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国的民族概况.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20320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82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中国的民族概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二讲中国的民族概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二讲中国的民族概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二讲中国的民族概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二讲中国的民族概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中国的民族概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中国的民族概况.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中国的民族概况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1988年8月22日,费孝通先生应邀为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泰纳(Tanner)讲座作了题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讲演,首次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从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各方面对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做了综合性的分析研究,得到了世界社会学、人类学领域的普遍的高度评价。,“我将把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 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民。它所包括的五十 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它们虽 则都称民族,但层次不同”。中华民族既是中国 民族的总称,又概括了中国各民族的整体认同。 中华民族的一

2、体和中华民族所涵盖的各兄弟民 族的多元,二者是有机联系的。 费孝通,怎么理解 “中华民族” ?,根据费老的理论,我国国民的认同存在着两个层次:一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一是作为本民族归属的认同。费老认为,在中华民族这一共同体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可以各得其所,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认同体。尽管在语言中都用“民族”这一名词,但它可以指不同层次的实体。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同属于一个层次,他们结合而成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多元形成的一体,是高一层次认同的民族实体。,怎么理解“多元”、“一体”?,“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在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而区别于其他民族; “一体”是指各民

3、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集中表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表现为共同关心与争取祖国的完全统一与繁荣富强。,一、中国民族及人口构成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构成的民族大家庭。他们分别是 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 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畲、 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 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 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 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

4、巴、珞巴、基诺 等民族。,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其中以汉族人口 最多,共12.6583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91.59,其余55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共1.0643 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1。由于汉族人 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民族的人口所 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在中国习惯上把汉族以外 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中国的民族构成,中华民族的多元复杂的民族成分,中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董必武谒昭君暮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文成公主入藏,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成因民族交往和贸易往来,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今沈阳)等地征

5、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 清朝统治者在200多年间,多次征调达斡尔人民戍边,远达新疆,使该族人口和生产发展受到影响。,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成因统治政策,19世纪中叶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朝鲜半岛,实行残暴的民族压迫和殖民政策。加之战乱、饥荒、封建暴政等多种原因,大批朝鲜人陆续迁入我国东北边疆的定居下来,逐渐成为我国境内的一支民族共同体朝鲜族。 中国朝鲜族人民同汉族、满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人民一道,为开发东北边疆,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祖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成因民

6、族压迫和民族内外部斗争,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成因寻求耕地和牧场,哈萨克人的转场生涯,云南通海蒙古族,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成因朝代的更迭,我国是人类起源的中心之一,在人类进入文化初期,在中华大地上北到黑龙江、西南到云南、东到台湾都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活动。,中华民族的多元各民族起源的多元,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万年前的蓝田人,万年前的北京人,距今12.95万年至13.5万年的广东马坝人,考古学上发现的丰富资料有力表明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地方性的多元文化区。比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四川大溪文化区、内蒙古赤峰的红山文化区等近年来,我国各省区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总共有7000多处。 很难想象在这种原始时代

7、,分居在四面八方的人是出于同一来源。大量的考古研究表明了分布在辽阔祖国领域内的各民族起源的多元。,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的多元,我国的各民族的文化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在精神文化方面都是丰富多彩并各具特点的。从语言上讲,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有80种左右的语言,有着自己的神话传说、史诗、音乐、舞蹈、戏剧等。另外,各民族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都反映出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侗族大歌场景,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入选中国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盛典仪式前的表演

8、。,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侗族大歌的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也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 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之声,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现打架骂人、偷盗等行为,在这种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环境里,甚至会让人们感觉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般。,南宁民歌节-侗族大歌侗族蝉歌,哈萨克族的姑娘追,解放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状况,1、渔业经济(赫哲族、京族) 2、原始狩猎经济(鄂伦春族、鄂温克族) 3、畜牧经济(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部分) 4、原始农业经济(黎族、部分回族

