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世界向东看与中国模式.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24215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96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讲世界向东看与中国模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六讲世界向东看与中国模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六讲世界向东看与中国模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六讲世界向东看与中国模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六讲世界向东看与中国模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讲世界向东看与中国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世界向东看与中国模式.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讲:世界向“东”看与中国模式的国际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政部 高小升,“中国正在创造一个咱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中国模式将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影响整个世界”。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 约翰奈斯比特 “中国模式将被发展中国家欣然接受,声称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 英国独立报,媒体关注的中国,英国金融时报:“中国模式背后的真相” 英国人雅克斯:当中国统治世界 英国卫报将2008年称为“中国模式年” 纽约时报:“俄罗斯领导人视中国为执政楷模” 俄罗斯观点报:“我们有需要向中国学习的东西” 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杜进森所长:“中国做对了,我们就对了” 日本和韩国在政治上采纳了西方的模式,但

2、学术圈有人在做“中国模式”的课题研究 中非通讯社:中国模式对中非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年来,“中国模式”成为国际上倍受关注且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作为一种概念从被提出之日起,便不断受到西方学者的质疑,却挡不住一些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心驰神往。而且,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中国模式”也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民众的接受。,“中国模式”是什么,它是一条可以被很多国家效仿的发展道路吗?,中国政府从未有人触碰这个话题,但从西方到东方,它却被大量学者及媒体以不同态度和口吻谈论、争辩。 “中国模式”话题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大约始于2000年,随着中国经济数字的

3、攀升几乎同比例增长, 2008年以来,北京奥运会、世界金融危机加上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使这个话题达到关注沸点。 一些西方人怀着“狼来了”的心态谈“中国模式”,担心这种模式的吸引力增长可能导致世界权力转移,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希望从中国获得社会转型的经验。,本讲主要内容,中国模式的提出 中国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世界“向东看”的独特魅力 如何看待中国模式的未来,一、 “中国模式”的提出,西方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话语变迁 “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提出(兼论华盛顿共识) 海外“中国模式”的解读(兼论世界发展模式) 海外关注“中国模式”的原因,一、世界关注的“中国模式”,1、西方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话

4、语变迁 20世纪80年代初,认为改革开放会使中国演变为另一个西方国家。 90年代掀起“中国威胁论”,从“中国军事威胁”到“中国经济威胁”再到“中国主张不确定论”。应对策略有“围堵”“遏制”“抗衡”“接触”。意识到中国崛起不可遏制,有了“大国责任论”“利益相关者论” 21世纪世界热议的“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Theories about China (关于中国的理论 ),1)中国肯定就要崩溃 2)中国绝对是个威胁 3)中国真是一个奇迹 4)中国不过是我们的想象 5)中国原来是发展的另一种模式,代表着对美国霸主地位的挑战,2、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提出,2004年5月以来,国际主流媒体对中

5、国发展道路和未来命运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2004年5月11日,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发表乔舒亚库珀拉莫(也被译为雷默)(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题为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对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成就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适于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中国家效仿的榜样。,3、国外有关“中国模式”的解读,西方的解读: 在国际上颇有代表性的看法是美国右翼智库企业研究所2007年

6、底出版的美国人发表署名文章说,“中国模式”有两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是效仿自由经济政策的成功要素,通过使本国经济的很大部分对国内外的投资开放,又允许实现劳动方面的灵活性,减轻税收和监管方面的负担,并把私营部门和国家的开支相结合,从而创建一流的基础设施。 第二部分就是允许执政党保持对政府、法院、军队、国内安全机构以及信息自由流动的牢牢控制。 描述这一模式的一个较为简捷的方式是:经济自由+政治压制。,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2005年5月出版了一本题为未来列强明日世界的赢家与输家的书,他在书中写道:“如果西方的一些政治家和知识分子,觉得自己在道义上有权就如何处理民主和人权问题指责中国人,那么,大

