货 (“当期生产的产品当期全部销售,当期销售的产品均为当期生产”) 损益表指标 增加值指标 (1)产品销售收入 - 总产出 减:产品销售成本 -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产品销售费用-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加值 (2)产品销售利润 加:其他业务利润-(总产出) 减

8、:管理费用-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财务费用-中间消耗 (3)营业利润-增加值,第二种情况:当期生产有存货(存货按市场价格计算总产值) 统计与会计指标 增加值指标 一、总产值加销项税额-总产出 二、当期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费用 1、制造成本费用 直接材料-中间消耗 直接人工-增加值 其他直接支出-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制造费用-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2、销售费用-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3、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加值 4、管理费用-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5、财务费用-中间消耗 三、其他业务收入 四、营业利润-增加值,制造费用 1、属于中间消耗的费用 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 办公费、运输费、取

9、暖费、运输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 试验检验费、其他属于中间消耗的费用 2、属于增加值的费用 工资、福利费、折旧及混合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部分 3、混合费用:指既包括中间消耗,又包括增加值的费用。如: 差旅费、会议费等,其中均含有对个人的补助,应分解计入增加值。,管理费用 1、属于中间消耗的费用 租赁费、修理费、物料消耗、办公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运输费、业务招待费、技术转让费、其他属于中间消耗的费用,等等 2、属于增加值的费用 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折旧、工会经费、排污费、其他规费等 3、混合费用:指既包括中间消耗,

10、又包括增加值的费用。 如:差旅费、会议费等,其中均含有对个人的补助,应分解计入增加值。,销售费用 1、属于中间消耗的费用 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租赁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其他属于中间消耗的费用 2、属于增加值的费用 工资、福利费、折旧等 3、混合费用:指既包括中间消耗,又包括增加值的费用。如: 差旅费、会议费等,其中均含有对个人的补助,应分解计入增加值。,几点说明: 1、上述费用项目只是工业企业成本费用的一部分,不同企业费用支出可能有所不同,可根据增加值核算有关指标含义确定其属性 2、计入中间消耗的费用,必须是计入总产出的费用,也就是会计核算中讲的“收

11、入与费用配比” 3、增加值是一个生产概念,其核算界限仅到营业利润为止,之后的一切收入支出都不是增加值的核算内容,(五)人员概况表填写要点,年末从业人员(0D01) 留学归国人数(QD03) 硕士以上(QD04) 从业人员年平均数(QD05) 吸呐高校应届毕业生(QDl4) 从业人员构成: 企业总经理(厂长)情况,(六)主要产品概况填写要点,产品名称(QE02) 技术领域(QE03) 技术水平(QE04) 技术来源A(QE05) 技术来源B(QE06) 专利类型 (QE09) 质量标准 (QE008) 投产年份(QE11) 国际合作形式(QE12) 国内合作形式(QE13) 全年产品产值(QE1

12、4) 全年产品销售收入(QE15) 其中:创汇(QE16) 主要出口地区(QE17),(七)科技活动情况,科技活动人员合计,其中,全时人员、非全时人员,合计中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无高中级职称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 R&D人员折合全时工作量 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企业资金、金融机构贷款、来自政府部门的资金、来自事业单位的资金、来自国外的资金、其他资金)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 内部支出合计(劳务费、原材料费、非基建项目资金和自制设备的支出、其他) 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基础研究支出、应用研究支出、试验发展支出) 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支出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七)科技活动情况,外部支出合计(对国

13、内独立研究院所支出、对国内高等院校支出、对国内其他企业支出、对国外机构支出) 用于科研的基建经费支出(土建工程支出) 全部科技项目数(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数) 全部科技项目参加人员合计(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无高中级职称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 全部科技经费内部支出合计(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支出) 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 拥有发明专利数 技术改造经费支出 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引进技术资料及关键设备的支出) 消化吸收经费支出 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 购买国外技术专利数,R&D活动的统计定义及基本要素,定义: 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简称R&D活动)是指为了增加知识的总量,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

