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刘生杰副教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20573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跑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刘生杰副教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短跑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刘生杰副教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短跑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刘生杰副教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短跑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刘生杰副教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短跑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刘生杰副教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跑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刘生杰副教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跑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刘生杰副教授.ppt(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短 跑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刘生杰(副教授),一 . 短跑起源与发展 二 . 短跑技术原理 三 . 短跑技术教学、训练 四 . 短跑规则、裁判 五 . 短跑器材、场地,一. 短跑起源与发展,短跑起源 短跑发展 发展特点 发展趋势 中国发展,返回,短跑起源,田径运动的发生和演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远在上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生活资料,在与大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就不得不具备快速的奔跑能力,这种快速的奔跑能力被作为一种技能代代相传,这可能就是现代短跑运动最原始的雏形了。因此可以说,短跑运动起源于早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之中。,短跑是田径运动最古老的项目,奥林匹亚遗址图片,奥 林 匹 亚 遗 址,短

2、跑最早作为一个田径运动项目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年,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地中海北岸的西腊半岛上,每年78月各部落都要来宙斯庙进行祭祀活动运动竞技是活动的内容之一。每隔四年进行一次扩大的祭祀活动,后来形成了制度。这就是每四年进行一次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短跑最早作为田径运动项目出现在何时?,古代奥运会起源,详细 下一页,场地跑,公元前776年在希腊的伊利斯城邦的奥林匹亚举行了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它的会期只有一天,也就是说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只举行一天,因为它只有一项比赛,那是一项短距离赛跑,叫场地赛跑。 传说,点燃天神宙斯的妻子一赫拉神坛中的“圣火”是当时奥林匹亚祭祀盛典上最为优美壮观的场面。古

3、希腊的人们都争着要获得这个神圣而又终生难忘的时刻。由于人数太多,让谁点燃赫拉神坛上的“圣火”就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有人提议,以短跑竞赛的形式看谁最先到达神坛,就由谁来执行点燃圣火的仪式。这个意见很合理,于是大家当即就采纳了这个建议。久而久之,古希腊人便形成了传统的习惯,并以神的意志加以推行。由于这是神的谕旨,所以这项赛跑运动很快就在希腊本土上流行起来,受到古希腊人们的喜爱。,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奥林匹亚召开时,这项深受广大希腊人喜爱的短跑运动便被列为第一项古代奥运会的竞赛项目。 这项古代奥运会的第一个项目的距离为19227米,相传这是大力神脚长的六百倍,当时古希腊的

4、人们把这项短跑运动称之为“斯泰德”(Stadion),意为“场地跑”。,当初,供“斯泰德”(场地跑)比赛用的跑道仅是一条笔直的场地,这笔直的场地上也没有分道线,只是在起跑线上每隔一米的地方放一块石头作为分道的标志,对于起跑后的抢道问题,则没有严格的限制。另外在起点和终点线上也均用插在地上的标枪作为标志。起跑时,竞技者把大石块置于脚后,借蹬石的力量来加快起跑的速度。这也是现代田径赛中短跑项目运动员起跑器的最早雏形。后来,随着伊利斯城邦财富的增多,运动场也修改得越来越好。,从公元前的724年的第十四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在起跑线上便以铺平在地上的石板线取代了跑道两头的标枪作为起跑线上的标志。奥

5、林匹亚的起跑石板线是逐段分开的,总共有二十段,每段容一人,可以使竞技者在比赛时独自横占大约13米左右的距离。当时在起跑点的石板上还刻有两条平行槽,两槽之间的距离大约为O23米,显示出当时的运动员在起跑时是双脚一前一后,身体直立前倾在起跑槽(即当时的起跑线)上,等待着裁判的命令。 在即将比赛之前,裁判员还要最后一次告诫各城邦的运动员:如果你们的训练无愧于奥林匹亚赛会,如果你们不因为懒惰和不光彩的行为而丢脸,那就勇敢地前进吧!那时的竟赛规则很严格,谁只要偷跑一步,就要受到鞭答的处罚,然后再重新从起跑线上开始跑起。,在当时,这个竞赛场可容纳二十个运动员一起比赛。由于每届参加比赛的人数太多,比赛通常都

6、要分批进行,每批的参赛者的人数多少以便于观察为准;比赛运动员采用抽签的办法决定批次和道次。 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场地跑的优胜者不是以计算成绩快慢的方法来确定的,而是要求在每轮淘汰赛中始终跑第一名,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并且一直要坚持到此项目的最后一轮决赛为止。因此,在古代奥运会上从未有“最高纪录”和“破纪录”之类的成绩记载,除了一名绝对的优胜者外,其他竞争的选手都意味着失败。,根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776年的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场地赛跑中,伊利斯城邦的厨师科罗巴斯经过多轮的角逐,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摘取了第一届古奥运会上的惟一桂冠。科罗巴斯也就成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上的第一个冠军,

