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导弹概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25441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4.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空导弹概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空空导弹概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空空导弹概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空空导弹概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空空导弹概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空导弹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空导弹概论.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空空导弹概论,空空导弹概论,空空导弹的一般概念 空空导弹的分类 空空导弹的结构 空空导弹的工作分解 空空导弹的发展 中国的空空导弹,讲授安排,1 空空导弹,空空导弹,由航空器携带,空中发射,用于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 空空导弹与机载火控系统、发射装置和检查测量设备构成空空导弹武器系统。,2 空空导弹的特点,空空导弹与地地导弹、地空导弹相比,具有反应快、机动性能好、尺寸小、重量轻、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与航空机关炮相较,具有射程远、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的优点。,3 空空导弹的分类,按制导方式分为红外、主动雷达、半主动雷达、 被动雷达和复合制导等; 按射程分为近距单、中距弹和远距弹; 按攻击方式分为格斗

2、导弹和拦射导弹; 按作战任务可以分为近距格斗导弹、中距拦射导 弹和远距拦射导弹。,3.1 近距格斗导弹,以攻击目视距离内的目标为主的导弹,多采用红外寻的制导,发射后可以不管。导引头的跟踪范围和跟踪角速度大,能实施离轴发射,最小发射距离为300500米。横向过载3060g,机动能力强,能对目标实施全向攻击。迎头攻击时,最大发射距离可达1825千米。,3.2 中距拦射导弹,最大发射距离从25千米到 100千米不等,多采用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也有采取主动雷达末制导的(如AIM-120、R-77等),射程一般约为数十千米到上百千米。,3.3 远距拦射导弹,采用复合制导,可由载机在距目标100千米以外连

3、续发射数枚,攻击不同方向的数个目标。,3.4 拦射导弹的特点,与载机上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火控系统相配合,具有下视、下射能力,能攻击超低空飞行的飞机和巡航导弹,有的兼有近距格斗能力,可用于全高度、全方向、全天候作战。,4 空空导弹的结构,导引头 飞行控制舱 引信 战斗部 发动机 舵面翼面 弹载电源,4.1 导引头,红外制导 把探测到的目标热辐射变换成电信号,经放大,选频与基准相位信号比较,得到误差信号,形成控制指令。 雷达制导 导弹上的雷达接收目标回波信号,进行计算判断,形成控制信号。这种制导根据雷达发射机的所在位置不同分为主动、半主动两种。主动式的雷达发射机装在导弹上,半主动式的雷达发射机装在载

4、机上。 复合制导 有两种以上的制导装置,弹道初始段一般采用程序控制或惯性制导等,中段为半主动雷达制导,末段为主动雷达制导。,4.2 飞行控制舱,进行导弹的全弹道飞行控制,包括发射后的初始段,中间段,攻击末段。,4.3 引信,多为红外、无线电和激光等类型的近炸引信,多数导弹同时还装有触发引信。,4.4 战斗部,战斗部用来直接毁伤目标,多数装高能常规炸药,也有的用核装药。常用的有破片战斗部,离散杆战斗部和连续杆战斗部。,4.5 发动机,也叫动力装置,用来产生推力,推动导弹飞行,空空导弹多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目前和未来的一些新型空空导弹(如“流星”)采用冲压喷气发动机,具有更好的射程和机动性。,4.

5、5 翼面舵面和电源,舵面翼面,用以产生控制气动力,并保证导弹飞行的 稳定。 弹载电源,为导弹发射后弹上电子器件供电。,5 空空导弹工作分解,导弹在截获目标并满足其它发射条件后被发射,脱离载机,火箭发动机工作一定时间便停止,导弹进入惯性飞行段。在飞行过程中,制导系统不断测量、计算目标与导弹的相对位置,由偏差形成控制信号,使舵机工作,操纵舵面偏转,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当导弹接近目标符合引信工作条件时,引信引爆战斗部,毁伤目标。导弹的制导方式不同,控制信号的形成方式也有所不同。,5 空空导弹的工作分解,发射前的准备阶段 发射后初始阶段 中制导阶段 攻击末段,5.1 发射前的准备阶段,导弹电源激活 电子