14、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所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 四个基本要素: 具有创造性 具有新颖性 运用科学方法 产生新的知识或创造新的应用,R&D活动的分类及定义 按照国际标准,R&D活动分为三类: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试验发展,基础研究 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的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基础研究又可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定向基础研究。 纯基础研究是为了推进知识的发展,不考虑长期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益,也不致力于把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把研究成果转移到负责应用的部门。 定向

15、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期望能产生广泛的知识基础,从而为解决已经认识到或预期未来会出现的问题、利用当前已经认识到或预期未来会出现的机会打下基础。,应用研究 也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试验发展 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具有新产品基

16、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统称为科学研究,属于探索性的、理论研究的范畴,开展这两类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新的知识。例如,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发现定理和原理;对假设、猜测的证伪与证实。 试验发展主要是发展新的技术、使已有技术更完善或在新的领域应用。包括利用已有理论、方法、经验,进行新的或改进的设计、制造。,区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准则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区别: 二者都是为了获得新的知识,但基础研究没有任何特定的应用或使用目的,应用研究获得知识的过程具有特定的、具体的应用目的或目标。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的主要区别: 基础研究、应

17、用研究主要是产生和扩大科学技术知识,而试验发展则是为了开辟新的应用(如产生新材料或新技术)。,R&D成果应用活动的定义及特点 定义 R&D成果应用是指为使试验发展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的新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作实质性改进后的上述各项能够投入生产或实际应用,解决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的工作。 特点 1.为使试验发展的成果用于实际,解决有关技术问题 2.运用已有知识和技术,不具有创新成分 3.成果形式是可供生产和实际使用的带有技术、工艺参数的图纸、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等。,R&D成果应用活动的界定 在工业领域,一般而言,工程与工装模具设计、小批量试制和工业性试验属于R&D成果应用

18、活动。 工程与工装模具设计是指新产品原型能够投入批量生产而从事的工艺流程、设备及工艺装备、操作及质量检测规程等的设计活动。 小批量试制和工业性试验内容包括: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试验,新技术方法从设定的控制参数发展到不同条件下的验证试验,批量生产的质量稳定性与优化参数再现性试验,新技术的可靠性试验,生产检测、维护、安全等技术操作规范化试验,新旧生产系统结合部技术协调试验(含原材料、能源介质、辅助工具等系统的适应性试验)。,下列活动均属于R&D成果应用活动: 农业领域里新品种的区域试验; 工业领域里为扩大新产品的生产规模而进行的工业性试验; 仿制国内技术先进企业的新产品而进行的设计与试制工作;

19、为满足本部门的技术需求而对引进国内新方法所进行的设计与试制工作; 为解决试验发展阶段新产品、新装置、新工艺能投入生产而进行的定型设计与试制工作。,判断R&D活动与非R&D活动的基本准则 R&D活动与非R&D活动的本质区别 R&D活动的目的是探索和完善知识和技术、或探索知识和技术的新的应用(包括获得新知识、寻求新方法和技术,或将它们投入新的应用),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常常导致新的发现或发明,对预定目标的实现往往存在技术上的不确定性。 非R&D活动只涉及技术的一般性应用或是一些常规性活动,因而不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在统计实践中,区分R&D与非R&D,主要是根据活动的 性质、特点、直接目的 来

20、进行判断。这一判断准则正同R&D活动的4个基本特征一致,是其具体体现和应用。 如果一项活动具有创造性或者说具有明显的新颖成份,那么就是R&D活动; 不具备创造性或新颖性的活动,如果是直接为R&D服务的,也就属于R&D活动。 为其它目的开展的活动,不是R&D活动。,R&D活动与R&D成果应用活动的界限 从各类活动的定义可以看出,在R&D、R&D成果应用、教育与培训、科技服务四种活动中: 教育培训、科技服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R&D与R&D成果应用活动之间则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基础研究开始,经过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继而到R&D成果应用,是一个从知识产生到技术实际应用的循序渐进过程。,如何区分R&D