7、由此他获得了很高的荣誉。在科罗巴斯的一生中,因为这次的成就而一直受到人们的尊崇,使他在以后众多的优胜者中间始终处于领先的荣誉地位。据说,当科罗巴斯逝世后,他的坟墓被葬在伊利斯和希拉之间,成为这两个强大城邦的边界石,并以此象征着永久的和平。,场地跑作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项比赛项目,在古代奥运会史上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第一届到第七届古代奥运会,场地赛跑都是惟一的比赛项目,只是到了第七届(公元前724年)奥运会才把中距离跑列人古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但场地跑仍是最主要的项目,可以说,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前期,场地跑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返回上一层,场地赛跑这项古代奥运会的短跑项目,对现代奥运会的短

8、跑项目影响很大,如今天我们的短跑比赛中的1OO米、ZOO米、4O0米比赛当中仍可隐约地看到当年古奥运会场地赛跑的影子。古奥运会的场地赛跑划分好跑道,我们今天的田径场地是按此把跑道划好。古希腊场地跑运动员的起跑姿式,也被我们今天的运动员接受,并加以改进。古希腊运动员们在场地赛跑中起跑时用的蹬石,今天的人们加以改进,变成了先进的助跑器。 总之,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场地赛跑比赛对今天田径比赛中的短跑比赛有着很深的影响,它给今天的短跑运动提供了雏形。,短跑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比赛的唯一项目。当时跑的距离是192.25米(即一个“斯达吉奥”),中跑和长距离跑是在短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将短跑的

9、距离重复跑224次。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共举办了293届,于公元前394年被罗马皇帝迪多西所废止。,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短跑,古代奥运会起源,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的短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于公元1894年,1896年进行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设男子100米和400米两个项目,美国运动员布克分别以12.0和54.2秒获冠军。在以后的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短跑是田径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古代奥运会起源,返回上一层,短跑发展,短跑项目的设立与成绩 1896年现代第1届奥运会设男子100米和400米比赛,美国运动员布克分别以120和542获得两项冠军。第2届奥运会增设200米比赛项目,美国的邱克

10、斯贝利以222的成绩取得冠军。女子100米、200米和400米比赛项目是在1928年、1949年和1964年奥运会上依次设立的,短跑技术的演变和发展 短跑技术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时赛跑的动作是上体前倾较大,大腿抬得较高,小腿前摆较大,两臂前后有力地大幅度地摆动,前摆幅度超过了头,手掌张开,后蹬腿有力地蹬地,整个身体表现出非常有力量的姿态。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普遍采用的短跑技术是所谓的“踏步式”跑法,动作特点是躯干前倾角大,大腿抬得高,脚落地点离身体重心投影点近,步幅较小,步频较快,跑的动作较为紧张。,后来,芬兰人克里麦特率先采用了“迈步式”的短跑技术,其技术特点是躯干较

11、前倾,大腿高抬并前伸小腿,脚的着地点离重心投影点较远,步幅增大,步频稍减慢,整个短跑动作显得自然。从短跑技术上说,由“踏步式”向“迈步式”技术的发展,是很大的进步,促使短跑项目的成绩明显提高。,60年代末期塑胶跑道的使用,使短跑技术和运动成绩产生了大的飞跃。1968年在墨西哥城举行了第19届奥运会,美国运动员海因斯以9.9成绩打破了原联邦德国运动员阿明. 哈里创造并保持了8年之久的100米10.0的世界纪录;在200米和400米比赛中,美国的史密斯和伊万斯,分别以19.8和43.9的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短跑技术逐渐得到改善,并形成了现代的短跑技术,其特点是更加强调摆动腿高抬膝,前摆大

12、腿时积极送髋,支撑腿着地积极,脚掌“扒地”动作轻快柔和,后蹬动作有力,蹬摆配合协调,摆臂动作幅度大而向前。其优点,在于身体各部分动作协调、自然、步幅大、步频快,形成了更为合理的短跑技术。,在第11届奥运会以前,短跑运动员不使用起跑器,一直是在起点跑道上挖穴起跑的。到1938年,起跑器才被正式批准使用。几十年来,体育研究人员和教练员对短跑的起跑技术和起跑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进,还根据运动员的形态、技术和素质状况的差异,设计出发“普通式”、“拉长式”、“接近式”等起跑器的安装方法,使运动员在起跑时能够迅速、及时地摆脱静止状态,获得尽量大的起跑初速度。80年代初,田径规则严格规定,短跑运动员在比赛

13、中一律采用“蹲踞式”的起跑姿势,在“预备”中令发出后运动员的四肢必须支撑地面。这种起跑姿势一直延用至今。,短跑的发展,自1896年创造的第一个100米成绩12.0到1991年刘易斯创造的世界纪录9.86,前后经历了95年,100米成绩提高2.14,其中1896-1928年(从12.0-10.8)提高1.2,1932-1991年(10.3-9.86)提高0.44。历年100米成绩提高状况说明,运动水平越高,人体运动能力越来越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成绩提高的幅度也越来越小。鉴于近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动作科学技术的方法发挥人体潜在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短跑运动成绩,新的世界纪录一定会不断出现。,返回上