6、部件自检 惯性导航元件开始启动 由载机向导弹加载目标信息 确定发射方式,5.2 发射后的初始阶段,舵面翼面锁死 导弹处于无控状态 飞离载机安全距离后解锁,5.3 中制导阶段,舵面翼面解锁 惯性导航开始工作 按照规划的控制飞行弹道 按目标信息控制飞行方向,5.4 末制导阶段,弹上导引头工作 导弹进入被动飞行段 按照规划的末段弹道飞行 引信接触保险 未捕获到目标的处理,6 空空导弹的发展阶段,第一代空空导弹 第二代空空导弹 第三代空空导弹 第四代空空导弹 新一代空空导弹,6.1 第一代空空导弹,世界上第一种空空导弹是在二战末期,由德国研制的X-4空空导弹,这种空空导弹已经具备了现代空空导弹的典型特

7、征,它能够由飞机进行发射,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能够自动导引,并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等。这些技术在当时无疑属于真正的高科技产品,但由于技术还不成熟,此时的空空导弹还无法进入实用化。,6.1 第一代空空导弹,德国的X-4导弹,6.1 第一代空空导弹,二战后,空空导弹技术迅速发展,并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装备部队,形成第一代空空导弹家族。,红外制导导弹 雷达制导导弹,6.1 第一代空空导弹,典型的如美国的AIM-9B响尾蛇、苏联的K-13等,它们均采用非致冷硫化铅红外探测器,并用超小型电子管放大器进行信号处理,只能在目标尾后进行探测,且距离为10千米以下,有效攻击范围仅为目标尾后23千米。,红

8、外制导导弹,6.1 第一代空空导弹,红外制导导弹,美国AIM-9B,6.1 第一代空空导弹,主要为半主动雷达制导,典型产品如美国的 “麻雀”-1,它采用雷达波束制导,攻击范围较小。,雷达制导导弹,美国麻雀-1导弹,6.1 第一代空空导弹,金门空战开创了人类喷气式战斗机空战史上使用空空导弹进行空战的先河 。 台湾空军的F-86以美制AIM-9B“响尾蛇”导弹击落了我人民空军米格-17战斗机1架 。,空空导弹的首次实战,6.1 第一代空空导弹,空空导弹的首次实战,台湾空军的美制F86战斗机,6.1 第一代空空导弹,AIM-9B“响尾蛇”导弹的发射过载不能超过3g,超过发射过载就会导致致使导弹无法发

9、射,或发射后出现自毁、早炸等情况。 AIM-9B“响尾蛇”导弹属于第一代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只能跟踪喷气式飞机的尾喷口,只能采用尾追攻击方式攻击未做机动的飞机。所以,响尾蛇-9B导弹最佳发射距离仅为23公里。,空空导弹的首次实战,6.2 第二代空空导弹,代表产品有美国的AIM-9D响尾蛇、法国的马特拉R530、俄罗斯的R-60T等,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装备部队,仍采用鸭式气动布局,采用致冷型硫化铅探测器,提高了探测灵敏度,采用晶体管电路进行信号处理,使得导弹重量减小,可靠性和寿命大为提高,采用红外近炸引信。,红外制导导弹,6.2 第二代空空导弹,红外制导导弹,美国AIM-9D空空导弹和F4战机

