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21016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五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五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五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五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y in Englan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7世纪中叶以后,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要求从理论上说明产业资本的生产方式怎样使财富迅速增长,探讨财富生产和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由此,产生了由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研究的古典经济学。 它反映英国产业资产利益和要求的经济思想。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30年代初, W.配第为其创始人。斯密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而李嘉图更坚决和一致地贯彻商品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思想。斯密和李嘉图构成了古典经济学的典型体系。,哲学特征,(1)自

2、然规律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自然规律归结为作为人类社会基础的个人人性的表达。个人是当时正在向资产者转变的一般市民,人性就是利己主义。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所谓“经济人”是政治经济学中无所不在的幽灵。 (2)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人性观。 既然个人是他本人利益最好的判断者,那么最明智的做法当然就是让每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上抉择自己的道路。 斯密所宣扬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是一切都听其指导的自由的社会力量。而这一指导力量所借以发挥作用的机制就是完全竞争。,创始人:W.配第,W. William Petty (16231687)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 经济著作 赋税论(1662)、

3、献给英明人士(1691)、 爱尔兰政治剖视(1691)、 政治算术(1690)、 货币略论(1695)。,生 平,出生于英国毛纺织手工业者家庭。14岁开始独立谋生,在英法荷等国当过水手、家庭教师、海军士兵。 配第从事经济学研究是在英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这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为迅速,工场手工业日趋兴盛,产业资本逐渐代替商业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思想特征,配第的经济学著作都是论述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主要经济问题的,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配第的特点是不满足于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现象上的说明,而是要力求探索经济现象产生的自然基础。 配第反对根据主观意愿去作推论,提出要

4、从具体的统计资料中去寻找经济现象产生的自然基础。由此他逐渐摆脱了重商主义的影响,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最先提出了粗糙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作了一定的考察。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劳动价值思想,区分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配第的“自然价格”相当于价值。假如一个人生产一蒲式耳小麦所用劳动时间和从秘鲁银矿中生产一盎斯白银并运来伦敦所需劳动时间相等,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 指出商品的价值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他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由此又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 配第认为自然工资由工

5、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决定。地租是一块土地上生产的农产品价值扣除种子和工资以后的余额,实际上包括了全部剩余价值。,A.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的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 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 斯密是公认的经济学宗师。,生平和著作,斯密出生于苏格兰,父亲是律师兼海关官吏。14岁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获硕士学位,并被推荐去牛津大学学习,1746年毕业。 17481750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先后讲授修辞学、英国文学、法学和经济学。 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1752年改任道德哲学教

6、授。他讲授的道德哲学的内容包括自然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 17581763年斯密曾兼任格拉斯哥大学财务主管、教务长、副校长等职务。 1764年初斯密辞去教职,改任布克莱希公爵的私人教师。同年2月前往法国,先后去过图卢兹、巴黎、日内瓦等地。,著 作,这时正值法国百科全书派和重农学派兴旺时期,斯密在巴黎拜会了 魁奈、杜尔哥等,交流了学术观点。这对他经济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776年 3月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书中的经济观点集中地体现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受到了热烈的赞扬。该书对当时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776年斯密被授予爱丁堡市荣誉市

7、民称号。17871789年他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早期著作:道德情操论,1759年4 月在他的伦理学讲义的基础上出版了道德情操论,该书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出发点,认为在伦理道德方面人们都具有怜悯他人的同情心。,在该书中,作者主张保持现有的等级和社会秩序,确立对某种优势的尊敬是必要的。,对智慧和道德的仰慕使情操高尚,过分崇拜金钱和势力,则会使道德堕落。,1766年斯密回到伦敦,大约有半年时间,他一面修订道德情操论,一面为写作政治经济学著作搜集资料。,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