14、一层,短跑发展特点,近一百年来,短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6-1928年间) 第二阶段(1932-1948年间) 第三阶段(1952-1968年间)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 各阶段的特点如下:,第一阶段(1896-1928年间):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是先辈人的天资,凭运动员的天分素质能力,创造当时的短跑纪录。在训练方面主要受俄国身体体系的奠基人列斯加夫特关于“只有当完全掌握长时间正确的跑,才能进行快跑。逐渐提高普通跑的跑速,使之达到约15秒跑100米的速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使练习者非常疲劳”和时期运动学者邱别隆关于“短跑运动员首先和主要的训练必须始终以最小的

15、用力进行,运动员在训练时不应全力以赴”的理论影响。每周仅训练三次。这一阶段,短跑成绩发展缓慢,从第2届奥运会100米成绩10.8到第8届奥运会100米成绩10.6,前后相隔24年,100米成绩仅提高0.20。这一阶段最有名的运动员有第5届奥运会100米和200冠军库.克雷格,以及第8届奥运会100米亚伯拉罕。,第二阶段(1932-1948年间):开始进入了有计划的安排全年训练,即科学训练的初级阶段。出现了把全年训练划分为三个主要训练阶段-准备期、竞赛期和过渡期。在训练实践中列出了“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是短跑走向科学系统训练的开始。短跑运动员每周训练课增加到5次,并首先采用一天训练两次

16、的安排,在准备期经常出现接近极限负荷的训练,完成较大的运动量。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上有较明显的进步,促进了短跑运动水平的提高。从第9届奥运会的10.8到第14届奥运会100米冠军成绩10.3,前后相隔20年,100米成绩提高0.5,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在本世纪30年代至40年里,著名的美国短跑运动员德.欧文斯和荷兰女运动员布兰克尔斯-科恩,是杰出的典范。,第三阶段(1952-1968年间):第三阶段的特点是进入大运动量训练阶段,在短跑训练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其中最富有影响和权威的是三位著名的教练员和教授。详细,下一页,HT奥卓林叹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一书的出版,推动了短跑运动的迅

17、速发展。他的许多理论观点,至今还在短跑运动训练实践中广泛地采用。他的著名的论断是“发展动作速度的训练主要应以最快的速度来重复练习”,“每次发展速度的训练,都必须在运动员主观感到疲劳时或成绩下降时应停止练习,如果继续训练将会是发展耐久力”。 HH雅科夫列夫教授,揭示了短跑运动员的训练系统理论、短跑运动员功能的生理基础和生化过程,并准确地研究了短跑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及其动作速度变化的运动学原因,确定出影响短跑成绩的诸因素。,H伏佐洛夫教授,在100米训练理论与方法中的新观点一书中,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理沦方面进行研究,并论证了短跑运动训练中的阶段性和确定运动训练中每次快跑之间的休息间隔的重要意义。他指

18、出“积极减少休息间隔的训练可导致糖原储备的增长和改善速度耐力素质”,“以58分钟的间隔进行重复跑可以在工作能力提高的阶段(超量恢复阶段)开始进行新的负荷,可以发展速度素质”。这些精辟的经典性理论和观点,至今仍影响并指导着短跑运动训练。在训练负荷量的安排中,运动员承担着很大的运动负荷,甚至接近人体承受能力的最大负荷量。,50年代至60年代,在短跑技术结构研究和运动训练中,广泛利用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科学研究成果,促进了世界短跑运动水平迅速提高。这个时期最具有影响的短跑运动员有四人:联邦德国男子短跑运动员阿明哈里,1960年6月以100成绩创造了世界100米纪录,并在第l?届罗马奥运会上以102获得

19、金牌。他在奥运会上首先采用了“火箭式”起跑技术,开创了科学起跑技术的先例。,美国男子短跑运动员詹海因斯,1968年在第19届奥运会(墨西哥城)上,以990成绩获得金牌,并打破100米世界纪录,成为打破100的第一个运动员。海因斯还是第一个正式以电子计时100米世界纪录创造者载入史册。美国女子短跑运动员维鲁道夫,1960年在第17届奥运会(罗马)上,一人获得100米、200米和4X100米接力的三块金牌,是美国运动员中获金牌最多的女运动员之一。波兰女子短跑运动员,伊伦娜谢文斯卡是女子短跑项目的全才。她四次参加奥运会(从第182l届),共获得七枚奖牌(三枚金牌、两枚银牌,两枚铜牌),并8次打破女子

