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云南研讨会20050416.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0700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云南研讨会2005041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中心云南研讨会2005041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中心云南研讨会2005041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中心云南研讨会20050416.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中心云南研讨会20050416.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心云南研讨会2005041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云南研讨会20050416.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坚持科学发展观与 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张 力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导,未经事先许可 请勿公开引用,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背景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 三、高等教育若干政策问题,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背景,20世纪后30年国际上与教育有关的三次革命性变化 1、70年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 专家理念区域实验国家政策国家制度国家法律国际化 战略选择:一次性、批量化多次性、个性化 “学会生存”到“学习:财富蕴藏其中”(UNESCO) 全民教育全民终身教育(OECD) 中国起初反应90年代立法国家战略决策 学习型社会 学历性社会 考试型社会,2、80年代:新信息通讯技术革命 拓展学习的时间

2、、空间、人群、需求、进度 增大多样化的选择,资源广泛共享 从“第三次浪潮”到E-learning或Digital learning 后发展中国家有赶超的可能,也可能扩大差距 社会科层“金字塔”平面网络、网格化 人类思维-知识结构的重组、异构、巨变 学校的重新定位,师生关系的变化 战略选择 :全日制面授弹性学习制度 线性学习非线性、多媒体、立体化学习,3、90年代:经济全球化下的WTO教育服务贸易 概念渐变:福利服务消费投资 WTO-GATS (教育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0条第3款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之外(核定例外领域),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贸易服务范畴。

3、 某些教育可作为“商业存在”,成为可以被购买的服务。 战略选择: 政府包办(纯公益事业) 民间参与(准公益事业、非营利)市场机制(适当引入)跨境贸易(GATS减让表),当前国外教育战略的若干特点: 强调全民教育和基本人权,用新发展观指导教育战略。 追求有质量或高质量(卓越)的教育平等,改革公共教育体制。 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强化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信息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促进终身学习社会。 面对教育国际化和跨境教育服务贸易挑战,寻求应对良策。,2000/01年各国若干经济和教育指标的 对比,1993-2004年间我国教育事业的历史性跨越,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 旺盛的

4、社会需求同多样化的教育供给不足 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不适应新兴工业化和推进城镇化的需要。 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不适应提高就业和产业竞争力的需求,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区域和城乡教育发展很不均衡,西部和农村地区教育比较薄弱。 教育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对滞后,教育内部需要统筹协调。 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巨大,学习型社会建设存在不少困难。,21世纪头20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要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目标 这段时期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六大目标(主要涉及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 健

5、康素质明显提高 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三大历史性任务: 构建体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 体系) 培养人才(两个“数以”和“一大批”) 知识贡献(为“三个文明”服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 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

6、理、公共服务”的责任 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人才强国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党管人才体制 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提高“五方面能力”(和谐社会)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胡锦涛主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1世纪前十年: 与教育有关的第四次革命性变化? 可能的战略选择: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十年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 Education of in for Susta

7、inable Development Of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In 可持续发展中的教育 For 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二、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前景:后“普及”阶段的制度创新 越来越多青年进入高中阶及以上阶段学校学习,教育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 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质量与均衡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时间表 职业教育面向就业和市场需求 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和体制创新 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步骤,万人,2004-2020年全国学龄人口的变动趋势,1991-2000年(十年)和2001-2004年(四年)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对比,我国高等教育一度发展平稳的的因素: 国家严厉政策措

8、施,全国统一高考,国家发放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学校设置,不收(低收)学费,集中免费住宿,学校自办食堂,全日制学习,固定学年制,统一转户口,毕业生包分配,包国家干部指标,条块分割管理,学校没有多少自主权 1998年普通高等教育扩招与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并进 共建、调整、合并、合作: 2001年底,全国已有556所高校(普通高校387所、成人高校169所)经合并并调整为232所高校(普通高校212所、成人高校20所),净减324所。1999年以后,经国务院授权,把发展高职和大部分专科权责交给省级政府。,政府扩招决策考虑的因素还有: 增强专门人才国际竞争力,符合百姓受教育意愿,收费拉动内需,推迟就业,

9、调动民办教育积极性。同时,伴随出台一系列配套改革政策措施 2004年计划招生420万人,实际招生447万人。 2005年拟招生475万人 2003年高校毕业生212万,9月就业率70%; 2004年毕业生280万,加上累计数突破300万,9月就业率73%,以后,能否年年70%?,2000-2010年及以后高教在学人数增长态势(万人),快速,中速,低速,第一轮 行动计划 预计值,十五计划 预计值,1998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820万人,2004年增加到2000万人。是1998年的2.44倍,6年间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6%。 2004-2020年间,必须把增长率降下来。,2050年前高教学龄人口“两峰

