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钢的热处理工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21763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工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工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工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工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工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工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钢的热处理工艺.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7/13,1,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工艺,5-3钢的退火和正火 5-4钢的淬火 5-5钢的回火 5-6钢的表面淬火 5-7钢的化学热处理,53 钢的退火与正火,一、钢的退火,钢的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炉冷至550后空冷),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一)退火的目的,1细化晶粒(使热加工造成的粗大不均匀组织均匀化、细化; 2使中碳以上的碳钢和合金钢得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降低硬度,以利于切削加工。 3由于冷却速度缓慢,可消除内应力,防止淬火变形与开裂。 4. 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做好组织上的准备。,(二)退火种类

2、及应用,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退火。它是把钢加热至Ac3以上3050( Ac3 + 3050 ),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应用: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铸、锻件及热轧型材; 组织:退火后的组织为P+F。 目的:细化组织;HB;消除内应力。 加热温度:TAC3+(3050) 适用钢种:适用于亚共析钢 优、缺点:工艺简单但生产周期较长,生 产效率低,1、完全退火工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和去应力退火),如:冷轧后的15钢板,为HB采用完全退 火工艺。 ZG35铸造齿轮为消除组织应力采用完全 退火工艺。 锻造过热的60钢坯为了细化晶粒,消除锻

3、造应力也可采用完全退火工艺,一般采用 正火。,完全退火举例,2019/7/13,6,等温退火,一般是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亚共析钢)或Ac1+(3050)(过共析钢)保温后,在Ar1以下某一温度等温,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型组织。 等温退火的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 与普通退火相比的优点:1)由于珠光体转变在恒温下完成,易于控制,并能获得均匀的预期组织;2)对于某些奥氏体比较稳定的合金钢,由于等温处理前后可较快冷却,常可大大缩短退火周期。如图5-22给出了高速钢的等温退火与普通退火工艺。 组织:P型组织,等温退火工艺,图2 高速钢等温退火工艺路线,2019/7/13,8,球化退火工艺,定

4、义:为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碳化物(Fe3C、P中的Fe3C)球状化,细化晶粒,HB利于切削加工。 加热温度:TAc1+(3050) 适用钢种:适用于共析及过共析碳钢或合金钢。 退火前的组织状态:细片状的P 退火后组织:细小均匀的球状渗碳体分布在连续的铁素体基体上。,2019/7/13,9,球化退火工艺,球化退火工艺过程,将钢加热到略高于Acl的某一温度并保温较长时间,使钢中未溶碳化物(共析Fe3C与Fe3C)由片状变成球状,然后随炉缓冷或在略低于Ar1的一定温度等温,使A进行共析转变时,以未溶渗碳体粒子为核心形成球状Fe3C 。,T8钢球化退火后的粒状珠光体,扩散退火 (均

5、匀化退火),定义:是将钢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长时间保温(1020 h),以消除成分偏析的热处理工艺。 加热温度;略低于固相线温度。 亚共析钢:TAc3 + (150300) 过共析钢:TAccm+(150300) 目的:为了消除晶内偏析,使成分均匀化 实质:使合金元素的原子充分扩散。 适用于:合金钢铸铁和铸锭。 后续处理:保温1020小时退火后晶粒较粗大,一般还须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处理。,2019/7/13,12,扩散退火工艺,2019/7/13,13,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是将钢加热至低于Ac1的某一温度(一般是500650),保温后随炉缓冷至低于300200出炉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6、 目的:不发生相变,常用于消除铸、锻、焊及机加工后工件的残余应力,以稳定尺寸,减少变形。 T=200 300 保温缓冷弹簧去应力退火 再结晶退火,用于消除冷变形加工产生的加工硬化现象。其工艺过程是将这类工件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150250,保温后缓慢冷却,其目的是消除残余应力、改善组织、降低硬度和提高塑性。,2019/7/13,14,去应力退火,二. 钢的正火,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对于亚共析钢)或Accm(对于过共析钢)点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完全奥氏体化后在自由流动的空气中冷却从而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亚共析钢:TAc3+(3050) 过共析钢:TAcc

7、m+(3050),2019/7/13,16,正火的主要应用 (一),(1)作为预先热处理; 可消除中碳结构钢铸、锻、焊等热加工产生的组织缺陷(如晶粒粗大、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等),细化晶粒,均匀化组织,消除内应力,为后序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对过共析钢正火可消除或抑制网状二次渗碳体量的形成,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如:T12钢退火组织中的Fe3C网(连续网),球化退火前必须先进行正火以消除Fe3C网,得到片层状P然后再进行球化退火。,2019/7/13,17,正火的主要应用 (二),(2)改善切削加工性。一般来说,钢的硬度为170230 HB,组织中无大块铁素体时,切削加工性较好。对于低、中碳结构,