10、,6.2 第二代空空导弹,红外制导导弹,背景干扰使得导引能力受限 发射后直接飞向地面 发射后飞向太阳,6.2 第二代空空导弹,有美国的麻雀3A(AIM-7E)导弹,英国的火光导弹,它们采用转动翼的气动布局、连续波半主动雷达制导,虽然这类导弹的攻击包线有所扩大,但是仍然只能在后半球或者迎头拦截小机动目标,但是这个时期的某些技术已经奠定了发展中程空空导弹的技术基础。,雷达制导导弹,6.2 第二代空空导弹,发射过程过于复杂,每次发射一枚“麻雀”飞行员要做 5 个动作,确定目标到完成锁定大约需要 4-5 秒,扣动发射按钮后还要将近 2 秒导弹才能完成点火和发射。 越南战场上美国空军共发射麻雀3导弹58

11、9枚,仅有55枚命中目标,成功概率仅10。,雷达制导导弹,6.3 第三代空空导弹,典型产品有美国AIM-9L响尾蛇、以色列的怪蛇3等导弹。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装备;采用鸭式气动布局,陀螺舵作为倾斜稳定,采用锑化铟致冷探测器,这种探测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能够探测目标尾气流的红外辐射,采用激光或无线电等近炸引信。能够实现全向攻击,虽然它的攻击区扩展到前半球,前向攻击距离仅23公里,但是侧向攻击能力确实有很大提高。,红外制导导弹,6.3 第三代空空导弹,上世纪90年代,改进的红外空空导弹(俗称三代半)相继被开发出来,如美国的 响尾蛇AIM-9M导弹和俄罗斯的R73导弹,它们采用扫描探测技术或红外

12、多元探测技术,数字处理技术、激光近炸引信或无线电引信,实现了对目标的全向攻击,同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的能力。,红外制导导弹,6.3 第三代空空导弹,俄罗斯的R27、美国的麻雀3B(AIM-7F)、英国的天空闪光等空空导弹,采用单脉冲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具有前向拦截能力、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下视下射能力,在这个时期空空导弹的本身战术战斗技能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超视距空战的要求。,雷达制导导弹,6.3 第三代空空导弹,雷达制导导弹,俄罗斯的R27导弹,6.4 第四代空空导弹,以色列的怪蛇4/5、美国AIM-9X等导弹。这类导弹由于采用了红外成像探测、发射后截获和推力矢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因而具有良好的跟踪性

13、能、较强的抗干扰性能、较高的机动性和灵巧的发射方式,攻击区域也有了很大扩展。,红外制导导弹,6.4 第四代空空导弹,红外制导导弹,美国的AIM-9X导弹,6.4 第四代空空导弹,红外制导导弹,AIM-9X 采用雷锡思公司和休斯公司研制的先进焦平面阵列导引头,具有很强的抗红外干扰能力和良好的在杂波条件下的目标采集能力,其离轴发射角大于90度。 该弹具有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因此,它的机动飞行能力极佳。导弹离开发射架后,迅速爬升,接着掉头向后,从载机上方飞过,攻击尾追载机的敌方目标。,6.4 第四代空空导弹,美国的AIM120导弹、俄罗斯的R77导弹,这类导弹外形往往为常规气动布局,采用了中途指令、惯

14、性制导和雷达主动末制导的等复合制导方式,弹载嵌入式计算机中装定了复杂的软件系统,具有一定的“发射后不管”能力,能够超视距全向攻击目标,并且具有多种抗干扰措施和灵活的发射方式;具有对付多种飞机的拦截能力。,雷达制导导弹,6.4 第四代空空导弹,雷达制导导弹,美国的AIM-120导弹,6.5 新一代空空导弹,制导能力:网络化复合制导,强抗干扰能力 射程:远近结合,双用途/双射程 攻击区域:全向攻击,越肩发射能力 毁伤能力:定向聚能战斗部 机动性能:超强机动能力,反导,新一代空空导弹的特点,6.5 新一代空空导弹,新一代空空导弹的特点,7 中国的空空导弹,仿制 技术引进 合作开发 自行设计,“霹雳”