10、两谷”形势(万人),50%?,预计到2010年: 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为23%左右,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预计到2020年: 高等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2%以上,也有预计40%的),一批大学和一大批重点学科接近世界水平。,新一轮行动计划的高等教育发展新部署 第二大战略重点: 重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继续实施: “985工程”和“211”工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 新启动: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校科技创新计划、高校社科繁荣计划 六项重点工程第三项: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新一轮行动计划的高等教育发展新部署 重点工

11、程和重要举措的其他相关方面: 为三农服务/素质教育/职业教育/ 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师资管理队伍/ 学校制度/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加大投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党建工作/区域发展/构建体系,三、高等教育若干政策问题,1957-2004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与支付能力 居民支付食品以外服务的能力及选择性逐年增强,恩格尔系数 贫困 60% 温饱50-60% 小康40-50% 富裕40% 2000-2020年 可望从46% 下降到35%,教 育,1,1990200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例变化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超过0.45的国际警戒线,不同收入人群在义务

12、教育学校选择方面的差异(不考虑学生学业成绩),不同收入人群在非义务教育学校选择方面的差异,联盟/包容,管 理,表达权,契 约,客户权力,服 务,长线责任,短线责任,世界银行公共服务模型,现代学校制度,从世界银行经验看,公共教育服务惠及穷人的方式是:(1)基本服务: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2)较好水平的服务:政府补贴、贷款并且加以政策引导;(3)优质服务:政府重点资助学业优异者。,西方国家公共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若干不同的选择 福利国家与保守主义(老左派) 强化政府投入责任,但弱势财政支撑不起 体现进入机会公平,但不完全照顾公众选择 体现公共事业均衡发展,但效率不高缺活力,市场化/私有化/新自由主

13、义(新右派) 减轻财政负担,但政府可能会匆忙推卸责任 增加市场活力,但容易导致公共政策缺位 可能提高效率,但忽视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平,第三条道路”/“社会投资国家”(新左派)。既超越专注于国家控制、高税收和生产者利益的老左派,又超越专注市场机制、把公共投资、社会/集体事业视为邪恶而加以拒斥的新右派。 教育制度改革的特点: 加大政府教育投资,首要目标是基础教育,关注处境不利人群,注重社会公平,强化政府的教育监督。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施工资与成就挂钩的激励措施。 鼓励私人和民间力量参与公共教育事业,增强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选择权利,实行教育基金和“学券(voucher)”等制度,增强竞争性,提高教学

14、质量。 政府出面加强和资助教育信息化和计算机普及教育,改变以往政府放任由民间运作的形式。,强势公办教育环境中民办教育的增长空间 1996-2004年间全国民办教育机构情况 2004年公办学校:高等2236;中等9.7万;小学40万,所,1996-2004年间全国民办教育机构在学人数情况 2004年公办学校:高等1835万;中等1亿;小学1.1亿,万人,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是一国政府对公共教育事业支持能力和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 2000-2001年全世界平均值为4.4% 比90年代初4%略高,其中: 低收入国家(人均GNI小于US$745)2.8-3.5%。 中下收入国家($745-2975

15、)4.4-4.6%; 中上收入国家($2975-9206)4.4-5.1%; 高收入国家(大于$9206)5.3% 世界银行:GNI=GDP+来自外国来源的初级收入净额,1990-2003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 2005?,普遍现象:教育经费占GDP6-7%是支撑 教育现代化的基石,问题是政府和民间比例,社会投入,政府投入,1980-2001年数据引自胡鞍钢文,2000年OECD国家教育总支出占GDP5.9% 其中,政府投入占5.1%,社会占0.8% 预计我国2020年政府和社会分别占GDP5%和2%(合计7%) 事实上:2003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3.28%和1.9%(合计5.18%

16、) 初步判断:(1)政府增长教育经费还有较大空间;(2)民间投入已接近天花板;(3)教育乱收费的隐性部分尚未统计;(4)严峻问题不完全是缺钱,制度性障碍导致大量浪费、低效、甚至部分腐败现象。,终身学习体系下的教育属性选择 前义务教育(pre-compulsory)(非公共品属性) 义务教育(compulsory education)(公共品属性) 后义务教育(post-compulsory)(混合属性),政府职能定位: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公共教育政策调整方向: 权力与责任不对称 减少政府行为“错位”:权力责任运用与滥用 一是越位(管了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 二是缺位(该管