8、正火可得到合适的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3)作为最终热处理。 正火可以细化晶粒,均匀化组织,减少亚共析钢中的铁素体含量,从而增加珠光体含量;而由于冷却较快,正火组织中珠光体片层较细,提高了钢的强度和硬度。因此,对于机械性能要求不高的普通结构钢零件,可以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退火与正火对比,1) 为35钢的硬度,采用正火以提高切削加工性能。 2) 为T8钢的切削加工性能采用球化退火,目的是HB。 3) T12钢中存在连续的网状Fe3C,为提高切削加工性能,先正火目的是消除网Fe3C,再球化退火得到粒状的P,HB。,54 钢的淬火,钢的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上一定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

9、速度(vK)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为目的的热处理工艺。,1、淬火的目的(淬火回火),淬火的目在于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与回火配合后可赋予工件最终的使用性能。 1.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采用淬火低回 组织为M回-碳化物,用于各种工模具。 2.提高弹性-采用淬火中回;组织为 T回火 (+),用于各种弹簧。 3.提高综合性能采用淬火高回;组织为 S回火 (+),用于各种轴类。,一、钢的淬火,(二)淬火温度的选择,图4 钢的淬火温度范围,2、 淬火温度的选择,亚共析钢: TAAc3 (3050) T过高晶粒粗大;T过低欠热,有自由F硬度不足。 过共析钢:TAAc1(3050)

10、(1)T过高,碳化物溶解,M片易于变形和开裂 (2)选择TAAc1(3050)温度加热保留部分未熔碳化物,以提高钢的硬度与耐磨性,同时由于降低了A中的C含量,使基体的C,使M条,b, 、k 。 合金钢:奥氏体化温度可以适当升高。因为大多数合金元素都能阻碍A 晶粒的长大,使A化温度升高。 如:W18Cr4V钢,Ac1860880, TA=1280,晶粒度为9级。,2019/7/13,22,3、加热与保温时间,加热时间包括升温和保温两个阶段。 通常以装炉后炉温达到淬火设定温度所需时间为升温时间,并以此作为保温时间的开始。 保温时间则指工件温度均匀并完成奥氏体化所需的时间。 加热与保温时间的长短受钢

11、的化学成分、工件形状和尺寸、加热炉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保证工件透热、内部组织充分转变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加热与保温时间。,4、 淬火冷却介质,图5 理想冷却速度,理想冷却速度: 1)在Ac1650之间慢冷,以热应力 2)在650400 之间快冷,以避开“鼻尖;防发生非M相变 3)在400 以下慢冷,以组织应力。,常用淬火介质介绍,1自来水(30以下) 冷却特性:在650-550 冷却能力大、在Ms附近点冷速极快,淬硬能力较强。 应用:自来水主要用于形状简单,截面较大的碳钢零件淬火,且组织应力较大。 优点:经济、便宜、易于实现自动化。 2盐水(1015NaCl(或NaOH, Na2CO3)水溶液

12、、30) 冷却特性:在650300时冷速是自来水的 10倍;在200时仍然很快。 应 用:用于水淬不透的形状简单的碳素钢。,结论:碳素钢一般采用水冷或盐水冷却。,油20#机油,4080,冷却特性:600550及200时冷却速度低于水; 缺点:)淬硬能力低;)易于老化。 油适用于合金钢淬火(因合金钢的C曲线靠右,vc较小),(三)常用淬火方式,(三)常用淬火方式,(三)常用淬火方式,(三)常用淬火方式,盐浴和碱浴,盐浴和碱浴(由溶融的NaNO3+KNO3,KOH+NaOH,KCl+NaCl+BaCl2等组成)主要用作等温淬火、分级淬火的冷却介质。,2019/7/13,26,5、常用淬火方式,单液