7、多是因为对中国在三千年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文化缺乏知识和尊重。中国的市场经济将进一步发展,其政治文明也会进一步发展。谁只要大体上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他就会明白:中国不需要任何监护。而我们的美国朋友尤其应当理解这点,对中国进行任何方式的监护都是不现实的。”他还写道,他反对在德国实行中国的政治制度,但“中国现行体制所保障的政治稳定是必要的,对中国人民及其邻国来说都是有益的”,“如今中国人在自己国家里享有的自由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2005年5月与北京大学学生座谈时说:“我总是告诉我的美国朋友们,那就是让中国自主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他说,美国的一些政治家顽固地认为共产主义就是苏

8、联模式,“一提到共产主义,他们头脑中便出现了根深蒂固的消极形象,而且从不允许这种形象向好的方面转变。但是我不能同意”。,“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美国学者约瑟夫奈2008年2月对记者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世界银行前行长、美国金融家沃尔芬森在回答记者关于民主与扶贫的关系时说:“有证据表明,透明度和民主也是有作用的。但是,也许这不是唯一行之有效的制度。如果拥有一个像中国那样有效的政府结构,就会有一个较好的结果。必须考虑

9、到地方文化和历史。”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哈里哈丁认为,中国模式具有三大特点:在发展目标上强调经济、稳定和人权的平衡发展;在发展战略上主张通过实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渐进改革;在对外援助上不附加任何条件。,非西方国家对“中国模式”的解读,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2007年11月29日的一次集会上,向印度政要热情推荐温家宝总理几天前在新加坡强调中国继续改革开放的一次演讲,同时说:“我真诚地祈祷并希望印度能维持良好的民主机制,但民主也有缺陷人们不珍惜时间,不管是处理政府公文还是商业申请。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手续繁多不珍惜时间,这是印度体制中一个让我很担心的毛病。”辛格总理还颇有感触地回忆他的一位英国

10、老师50年前访华后说的一句话:“严格地讲,不能说哪一种制度一定比另一种制度好,好与不好取决于国家主要决策者的心态,也就是取决于政界人士、企业家和媒体巨头的心态,取决于工会的心态。” 印度学者认为,无论从人口、发展水平还是历史情况看,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与印度如此相似。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著名印度裔经济学家阿马提亚森认为:“中印两国刚开始现代化之时,贫困程度都差不多,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极为相近。但自此以后,印度被中国远远抛在后面。” 从种种迹象来看,印度的确正在仔细琢磨“中国模式”,探索一条“印度特色”的发展之路。,2009年,普京的俄罗斯统一党决

11、定在北京设立一个研究室,近距离的研究中国模式。 俄罗斯经济学院教授弗拉基米尔波波夫2006年9月25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中国的发展模式,或者说东亚的发展模式,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因为这种模式引发了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一轮增长这种模式与美国开出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处方可谓背道而驰。”,中国成功的公式是 社会主义+ 中国民族传统+ 国家调控的市场+ 现代化技术和管理,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塞内加尔总统阿卜杜拉耶瓦德说:“虽然西方国家抱怨中国推进民主改革方面步履缓慢,却无法掩盖中国人比批评者更具竞争力、更有效率、更能适应非洲商业环境的事实不仅是非洲需要向中国学习,西方也有很多需要向中

12、国学习的地方。”,路透社2006年11月27日的报道说:“中国有可能成为中东地区用来取代美国民主体制的试金石。”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4年5月26日的文章说:“这种在上层指导下逐步推行政治改革的观点引起了许多亚洲国家领导人的共鸣,他们认为,西方的民主模式并不总是行之有效。”,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从两方面来认识中国模式: 政治模式:主要是渐进的,有阶段性的政治改革 经济模式:中国是混合所有制模式。,4、海外关注中国模式研究的原因,其一,20世纪晚期,拉美的经济危机、东亚的金融危机和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失败,都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直接相关,而新自由主义正是“华盛顿共识”