17、的事情,不去管),政府行为类型(不同地区有不同特点) 政府被动作为: 懒于作为(等靠要) 不能作为(一刀切要求,客观条件不具备) 不敢作为(行政许可等法律规定权限与改革尝试的关系) 来不及作为(上级文件过于频密) 政府主动作为: 重点作为: 必须作为,义务教育、国防、重大工程、弱势群体等 有所作为: 选择作为,基础学科、边远艰苦行业、市场不好调节的 委托作为 选择作为,政府该作为但力不从心或提高效率,委托授权 不须作为 明确不具体作为,引入市场机制,仅制定规则或适当监管,学生入学录取 学业考核水平 学费标准 政府广义投入 家庭广义成本分担,不同体制环境下人才结构形成的机制,2,80年代全国专门

18、人才预测的误差原因: 假设设计操作统计外推结论,应用 多年来,国际上类似的人力资源供需规划,鲜有十分成功的实践。 无论是何类供需关系,对业已形成的供需结构分析(历史性判断)往往是有效的。但是,据此调整现存结构,预测未来走势,却难观其效,主要是外部环境因素随时间变动经常过大。 因此,供需结构基本上属于历史性范畴,只能从历史分析中找出曾经有效的调控手段,根据现实状况,来进行新的政策尝试。,区域经济,吸引 人才,产业 增长极,教育 系统,城市 增长极,人才增长极,影响高等学校布局的区域因素 测度1:区域增长极 产业增长极、城市增长极与人才集聚,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3,2,1,4?,测度1:

19、区域增长极,测度2:第一次现代化(工业化为主) 第二次现代化(知识经济为主) 3个中等发达地区:全面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指数超过世界平均值(50点),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 11个初等发达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高于80%,第二次现代化指数高于30点,但低于50点。 17个欠发达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小于80%,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小于30点。 测度3:资源支撑条件与未来开发模式 资源结构优化地区(已经历深度开发) 资源深度开发地区(为数不多,潜力较大) 资源限制开发地区(生态出现问题) 资源禁止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各省市区第一、二次 现代化实现程度对比,欠发达,初等发

20、达,中等发达,深度开发 $5000,限制开发 $3000,禁止开发 $1000,结构优化 $10000,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持续发展的重点 A:highest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0%以上,甚至达到50%左右,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比较发达,北京、上海等沿海大城市; B:higher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有较好基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上,甚至达到30%,大多数中小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发达地区的城镇和农村; C:middle 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0-15%,少数中小城市,大部分发达地区农村

21、和部分中等发达地区; D:lower 刚刚或正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有了较快发展基础,大部分中等发达地区; E:lowest 正在普及5-6年初等义务教育,教育基础薄弱,欠发达地区农村。,1999年高等教育生均支出占人均GDP%比较,努力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7=9(985) (北大、清华) (浙大、南京大学、复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国内高水平大学 40(宽口径985) 有研究生院的大学 56 211工程大学 95,3,周济部长: 高水平大学建设与高等学校的改革创新 一个重点: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

22、求发展 三个突破: 人才制度和政策的创新 基层学术组织的结构性改革 研究生教育的改革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大学制度,新一轮行动计划第34条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学校法人制度。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科学决策,健全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和民主监督机制。 “党委领导,校长负责(行政管理),教授治学” 遵循“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强学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建设“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中外一

23、流研究型大学校长论坛的启发 共同关注: 大众化阶段后的学术精英高等教育 并非探讨短期、职业、社区性高等教育 2002年第一次(北京宽沟): 问题不一: 学术重点/评价/财政/学费/教师/合并/后勤 2004年第二次(北京钓鱼台): 问题集中: 财政压力/学费/治理结构/非营利/科研开发/与企业关系/多元化评价/排序/战略定位/国际化 值得研究的现象: 语言风格、缺乏激情、文化差异、单向热情,与世界所谓一流研究性大学相比,我们有哪些优势和差距? 研讨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切入点: 王大中校长:共性与个性 世界一流大学共同特征:要有一批一流学科;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出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拥有一

24、支高素质师资队伍;以及充足的办学经费等。 世界上一流大学各具特色: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才使其成为一流大学。个性特征体现在时代内涵、国家目标和发展战略的差异上。一流大学都是应本国需要应运而生的。,潘懋元教授:与社会共同评估产出效果 不能跟着“排名榜”转:一流大学要有自己的理念;要有名师;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并为社会所承认。 当今大学制度是跟商业文明、产业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方一流大学受基督教文明的影响也不容低估。而中国没有基督教传统,有研究高深学问的书院传统。近代大学制度移植进来,是一个外来物在中国土壤上生长起来。 问题:有没有国际标准?本土价值何在? 如何使我们的文化传统跟现代大学制度很好地结合