15、系列空空导弹,中国空空导弹的研制工作走的是高起点的仿制到自行研制之路。1958年,我国在引进苏联歼击机的同时引进了苏制K-5M型空空导弹。这种在当时处于领先水平的导弹由5个舱段组成:无线电控制舱、自动驾驶仪操纵舱、横滚稳定自动控制和冷气舱、战斗部以及无线电引信舱、火箭发动机和电池舱。弹头呈细锥形,弹身为纺锤式,弹翼和尾翼为十字形,飞行最大马赫数2.5,使用高度2.516.5千米,最大发射距离6千米,可全天候使用。米格-19或歼6歼击机的翼下可挂4枚K-5,导弹采用尾追攻击,通常一次发射2枚,以保证命中。为了满足人民空军的需要,一机部航空工业总局于1958年10月下达了仿制K-5M空空导弹的任务

16、,并将仿制型导弹命名为“霹雳1号”。 1963年1112月,科技人员在空空导弹试验靶场再次进行各种状态下的发射试验,共发射导弹20发,两次对靶机射击,均准确击落靶机。科研人员的反复测试证明,“霹雳1号”导弹在精度、可靠性、杀伤效果等方面均符合战术技术指标要求。 1964年4月,国务院特种武器委员会批准“霹雳1号”空空导弹正式定型,并正式投入批量生产。新中国终于有了自己制造的空空导弹。,霹雳1导弹,最大速度:2.5马赫 使用高度:2.5-16.5公里 最大射程:6公里,霹雳1导弹,霹雳导弹,1958年 9月,我国从浙江沿海地区获得外 国 空空导弹的残骸,并对其进行了 分析、测 试和研究性设计。与

17、此同 时,原苏联先后 派出两批专家来华 索取了有关技术资料和 部分残骸实 物。不久,原苏联在此基础上 试制成 功了K13型导弹,装于米格21 上。 1962年,原苏联向我国有偿提 供米 格21和K13型导弹的技术 资料和样品。 我国开始仿制K13 型导弹,并将其命名为“霹雷”2号。 1964年11月,导弹仿制工作 全面 展开。1967年37月,进行了定型 试验,共发射了19发导弹,试验取 得了成功。 1967年11月,“霹雷”2 号导弹定型,投入批量生产。,霹雷”2号导弹由红外自动导 引头、舵机舱、触发引信与非触发引 信、战斗部、 火箭发动机及弹翼组 成;鸭式气动布局,弹头呈半球型钝 头,弹身

18、为细长圆柱形,两 对三角形 舵面和两对梯形弹翼呈十字形配 置;飞行速度为22马赫,主要用于 攻击中 型轰炸机和歼击轰炸机。 “霹雳”2号导弹较之“霹雳”1 号导弹有明显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霹雳”2号导 弹采用红外被动寻的 制导,载机发射导弹后即可退出攻 击,不再跟踪目标。,性能近似于俄AA-2和美AIM-9B型,已停产。红外线制导。 长2.83米,直径127mm,翼展0.53。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总重85kg,战斗部重9kg,速度2.5马赫,射程3km。,霹雳导弹,霹雳导弹,霹雳导弹,霹雳-2乙(PL-2B),由于 “霹雳”2号导弹在使用中存在抗干 扰能力差、光学引信早炸、作用距离 短 等

19、问题。因此,我国于1978年3 月开始对“霹雳”2号导弹进行改进,主要改进是: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增大导引头的探测距离;加强对太阳和天空背景的抗干扰能力;减低引信早炸的可能性;提高导弹的平均速度;增大低空使用时的发射距离。改进后 的导弹命名为“霹雳”2号乙导弹。 1981年11月设计定型,投入批量生产。“霹雳”2号 乙导弹 有较好的继承性,约有60 的零件、95的原材料、元器件与 “霹雳”2号导弹通用。 最大射程:8-10公里 攻击角度:90 战斗部重:11.3千克,霹雳-3空空导弹,霹雳-3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个空空导弹,其设计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射程、提高精度和杀伤威力,满足新