21、与R&D成果应用? R&D主要是为了产生新的知识或创造新的应用。 而R&D成果应用是以常规的方式、或者多少带有重复的方式把已知的方法或技术用于实践的过程,因此它不具有创新成份。,如何区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R&D成果应用? 揭示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阐明自然现象的本质的研究是基础研究; 为某种具体的实用目标提供技术原理、方法或途径的研究是应用研究; 利用或综合已有知识创造新的应用,即创造新系统、新工艺、新方法等以及对已有系统、材料、工艺、产品、技术作实质性的改进,是试验发展; 为使新技术成果转向生产或实际应用,按照原始样机或新工艺、新方法的技术要点,应用已有技术知识进行适于生产或实用的

22、设计、试制、试验,是R&D成果应用。,R&D活动、R&D成果应用活动与工业生产之间的界限 区分R&D活动、R&D成果应用活动与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活动的 直接目的。,在工业领域中,如果一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技术上的创新或改进,则是R&D; 而为使已获得的技术成果转向生产或实际使用,并仅仅应用已有技术知识进行适用于生产或实用的设计、试制、试验,则是R&D成果应用; 如果产品、工艺、生产过程和处理方法已经确定,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进入市场,为此制定生产前的计划并使生产过程或控制系统正常运行,这类工作则属于生产活动范畴。,R&D活动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关系 技术创新可以理解为:将设想转变为一种全新的或

23、改进的产品并推向市场,或转变为一种全新的或改进的工艺并用于工业及商业,或转变成一种为社会服务的新方法。 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产品和工艺中显著的技术变化。 技术创新是包含科学、技术、组织、财务和商业的一系列活动。,R&D只是构成技术创新过程的一系列活动中的一类,可在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不仅作为发明思想的来源,而且在技术创新完成前的任何阶段,都可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创新过程中,除R&D活动以外的创新活动可分为以下六类: 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 无形技术的获取 生产启动和产前开发 有形技术的获取 新产品营销 设计,企业R&D活动的主要内容 绝大部分属于试验发展活动,主要表现为:

24、1)研制新产品或对已有产品进行实质性改进; 2)研制新工艺或对已有工艺进行实质性改进; 3)在工程设计、小批量试制、工业性试验及试生产过程中对新产品原型和新工艺本身作进一步改进; 4)对引进国外的技术或从国内购买的技术做实质性改进及再创新(不包括对这些技术的直接应用或仿制活动)。 工程与工装模具设计、小批量试制和工业性试验一般不属于R&D活动,而属于R&D成果应用活动。,新产品开发 新产品的研制或对现有产品作技术上实质性的改进,或对现有产品的性能进行重大改进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对引进(或购买)现成的技术成果(如专利、技术决窍、图纸和样机等)进行复制或直接应用而形成新产品的

25、过程不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而是R&D成果应用。,新工艺、新生产过程、新方法的研制 对新工艺、新生产过程、新方法的研制或对现有工艺、生产过程在方法上和技术上作实质性的改进,是研究与试验发展。 采用国内已有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或方法,而在技术上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只是对采用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或方法作适应性试验,不属于R&D,而是R&D成果应用。,中间试验 新产品、新工艺、新生产过程直接用于生产前,往住要进行中间试验以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这种情况比较复杂,是试验发展还是R&D成果应用,要看具体情况而定。,试生产 试生产是原型经过必要的改进、修改满意后,在正式投入生产前的“试验性”生产。进行试生产

26、时有关产品、工艺、流程等的设计工作已基本完成、在试生产过程中也不对产品或生产过程在技术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因而既不属于R&D,也不属于R&D 成果应用。,质量控制与检验测试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材料、设备、产品的常规检验、测试,既不属于R&D,也不属于R&D成果应用。原型检验测试和非商业性的试验工厂(中试车间)中的检验测试,属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软件开发 为代数变换和数值分析而进行的软件开发,直接利用语音输入输出进行人机会话的研究、关于信息处理应用基本算法的研究、编程过程形式化的可能性研究,都是基础研究。 开发新的程序语言、新的操作系统、程序编辑器等,以及开发诸如地理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这类

27、信息处理工具,是应用研究。 新的应用软件的开发,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实质性改进等,是试验发展。 系统维护和软件应用,一般的应用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不是R&D活动。 与软件开发相关的常规工作不属于R&D活动。例如:专用系统或专用程序的升级,系统调试,对现有软件进行改编,编制用户文件等。,技术引进 引进或国内购买的专利、技术诀窍、图纸、样机、设备和生产线进行仿制、复制或直接应用于生产,不是试验发展活动。 引进技术的适应性改进,是试验发展活动。,市场调查 既不是R&D,也不是R&D成果应用。,填表时科技活动常见的问题: 1)企业常常将R&D成果应用类或试验发展类活动认为是科技成果的应用而将其作为应用