13、淬火,指在一种淬火介质中冷却 到底的工艺。 优点:单液淬火法操作简单,易实现机械化,应用较广。 缺点:单液淬火组织应力、热应力都较大,淬火变形较大。水淬变形开裂倾向大,油淬冷却能力低,大件淬不硬。,双液淬火,将奥氏体化后的工件先在一种冷却能力较强的介质中冷却,避免珠光体转变,当工件冷至300左右时,再在另一种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冷却发生马氏体转变。 目的:在650Ms之间快冷:使v v 在Ms以下慢冷以组织应力. 碳钢:先水淬后油冷;合金钢:先油后空气 优点:淬火应力小,减少了变形和开裂的可能性。 缺点:在水中停留的时间不易控制,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分级淬火,2019/7/13,28,分级淬

14、火,先将奥氏体化后的工件淬入温度稍高于Ms点的盐浴(或碱浴)中,保温适当的时间,待工件内外都达到介质温度,在奥氏体转变前取出空冷完成马氏体转变。 分级淬火是在空冷中发生M相变的,内应力小。,等温淬火,指在B温度区域等温,发生下 B转变。内应力,变形小,图6 不同淬火法示意图 1单液淬火 2双液淬火 3分级淬火4等温淬火,不同淬火方法产 生的内应力大小为:,单液淬火应力 双液淬火 分级淬火 等温淬火 ( 应力最小),2019/7/13,30,其它淬火,5.局部淬火 6.冷处理 :用干冰(固态CO2)和酒精混合获得-70-80的低温,也可使用液化乙烯(-130)或液氮(-192)等介质-提高硬度、

15、耐磨性,稳定尺寸,但应力较大,应注意及时回火。,钢的淬透性,钢淬透性:指钢在同一热处理条件下所测得的淬透层深度的能力。或淬火时形成马氏体的能力。,淬透层深度(),表层(100M)至半M层(50M)的深度。淬透层深度 ()越大,钢的淬透性越好,淬透性与淬透层深度关系: 在尺寸、形状均相同的条件下,淬透性大的钢,淬透层深度越深。,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钢的临界淬火速度大小,与工件尺寸、淬火介质无关 。 钢的临界淬火速度越小,C曲线越靠右,钢的淬透性越好。因此凡能提高过冷A稳定性,使C曲线右移,从而降低临界冷却速度的因素,都能提高钢的淬透性。 (1)碳含量 在正常加热条件下,亚共析钢的C曲线随碳含量的

16、增加向右移,临界冷却速度降低,淬透性增大;过共析钢的C曲线随碳含量的增加向左移,临界冷却速度增大,淬透性降低。 (2)合金元素 除钴以外,大多数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后均使C曲线向右移,降低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3)加热条件 提高加热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一方面可使更多的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同时使奥氏体晶粒长大,成分均匀化,从而减少了形核率,二者都能稳定过冷奥氏体,使C曲线向右移,提高钢的淬透性。 (4)钢中未溶第二相 未溶入奥氏体的碳化物、氮化物及其它非金属夹杂物,由于能促进奥氏体转变产物的形核,减少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淬透性降低。,影响淬透性的因素,2019/7/13,33,钢的淬硬

17、性,钢在理想条件下淬火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称为钢的淬硬性。 钢的淬硬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碳含量,也就是淬火前奥氏体中碳含量,碳含量越高,淬硬性越好。 淬硬性与钢的淬透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019/7/13,34,淬透性的实际应用,1、大截面零件或动载荷下工作应选高淬透性钢。 如:W18Cr4V、9CrSi 2. 形状复杂的或形状简单,尺寸较大的零件应选高淬透性钢。 3. 焊接零件应选低淬透性钢。,2019/7/13,35,5-5 钢的回火,定义: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到Acl以下某一温度,经保温适当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回火目的: )淬火得到的淬火马氏体组织很脆,存在较大的内应力,容易产

18、生变形和开裂。 )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亚稳定组织,在适当条件下有可能分解,导致零件形状、尺寸和使用性能的变化。 )为获得要求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 因此淬火钢一般不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2019/7/13,36,1.马氏体分解 (T200) 变化:马氏体中的碳以碳化物(Fe2.4C-片状 )的形式析出,其过饱和度减小,晶格正方度降低。 回火马氏体:这种由低过饱和度的a固溶体和与其共格弥散分布的碳化物组成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用M回 表示。 性能:在这个阶段,淬火内应力有所减小,淬火钢的力学性能变化不大 。,回火时间一般为1.52小时。回火后一般空冷,有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钢回火后油冷。