8、tions 简称国富论。1776年在伦敦出版。19世纪末,中国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该书第一次译为中文,译名原富,1902年出版。 1972年和197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国富论中译本(上、下)。,国富论的地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既是古典派的,又是庸俗派的各学说的出发点。 全书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书中指出:“政治经济学提出两个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 书的“序

9、言及全书设计”指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水平和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基本理论:利己心理论,人性论是斯密认识社会问题的出发点。人的本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伦理道德领域人们都具有“同情心”;另一方面,在经济活动领域人们都具有“利己心”。 他从人性论出发,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受“利己心”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自然地会给全社会带来普遍的利益。这一思想成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在斯密看来,现实制度是自然的、永恒的、最有利于生产发展的制度。 追求个人利益是每个“经济人”进行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有利于生产发展,会自

10、然而然地达到社会共同利益。,看不见的手理论,国家干预私人经济活动,只能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实行经济自由主义才能充分体现“经济人”的利己本性,符合“自然秩序”的要求。 自由竞争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生产的进行,国家干预私人经济生活往往会起妨碍作用。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18世纪英国产业资产阶级力图排除一切封建制度残余和重商主义政策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经济充分自由发展开辟道路的要求。,国民财富源泉理论,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认为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源泉的错误观点,也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创造财富的片面看法,强调一切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他强调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并认为增加国民财

11、富靠两种方法:第一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力,第二是增加生产工人的人数,减少非生产劳动者人数。前者靠加强劳动分工;后者靠增加资本。 他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指出了劳动是衡量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考察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分析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分工理论,斯密认为发展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方法: (1)他首先从当时的主要生产形式手工工场的特点出发,总结了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 劳动者的技巧因分工和专业化而增进; 分工可免除工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 工作所费的时间; 分工使操作简单化,可促进机械发明。,分工理论,(2)他继而考察了社会分工

12、和专业化生产,指出文明国家的一切工业品,从生产原料、制造工具到加工成品、运输出卖,都是由各行各业分工协作而成。这种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使劳动生产力提高,产量增加,各生产者之间通过交换,互相供给需要,使社会各部分联成一个协作的整体。 (3)在他看来两种分工只是范围不同。他认为分工是人类本性中互通有无的交换倾向引起的。 也指出了分工给工人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操作单一、呆板、妨碍工人智力发展。,货币理论,斯密认为分工发生之后,人们就要靠交换生活。 他论述了作为交换工具的货币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在交换中的作用。他认为货币是在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中产生的。例如屠夫要卖肉,酿酒人和做面包的人需要买肉

13、,但屠夫不需要酒和面包,交换就发生了困难。一些人就想到先用自己的产品换取为许多人都乐于接受的商品,以便使交换顺利进行。于是这种商品就逐渐成为交换的通用煤介,发展为货币。,货币理论,起初在各个地方充当货币的商品是多种多样的。后来集中到用贵金属作货币,开始用金属条块,后来又发展为金属铸币。 斯密突出了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作用,认为“货币只是货物借以流通的轮毂”。斯密赞扬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方便了流通,减少了费用。,价值理论,斯密对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作了区分。 他说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

14、值。 他指出一个商品可能使用价值很大,而交换价值很小,或者使用价值很小甚至没有使用价值,而有很大交换价值。 他抛开使用价值,集中说明交换价值。提出关于商品的交换价值要说明三个问题。,价值理论,第一,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他主要阐述了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 第二,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他阐述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 第三,什么情况使上述价格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有时高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有时又低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他阐述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理论,他指出:自然价格指的是与工资、利润、地租的自然率相符合的价格。 市场价格指受供求

15、影响的价格。 自然价格是中心价格,由于供求比例的变动,市场价格有时高于有时低于自然价格。但前者受后者制约,时时刻刻都围绕着自然价格这个中心。,收入分配理论,斯密肯定利润是资本家正当的收入来源,承认地租收入的合理性。 劳动生产物构成劳动的自然报酬或自然工资。 在土地尚未私有,资本尚未积累的原始社会状态下,工资包括全部劳动生产物。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工资也在增长。,收入分配理论,但在产生了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以后,土地所有者和资本所有者都要求占有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因此,这时的工资就不再是全部劳动生产物,而成为生产物的一部分了。工资占的份额由劳资双方竞争中达成的协议决定。工资额至少要达到劳动者能购买