20、一代战斗机歼8(J-8)的作战使用要求。以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现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和株洲航空发动机厂为主,于1962年6月开始研制,1968年6月开始首批20枚样弹地面和飞行试验。1969年12月完成第二批30枚样弹的地面试验。1970年开始在国家靶场进行定型试验,直到1974年11月才基本完成试验项目。 此后为进一步考核导弹性能,还进行了多次地面和空中试验,到1980年4月正式定型。1981年生产出50枚导弹,1982年发射8枚导弹用于定型补充试验。1983年在航空工业型号调整中停止研制生产。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和模块化舱段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加大弹翼面积和

21、平衡攻角,以提高机动性和高空性能;增加发动机装药量,以增大射程;采用光学浸没红外探测器,以增大导引头作用距离;采用新型战斗部和红外引信,以提高杀伤威力。,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11.5km 最小射程1300m 最大速度M2 使用高度23000m 最大过载 制导系统被动红外 引信红外近炸引信 战斗部爆炸破片 动力装置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重93kg 弹长2.123m 弹径135mm 翼展654mm,霹雳-3空空导弹,霹雳-5(PL-5)红外制导近程空空导弹,PL-5是大陆自行研制的第3种空对空导弹,在发展的初期就规划分为半主动雷达导引型的PL一5A以及被动红外线导引的PL-5B,主要的研发单

22、位为“ 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612所)。PL一5A在1966年4月问开始制作首批样弹,1971年7月开始首次载飞试验,1972年9月则进行模拟弹空射试验,1981年4月制作第二批样弹,同年8月开始空中靶试,1982年3月结束发射试验。但是,PL-5A在1983年停止研护工作,同时期终止发展的计划还有同样为612所研发的高机动型被动红外线型导弹PL-6,它是以PL 5B为基础。PL-5B在1966年4月首先由605所试制首批样弹,196 7年开始地面和空中载飞试验,随後又经过多批的样弹试制,以及各种地面和空中的试验,但是最後受到文革的影响,关键的技术瓶颈无法获得突破。其後,转至6 12所发展其

23、抗干扰措施和红外线积体电路引信,於1986年9月通过国家定型委员会审查,同年底投产,提供大陆海空军使用并对外出口。,PL-5B目前仍在改良生产中,是现役同类型武器发展时间最长的一种。 PL-5B具有抗背景辐射的能力,弹头有杀伤破片型和连续杆型两种。前者配有红外线近发引信,後者则配备无线电近发引信,这2种弹头可与其它近发引信互换使用。弹头的有效杀伤半径10公尺,红外线近发引信的抗干扰能力不错, 定点爆破位置准确,单发猎杀率80以上。PL-5B具备不错的可靠性,维修方便,能在对太阳偏角不小於16度时进行攻击。为降低攻击的脱锁区,提高对新型干扰器材的抗干扰能力、全向攻击能力及猎杀率,在1990年代推

24、出PL一5C,性能介於AlM- 9H与AlM一9L之间。 为了延长PL-5系列的寿命,1994年在PL- 5C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更大幅度的改良,於1997年推出最新的PL一5E。PL-5E具有真正的全向位攻击能力,导引的精确度、抗红外线和背景辐射干扰能力较佳,偏离轴线发射能力、红外线导引截获距离和角隅速度不但远超过同族系导弹,甚至优於AlM一9L/M。例如AIM-9L/M的最大G负荷分别是32 G和35G, PL-5B/C则是30G, PL-5E则提升至40G。有趣的是,PL一5E只改装成双三角翼舵面,并没有加装向量推力喷嘴,其最短射程也从PL一5B/C的13公里减少至500公尺。从这些数据可以