13、的基础,它们表明了建立在“华盛顿共识”基础上的“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的局限。 其二,与此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奉行自己独特的现代化战略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一直在8%以上,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中国成功的发展战略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必然会有人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和总结。,其三,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实是一个新课题,它们都在努力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而所谓的“东亚模式”和“拉美模式”在近年的失效,使它们加倍关注中国的成功经验,希望从中找到适合它们自己的东西。 其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强大和崛起,势必会对全球的政治经

14、济格局甚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也必然会引起西方发达国家的深切关注。,二、中国模式的内涵与特征,(一)什么是“中国模式” “中国发展模式”,“中国发展道路”:即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及其原因的描述和总结。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现代化以及人类认识发展的贡献。,世界共识之路的探索,1957年莫斯科共识(莫斯科宣言):国有化,集体化,计划化; 1990年代华盛顿共识:私有化,自由化,民主化; 21世纪初期:后华盛顿共识,综合发展观,国际社会“千年发展目标”; 北京共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相同点:两者关注

15、政策工具的选择;主观因素; “北京共识”是相对于“华盛顿共识”而言的。 1989年,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出面,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与改革的研讨会。在会议的最后阶段,经过讨论,与会者在拉美国家已经采用和将要采用的十个政策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这一共识被称作“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的十条政策主张,1、强调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达观经济形势; 2、重新安排公共支出优先序列,加强基本的健康和教育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3、税制改革,建立税基大、边际税率低的税收体系; 4、利率自由化; 5、采取竞争性的汇率制度; 6、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

16、市场; 7、引进外资的自由化; 8、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 9、放松政府的规制; 10、保护产权。 其核心是市场化和私有化和透明化。,华盛顿共识的实践效果,20世纪90年代,“华盛顿共识”曾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实行,而且在一段时期内确实很有成效,尤其对外资颇具吸引力。但阿根廷等国的实践结果表明,它也存在严重问题。近十年来,“华盛顿共识”破坏了十几个国家的经济,尤其是拉美国家,以至于有人称其为“毒药”。前苏联东欧国家也深受其害。中国和印度没有遵循“华盛顿共识”,它们按照各自的模式进行发展。其中“北京共识” 提供了一种从全新视角来分析问题的方法。,“中国模式”是国际上对中国发展的解读。它探讨的是像

17、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到底是如何组织的,以及中国经验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适用性问题。 国际社会的中国模式更多的关注于中国的经济领域。,经济学家解释的世界发展模式,“中国模式”是相对于其他几种发展模式而言的。按照经济学家们的解释,目前世界上主要发展模式有四种,即美国模式、德国模式、日本模式和亚洲四小龙模式。 美国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公司依赖庞大、多变的股票市场生存。由于股东对公司管理层施压,竭力追求利润最大化,因而也有人称之为“股东资本主义”。 德国模式又叫“莱茵模式”或“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追求创造高利润、利益分配平衡和较高的收入水平三大目标。西欧的多数国家,与德国模式相近。 日本模

18、式侧重企业的利益,它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和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新加坡、韩国、中国的香港和台湾的发展模式称之为“四小龙模式”,其特点是国家或地区政府有权威、重视高科技、重视教育等等。,发展模式的世界影响回顾,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陷入衰退,德国经济增长乏力,而美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俄罗斯、东欧各国以及拉美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倾向于将美国模式作为样板,进行了各种激进的经济改革,但效果并不明显。进入新世纪,美国模式也开始式微,于是人们开始总结经验,力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中国持续30多年的发展经验就被称之为“中国模式”。,如何理解中国模式?,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

19、义道路,也可以称作“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策略。 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在探索现代化进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有了许多对发展的思考和探索。与其他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或者社会转型国家相比,中国的发展道路的确显现出了自己的特点。,1. 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国采取“渐进改革”而非“激进改革”,从而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快速增长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例如:俄罗斯”休克疗法“的恶果。,2.经济发展方式,中国采取 “合理借鉴”而非“全盘照搬”,从而有助于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既吸收“华盛顿共识”的合理内核,又有自己的创新和改进。,