16、维持其生活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国民财富的增长和劳动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劳动报酬优厚是国民财富增长的结果。,收入分配理论,利润是资本家阶级的收入 他把利润看成是资本的收入,是价值的本源之一。指出资本家手中一旦积累起了资本,为了获得利润便用它购买原料和劳动投入生产。这时劳动生产物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支付工人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企业主的利润。 这里利润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扣除部分,即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他明确反对把利润说成是资本家监督指挥劳动的工资。 认为利润率下降是国民财富增进和社会繁荣的标志。 把利息看成是利润的一部分,是派生的收入。他指出英国法定利息率不断下降,正是由利润率下降引

17、起的。,收入分配理论,地租是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后,耕种者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代价。 他把地租看成是使用土地的自然报酬,是价值的本源之一。但对地租来源的解释极不统一。 他认为土地所有者占有的是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是不劳而获的收入。 有时又把地租看成是来自农产品的垄断价格。 斯密认为农业中自然力也和劳动一样参加工作并创造价值。地租是地主借给农业家使用的自然力的产物。,资本理论,认为资本是总资产中用于再生产以取得收入的部分。 提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用于生产或购买物品,然后通过出卖以取得利润的部分,可称为流动资本。用于改良土地或购买机器等不用通过出卖即可提供利润的部分,可称为固定资本。 认为资本积

18、累是扩大生产、增加财富的重要条件。资本积累取决于社会总资产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 “资本增加,由于节俭;资本减少,由于奢侈”。把资本积累的源泉看成是资本家勤劳节俭的结果。主张积累资本反对奢侈浪费。,评 价,斯密的经济理论在许多问题上表现出二重的观点。 (1)在价值论中,一方面正确地指出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劳动决定,另一方面又认为交换价值由三种收入决定。于是形成了斯密价值理论中的二重观点。 (2)在分配论中,一方面认为利润是对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扣除,另一方面又认为利润是“资本的自然的报酬”等等。 (3)价值规律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有所不同。,总 结,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

19、成者,他反对封建专制,关注经济增长,维护资本积累,主张自由放任,深入探讨了市场规律和资本主义的制度结构,充分论证了自由贸易原则。 思考: 1.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己心是否还是人们的致富基础? 2.为什么说斯密经济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D.李嘉图,生平和著作 李嘉图,D. David Ricardo (17721823) 19世纪初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出身于犹太族家庭,父亲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 12岁到荷兰的商业学校学习。14岁回国,协助其父进行业务活动。,21岁时因与新教徒女子恋爱,违反犹太族习俗,遭其父反对,与家庭脱离关系。自此他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很快获得成功

20、。25岁时他已成为拥有200万英镑财产的富翁了。,生 平,李嘉图深感自己早年受教育不足,经济生活有了保障后开始进行自学。起初学习自然科学,钻研数学、物理学等。 在1799年他偶然阅读了A.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从此对政治经济学发生了兴趣,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当时英国突出的经济问题是“黄金价格”和“谷物法”。李嘉图热心地参加了对这两个问题的辩论。 1819年李嘉图被选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他没有参加政党,但却是当时保守党政府议会内反对派中最激进最活跃的一员。他揭露旧法规的弊病,主张进行议会改革;反对“谷物法”,宣传自由贸易;批评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建议进行币制改革等等。,“谷物法”的