25、看出,厂方所指该型导弹具备第3代红外线导弹特征的说法是有根据的。虽然中航技(AVl C)指出PL一5E是出口型导弹,不过从其性能和价格来看,大陆军方可能会加以改装或采购。,霹雳-5(PL-5)红外制导近程空空导弹,PL-5E是PL-5系列的最新改型。其外形类似美国的AIM-9L响尾蛇导弹,采用鸭式舵布局,气动舵为双三角形,有较大的翼展,提高了舵面操作效率,改善了导弹的机动性,使导弹最大过载达到了40g。PL-5E是采用了新的多元红外导引头,具有全向攻击能力的新型格斗空对空导弹,而且比单元红外导引头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导引头视场角3,在发射前最大跟踪范围是40,发射后是38,具有很好的离轴发射能力

26、,离轴发射角超过响尾蛇的28和法国魔术2的35,接近MICA红外型的45,最大跟踪角速度为20/秒,能够跟踪大幅度机动的目标。导弹战斗部是破片杀伤式,使用激光近炸引信,和PL-5旧型号所采用的红外近炸引信相比,这种引信更能适应格斗的要求,能更精确地控制炸点并且难以干扰,导弹改进了末段控制,提高了制导精度。,霹雳-5(PL-5)红外制导近程空空导弹,PL-5E的具有多种瞄准/发射模式。 孔径瞄准/孔径发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导引头的陀螺位标器锁定在导弹的纵轴上,目标只有在位标器的视场内才能截获目标。飞行员要适当机动使目标保持在视场内。 孔径瞄准/自动跟踪发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孔径瞄准方式截获目标后

27、,然后打开开关使位标器解锁,导引头在跟踪角范围内自动跟踪目标。 扫描瞄准/自动跟踪发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位标器瞬时视场以一定的偏置角绕导弹纵轴转动,扩大了位标器的截获范围,截获后导引头在跟踪角范围内自动跟踪目标,是完全的自主发射方式。 随动截获/自动跟踪发射方式:这种方式赋予了导弹最大的自由度。导弹的位标器和载机的雷达或头盔瞄准具的瞄准线随动。能在更大的范围截获目标,发挥导弹的最大性能。截获后导引头在跟踪角范围内自动跟踪目标。 PL-5E采用了先进的无烟型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降低了发射信号特征,同时减少了有烟推进剂发射后产生的固体微粒对载机发动机的影响。 PL-5E的直径为127毫米,长度为2

28、890毫米,翼展617毫米,重量83公斤,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使PL-5E具有很好的载机适配性。作战高度为0-21公里,覆盖了战斗机的全部作战高度。 PL-5E是一种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的空空导弹。其性能优于美国现役的AIM-9L/M系列。,霹雳-5(PL-5)红外制导近程空空导弹,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由制导控制组件、战斗部、红外近炸引信或无线电近炸引信、固体火箭发动机、鸭式舵面和三角形弹翼组成。红外导引头采用压缩空气致冷,灵敏度高,具有抗背景辐射干扰的能力。战斗部采用高爆炸药,有杀伤破片型和连续杆型,前者配用红外近炸引信,后者配用无线电近炸引信。这两种类型的战斗部及其近炸

29、引信,可以互换使用。战斗部有效杀伤半径10m。红外近炸引信的抗干扰能力强,起爆可靠性高。该弹的最大脱靶量9m,霹雳-5(PL-5)红外制导近程空空导弹,改进型: 霹雳-5B(早期型) 霹雳-5C 霹雳-5E,霹雳-5C,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 10km(PL-5A) 16km(PL-5B) 最小射程 1300m 最大速度 M2.2 使用高度 100018000m(PL-5A) 50021500m(PL-5B) 最大过载 30G 制导系统 半主动雷达(PL-5A) 被动红外(PL-5B) 引 信 无线电引信或红外光学引信 战 斗 部 高爆炸药,重30kg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1

