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茶叶采摘新.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26288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3.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茶叶采摘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十一章茶叶采摘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十一章茶叶采摘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十一章茶叶采摘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十一章茶叶采摘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茶叶采摘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茶叶采摘新.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茶树栽培学 ,园艺学院茶叶科学系 曹潘荣,二、合理采摘的标准,一、合理采摘,第十一章 茶叶采摘,三、采茶机械化,一、合理采摘,. 按标准采,2 . 及时采,. 留叶采,. 分批多次采,1. 按标准采,原则: 采下的芽叶必须符合某一茶类加工原料的基本要求。不同茶类对鲜叶原料要求不同,制订采摘标准,有针对性的采摘,才能保证茶叶加工的品质。 采摘必须兼顾质量和产量。必须采用适中采,不但可以持续获得高产,还能调节全年的产量和质量的矛盾。, 采摘必须能不断地促进茶树的生育。 采摘能刺激新梢的萌发,有利于增加树冠上新梢的密度,有利于增加采摘次数和延长采期,有利于茶树正常生长和生势旺盛。 能兼顾同一类茶,

2、不同等级的加工原料,或者不同茶类的加工原料。 采摘可调节和平衡同一类茶,不同等级茶加工原料的比例,或同时兼顾几种茶类加工的原料,提高鲜叶的经济性和适制性。,2. 及时采,首先必须正确认识采摘过程中“采”与“发”的关系。 俗语有“头茶不采、二茶不发”之说,茶叶采摘是萌发的基础,采摘引起发的原因。 原因:是激素在体内的分布状况的改变,采摘能促进侧芽侧枝的萌发,缩短新梢的生长期,加速下一轮茶的萌发,增加茶芽轮次。,2. 及时采,但需注意:并非一味追求“采”,就一定能“发”,相反,如果采得不好,不管茶园的管理水平,不顾茶树的生育状况,强采反而会引起茶树生育不良,降低茶叶产量和质量。,3. 留叶采,采摘

3、还需处理好“采”与“留”的关系。 采摘是收获的目的,但采去光合作用的器官,必然会影响茶树各种生理作用,最终引起茶树生育,而留叶是维持茶树有一定新叶而进行光合作用。 留叶与采摘是一对矛盾,采留多少是直接影响茶树生育,采是目的,留是手段,是为了多采。,3. 留叶采,1. 留叶过少,势必影响光合作用,削弱有机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影响新梢的生育。 2. 留叶过多或不及时采去顶芽和嫩叶,既会消耗过多的水分,养分,还会因叶面过大,叶片过多,树冠形成郁闭,影响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群体的光合作用,营养生长差,分枝少,发芽密度低。且茶树趋向生殖生长,花果增多。,3. 留叶采,留多少叶才适当,根据各种不同树势的茶园,

4、各地不同气候的特点而定: 成年茶园:一般春留鱼叶,夏留真叶,秋留鱼叶。 因为春季温度低,雨水充沛,光照适宜,春梢生长平稳,留鱼叶,可多采较优质的茶叶,多采少留可增加春茶的产量;夏季留一二片真叶,以弥补春留叶不足,充分利用高温,阳光强,提高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的积累。另外,由于叶片寿命可维持一年,夏留叶可维持下一年夏季,对提供光合物质的积累,较为有利。,4. 分批多次采,分批多次采,即采“大” 养“小”,早发早采,迟发迟采。符合标准的先采,未达标准的后采。 要合理掌握分批多次采,掌握“五好看”:一看品种,有些品种新梢生长多集中于春、夏季,有的较集中于夏秋季节,在新梢生长较旺的季节或较集中的时期,