20、100米、200米和400米的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女子短跑运动员之一。,返回上一层,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这个阶段约21年,是从“经验型”训练向全面科学化训练的发展阶段,是短跑成绩迅速提高的阶段。在第四阶段,约21年的时间里,先后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短跑运动员。其中最著名的当算是美国的卡刘易斯、格里菲斯,乔伊娜和中国台北的纪政。此外,还有美国的史密斯、米契尔、伯勒尔、马什,原苏联的鲍尔佐夫,英国的克里斯蒂,意大利的门内阿等。女子短跑运动员中有美国的阿什福德,原民主德国的科赫、斯特歇尔、格尔,牙买加的奥蒂等众多的著名的短跑运动员。 发展的特点是:,一、形成了科学的系统的短跑训

21、练理论和方法,近二十多年来,最有影响的科学训练理论和方法有“玛克训练理论体系”、“沃克尔训练理论体系”、“苏联训练理论和方法”、“民主德国女子短跑训练方法”、“温特短跑训练法”、“美国计算训练法”等。这些科学的短跑训练理论和方法,深深地影响着短跑乃至整个田径运动的发展。,二、科学选材理论的发展,70年代初各国在选材工作中逐渐摆脱“经验选材”的落后状况,根据短跑项目的性质、特点和要求提出了“短跑运动员的形态特征和选材标准”、“短跑运动员运动素质选材标准和机能选材标准等。,三、多学科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手段在短跑项目中的广泛运用,短跑技术不断发展,目前用肉眼或低格速度的摄影(100200格)都不足

22、以评价现代短跑技术的状况了,多学科的理论和科学手段的渗透,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等众多专家的投入,先进科技仪器的运用(如每秒1000格的摄影机问世及电子计算机配套分析定量材料系统),为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的技术诊断,提供了准确的时间、空间、步数、步长、步频、速度等运动学参数。“八道肌电遥测系统”的采用,对于了解在快跑过程中,人体运动器官的运动变化状态,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研究肌肉用力与运动动作的相关关系发挥了作用。“三维动态力值测试仪”的运用,能精确地研究短跑支撑阶段技术的动力学关系。此外,还普遍采用了电子遥测技术(心率、心电和肌电)、牵引装置、活动跑道、液压斜坡道、液压组合练习器械、

23、影像解析仪以及运动后的恢复措施等科学仪器和训练设备,促进了短跑科学化训练的发展。,返回上一层,短跑发展趋势,1、更加重视短跑技术的规范结构动作 短跑技术动作的规范化结构主要表现在跑的技术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的原理,使短跑技术表现出效率化和节省化。跑的技术结构形式表现为动作高步频、大步幅、自然平稳,总重心上下起伏小,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有明显的节奏感,2、更加重视短跑的摆动技术 短跑要求更突出摆动技术,强调以摆促蹬,摆蹬结合。掘最新研究,优秀运动员一侧腿的支撑时间仅占一个复步时间的221,而摆动时间却占77,9,两者相比为1:3.5。固此,在新的短跑技术观念上要突出摆动技术的重要性,在训

24、练结构上要加强摆动动作的研究,掌握摆动技术的规律和生物力学的特性,为正确理解摆动腿技术和摆臂技术提供生物力学依据。,3、短跑单步技术发展趋向是缩短支撑时间,同时亦应缩短腾空时间 增大身体总重心腾起的初速度和0Q小身体总重心的腾起角是加快短跑速度拄术中的主要关键。总重心的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能直接影响短跑每一单步技术的步时状态(步时是由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组成)和步幅的腾空状况,4、延长加速跑持续时间和距离 近几年来对许多世界级短跑运动员技术的研究,发现世界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的加速跑的持续时间和距离都在延长。1991年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100米决赛8名男子运动员的加速状况和加速跑距离达到80米左右,

25、而且加速跑的时间持续达到8.128.32(如表)根据1988年第24届奥运会女子100米冠军格里菲斯乔伊娜的技术统计分析,100米成绩10.54,全程共跑47.6步,最大速度达到10.99米/秒,加速跑持续时间9.62,加速跑距离达到90米(如下表),返回上一层,我国短跑发展概况,1、旧中国短跑发展概况 旧中国1910年在南京举行了第1届全国运动会,上海代表黄灏和韦宪章分别获得100码和220码的第一名,成绩分别是10.8和25.0。440码的第一名为华南组代表郭兆仁获得,成绩58.0。1933年在南京举行第5届全运会时,刘长春以10.7成绩创造100米全国纪录,该纪录曾保持25年之久。我国女

26、子参加短跑项目比赛是从1930年第4届全运会开始,女子比赛项目有50米和100米跑两个项目。哈尔滨运动员孙桂云分别以7.4和13.8的成绩,获两项冠军。,2、新中国短跑发展概况 短跑要求更突出摆动技术,强调以摆促蹬,摆蹬结合。掘最新研究,优秀运动员一侧腿的支撑时间仅占一个复步时间的22.1,而摆动时间却占77.9,两者相比为1:3.5。固此,在新的短跑技术观念上要突出摆动技术的重要性,在训练结构上要加强摆动动作的研究,掌握摆动技术的规律和生物力学的特性,为正确理解摆动腿技术和摆臂技术提供生物力学依据。,3、短跑单步技术发展趋向是缩短支撑时间,同时亦应缩短腾空时间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田径运动得

