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000002.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21482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0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00000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00000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00000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00000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00000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00000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000002.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本章考察资本的流通过程。广义的流通过程,是包括生产和流通过程在内的资本运动过程。通过对资本流通过程的考察,揭示资本运动的特征、规律和内在矛盾 本章从两个角度考察资本的流通:一是从个别资本角度;二是从社会总资本角度 第一节 资本循环 第二节 资本周转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一节 资本循环,一、资本循环的涵义 二、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 形式 三、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一、资本循环的涵义,资本循环 就是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三个阶段 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三种职

2、能形式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分析资本循环,侧重研究资本运动所经历的形态变化,阐明个别资本运动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以产业资本为例来研究资本循环,二、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1、购买阶段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 资本家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即把货币转化为生产要素 在这一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资本的形式,其作用是购买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为剩余价值的生产作准备 在购买阶段,资本在数量上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 公式 G W,2、生产阶段,生产阶段 资本家把买来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完成生产过程,生产包含剩余价值的新商品 在这一阶段,资本采取生产资本

3、的形式,其作用是生产剩余价值 生产阶段是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 在生产阶段,资本不仅形态发生了变化,而且价值量也发生了变化 公式 W P W,3、销售阶段,销售阶段 资本家以商品所有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在这一阶段,资本采取商品资本的形式。当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出去,商品资本则转化为货币资本。资本运动实现了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公式 WG 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是一个“惊险的跳跃”,小节: (1)三种资本形式,是同一产业资本在运动中采取的不同的职能形式 (2)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阶段的统一 (3)产业资本循环又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1、产业资本的

4、三种循环形式 产业资本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这决定了其运动是一个连续不断、永无止境的运动过程。用公式表示 GWPWG GWPWG GW ,三、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从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看,产业资本的每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因此,产业资本的循环有三种循环形式: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货币资本的循环 GG起点终点都是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的循环 P P 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的循环 WW起点和终点都是包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从内容上,都以价值增值为目的;在运动形式上,又有各自的特点和片面性

5、,因此,必须把三种循环形式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才能反映资本运动的整个特征 “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的统一。” 马克思,2、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要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空间上的并存性 即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这就要求将全部资本按一定的比例分成三个部分,使其同时存在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 二是,时间上的继起性 即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依次继起。这就要求处于每一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必须连续不断地通过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依次转化,第二节 资本周转,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6、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1、什么是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 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 资本周转与资本循环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都是资本的运动形式 区别 资本循环是从起点出发重新回到起点的过程,而资本周转是循环的反复进行 资本循环侧重资本运动过程的分析,资本周转侧重分析资本运动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的影响,2、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可用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来表示 资本周转时间 是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起,到资本带着剩余价值回到原来形式为止的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 = 生产时间 +

7、流通时间 生产时间:劳动时间 自然力作用时间 生产资料储备时间 流通时间:购买时间 销售时间,资本周转次数 资本周转次数,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一年内),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周转次数等于一年的时间除以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 周转次数 n = U / u 例如,资本周转1 次的时间甲企业为3个月,乙企业为8个月 甲企业n =12(月) /3 (月) =4(次) 甲企业n =12(月) /8 (月) =1.5(次) 显然,甲比乙的周转速度快,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资本周转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有两个重要因素: 一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状况

8、,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1、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 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 指以机器、设备、厂房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其特点是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而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 例如,一台机器价值20万元,可以使用10年,在生产中,整个机器每年都参与生产过程,但其价值每年只有2万元转移到该年生产的新产品中去,流动资本 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其特点是:其物质形态参加一次生产过程便全部消费掉,形成一种新的使用价值;其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性收回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也属于流

9、动资本 流通资本就是流动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区别 划分的依据不同前者根据资本在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后者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构成的内容不同 划分的意义不同前者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后者揭示资本不同部分对周转速度的影响,2、固定资本的磨损和折旧,固定资本的价值按照它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的产品中去 固定资本在使用年限内不断发生磨损 磨损的种类原因: 物质磨损 也叫有形磨损 指固定资本在物质要素上的损耗 原因 由于使用像“铸币由于流通而磨损” 自然力作用像“剑入鞘不用而生锈”,精神磨损,也叫无形磨损 指机器设备等在它的有效使用期间内,非使用

10、非自然力作用引起的价值上的贬值 原因 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使原机器设备贬值 科学技术进步,出现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使原机器设备贬值,固定资本的折旧 指把转移到产品中的那部分固定资本价值,逐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并积累起来,以备将来固定资本更新时使用 例如,一台机器价值50000元,使用10年,每年转移价值5000元,提取5000元的折旧基金。这样,10年后当机器报废时,就可以用积累的折旧基金购置新的机器 折旧率=折旧基金/固定资本原值 固定资本更新 固定资本物质形式上替换,价值形式上补偿 确定合理折旧率的重要意义?,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指它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

11、周转,等于一年内固定资本的周转价值与流动资本周转价值之和,除以预付资本总量 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年周转价值预付资本 例如,预付固定资本10万,年周转1/10次,预付流动资本5万,年周转4次,问全部预付资本周转次数是多少? 答案:1次 预付总资本周转速度主要取决两个因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周转速度;二者在预付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1、节约预付资本量,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从固定资本看,一方面可以避免或减少无形磨损,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快固定资本更新,提高固定资本的利用率 从流动资本看,周转速度加快,可以节省预付流动资本,2、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