21、辩论,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修订的“谷物法”,引起了对这一法令的辩论。“谷物法”是限制外国粮食进口的保护贸易政策,它维持和提高国内粮价,使地租增加,给土地所有者带来利益。 粮价提高使货币工资上升,又限制了利润的增长。因此,“谷物法”的存废成为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斗争的一个突出问题。 李嘉图也积极参加了这一问题的辩论,对“谷物法”提出尖锐的批评。1815年发表了论谷物的低价对资本利润的影响:证明限制进口的不当;1822年发表了论农业保护关税,与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经济学家T.R.马尔萨斯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这场辩论继续了许多年,直到1846年英国政府才废除了“谷物法”。,理论渊源,参加社会经济问题的

22、辩论促进了李嘉图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和写作。1817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该书一发表就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他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他直接继承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并作出重要的发展。 李嘉图强调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和研究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他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它在三个阶级(即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李嘉图由此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此外,李嘉图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中的比较成

23、本学说等等。,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1817年伦敦出版,1819年和1821年分别出了第2版和第3版。 李嘉图的研究方法,导致了本书的奇特的结构。 全书共分32章,结构松散。 实际上,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完全包括在该书前六章中。 论若干具体的赋税的十二章和论对外贸易的两章都是理论原则的运用,而其余涉及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解释和补充的各章只能算为本书的附录。就前六章来说其逻辑结构也是不严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篇章结构,第一章论价值 本应只涉及价值问题,其他范畴只有在对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才

24、可能进一步说明。但本书在这一章里不仅假定了商品的存在,论述了价值原理,而且假定了工资、资本、利润甚至一般利润的存在,并对这些范畴一并作了论述。 第二章论地租,第三章论矿山地租只是对第二章的补充。在这两章里又是以对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部见解为前提论述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篇章结构,第四章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第五章论工资,第六章论利润只是对第一、二章的补充。可见全部经济理论都包含在前两章之中。,以后各章除个别地方有新的见解外,都是对这两章阐述的原理的运用和补充。,劳动价值论,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来自两个源泉:一是它的稀少性;一是获得它时所必需的劳动量。如名画、古钱等其价值由稀少性决定

25、,不过这类商品数量很少。 指出商品价值由劳动决定的原理只适用于可以由人类劳动不断生产出来,不受限制地参加竞争的商品,这类商品占绝大多数。,劳动价值论,李嘉图始终坚持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批评一切与其相矛盾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商品价值量与生产时的耗费劳动成正比例,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的原理。 他着重批评斯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他赞成商品价值要分解为三种收入,同时指出不能倒转过来又认为三种收入构成交换价值,并详细地证明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变动不会影响商品的价值量,只影响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 李嘉图还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也论及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计量问题。,分配理论,李嘉图

26、以分配论作为理论体系的中心。他认为社会总产品要在三个阶级之间进行分配。社会总产品是一个确定的量,在三个阶级之间进行分割,必然表现为三个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对立。 李嘉图强调地租不是决定价值的原因,而是农产品价格提高的结果。给地租下定义说:“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分配理论,他反对把地租看成是自然的赐予,认为恰恰相反,大自然是吝啬的,自然界中好地太少,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得不耕种贫瘠的土地,耗费更多的劳动生产农产品。,地 租 李嘉图只讲级差地租,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对级差地租的考察涉及到两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由于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在同量土地

27、上投入同量资本,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第二种形态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递减,原先投资和追加投资所形成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也会形成级差地租。,工 资,李嘉图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值。他认为劳动的价格可分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劳动的自然价格是让劳动者大体上能够生活下去,并不增不减地延续其后裔所必需的价格。劳动的市场价格是根据供求比例的自然作用实际支付的价格。人口繁殖的变化是供求趋向的动力。,利 润 李嘉图在论述利润时,没有抽象出剩余价值来。指出了利润率变动的历史趋势。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租有增长的趋势,因此商品总价值在支付地租后,留下来属于资本家和工人的部分逐渐减少。由于

