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陈李翔.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02480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陈李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陈李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陈李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陈李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陈李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陈李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陈李翔.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陈李翔,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2,目 录,一 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背景 二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三 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手段:职业技能鉴定 四 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3,1.背景 1.1加大劳动力素质开发,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将成为解决就业问题和失业问题的关键。,4,从目前情况看,劳动力素质状况令人担忧 新生劳动力素质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下岗失业人员素质不能满足转岗转业需要, 企业职工素质与生产经营实际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影响就业质量, 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更是亟待开发。,5,高技能人才年龄构成偏高 技师、高

2、级技师面临断档,技师、高级技师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分别占47.2%和66.3%,年龄在35岁以下的技师、高级技师比重不到10%。 69.3%的需求集中在16-34岁年龄段劳动者;同时,高技能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也明显多于技能等级较低的劳动者。在一些城市,40岁以下的技工的供需比达到1:10,而40岁以上的技工供需比为10:1。,6,英国政府1994年发表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白皮书,强调指出: 未来最成功的国家将是那些致力于开发高质量、高技能和高活力人力资源的国家。,7,世界银行:中国21世纪教 育发展战略目标政策报告,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将更多地取决于其开发利用和管理人力资源的能力。,8,9,2

3、.,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10,2.1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劳动活动密切相联,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11,2.2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从业资格进行评价和认证的国家证书制度,12,2.3国家职业资格等级体系,13,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初级技能),能够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14,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中级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并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运用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

4、15,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高级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包括完成部分非常规性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操作人员。,16,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操作技能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问题;在操作技能技术方面有创新;能组织指导他人进行工作;能培训一般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17,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特殊技能在本职业的各个领域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熟练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操作技能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和解

5、决高难度的技术或工艺问题;在技术攻关、工艺革新和技术改革方面有创新;能组织开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具有管理能力。,18,19,逐步建立起与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应,从初级、中级、高级直至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并使之成为劳动者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发展沿革,21,2.5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主要特征,22,基本特征,国家证书制度 现代认证规则 标准参照考试模式 职业导向内容体系,23,基本特征:(1)国家证书制度,竞争性管理:非政府证书 非竞争性管理:国家证书,24,基本特征(2)现代认证规则,需求方 供给方 第三方,25,基本特

6、征:(3)标准参照考试模式,常模参照相对性选拔性 标准参照绝对性达标性,26,基本特征:(4)职业导向内容体系,职业导向 全球职业教育培训改革的共同方向。,27,基本特征:(4)职业导向内容体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28,2.6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重要意义,29,(1)为人才成长开辟广阔道路,30,(2)促进劳动力市场建设发展,31,(3)加强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32,(4)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33,(5)提高劳动者的能力和地位,34,(6)促进职业安全和保护工作,35,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手段 职业技能鉴定,3.,36,3.1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概念 职业技能鉴定是

7、考试活动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形式 考试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考试方式通常以工作现场考核为主 工作体系通常采用第三方认证的方式,37,职业技能鉴定的一般概念 从一般意义上说,按照某一职业的要求,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和认证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职业技能鉴定。如技术等级考核、录用考核、转正考核、晋级考核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类似的制度。,38,我国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内涵 就我国而言,所谓职业技能鉴定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主要包括初、中、高级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考评。,39

8、,职业技能鉴定活动过程,40,3.2国家职业标准体系,工人技术等级标准 职业技能标准 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国家职业标准,41,学科导向教育培训和考核的 结构特征,42,应知,应会,传统职业标准框架,43,国家职业标准新体系框架,44,我国现行职业分类,45,国家职业标准结构图,46,工作要求结构图,47,建立国家职业标准新体系的意义,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育培训确定了目标。 教育培训和鉴定考核不再以传统的学术性、知识性内容为目标,而是以产业界的需要,生产和技术的实际为目标。 国家职业标准构成了整个体制的基础。,48,3.3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49,50,3.4职业技能鉴定管理

9、体系,51,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机构,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国家职业技能 鉴定所,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 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行业特有工种 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武装力量 职业技能鉴定,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通用工种,行业特有工种,52,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系统,统一鉴定 所站管理,统一考评 人员管理,统一鉴定 命题管理,统一鉴定 考务管理,统一资格 证书管理,国家职业标准,53,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考评员,高级考评员,分类,任务,承担初、中、高级工鉴定,承担初、中、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鉴定,资格,具有高级工、技师或中级专业技术

10、职务以上资格 经过规定的资格培训,掌握鉴定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高级技师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资格 取得考评员资格,并具有1年以上的实际考评工作经验,54,职业技能鉴定命题过程概要,55,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网络,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56,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方式,知识要求,技能要求,闭卷笔试 标准教室,实际操作 工作现场,典型工件 典型作业项目 模拟操作 工作现场考核,5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58,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测量/分析 和改进,产品实现,产品,顾客,要求,顾客,满意,输

11、入,输出,59,3.5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领域,60,工作领域,1教育培训领域,61,工作领域,2国有企业领域,62,工作领域,3非国有经济领域,63,工作领域,4军队技术兵种,64,工作领域,5新职业新工种,65,工作领域,6国际接轨与互认,66,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4.,67,4.1指导思想,为促进就业和培训服务 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 劳动管理工作的硬手段 以质量管理为核心,68,4.2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 总体要求 以落实就业准入政策为切入点 坚持行政管理与技术支持相结合,坚持严格质量控制与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鉴定的覆盖范围相结合 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就业制度、职业培训制度和企业劳

12、动工资制度相互衔接 大力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程度,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市场就业和引导劳动者素质提高中发挥重要作用,69,职业资格证书覆盖国民经济主要职业 技术工种从业者证书覆盖面提高一倍 技术工种新增劳动力可普遍获得证书 高级以上获证人数达总数的 20%以上,4.3十五期间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目标,70,4.4工作方针 面向市场 扩大范围 完善制度 提高质量,71,面向市场 就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必须面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适应劳动力市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建立和完善一个以能力为基础的、具有统一性和灵活性的证书制度。 产业升级 结构调整 技术进步 能力的可迁移性,72,扩大范围 努力拓宽资格证书的覆盖面,这是实现两种证书制度并重的重要基础。 一是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开展企业职工鉴定,提高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程度。 二是要抓好技师考评方式的改革,引导企业职工培训和高级技工教育提高层次。 三是改革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方式,引导和规范技工教育走资格培训为主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