28、研究,少数企业认为一些基础性工作(如设备安装、基础设施建造等)是基础研究。通俗地说,基础研究是对事物的基本原理、规律等进行理论研究,其成果是研究论文和科学著作;应用研究是探索基本原理、规律等通过哪些方式或方法有可能加以应用,也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其成果主要表现为论文、原理性样机、发明专利等。综合科技活动的特点、成果形式等进行分类常常是十分有效的辅助方法。 从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需求看,基础研究项目应很少,应用研究项目也较少。,2)确定科技活动(在我国目前主要以课题或项目形式进行)的分类,只根据项目名称来判断往往是不够的,一项活动被称作什么与它实际和直接目的并不总是一致,同样被称为“中

29、间试验”,为了进一步改进产品、工艺或生产过程而进行的中试是试验发展,为进行产品的定型设计而获取生产所需的技术参数进行的中试则应划入R&D成果应用。 3)“项目下达单位的级别”和是否是“重要或重大项目”这类信息,只反映相关部门或管理者对某些领域的侧重或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关注,不能作为课题活动分类的依据。例如,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重大课题与为发展经济、达到规模生产而实施的重点科技项目显然不属于相同的课题活动类型。又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一定都是基础研究,也有部分应用研究和少量其他类型的项目。,4)在企业,一个项目在具体实施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活动类型特征,很可能从R&D活动、到R&D成果应用活动

30、、再投入生产,其所需要的投资依次加大。由于生产阶段的资金是R&D阶段的数倍以至几十倍,如果因其有R&D活动而将其整体作为一个R&D项目填报,就夸大了企业R&D活动数倍以至几十倍。最好是按涉及的活动,将其分为若干项目,在R&D项目中,只包括R&D阶段的费用。 5)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常常把所有的软件编制和改进,甚至包括一般应用软件(如内容近似的管理系统)的编制,都视为R&D,这是不对的。利用相同的软件开发技术或软件平台,开发内容不同的软件或用于不同行业或单位的管理系统,在技术上没有创造性或新颖性,一般属于R&D成果应用类或技术推广类项目,而不是R&D项目。,6)数据的采集、测试一般不是R&D活动,

31、但如果是包含在一项大型课题中,那么其活动类型应按大型课题的活动类型来划分。 7)不少企业填报的R&D数据三分类的比例关系倒置,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或试验发展的比例、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或R&D成果应用比例。这种情况中的大多数是活动类型分类不当造成的错误。,2.科技经费 主要指标: 内部支出 指报告期内企业为开展科技活动(R&D活动)实际用于本企业内的全部支出,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不包括与外单位协作进行或根据合同委托外单位进行科技活动(R&D活动)所拨给对方使用的经费。 外部支出 指报告期内本企业委托其他单位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活动而支付给其他单位的经费(换言之即本企业为在其外开展的科技活动(R&

32、D活动)所实际支付的费用),包括以货币或实物(例如调拨的仪器设备等)形式支付的。,根据上述定义,转拨给项目合同书(或任务书)上共同承担项目的单位的研究经费、将整个项目委托给外单位(例如企业将项目委托给高校或研究机构等)而拨给对方的经费、将项目的一部分委托给外单位并与之签订科研合同而拨给对方的经费等,都应被视为拨款机构的外部支出,因为就这些经费的使用而言,拨款机构实际上并不是这部分科技活动(R&D活动)的实施者。,科研基建经费支出 指报告期内本企业为改善科研条件,提高研制开发能力,使用基本建设资金、技改等资金进行新建、改建、扩建、购置、安装科研用固定资产、以及进行科研设备改造及大修理等的实际支出