30、50kg(PL-4A) 148kg(PL-4B) 弹 长 3.235m(PL-4A) 3.128m(PL-4B) 弹 径 190mm 翼 展 657mm,霹雳-5(PL-5)红外制导近程空空导弹,霹雳-5E,霹雳-5(PL-5)红外制导近程空空导弹,霹雳-7(PL-7)红外制导近程空空导弹,它是我国研制的红外寻的制导的新型导弹,其特点是具有自动搜索、捕获和 跟踪 目标的能力,有较高的机动性 和近距格斗能力。该弹采用双鸭式气动外型,具有全向攻击能力。 19771982年,我国集中力量 进行了 研制“霹雳”7号导弹的必要 性以及技术、 经济可行性的论证,确 定了研制方案及主 要技术途径,并 组织专

31、人对拟采用的新技 术、新工 艺、新材料等开展预先研究。 1982 年3月,“霹雳”7号导弹研制工作 正式开始,研制过程经历了首试批、 试制批和 鉴定批三个阶段。 1984年,首试批6发导弹通过 试验,主要战术技术指标达到了要 求。同时,也暴露 了该弹舵面自振频 率超差、引信性能不稳定和工艺水 平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经过改进 与试验,1985年研制 出试制批导弹。1986年,鉴定批导 弹投产。同年1012月,“霹 雳”7 号进行了技术鉴定试验,取得了4 发4中的好成绩。1987年4月,导通过技术鉴 定,转入小批量生产。 “霹雳”7号导弹从下达研制任务到 鉴定试验成功,仅用了4年9 个月 的时间,

32、花钱少,周期短,为发展新 型导弹开辟了新的途径。,该弹采用十字形双鸭式气动外形布局,鸭式舵面位于导弹重心之前,同装在尾部的大翼展、大面积弹翼相配合,可减少舵面偏转响应时间,提高导弹的机动性,并提供导弹最大平衡攻角,提高近距格斗时的安全性。此外,旋转式尾翼可提高舵面横滚控制效率;固定式前翼可增大舵面效应,减少偏航力矩。该弹在结构上的另一特点,是将导弹分为前、后2个舱段,以利于维护使用,而不是按导弹各部件分为多个舱段。该弹的性能特点,是具有自动搜索截获能力、大机动过载和离轴发射能力、以及高的毁伤目标能力。,“霹雳“7号于1982年3月开始研制,1987年通过技术鉴定并小批量生产.其特点:具有自动搜

33、索,捕获和跟踪目标的能力,有较高的机动性和近距格斗能力. 有类似于法“魔术”的大过载特性,改进型有与“魔术”2相当的迎头攻击能力,该型号除主要用于J-7外,据说象J-6这样的战机也能挂载。,霹雳-7(PL-7)红外制导近程空空导弹,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 14km 最小射程 500m 最大速度 M2 使用高度 21000m 最大过载 35g 制导系统 被动红外 引 信 红外近炸引信 战 斗 部 爆炸破片,重12kg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90kg 弹 长 2.75m 弹 径 157mm 翼 展 660mm,霹雳-7(PL-7)红外制导近程空空导弹,霹雳-7(PL-7)红外制

34、导近程空空导弹,“霹雳”8近程空空导弹 (PL-8),霹雳-8是仿制以色列的“怪蛇-3”型空对空导弹生产的一种红外寻的制导的导弹。该弹具有全向攻击能力。,弹长:3米 弹径:160毫米 弹重:120千克 战斗部重:11千克 射程:0.5-5公里 最大速度:3马赫 机动过载:30G 离轴发射角度:30 导引头:氮致冷锑化铟 引信:主动微波近炸或红外近炸,“霹雳”8近程空空导弹 (PL-8),弹长:3米 弹径:160毫米 弹重:120千克 战斗部重:11千克 射程:0.5-5公里 最大速度:3马赫 机动过载:30G 离轴发射角度:30 导引头:氮致冷锑化铟 引信:主动微波近炸或红外近炸。,“霹雳”8