27、到普遍的发展。1958年梁建勋以10.6打破了10.的全国纪录,进入60年代之后,我国男、女短跑项目水平迅速提高,1965年我国短跑项目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短跑运动员陈家全以10.0的成绩平了联邦德国阿明哈里保持的世界纪录。女子短跑运动员贺祖芬以11.5的成绩打破全国100米纪录。 近十几年来,我国有一大批短跑新人出现,如广西青年短跑运动员陈文忠、林伟,四川运动员李涛;女子短跑运动员李雪梅、高寒、肖燕、田玉梅、陈兆静、韩青、刘晓梅和台湾省运动员员。,返回上一层,二. 短跑技术原理,动作周期划分 影响走跑的力 决定跑速因素 跑的技术构成,返回,(一)短跑周期和动作阶段的划分,短跑属周期性运动,一个

28、周期有两次单腿支撑时期和两次双腿支撑时期。 跑速较快时,腾空时期比支撑时期长,为了提高跑速,应加强蹬地力量和速度的训练,减少支撑时期的时间,有助于减少腾空时期的时间。因为腾空时期的时间,在适宜后蹬角度的情况下,是由蹬地的力量和速度决定的。,在跑时,就一腿而言,又可分为着地缓冲、后蹬、后摆和前摆四个动作阶段,着地缓冲 着地缓冲是从脚着地至身体重心移过支撑垂直部位,开始进入后蹬阶段时的这一动作过程。由于脚的着地点在身体重心投影点之前,脚着地瞬间对地面的冲击力很大,它对人体向前移动起阻力作用。因此,脚着地时应接近身体重心投影点,尽量减少制动和阻力,正确的着地方法是摆动腿向前向下,以前脚掌积极“扒地”

29、,脚着地后,踝、膝、髋关节主动弯曲,做“退让”工作,同时另一腿积极向前摆动,加快身体向前移动遭度,缩短缓冲时间。,详细见图,短跑周期和动作阶段的划分图,后蹬 后蹬是从身体重心移过支撑垂直部位之后开始,至后蹬腿脚掌离地,身体开始腾空为止。后蹬使人体获得向前运动的动力。后蹬过程中,在其它条件相等时,蹬地的力量越大,身体的加速度也越大,蹬地角度适当减小,则水平分力相应增大,有助于加快跑速。另外,后蹬动作的速度,蹬地的方向及动作的幅度都对后蹬的效果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后蹬力量大、速度快,角度适当减小、蹬地动作幅度大,则跑速快,反之则慢。,后摆 支撑腿后蹬结束即进入后摆,至膝摆动到支撑点的垂直上方时后摆

30、结束。后摆时要放松小腿,并随大腿的积极向前摆动形成大小腿折叠。良好的折叠能缩短腿的摆动半径,对加快摆动速度有很大作用。,前摆 从摆动腿的膝经过支撑点垂直上方开始至膝摆到体前最高点止(即支撑腿结束后蹬后)。在一腿后蹬的同时,另一腿有力的向前上摆动,是相互协同及不可分割的动作。摆动腿向前摆动的力量、幅度、速度和方向,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后蹬的力量,幅度、速度和方向,因此,摆动腿摆动动作的协同配合,对增大后蹬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支撑腿结束后蹬,脚掌离地至摆动腿脚掌着地前瞬间为止,人体处于腾空。由于空气阻力和重力影响,后蹬所获得的向前加速度有所减小由于人体惯性作用,身体重心按后蹬决定的抛物线轨迹向前移动。

31、腾空时要保持身体沿直线、平稳地以较大动作幅度向前运动,并为摆动腿积极下压着地做好准备,返回上一层,(二)影响竞走和跑的力,影响竞走和跑的力是多方面的,一般分为内力和外力。 内力是指人体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力,如肌肉的收缩力。 外力是指人体与外界物体相互作用时,外界物体对人体的作用力。 影响竞走和跑的外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支撑反作用力、重力、摩擦力、空气作用力,支撑反作用力 支撑反作用力是人体在支撑时,给地面的一个作用力,地面也给人体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支撑反作用力。支撑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由支撑时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的。当支撑反作用力的方向与跑的方向一致时,该力是推动人体向前

32、跑进的主要动力,反之则为阻力。,重力 重力是地心对人体的吸引力。人体向上运动时,重力是阻力;向下运动时,重力是动力。人体直立时,身体重心处在文撑点的正上方,支撑力与重力相牛衡。当身体重心投影点处在支撑点之前时,人体在丈撑力与重力的作用下,可以获得一定的向前的助力,如下坡跑时,重力对人体向前运动,起助力作用,当身体重心投影点处在支撑点之后时,重力对人体向前运动起阻力作用,如上坡跑。在竞走和跑时,身体重心与支撑点的位置都不完全一致,因此利用人体重力的助力和减小重方的阻力作用,是改进跑的技术的重要因素。,摩擦力 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但人在跑时要有这种力的存在,它保证有牢固的支撑点,使人体肌