20、3. 政府管理模式,中国强调适度的政治权威与行政效率,从而为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 郑永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不仅仅只是民主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基本国家制度建设。他们需要的往往不是一个自由主义的民主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消除贫困、提供基本服务和安全的政府。,4.社会发展问题,中国强调以人为本与民生并重,以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公正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基本的社会公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中国在扶贫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5. 国内民族关系,中国突出少数民族的发展权益和政治平等,从而维护了国内统一大局和边疆政治稳定。 在当今世界上,诸多国内冲突的实质的民族与部族

21、冲突。 中国民族政策取得很大成效。,6.对外关系,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寻求和平发展与国际参与,从而较好地平衡了自身崛起与现存世界体系之间的关系。 中国战略文化传统和外交哲学:和平主义、理想主义和道德主义。(和而不同、多元共存) 现实政策:善邻、睦邻、和平崛起,三、世界“向东看”的独特魅力,中国发展不仅造福自身,也惠及世界。伴随着中国自身实力的不断增长,中国适时加大了对全球事务的参与,增加了自身的全球责任与世界贡献,世界各国和地区也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回应。,非洲:中国发展模式受到广泛推崇,津巴布韦、肯尼亚和纳米比亚等非洲国家开始调整外交方向,把目光转向世界的东方,推行“行动看”战略,积极

22、加强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联系。,东南亚:中国的快速发展即睦邻政策 产生了广泛影响,越南:采取中国式的经济体制改革 菲律宾:中国是地区发展的稳定器 中国提出的睦邻、安邻、富邻”政策得到东南亚国家认可。,南亚:积极关注中国的快速发展及其经验,印度总理辛格2008年访华在中国社科院发表题为“二十一世纪的印度与中国”的演讲中说:“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令印度人民钦佩,中国的崛起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发展之一”。 “我们希望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 尼泊尔:“中国模式能够为如何利用国家和市场,并同时消除他们的极端情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西方国家:欣赏中国发展成就,希望中国承担更大责任,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

23、:2005年上台就把中美关系定位为“利益攸关方”(Stakeholder),称,“一个更富影响力的中国比大部分国家更有能力维护和平、繁荣以及开放的国际体系”。 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并不试图遏制中国崛起,而是欢迎中国崛起。中国经济崛起为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机会,中美合作将有利于世界。,瑞士日内瓦大学高级研究员张维为:中国崛起带来的可能是一种全新的思维、一种深层次的凡是变化、一种西方现存理论和话语还无法解释的新认知。 历史学家汤因比:中国有可能将西方更灵活、也更激烈的活力与自身保守的、稳定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其结果为人类的文明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 历史终结论的鼓吹者福山: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模

24、式很有可能结束美国的霸权地位。,四、如何看待中国模式的未来,理性对待西方对中国模式的 “赞美”与 “捧杀”,(一) “中美国”的出现 (二)G2的全球炒作 实质:中国责任论 日本和苏联的教训铭记在心,2. 世界“向东看”但并未“向东走”,向东看: 主要是向中国看,注重加强同中国的联系。 向东看并不完全等同于“向中国看”,因为东方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还有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洲和中东国家向东看甚至表达了对印度发展经验及发展机遇的关注。,3. 中国模式的未来取决于自身的发展与政策完善,中国现阶段的问题 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三农问题、生态环境资源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贫富分化问题、产业升级压力。

25、 美国加州大学苏珊舍克教授中国:脆弱的超级大国创造了一个类似于“外强中干”(strong abroad but fragile at home)的新词汇来形容中国的特征。,政治发展和价值观领域:吏治腐败、政治改革需进一步深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亟待整合与提升等问题。 国际上:中国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未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在相关领域缺乏与西方国家进行竞争的软实力。 国内:“社会失范”成为最大的挑战。,正确对待中国的发展,中国改革是一场未完成的事业,中国政府从未对外宣传拥有“中国模式”,更没有所谓“北京共识”。而是更倾向于使用中国“发展道路”或“发展经验”。 最终实现“改变自己,影响世界”。,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