19、 根据转变的过程和形成的组织,一般把回火转变分为四个阶段 :,一淬火钢在回火中的转变,2019/7/13,37,2.残余奥氏体转变 (200300),性能:在该阶段,虽然马氏体已分解为回火马氏体,降低了钢的硬度,但由于比较软的残余奥氏体转变为下贝氏体,因此使钢的硬度下降不明显,但屈服强度反而略有上升。,M,M回,A,B下,200300,含量少,主要组织,2019/7/13,38,残余奥氏体的转变,碳素钢:在回火升温的过程中AM,(称为二次淬火) 低合金钢:在回火保温的过程中转变产物按 C曲线进行。 高合金钢:在回火升温、回火保温过程中都不发生转变,只有在回火降温过程中AM或B组织。,2019/

20、7/13,39,3. 形成回火屈氏体 (250400),针状的铁素体和细粒状的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回火屈氏体,用T回 表示。 性能:淬火应力大部分消除,钢的硬度、强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碳化物,低过饱和度 的a固溶体,亚稳定,Fe3C,稳定,F,针状,细粒状,T回,M和A 分解,2019/7/13,40,4.碳化物的聚集长大 (400),由多边形的铁素体和粒状渗碳体组成的回火组织称为回火索氏体,用S回 表示。 性能:在这个阶段,钢的强度、硬度进一步下降,塑性、韧性进一步提高。,T回,Fe3C,F,不断聚集长大,颗粒状或球状Fe3C,回复、再结晶,等轴晶多边形的F,S回,2019/7

21、/13,41,二、回火的分类和应用,根据回火温度和对淬火钢力学性能的要求,一般将回火分为三类 :,回火组织:回火马氏体,硬度可到5864 HRC 目的:是在保证淬火后工件的高硬度、高耐磨性的基础上,降低淬火应力,提高工件韧性。 应用:处理各种切削刀具、冷作模具、量具、滚动轴承、表面淬火件及渗碳件等。,1.低温回火(150250),图58 回火针片状马氏体,图59 回火隐晶马氏体,回火组 织: 回火屈氏体(T回),硬度一般为3545 HRC。 金相形态:Fe3C呈微细粒状弥散分布在F基体上。 目的:使钢件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及屈服极限,一定的韧性。 应用:各种弹簧。 如:60Si2Mn、65Mn、

22、60、65、85钢。,2. 中温回火(350500),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 组织:回火索氏体(S回),硬度一般为25-35HRC。 金相形态:在F基体上均匀分布细粒状Fe3C 。 性能:较高的强度和硬度(200350HB),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及即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应用:应用于各种重要的机器结构件,特别是受交变载荷的零件,如各种轴类、连杆、齿轮、螺栓等。如:40Cr、45、40CrNiMo钢等。,45钢调质处理得到回火索氏体:Fe3C呈细粒状分布在F基体上。,45钢正火得到索氏体:Fe3C呈细片状分布在F基体上。,两者性能截然不同。其组织、性能比较如下表:,3.高温回火(500650)

23、,回火索氏体组织,45钢(f 2040mm)调质和正火组织及机械性能比较,由此表可以看出:45钢调质处理的性能比 正火后性能综合机械性能好,不仅强度高,塑性、韧性也较好。,2019/7/13,46,三淬火钢在回火时性能的变化,一般情况,淬火钢在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硬度不断下降,塑性、韧性不断升高。 回火2h后硬度不再变化,一般回火1.5h2h .,图14淬火钢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变化,图15 淬火钢随回火时间 硬度的变化,2019/7/13,47,四回火脆性,图16 钢的冲击韧性回火随回火温 度的变化(回火脆性),回火脆性:淬火 钢在某一回火温 度范围内,随着 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冲

24、击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两个温度区间: 250-400C, 450-650C,2019/7/13,48,第类回火脆性,第类回火脆性: 250400 (低温回火脆性) 特点:几乎所有的钢都存在这类脆性。这种回火脆性是不可逆的,一旦产生,无法用回火的方法消除,只能重新加热淬火。 产生原因:一般认为,低温回火脆性与薄片状碳化物沿界面析出以及残余奥氏体的分解等有关。 降低脆性措施: 1)一般应避开该温度区间回火,例如改用较高温度短时间快速回火; 2)在钢中加入少量Si,则可以提高脆化温度区间。 3)改用等温淬火处理获得贝氏体组织也可提高韧性。,2019/7/13,49,第类回火脆性,45065