35、近程空空导弹 (PL-8),中国 霹雳9()空空导弹,霹雳9型空空导弹是中国出产的第三代空空导弹,红外制导,机动性能好,全方位攻击能力,前翼为双三角翼型,性能优越,据说性能优于美国的AIM-9L/M 响尾蛇导弹。,研制国家: 中国 使用国家: 中国 弹长:2.99米 弹体直径: 16厘米 翼展:81厘米 发射重量: 120千克. 弹头: 10千克 制导: 红外制导 推进: 单级固体发动机 最大射程: 15公里 最大速度:2马赫,导弹主要技术指标: 导引头视场:3 最大跟踪范围:40 最大跟踪角速度为28/s 导弹最大过载:35g,霹雳-9(PL-9)红外制导近程空空导弹,中国 霹雳9()空空导

36、弹,PL一9C是一种备受瞩目的武器,其原型是大陆为了满足下一代战机高机动作战需求,而研发的第5种空对空导弹。该型导弹由612所和西安东方机械厂合制,1986年由黄秉印总设计师带头研制,1989年投产并服役,1991年首次在巴黎航空展公开。PL-9C的寻标器,基本上沿用从以色列引进生产的PL8/巨蟒-3上的氟致冷锑化锢(InSb)光学组件,并改良电路技术。PL-9的弹身、弹泾以及滚转副翼与PL-8雷同,尾翼类似AlM-9L/ M,可攻击区域、使用高度以及最大G值等亦与PL-8并无二致,可视为巨蟒3的同门兄弟。PL-9的气动外型与PL一5C相似,双三角翼鸭式舵面位于导弹前部,梯型固定弹翼位于尾部,

37、4片弹翼後缘外侧各有一个横向滚转稳定用的滚转副翼。导弹的结构与PL-7相似,将弹体分为前、後两舱段以便维护,而非一般同类导弹按个不同部件分为多个舱段。,中国 霹雳9()空空导弹,PL-9沿用比例导引方式,综合性能优於PL-7/魔术1,具有较佳的自动搜索截获目标能力、机动和离轴发射能力、更高的毁伤目标能力,单发猎杀率超过80,与AlM一9L/M相当。PL-9具有4种作战方式:定轴(寻标器)扫瞄跟踪、定轴瞄准、雷达随动瞄准以及使用头盔瞄准具追踪。 PL-9已经开始大量装备大陆空军歼7、歼8、强5等系列飞机,并且还被改良成野战防空武器,武器系统的型号为地空90(DK-90)导弹型号PL一9D,射程变

38、更为8公里,射高4公里。由于DK-90机动灵活、价格低廉、性能较佳、维护方便,深受防空导弹不足的大陆陆军欢迎。由90式35公厘快炮、DK-90四联装导弹系统、雷达及光电射控系统等组成的390型团/旅级防空系统,可防卫近3,000平方公里的空域,同时对抗48个目标,拥有先进的抗多重干扰与饱和攻击能力,可填补红旗7/FM一80和肩射防空导弹的火力空隙。此外,原来配备於部份江湖1和江湖H级舰上的PL-8H,近年来也已经陆续改装成较佳的PL-9,这种舰空导弹称为PL-9J。由于PL-8H与PL-9J使用相同的介面,因此可以随时的互换。至于自走型的PL-9,在国内外这类导弹系统已呈现饱和的状况之下,恐难

39、问世。,中国 霹雳9()空空导弹,为了最大限度发掘PL-9的潜力,1997年又推出最新改良的PL-9C,该型弹在零件精密度、可靠度及技术性能上都有改进。重量由115公斤增至123公斤,弹头重量由10公斤增至12公斤,最大射程也由15公里增至16公里,最小射程1500公尺,最大射速提高至3.5马赫,最大G负荷值也由35G增至40 G,但是在外观上并无不同。PL-9C除了最大使用高度和最大射程稍逊於最新的AlM一9S外,综合性能至少都达到相同的水准,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武器。据闻,PL-9还在作换装红外线影像寻标器的尝试。,中国 霹雳9()空空导弹,霹雳-11(PL-11)半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