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15278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三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为中国的独立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们的呕心沥血的努力之下,中国稳步的从一个被其他国家奴役的落后国家成长为国民生产总值全世界第二的、具有强大国际地位的独立、富强、文明的国家,孙中山先生推翻了封建帝制、根除了封建主义这一阻碍中国发展的最大毒 瘤。提出了要求“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要求取得民族独立。并创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出身于农家,乳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Sun Yat-Sen )。在日本时化名为中山樵,毛泽东主席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创立一个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发展共

2、产主义的新土壤,并亲自在这片土壤上播撒了社会主义的种子 ,使之破土而出初步成长,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邓小平在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土壤上进一步正确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辛勤耕耘,在短短三十年时间历使得中国社会主义这颗幼苗茁壮成长,渐生勃发之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举世瞩目!,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与历史进程 早在共产党人之前,中国人民对于救国的道路就没有停止过探索,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再到百日维新,以至于

3、五四运动,都是中国人对挽救自身命运的深层次思索。,魏源(17941857) 名远达,字默深,汉族,湖南邵阳人,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李鸿章,本名章桐, 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18

4、88年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经济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发展工业,振兴商业,保护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文化教育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的主张。,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入是零散式的。,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当时纷繁的各种思潮中,不断地扬弃,用最先进的理论作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没有将自己的思想禁锢在某一种思想模式内,而是将其拿到能否解决中国最紧迫问题的天平上衡量,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就取之,否则就弃之。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社会进化论

5、、空想社会主义等等,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方面呈现出进步性,因此,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都深浅不一地受到了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革命送来了新鲜理论,从此马克思主义开始了广泛传播。 先进的知识分子学习、传 播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 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 改造社会。,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者创办了很多理论刊物,科学社会主义在“问题与主义”的争论下于20年代在中国开始传播,VS,现在舆论界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究竟是什么东西。那些提倡尊孔祀天的人,固然是不懂得现时社会的需要。那些迷信军国民主义或无政府主义的人,就可算是懂得现时社会的需要么?”,“我们的社会运动,

6、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他针对胡适反对“根本解决”的观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毛泽东1918年8月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时,在李大钊等帮助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底他从种种主义中选定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1920年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确立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邓中夏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1920年3月,参与李大钊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关著作蔡和森赴法勤工俭学时一边学习法文,一边翻译马克思主义,虽然这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已经由零散变为广泛,但是还没有真正和

7、中国国情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外部式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才真正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内部结合。,阶段小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经历的过程是: 零散传播广泛传播 外部结合内部结合,党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 在党的早期活动中,既有推动北伐战争胜利的经验也有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葬送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教训;有了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经验,也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使革命几乎陷入绝境的失败教训。经过长期探索和一系列运动,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形成系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四个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七大写入党章)1945 邓小平理论(十五大写入党章)1997 三个代表重要

8、思想(十六大写入党章)2002 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写入党章)2007 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是?,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 三个方面综合成一句话,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运用中国形式进行理论创新,以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三、历史意义,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1、时代背景,以胜利者姿态进入北 京的八国联军首领,一次一次的运动和革命都没有拯救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需要有新的理论来挽救。,2、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作为五四运动前 身高举民主和科学面旗帜, 明确提出中国需要德先生和 赛先生 Democracy Science

9、,3、经济根源和阶级条件 中国的工人阶级是一个比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资历更老的“新生”力量。五四运动后作为新生政治力量觉醒。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工人成为中共运动和革命的绝对主力,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好的传播。 4、文化来源,二、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活的灵魂P19 三、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1、理论基础 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实践观点 (2)群众观点 (3)生产力观点 (4)矛盾观点和分析方法,2、时代主题与国际形势 1985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对立北约华约集团对 立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阵营对立美苏两国对立 3、对国内外社 会主义兴衰成败的 概括,(二)形成和发展过程 1、在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中产生形成主题(1978-1982)P14 2、形成轮廓(1982-1987) 3、以南方谈话为标志走向成熟(1987-1992) 4、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1992-1997),二、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现几个“新” 的突破: 1、新境界:突破了毛泽东时期的一些思想 2、新体系:1、9、3、1、10 3、新内容:最具独创的几个部分 三、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