33、肉收缩的力通过支撑腿作用于地面,从而获得人体运动的动力。摩擦力对支撑反作用力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影响,如穿钉鞋跑时,可以加大后蹬时的摩擦力,便于用力,穿平底鞋时,摩擦力相对减小,作用力被缓冲了一部分,所得到的反作用力也就减小。,空气阻力 竞走和跑时,空气对人体的作用力一般是阻力。在顺风跑时,感到省力,是因为阻力减小的原因,逆风跑时感到费力,是因为阻力加大的原因。空气阻力的大小与人体跑进速度、空气冲击截面的大小有关,跑速越快、截面越大则阻力越大。所以逆风跑时身体适当前倾,减少受阻力的面积,可以减小跑进的阻力。,田径运动中,除影响人体运动的力的因素外,还应认识惯性对运动的作用。物体保持自身原有的运动状

34、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起跑时,必须摆脱静止状态,高速跑中可以利用惯性不仅可以保持其运动速度。还可以使技术动作更加自然、放松,从而节省体力。,返回上一层,(三)决定竞走和跑的速度的因素,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长与步频 步长是指跑时两脚着地点之间的距离。 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腿交换的次数。,影响步长与步频的因素 步长与步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决定步长的因素有:腿长,蹬地的力量、速度和角度,髋关节的灵活性,肌肉的柔韧性,摆腿和着地技术等。 决定步频的因素有:人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运动器官的协调性,肌肉的力量和收缩速度等。,身体重心波动差的概念 此外,在竞走和跑的过程中,身体重心的轨迹有上下、左右

35、的波动。上下波动的差数称为身体重心波动差。波动差大,腾空高而时间长,影响竞走和跑的速度的发挥。身体重心波动差的大小与竞走和跑的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应当掌握走和跑的正确技术,力求身体重心移动平稳,尽量减小左右摇晃,缩小身体重心上下波动差。,返回上一层,(四)跑的技术组成部分,跑的全过程由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部分组成,起跑 起跑是全程跑的开始部分,起跑技术对起跑后加速跑有直接影响。跑的项目不同,起跑方法也有所不同。短距离跑。采用蹲踞式起跑,起跑时都使用起跑器。,起跑后的加速跑 因项目不同,其要求也有所不同。短跑要求在较短的距离内发挥较高的速度,较快地过渡到途中跑,起跑后的加速跑

36、的步长和步频,随跑速增大而增大。,途中跑 途中跑是各项跑的主要段落。途中跑的技术,跑的速度和体力分配等对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途中跑的段落比较长,要善于放松对抗肌和不参加工作的肌肉群,以节省能量的清耗。,终点跑 终点跑是全程跑的最后阶段。短跑终点跑要保持途中跑的速度跑过终点(包括撞线)。,返回上一层,三. 短跑技术教学、训练,短跑技术 短跑战术 短跑教学,100米跑技术 200和400米跑技术,起跑 加速跑 途中跑 短跑终点跑,着地 垂直缓冲 后蹬,使学生了解途中跑的技术和知识 学习直道途中跑技术 学习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 学习终点跑技术 学习弯道跑技术 改进和提高全程跑的技术 常见错误动作

37、的产生原因和纠正方法,返回,(一)短跑技术,100米跑的技术,短跑全程技术,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部分。短跑成绩是由起跑的反应速度、起跑后的加速能力、保持最高跑速的时间和距离,以及各部分的技术完成的质量决定的。,观看录象,优秀短跑运动员技术图片,短跑全程技术图片,短跑全程技术录象,返回上一层,起 跑,起跑的任务是获得向前冲力,使身体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创造有利的条件。现代短跑起跑主要采用“普通式”、“拉长式”的方法。,起跑器的安装方法,起跑的起跑过程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三个阶段 “各就位”时,轻快地走到起跑器前,两手撑地,两脚依次踏在前、后起跑器的抵足板上,后

38、膝跪地,两手收回紧靠起跑线并撑地面,两臂伸直,两手间距离比肩稍宽(此宽度与臂长短有关),手指成拱形地做弹性支撑,头与躯干保持在一直线上。身体重量均衡地落在两手、前脚和后膝关节之间(如上图)。,返回上一层,加 速 跑,起跑后的加速跑 摆着地,到途中跑开始的一个跑段。其任务是充分利用向前的冲力,在起跑后的加速跑段距离内,尽快地达到接近自己的高速度,起跑后的加速跑第一步,自前腿充分蹬伸到后腿蹬离起跑器前摆着地结束。摆动腿前摆与支撑腿间的夹角稍大于90度,摆动腿过分高抬并无好处,这会使躯干的前倾和向前运动产生困难。第一步的摆动腿应积极下压,着地点在身体重心投影点的后方,以前脚掌着地并迅速过渡到有力的后