12、值率,年剩余价值率 是年剩余价值与预付流动资本的比率 剩余价值率 m = m/v 年剩余价值率 M = M / v = m n / v = m v n / v = m n 式中, n 为可变资本(流动资本)周转次数,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m表示的剥削程度,以 资本周转1次计算 ;M 表示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是以一年为单位计算的。 一般说来, M 大于 m为什么?,资本循环周转理论的意义 撇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它对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从资本循环看,要求企业必须合理安排各种资本的比例,抓好购、产、销三个环节,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和均衡发展抓好销售环节的重要性

13、 从资本周转看,企业要实现价值增殖,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采取措施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度时间就是金钱,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前面,从个别资本的角度研究资本的运动;现在,从个别资本的相互联系上来考察社会总资本的运动,阐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 一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三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一、社会总资本的运动,1、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 个别资本 独立进行循环和周转的资本 社会总资本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 (1)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生活消费 (2)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3)以

14、社会总商品资本为研究的出发点,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 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指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的和实物补偿 价值补偿 指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售出,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中的预付资本,并获得剩余价值 实物补偿 指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和工人、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如何得到补偿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3、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1)社会总产品实物构成 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分为两大类,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按社会总产品的最终用途划分 生产资料第部类 消费资料第部类

15、 (2)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形态分为三个部分 社会总产品价值 = c + v + m 关于三次产业划分问题,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1、简单再生产的基本交换关系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假定条件 简单再生产起始图式 4000c+1000v+1000m = 6000 生产资料 2000c + 500v+500m = 3000 消费资料 要使第二年生产能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社会总产品各部分都必须实现 :即实现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为此,必须进行三个方面交换: (1)第一部类内部交换 (2)第二部类内部交换 (3)两大部类之间交换 + = 60

16、00 2000c + =3000,4000c,500v+500m,2000c,1000v+1000m,2、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从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实现过程 ,可以得出三个实现条件 (v+m)=c 公式表明第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等于第部类的不变资本 (c+v+m)=c+c 公式表明,第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价值的总和,等于两大部类不变的资本价值的总和 (c+v+m)=(v+m)+(v+m) 公式表明第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总价值,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以上三公式,第一个公式是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公式,其他两个公式是由第一个派生出来的 以上三个条件表明,两大部类之间存在

17、着互相供给产品、互为市场、互为条件的紧密关系。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各部门之间、各部门内部必须相互适应,按比例发展,三、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1、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扩大再生产以资本积累为基础,资本积累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要实现资本积和扩大再生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货币储藏到一定的数量 (2)要有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 即要有追加的劳动力和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形成的产业后备军,解决了追加劳动力的问题 而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就必须建立新的比例关系,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 (v+m)c 上式表明,第部类生

18、产的全部产品除了补偿消耗外,还有余额,以满足扩大再生产追加生产资料的需求 (c +m mx)(v + m x) 上式表明,第部类产品能满足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求 m/x 为剩余价值中资本家个人消费部分 (mm/x) 为剩余价值中积累部分 以上两个公式说明扩大再生产已具有了可能性,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4000c+1000v+1000m=6000 1500v +750v + 750m = 3000 假定,部类积累率为50%,剩余价值率为100%,资本有机构成为4:1 + =6000 + =3000 第部类; ; mx=600,4000c+400c,1000v+ 100v+500 m

19、x,1500c+100 C,750v+50v+600mx,上图表示三个方面的交换关系 部类内部交换 部类内部交换 两大部类之间交换 经过以上三交个方面的交换,社会总产品全部得到实现,扩大再生产可以正常进行 4400c+1100v+1100m=6600 1600c+800v + 800m= 3200 到第二年年终社会总产品为9800,增长了 8.9 %,实现了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 (v+v+ m/x )= (c+ c) (c+v+m)=(c+c)+(c+c) (c+v+m)=(v+v+m/x)+ ( v+v+m/x ) 上述三个公式的经济含义 在以上三个公式中,第一个公式是

20、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其他两个是派生公式 上述公式表明,扩大再生产要顺利实现,生产与需求必须相互适应,各部门的发展必须按比例。它和简单再生产一样,根本问题仍然是按比例发展问题,3、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以上考察的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即把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因素排除在外 列宁引入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因素,提出了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 基本内容:在技术进步及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第一部类增长速度要快于第二部类,即生产资料的生产比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得更快 对于这一原理不能绝对和片面。要强调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揭示了按

21、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比例经常被破坏,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不可能顺利进行。再生产所要求比例关系,只有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强制地实现 同时,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以及两大部类内部,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有重要指导作用,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社会生产各个部门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但由于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这种比例经常关系遭破坏,只能通过经济危机强制地实现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 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三

22、、经济危机的根源,一、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再生产中各种比例的平衡关系,实际上是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自发地强制实现的 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表现 商品积压、销售停滞;生产下降、失业增加;信用关系破坏;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人们的情绪悲观,等等,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所谓周期性,指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 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 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高涨阶段 经济周期各个阶段的表现,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指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条件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 固定资本的更新为摆脱危机提供了

23、物质条件。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刺激需求增加,促进经济复苏和高涨阶段的到来 固定资本的更新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创造了物质条件。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会导致各种矛盾加深,在新的水平上引起生产和需求脱节,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奠定了物质条件,三、经济危机的根源,1、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就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货币的流通手段,使买卖在时间、空间上分离,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形成了债务锁链,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但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会变成现实性为什么?,2、经济危机的根源,经济危机的根源 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在再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组矛盾,它们的发展和激化导致危机的爆发。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通过对生产力的破坏,使生产大幅缩减的方式,使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强制性得到解决 经济危机在强制性解决现有矛盾时,又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 总之,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的矛盾,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的、过渡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