25、0(高温回火脆性) 产生钢种:一些合金钢,尤其是含Ni、Cr、Mn等合金元素的合金钢,淬火后在450650之间回火时出现的脆性现象,称为高温回火脆性。 特点:这种回火脆性是可逆的,这些合金钢加热到脆化温度以上慢冷或在脆化温度长时间保温均会出现脆性,但当将已产生脆性的工件重新加热到600以上快冷时,又可消除脆性。 产生原因:一般认为高温回火脆性与Sb、Sn、P等杂质元素在原奥氏体晶界偏聚有关,钢中的Ni、Cr、Mn等合金元素促进杂质的偏聚,而且这些元素也向晶界偏聚,从而加大了这类回火脆性的倾向。 防止办法主要有: 1尽量减少钢中杂质元素含量; 2对有高温回火脆性的钢,高温回火后快冷来抑制回火脆性

26、; 3加入W、Mo等能抑制晶界偏聚的合金元素。,2019/7/13,50,淬火、回火时常见的工艺缺陷,1.氧化和脱碳 2.变形与开裂 3.硬度不足与软点 4.过热与过烧 过热是指晶粒过分长大,致使零件力学性能明显降低的现象。 过烧是指组织中沿晶界产生了氧化或熔化的现象。若加热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将引起零件过热或过烧现象。零件一且产生过烧即成为废品。,5-6 钢的表面淬火,工业中如齿轮、凸轮、曲轴等对性能的要求为:表面高硬度、高强度及好的耐磨性,而心部高韧性,对这类零件需要进行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通过快速加热,并立即淬火冷却,只强化表面,而心部组织 未变的热处理工艺。(只表层奥氏体化),

27、(一)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原理,在感应圈内通一交变电流,于是在感应圈内部和周围同时产生与电流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在工件中便产生感生电流,由电能转变成热能,使工件表面快速加热然后淬火 .,集肤效应:感应加热时,感生电流集中在工件表面的一种效应。,感生电流的频率(f)越大 集肤效应越强,电流透入 深度越浅, 淬透层越浅。,),淬透层越浅,感应加热的频率选择,1.淬透层深度0.53mm时 选高频加热 f200350 kHz 。 2.淬透层深度210mm时, 选中频加热f20008000 Hz 3.淬透层深度815mm时, 选工频加热f50Hz,图10工件感应加热示意图,感应加热淬火的特点,加热速度极快,

28、使Ac3,短时获得高温。从而使T,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 由于晶粒细小,得到隐晶M,强化了组织。 (2)较高的表面残余压应力,可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 (3)氧化和脱碳少,而且由于心部未被加热,淬火变形小 (4)加热温度和淬硬层厚度易于控制,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如:机床主轴,承受较大载荷,要求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轴颈耐磨 硬度要求5055HRC。可选45钢整体调质,然后轴颈进行表面淬火+低温回火处理。调质处理即满足整体性能要求,局部表面淬火又满足了轴颈的硬度要求。,2019/7/13,54,3.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前、后的热处理,淬火前一般要进行预先热处理,为表面淬火作组织准备,并可获得最终

29、的心部组织。当心部性能要求不高时,一般采用正火;而重要零件如齿轮等,一般采用调质作为预先热处理。 淬火后零件要进行低温回火(180200),以减小淬火应力。 回火后组织:表层为回火马氏体,心部仍为预先热处理组织。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零件的典型加工工艺路线为 锻造正火或退火粗机加工调质精机加工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精磨,57 钢化学热处理,一、化学热处理概述 对于某些齿轮类零件,如汽车变速箱齿轮,内燃机凸轮等在工作中承受强烈的摩擦磨损,和较大的交变载荷,冲击载荷。要求表面高硬度、高耐磨和高的接触疲劳强度,一定的韧性;心部具有高的韧性和足够高的强度。对这类材料需要进行表面化学热处理。,化学热处理,

30、是将工件置于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介质中的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改变表面层的化学成分及显微组织,从而使工件表层获得所需特殊性能的热处理工艺。,钢的渗碳(气体渗碳),渗碳用钢:渗碳件一般采用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制造,如20、20Cr、20CrMnTi、20CrMo等。,渗 碳 温 度:900950 渗碳时间为:依要求的渗层厚度而定。,渗碳目的:是使工件在热处理后表面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仍保持一定强度以及较高的韧性和塑性。 主要用于:表面将受严重磨损,并在较大冲击载荷、交变载荷,较大的接触应力条件下工作的零件,如齿轮、活塞销、套筒等。,2019/7/13,57,渗碳原理,在井式渗碳炉中滴入