39、蹬结束,这一动作越快,越有利于下一步的快速有力地完成蹬地技术。,正确和积极地完成起跑后的最初几步动作,取决于躯干较小的前倾角度以及运动员的力量和加速状态。起跑后的最初几步的步长变化是第一步约为三脚半-四脚掌长,第二步约为四脚-四脚半长,以后的步长约逐步增加半个脚掌,直到途中跑的步长。,最初几步的支撑阶段,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支撑点是处在身体总重心投影点后面,因此是发展速度的最好条件,可以形成良好的后蹬角,并使后蹬的大部分力量用于提高水平速度。起跑后的加速跑段的支撑腿着地位置,一般是前2-3步脚着地于身体总重心的投影点后面;随后几步在身体总重心投影点着地;往后,则在总重心投影点前面着地。而最初几步

40、的两脚着地点间的距离比途中跑稍宽,随着速度的发挥,两个脚着地点逐渐向中线靠拢。,起跑后的加速跑段身体前倾角度是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后逐渐接近途中跑的姿势。加速跑段的距离一般约为30米左右。在加速跑段中,从时间因素分析,任何水平、年龄、性别的运动员,他们之间没有多大差别,都能在起跑后第5-6秒钟达到或接近本人最高速度的96-98%。但是,不同水平的运动员,他们各自通过的距离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优秀运动员能在60-70米处达到最高速度(世界级短跑运动员可在80米左右达到最高速度)。一般运动员或运动新手只能在30-40米处达到自己的最高速度,随后的速度即开始下降。起跑后加速跑段的速度,约在第3-

41、4秒,达到自己最高速度的92-95%。速度迅速增大的原因,主要是起跑开始后步频迅速加快,使蹬地力量明显增大,带动了步幅的增大,促使速度明显提高。,起跑后加速跑段的两臂有力的前后摆动具有很大的意义,在开始几步身体处于很大的前倾姿态时,重心移动的初速度较小。因此,加速跑段应更加有力地大幅度地摆臂。 100米跑的加速跑,严格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最初的加速阶段和达到一定跑速后的加速阶段。,返回上一层,最初的加速阶段是从蹬离起跑器至约30米处为止,此段的加速跑具有两个特点:1、身体较大幅度地前倾;2、获得速度后上体逐渐抬起。而达到一定跑速后的加速阶段是从约30米后开始的。大约至60-80米处。在此加速段,

42、跑速继续在步长和步频的作用下,达到最协调的结合,获得最好的加速效果。这一段加速跑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上体呈较正直的姿势;第二,在后腿前摆过程中,膝关节应上抬至大腿与地面呈平行的位置。美国的卡尔.刘易斯技术最为典型。,途 中 跑,途中跑之着地,腾空期结束时,摆动腿积极伸展下落,前脚掌富有弹性地着地,着地点距总重心投影点约27-37厘米(如图5-8)。着地角为65-68度。着地动作积极,有利于缩短前支撑时间和减小着地时的阻力。同时,另一摆动腿迅速以大小腿折叠姿势向支撑腿靠拢,摆动腿的膝折叠角逐渐减小,直至垂直部位时为最小,约28-30度(图6-9)。,观看录象,返回上一层,途中跑之垂直缓冲,在支撑

43、腿着地之后,由于髋关节积极伸展和身体自身前移的惯性,加速总重心的顺利前移通过支撑腿的上方。在身体重力和摆动腿的屈膝摆动的压力作用下,支撑腿迅速弯曲缓冲(此时脚跟不着地),身体总重心移至支点垂直面时,支撑腿的膝关节成136-142度角,踝背屈角约成85-90度。刘易斯的膝缓冲角为146度,这个角度被认为是较高的缓冲姿势。过高的缓冲姿势不利于膝训肌群的肌肉预先拉长和弹性能的储备。但是,由于刘易斯具有极好的速度-力量素质(他的立定三级跳远为10.25米、深蹲160千克),所以不仅克服了不利因素,而且缩短了在缓冲阶段的时间(如图),在垂直支撑阶段约再过0.01时间,身体总重心的位置处于最低点。这时除了

44、膝关节的屈曲度最大之外,骨盆的下方朝一侧倾斜以入踝关节成背屈状,形成“伸肌群拉长压紧待发”姿势。 在支撑腿缓冲过程中,一侧摆动腿的大小腿折叠角处于最小状态,刘易斯为28度,脚跟几乎碰及臀部。大小腿折叠越好,越能缩短摆动半径,减小摆动阻力,加快摆动速度,从而增大了后蹬的效果,返回上一层,短跑途中跑之后蹬,在身体总重心移过支点垂直面后,进入了后蹬阶段。这时,摆动腿屈膝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并且带动同侧骨盆前送,大腿与水平面约成15-20度角。刘易斯的大腿前摆高度几乎与水平面平行(图)。支撑腿在摆动腿积极前摆的配合下,快速度有力地伸展髋、膝、踝关节。后蹬结束时,支撑腿与摆动腿间的夹角成100-11