25、起来,成长出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地方所属高校,中央业务部委所属高校,教育部所属高校,2003年,2020年,2050年,大学评价委员会?,大学拨款委员会?,政府,高等教育发展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精英化” “大众化” “普及化”,高等 教育 学龄 人口,0-15%,15-50%,50-100%,4,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1),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2),进入大众化阶段后,诸多因素影响着: 学校布局结构的变化(对区域现代化的依存度,学无所长缘于办学特色的迷失,评价尺度的偏颇) 校均学生规模的变化(价值导向不同,引起显著分化,不同形式的质量“注水”导致就业指

26、导底气不足) 学生层次结构的变化(注重选拔学术精英与注重机会公平,降低就业期望值之说受到争议质疑) 经费收支结构的变化(分担成本水平提升,回报预期受挫使得中低收入家庭重酌子女升学意愿),终身学习 体系框架 与 国际教育 标准分类 ISCED (1997),企业教育 社区教育 社会教育,中国未对WTO教育服务贸易承诺,信息化 网络教育 远程教育,专业 - 职业教育 培训优势,博士 硕士 研究生 本科(学士 ) 高等职业(专科),研究型大学 教学研究型高校 技术应用教学型高校 (一般本科高校) 技能教学型高校 (高职高专),以高等学校重新定位为例 人才培养从“金字塔”向“网格”演进,国家教育发展研

27、究中心专题组: 中国高校二维(网格)设计,教学,科研,应用/ 职业性,学术/ 理论性,中国高校二维(网格)设计,Y,X,I 6/5A,III 5A/6,V 5A,IV 5A,II 5A/6B,VII 5B,VI 5A,VIII 5B,晏才宏,华罗庚,钱锺书,王 选,袁隆平,陈丹青,“两大并进策略” 努力创建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形成国内高水平大学群体和创新型人才基地。(带动本科院校,分为若干层次) 大力发展短期性、社区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及培训,造就大批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完全可以争创一流) 高等教育的多种运作形式 公办高等教育(不同分类、评估机制) 民办高等教育

28、(立法保障) 混合类型高等教育(独立学院政策) 中外合作办学(立法与监管),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 知识经济和新技术革命的机遇与挑战 IT. BT. MT. NT. ET. CT 信息生物材料 纳米环境文化(技术) T-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冲击传统学科专业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企业结构变化 组织网络化、扁平化,雇佣理性化,多方选择 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创新 总量性矛盾结构性矛盾同时存在 有人分析:知识失业、过度教育 就业矛盾:有岗无人有人无岗 无业可就有业不就,全球最大的、持续的就业压力: 中国15-64岁劳动力人口超过9亿,至少需要提供7.5亿个就业岗位,以后还要更多,但是GDP占全球不

29、到10%.全部发达国家才提供4.3亿个就业岗位,GDP占全球60-70%。 充分就业平均从业人员收入增幅减缓,高学历向下挤压岗位 不充分就业收入差距拉大,如果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弹性学习: 美国社区学院,欧洲入学、工读交替 回归教育: 主动辍学、召回返读(江苏硅湖) 市场就业信号的影响: 初中学历电工优势,高技能人才紧缺 加州理工学院、常春藤私立大学 硕士生模式(应用性、过渡性) 博士生培养潜在问题(R&D支撑),高等学校排行榜-评估机制 30个民间排序,允许多样化,但是偏重学术性,指标趋同,缺乏劳动力-人才市场的足够反馈信息,各取所需 新起步大学的成功案例: 校企合作(卢森

30、堡大学金融学院) 就业类型多样化: 受雇/雇人/自雇/出境 高校毕业生劳务输出: 特殊职业定向批量输出、学校与境外企业直接订单、中外联合培养,高等学校不同运作模式的选择: 传统: 金字塔式科层管理、主干学科专业为本位、外部边界清晰、价值集中、引领社会、相对封闭亚文化圈 现代: 解科层管理、交叉学科与职业岗位群需求结合、外部边界模糊、价值集中与分散并存、相对开放亚文化圈 后现代: 网络式管理、交叉边缘学科弹性平台、仅保留极少外部边界、价值取向分散为主、完全开放亚文化圈 坚持科学发展观,一切从社会和人的发展出发: 只能保持少数从事科学技术研发的学术型人才梯队 只能依靠面大量广的、非传统的专业/职业