31、煤油,煤油在高温下裂解渗碳性介质甲烷气体(CH4)和CO气体及氢气,该气体在钢的表面分解出活性碳原子-C,在较高温度进入钢的表面。 CH4 C + H2 CO C CO2 CO C H2O,渗层组织 (渗碳后缓慢冷却,从内层到外层组织)为: 原始组织亚共析层共析层过共析层,图11 低碳钢缓冷后的显微组织,渗碳件表层的碳浓度一般控制在1.0%左右,因此渗碳件缓冷后外层为过共析组织P+Fe3C,心部为原始低碳亚共析组织F+P,中间为过渡组织。 一般规定,从表层到过渡层的一半处的深度为渗层厚度。渗碳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则得到的渗层深度越厚,2019/7/13,59,渗碳后的热处理常用的淬火方法,(1

32、)直接淬火法 ()渗碳后零件出炉直接进入冷却介质淬火。 优点:工艺简单、经济、生产率高。 缺点:零件在渗碳时经过长期高温加热,奥氏体晶粒容易长大。淬火后马氏体粗大,残余奥氏体较多。另外淬火变形较大。 适用:一般只用于本质细晶粒的合金渗碳钢或耐磨性要求比较低和承载能力低的工件。 ()为了减少变形,渗碳后工件预冷到略高于心部Ar3的温度后再淬火。,2019/7/13,60,(2)一次淬火法,一次淬火法是将工件渗碳后空冷到室温(正火),然后再重新加热淬火。 对心部组织性能要求较高的合金渗碳钢工件,淬火加热温度略高于心部的Ac3,目的是使心部晶粒细化,并得到低碳马氏体组织。 对于承载不大而表面性能要求

33、较高的工件,加热温度应选用Ac1以上3050,使表层晶粒细化,而心部组织变化不大。,2019/7/13,61,(3)二次淬火法,二次淬火法 ,工件渗碳后首先正火,然后再重新加热淬火。 第一次淬火加热到Ac3以上3050,细化心部组织。 第二次淬火加热到Ac1以上3050,使表面层获得细马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粒状渗碳体组织。 二次淬火法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变形大。 二次淬火法适用于表面要求高耐磨性、心部要求良好韧性的零件。,2019/7/13,62,渗碳淬火后热处理及工艺路线,渗碳淬火后要在150200进行低温回火,以消除淬火应力,提高韧性。 渗碳零件的典型工艺路线一般为:锻造正火机加工渗

34、碳淬火低温回火精磨 渗碳层一般按工件轮廓分布,不需渗碳的部位,如内花键部位,可镀铜防渗。,2019/7/13,63,渗碳钢淬火、回火后的性能,(1)渗碳件表面为过共析钢,淬火、低温回火后表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粒状碳化物和少量残余奥氏体混合组织,硬度可达5864 HRC; 而心部组织为低碳回火马氏体(淬透时),硬度为3045 HRC,或索氏体或屈氏体、铁素体混合组织(未淬透时),硬度为138185 HBS。 因此渗碳淬火工件表面硬度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心部具有很好的塑性和韧性。 (2)表层形成高碳马氏体时,体积膨胀较大,结果在表面层形成残余压应力,因而提高了工件的疲劳强度。,钢的氮化,钢的氮化

35、是对于一些微变形、硬度要求极高(6570HRC)的零件采用渗氮处理。 氮化钢为中碳钢、中碳合金钢,一般都采用能形成稳定氮化物的中碳合金钢,如38CrMoAlA、38CrWVAlA等。Al、Cr、Mo、W、V等合金元素与N结合形成的氮化物能起到弥散强化作用,使氮化层达到很高的硬度。 45钢、 40Cr钢、38CrMoAlA钢制零件进行气体氮化的典型工艺路线为:锻造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去应力退火粗磨氮化精磨时效研磨。 渗氮温度为500570,渗氮时间长:最长可超过72小时。,2019/7/13,65,钢的碳氮共渗,1.中温气体碳氮共渗 :由于氮能扩大g 相区,降低钢的临界点,并能增加碳的扩散速度,因此共渗温度比渗碳温度低,渗速也快。 生产中常用的共渗温度一般在820880范围内,要求的渗层厚度为0.21.0 mm,渗层的氮浓度在0.2% 0.3%范围,碳浓度在0.8% 1.0%范围。 2.低温气体碳氮共渗 :共渗温度在520570之间,时间一般为13 h,渗层厚度为0.010.02 mm。常用介质为尿素。在500以上尿素发生分解 (NH2)2COCO+2H2+2N和2COCO2+2C。 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氮化为主,又称为气体软氮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