9、等) 5、渔猎采集(独龙族、珞巴族、傈僳族等),4、多元的政治经济类型,封建地主制占主导地位,还有部分资本主义所有制经济成分,比如壮族、回族、维吾尔族等30多个民族的全部、蒙古族、彝族、黎族的大部分和藏族的小部分。 封建农奴制,如藏族、傣族、哈尼族等,内蒙古一些牧区则属于牧奴制度 。 奴隶制,如四川、云南的大小凉山部分彝族地区。 原始公社制残余。如云南省的独龙族、怒族、傈僳族、景颇族、佤族、布朗族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鄂伦春、鄂温克以及海南省五指山部分地区的黎族,解放前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解放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封建宗法制度. 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制制度. 大小

10、凉山彝族地区实行黑彝父系血缘为纽带家支制度. 内蒙古地区保存着由世袭封建王公统治盟旗制度 另外,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还保存着不同范围山官制度、前百户制度、头人制度、土司制度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形成和发展 中国各民族起源的多元、文明的多元以及民族群体的多元说明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多元”。而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朝着越来越统一的方向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一体化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做出了共同的努力,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华民族的一体,四千多年前,当我们的祖先还处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阶段时,就开始了彼此间的交往和联系。原始社会末期

11、,我国境内已经形成了许多民族。中原地区,炎帝部落先进入黄河中下游,后来,黄帝部落也迁徙到这里。逐渐强大起来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吞并了其他氏族部落,奠定了华夏族的基础。,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华夏族的雏形形成。夏朝的活动地区西起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沿黄河向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成为联系周边史称“东夷、北狄、西戎、南蛮”各族群和部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成为“天下共主”。,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维汝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诗经,左传,商周时期,中华大地上生活着的民族成分增多,在商人和周人的周围则出现了东夷、肃

12、慎、东胡、西戎、羌、氐 ,南方的蛮、越、濮,北方的北狄等民族和部落。他们与商人、周人的联系比夏朝时更为频繁和紧密,诗经中有描述:“维汝荆楚,居国南乡。昔又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的说法就反映出了这一问题。,维汝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统一已成为历史的潮流,从意识形态到地理划分,都已打破了各诸侯国的彼此疆界,要求国家统一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百家争鸣”的代表性人物孟子的“定于一”、荀子的“四海之内若一家”、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都反映了要求统一的思想。而且相传周时所谓的“八百诸侯”到了战国末年,

13、只剩下“战国七雄”了。这种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局部地区的合并统一为秦始皇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秦的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秦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及象郡,东北到辽东半岛,西南到云南昆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经过对匈奴、越族的战争,秦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汉朝加强统治的措施,西汉时,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使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帕米尔以西的广大西域地区纳入了汉朝的疆域。 通过公元前138年和119年,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东北地区松花江至黑龙江下游的夫余和肃慎、漠北的匈奴以及贝加尔湖地区的丁零

14、、坚昆、西南青藏高原的羌族都臣服于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加强了对匈奴的关系。,唐统治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强盛的时期。唐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羁縻州府”856个,加强了中央王朝同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东起库页岛,西至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及叶尼塞河、鄂毕河上游,南及今越南北部的广阔地区,除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仍保持臣属关系外,全部置于唐朝中央政府所属的行政区划之下,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得到空前的发展与巩固。,羁縻制度,羁縻制的指导思想是“因俗而治、以夷治夷”。推行目的是为加强对各民族的管理、控制。但与武力征服、镇压相比,可以防止内乱和分裂,是一种比较宽和 的政策。包括唐宋的羁縻州府和元、明、清的土司制度及明代的卫所制度。 唐的羁縻州府的特点: 范围最广,遍及全国。 包含民族空前,突厥、回纥、党项等民族均在其内。 管辖制度和措施日益完善,元朝的统一比隋唐时期又再向前推进了一步,西藏地区也从此正式列入中原王朝的行政区划,中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清朝形成了我国版图的基本格局。,元、清两朝对统一多民族 国家发展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