33、。科研与生产等非科研活动共用的基建项目,按科研计划和生产使用安排进行分摊。 用于科技活动的全部支出(本企业)=内部支出+外部支出+科研基建支出 科技经费支出(汇总)=内部支出+科研基建支出 R&D经费支出(汇总)=R&D内部支出+科研基建支出中应分摊到R&D活动的部分,常见问题: 1)科技项目的活动类型分类不合理,导致科技经费结构不合理 2)生产费用(原材料、设备等)计入科技经费支出 3)科技经费中的劳务费未进行合理合算 4)生产基建计入科研基建经费支出,3.科技人员指标: 科技活动人员 当年实际投入科技活动且工作量0.1人年的人员,而不论其身份如何。 全时人员 指在本年度工作中,直接从事科技

34、课题活动或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工作量(投入科技活动的累计工作时间占本人全年工作总时间的百分比)在90%以上(含90%)的人员数。 非全时人员 在本年度工作中,直接从事科技课题活动或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工作量在10%90%之间的人员数。工作量不到10%不计在内。,折合全时工作量 全时人员加上所有非全时人员工作量之和。一个全时人员计为一个全时工作量,非全时人员按实际投入工作量累加。 例如,有两个全时人员(他们的工作量分别为0.9年和1.0年)和三个非全时人员(他们的工作量分别为0.2年、0.3年和0.7年),则: 折合全时工作量=1+1+0.2+0.3+0.7=3.2 四舍五入后为3。,常

35、见问题: 1)项目表中参加项目人员在各项目间重复填报,表现是科技活动人员数据很大,与企业的其它有关人员的数据冲突。 2)将科技人员中全时人员理解为专职人员,表中没有科技经费或R&D经费,但有全时人员数。 3)一些企业将项目表中实际投入项目的人月数填为报告期内项目持续时间,或项目人员平均工作时间,表现是项目表所填人员数字均12。,4.不同表格之间指标的协调 在同一项调查中,各表格的内容常常是相关联的,指标之间存在逻辑关系甚至包含关系。例如,科技活动情况表(表5)与科技项目一览表(表6)、企业办科技机构一览表(表7)中有许多指标是相互关联的,如关于科技(R&D)经费和科技(R&D)人员的指标、项目

36、活动类型指标等,在统计时应使相关指标之间在数量上、逻辑关系上协调。,常见问题: 1)少数企业不填报“科技项目一览表”(简称“项目表”),一些企业填报“项目表”不够认真。导致的问题是科技项目的经费总和不及科技活动经费的半数,不能代表全部项目的分类特征。由于一些指标(主要是R&D活动人年数、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年数和R&D内部支出按来源的分类结构)是利用“项目表”的分类结构进行核算所得到的,“项目表”填写的质量好与不好将影响到这些核算指标的真实性。,2)一些企业填报的“项目表”中项目的分类与“科技活动情况表”中科技经费、R&D经费的分类之间完全不存在对应性。例如,一些企业“项目表”中填的是4类项目

37、(即“R&D成果应用”项目),在“科技活动情况表”中科技经费指标却填的R&D经费中的“应用研究”类。 3)“项目表”、“企业办科技机构一览表”与“科技活动情况表”活动表的人员和经费数据不相对应(指在逻辑上无法解释)。,(八)科技项目一览表填报要点,项目名称 项目技术来源(A、B) 技术领域 技术水平 成熟状况 项目合作形式 项目活动类型 项目起始日期 项目完成日期 本年度参加项目人员合计(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无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人员) 本年度参加项目人员的实际工作时间 本年度项目经费支出 本年度项目经费内部支出 政府资金,八、企业办科技机构一览表填报要点,机构名称 学科类型

38、机构级成类型 所在地区省级行政区划代码 机构运行状况(是否有经常性开发任务、是否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是否有一定的测试条件) 科技活动人员(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无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博士毕业、硕士毕业、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 科技经费内部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年末固定资产原价(仪器设备),六、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报表 行业代码和第一承担单位地区代码有错,请按国家标准的行业代码和行政区划代码填报。 在表5本年度项目效益及成果中,出现的问题是:出口创汇额(JG212),个别企业填报出口创汇大于产品销售收入,这显然是错误的。 在本项目专利申请授权情况中,出现的问题是:有的企业专利授权数填得很大,要注意的是都是指在报告期内的数据。,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