28、劳动的自然价格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不变的,剩下来归于利润的部分就会越来越少,他由此得出了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的结论。,货币理论,持有货币数量论观点。认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货币的数量,一个国家的货币数量增加,它的价值就会下降,同时表现为黄金和其他商品价格上升。货币数量减少则引起相反的结果。 混同了金属货币和纸币的规律。金属货币本身具有内在价值,不会贬值,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如果发行过多,就会贬值,引起物价上涨。作者看到的实际是银行券发行过多引起的通货贬值,误认为这是包括金属货币在内的一切货币的规律。,货币理论,考察了货币与商品交换时量的比例关系,得出了一条极其重要的一国所需货币流通量

29、的原理,即假定一国内商品流通量和价值量为已知数,它所需要的货币量必然取决于其价值。货币本身的价值越大,所需货币量愈少,货币本身价值越小,所需货币量愈多。,自由贸易理论,积极主张自由贸易学说。李嘉图继承斯密国际地域分工理论,并发展为比较成本学说。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在国内,资本和劳动可以自由转移,形成统一的市场价值。在国与国之间劳动和资本的转移受到限制,因此,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交换的规律,不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交换。 在国际交换中 100个英国人的劳动产品有可能交换80个葡萄牙人的劳动产品,也可能换120个东印度人的劳动产品。因此,最有效最有利的对外贸易原则应是比较成本原则。,例如英

30、国和葡萄牙两国进行贸易,假定葡萄牙生产一定数量的酒只需80个工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定数量的毛呢只需要90个工人一年的劳动,而英国生产同量酒和毛呢,则分别需要120个工人和100个工人一年的劳动。显然葡萄牙在生产两种商品上都占优势。,自由贸易理论,英国和葡萄牙的生产条件:生产100单位酒和毛呢的比较优势 英国 葡萄牙 酒 120 80 毛呢 100 90,按照理想的国际分工,两类商品最好都在葡葡牙进行生产,但由于资本和劳动转移的困难,不可能把两种商品都移在葡萄牙生产。 根据比较成本原则,葡萄牙可以生产成本最低的葡萄酒,英国可以生产成本比较有利的毛呢,两国进行交换都能得到利益,这一学说在19世纪初

31、英国扩大对外贸易,占领世界市场中曾起了积极的作用。,赋 税,赋税是一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产品中由政府支配的部分;它最后总是由该国的资本中或是由该国的收入中支付的。税收额应尽量压缩,以减轻人民的负担;税收的数量应限制在一国新增加的资本和收入中,以免侵蚀原有的资本,使生产萎缩,国家和人民陷入贫困的境地。,赋 税,一种好的税收政策应该做到各阶级都不能逃避,并且根据财力又都能支付。政府应尽量不要征收那种必然要落在资本上的税,因为这种税会损害维持劳动的基金,减少国家将来的生产。主张增加对地主的课税,减轻由资本负担的课税,以维护资本的利益和发展生产的要求。,李嘉图理论体系的缺陷,两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第一个

32、矛盾:是资本与劳动交换和价值规律的矛盾。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工资是劳动的价格。依据这一观点,如果资本与劳动的交换是等量劳动相交换,就无法说明资本家所得的利润由何而来;如果二者相交换,资本家所得不仅能补偿资本还有利润,那么交换必定是不等价的,与价值规律是相矛盾的。不能区分劳动和劳动力,因而不能对此矛盾作出科学解释。,李嘉图理论体系的缺陷,第二个矛盾: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和价值规律的矛盾。两个数量相等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如果剩余价值率相同,按照劳动价值论二者生产出来的商品必然价值量不同,剩余价值量不同,利润率不同。认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显然,如满足这一规律的要求,商品就不能按劳动决定的价值出卖,二者存在着不相容的矛盾。,总 结,李嘉图坚持劳动价值论,反对封建主义,推行自由贸易,代表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高理论水平。 思考: 1. 李嘉图与斯密经济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2. 李嘉图的贸易理论是否还具有现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