31、教育培训模式,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理念模式的重大转变: 人才配置机制:计划到市场 教育培训活动:政府直办到宏观调控 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学科本位到社会岗位群本位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不同标准:学术/应用/技能型人才 不同类型:东中西部,行业/学校,公办/民办 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丢掉幻想、脚踏实地 出路与定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基本问题: 为什么学校能够和企业合作? 为什么企业能够和学校合作? 初步假设: 校企合作的核心是一种供需关系 供需关系是关于资源/利益的配置方式 单方面获益可能维持一段时期 互利才是校企合作的永久动力 可以寻找和确定双

32、方利益的“交集” 拟对学校内外部关系做一简要分析,高等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前景,5,国际通行的现代社会结构: 产品类型 垄断性/纯 竞争性/准 营利性 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 基本属性 非排他/外部性 外部性 排他性 主要提供主体 政府机构 非政府 非政府 授权机构 非营利机构 营利机构 主要提供部门 第一部门 第三部门 第二部门 主要活动领域 政治/ 社会 / 经济/ 公益事业 准公益事业 市场经济 例如 公立学校 公立学校 企业 私立学校 私立学校,机构各种所有权形式和组织结构形式(世界银行),校企合作需要考虑的问题 东部三个增长极的个人收益率持续居高 非增长极地区人才数量对质量普遍替代

33、 硬环境与软环境建设关系(社会资本) 粗放式开发与集约式开发的判断 社会分层流动与人力资源固有流动性 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结构缺乏刚性 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人力资本失灵” 东部地区教育模式的适用性 中西部地区教育本土化的恰当范围,影响校企合作关系的若干变数 来自教育系统外部环境: 宏观经济体制:计划,转型,市场 政府行为:政企不分,指令计划,指导计划,政策引导(产业/公共政策),放手不管 企业产权边界:模糊,过渡,明晰(独资/家族式/股份) 企业组织形式:金字塔,部门化,网格化 企业规模:大型,中型,小型 地区现代化实现程度:工业化前,工业化(第一次),知识经济(第二次) 区域定位:无增长极,萌

34、生增长极,增长极 地理位置:西部,中部,东部,影响校企合作关系的若干变数 来自教育系统内部: 宏观教育制度:传统,现代,后现代,终身 政府行为:政企不分,指令计划,指导计划,多种手段,政策引导,放手不管 学校属性:公益性,非营利性,营利性 教育培训类型:学位,学历,非学历,非正规,非正式,开放 提供方式:全日制,半日制,夜校制,弹性制,工读交替,远程教育,网络教育 培养方向:学术型/研究型,应用型/实用型 工作重点:研究型,研究为主,教学科研并重,教学为主 区域发展水平: E ,D, C, B, A,校企利益的“交集”:间接直接 隐含前提:教育系统应尽量适应/满足企业需求 提请注意:尚未讨论学

35、校与企业价值冲突时的取舍 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策略选择: 单纯吸引人才,内部培训,与学校“定单”/“定点”/“定向”培养培训协议,与学校联合培养,与学校合作办学,自办学校(国企剥离) 学校人才培养策略选择: 学历学位教育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与企业“定单”/“定点”/“定向”培养培训,与企业合作办学,多种形式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校企利益的“交集”:间接直接 学校科研开发策略选择: 基础学科相关研发,与企业“定单”/“定点” /“定向”研发合同,与企业合作研发,与企业联办研发机构,应用性学科相关研发 企业科研开发策略选择: 单纯购买引进技术/设备,内部有限研发,与学校“定单”/“定点” /“定

36、向”研发合同,与学校合作研发,与学校联办研发机构,自办研发机构(内设/外设),十六大报告中国两大阶级、六个阶层: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1), 广大农民(2), 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1)、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2)、 个体户(3)、 私营企业主(4)、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5)、 自由职业人员(6) 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6,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点是机会公平。 人民觉到有用的教育,是有用的教育(基础教育)

37、 能找到工作的教育,是有用的教育(职业/专业) 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教育,是有用的教育 (高知识/技能/终身学习能力) 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有用的教育 (学术成就,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近,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开始调研起草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 关键性问题大关系 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公共教育/公共财政的政府责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制度创新 树立新的质量观/注重教育质量,谢 谢! 2005年4月16日,昆明,以上言论未经本人审定,请勿引用发表 100816 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010-66096947 传真 66097042 电子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