45、0度,后蹬角为56-60度(支点至髋关节连线一地面的夹角),支撑腿蹬离地面时的膝关节角为150-156度。由于塑胶跑道富有弹性,后蹬时膝角均采用“屈蹬”技术,缩短了支撑时无效的蹬伸阶段的阶段的时间,有利于支撑腿快速蹬离地面,同时有利于摆动腿快速前摆,途中跑的腾空期,是支撑腿离地结束后蹬,即进入无支撑阶段的腾空期。腾空期的腿部动作分为随势动作、向前上摆动动作和下放摆动腿快速前摆。 随势动作(惯性动作):是从足尖离地后开始,支撑腿的大腿随着蹬地后的惯性,使膝关节折叠敢曲,膝关节的屈是被动动作,是与大腿的二头肌和腓肠肌的积极收缩相关连。同时,还伴随着抬大腿的屈髋关节的动作,形成边折叠边前摆姿态。(图

46、),向前上方摆动动作:是从髋关节的屈曲到大腿向前上方摆动(进入另一腿支撑后的大腿前摆动作),足在人体后方处较高位置,膝关节的屈角最小,此时大腿向前上方摆动至最高位置与水平线成15-20度角。两腿之间的分角约为100-110度(图)。跑速越快,膝关节向前上方摆动动作幅度越大,腿上抬越高。研究认为,膝关节摆动的高度与步幅的大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下放落动作:是足向地面下压至着地。摆动腿摆至最高点后,大腿积极下压,小腿随大腿快速摆落,积极“鞭打式”着地。着地前踝关节应背屈约成100度角。这样有利于着地时的脚掌加速。在大腿摆落过程中,应强调前、后两大腿做快速“剪绞”动作,以便保持腾空期的平衡。,途中跑时

47、,头部位置正直,上体稍有前倾,前倾角为8-12度。在后蹬时,上体前倾角减小,在前着地时,上体前估角稍增大。途中跑时两臂前后摆动。臂的摆动一般具有两个作用。一是臂的摆动可以增加腿部的动作速度,二是可以维持身体在运动时的平衡。摆臂技术要求是,两臂屈肘成90度角,手指自然成半握拳或自然伸掌。屈肘摆动的角度在跑动中并不是始终如一的。当向前摆臂时屈肘角减小,往后摆臂时屈肘角增大。摆臂动作应自然,有力,前摆稍超过下颏,后摆稍朝外,不要耸肩,贯通肩关节的肩横轴应与两臂同时绕脊柱运动,就是当臂前摆时同侧肩亦前移,而另一侧肩即向后运动。,短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跑的动作自然放松能力。必须放松那些不参与工作的肌

48、肉。 途中跑的摆臂技术,近几年在世界田径大赛中,一些著名的短跑运动员如刘易斯、克里斯蒂等在赛跑中均采用直手掌的摆臂姿势,从理论上认为,人体的上肢屈肌群力量一般都大于伸肌群,伸直手掌摆臂能加强伸肌群参加工作,同时使屈指肌得到伸张,从而使摆臂时的肩关节放松,增大摆臂幅度和力量。伸掌摆臂技术,由于以肩关节为转动轴,使杠杆臂的工作距离加长,因此从质量重心到转动轴的距离增加,转动惯量加大,同时也要求肩关节屈肌和伸肌都需要加强有力地收缩,从而增国摆臂的效果。,返回上一层,短 跑 终 点 跑,终点跑的任务是尽力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过终点。终点跑包括终点跑技术和撞线技术 终点跑技术 要求在离终点线15-20米

49、处,尽力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和力量,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 终点撞线技术 在运动员跑到离终点线前约一步距离时,上体急速前倾,以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并跑过终点,然后逐渐减慢跑速,观看录像,返回上一层,200米和400米跑的技术,200米和400米跑,有一半以上距离是在弯道上跑的。为了适应弯道跑,必须改变跑的身体姿势和后蹬与摆动的方向。,观看录像,弯道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 为了便于在弯道起跑这后能有一段直线距离进行加速跑,应将起跑器安装在弯道跑道的靠右侧,并对着弯道的切点方向。起跑时,运动员的左手撑在距起跑线后沿5-10厘米处,使身体正对着弯道的切点。 弯道起跑后前几步应沿着内侧分道线的切点方向跑进,加速跑的距离相应比100米跑的加速跑段的距离短,上体抬起较早,在进入弯道跑时,尽可能沿着跑道的内侧跑,身体应入时地向内倾斜。 起跑器的各种安装方式对200米和400米跑都适用,弯道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 从直道进入弯道跑时,身体应有意识地向内倾斜,加大右腿的蹬地力量和摆支幅度,同时右臂亦相应地加大摆动的力量和幅度,以利于迅速地从直道跑进弯道。 在弯道跑时,身体应向圆心方向倾斜,后蹬时,右腿前脚掌内侧用力,左腿前脚掌外侧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