5、分批相隔天数要短,批次可多些。,二看气候,气温高,雨水多,茶芽生长迅速的,批次要增加,间隔时间可短些。如广东春茶往往是低温,新梢生长缓慢,分批天数可长些,而夏茶气候好,高温多雨,新梢生长快,间隔天数可短些,秋茶由于干旱,新梢生长缓慢,间隔期长些。三看树龄和树势,幼小树龄要培养树冠,相隔天数要长些,树势好长势旺的,分批天数可短些。,四看管理水平,管理水平好的,水肥充足或喷施生长素的生长快,分批间隔天数可短些。五看对制茶原料的要求,采摘嫩度标准不同,每批间隔的天数也不同,如制红碎茶、乌龙茶要求原料成熟、粗老,每批相隔天数可长些,对制名茶要求嫩梢相隔可短些。在年周期中,同一块茶园的茶芽萌发生长快,相

6、对集中在几天内,新梢大量达到标准,这时是茶季鲜叶采摘量最集中的时间,称茶季“洪峰期”或“高峰期”。,二、鲜叶采收的洪峰调节,茶树营养芽萌发有一定的持续性和集中性,从而形成了茶季和旺采期。旺采导致鲜叶生产出现“洪峰” 。在年周期中,同一块茶园的茶芽萌发生长快,相对集中在几天内,新梢大量达到标准,这时是茶季鲜叶采摘量最集中的时间,称茶季“洪峰期”或“高峰期”。茶叶生产的洪峰出现,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年份都有不同,一般春季约有510天的洪峰期,夏、秋季各约34天。 茶季洪峰的出现, 营力安排困难,茶厂设备生产困难,造成鲜叶变质,降低茶叶品质及浪费原料 。,解决鲜叶进厂高峰的措施: 一是增加茶厂装备,

7、扩大厂房建设规模,增强茶厂的生产能力,使洪峰期进厂的鲜叶能及时付制,但必然会带来洪峰期过后机器的闲置,物力、财力的浪费。这是很不足取的。 二是进行鲜叶的贮藏。 三是应用栽培措施。这种方法具有调节鲜叶生产的洪峰峰值和出现的时期,经济地协调厂房、机器、劳力等不足的矛盾,它是目前各生产单位便于掌握运用的办法。,如何通过栽培技术来调节洪峰? 1搭配品种 茶树品种不同,新梢的物候学特性显著不同。因而品种间新梢的伸育程度、萌发轮次表现不一,在采摘上也就有所不同。在春季,萌芽期及开采期(一芽三叶开展)迟早相差可达2030d,因此,将早生、中生、晚生不同品种进行合理搭配,能有效地调节鲜叶“洪峰”。实践表明,早

8、、中、晚生种种植面积比例(2:3:1)与产量比例(2:4:1)搭配种植后效果较好,从而能够合理地安排劳力,充分利用茶厂的生产设备,减轻劳动强度,并有利于提高品质,降低成本。,2改变剪采方式 。 研究表明,春茶前浅剪比不剪的迟发芽515d,剪得程度深,则萌芽更迟。因此同一品种可用不同修剪时期和程度来调节,错开萌芽的时间,降低鲜叶进厂的峰值。 此外,可运用不同剪法和采法来调节。轻剪或不剪的结合重采,重剪的结合轻采;在不同季节里留养,如留一叶、留二叶、留鱼叶,均可调节茶季高峰。 名优茶的采制能很有效地抑制采摘洪峰的出现,生产名茶,采摘及时,采摘批次增加,使一时期的鲜叶进场加工量起伏平缓。同时也能获得

9、较高的生产效益主要是提前采下的幼嫩芽叶产值比成熟叶高;而且嫩 采的新芽形成时间比养大采的缩短1520d,采期延长,芽数增加,生产质量提高。,3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包括水分和施肥及耕作技术。水分充足,发芽早快,干旱时,则发芽迟;施肥的种类及时期,改变发芽时期,施肥量多,N肥多,施催芽肥都能促使发芽早快;在施肥总量相等的条件下,增加施肥次数,可使茶树萌发均匀,防止洪峰的出现。 勤耕作,土壤水热状态好,发芽早快,否则的迟。 4激素的应用 生产单位为使茶芽早发,早春使用催芽素、 “九二”或发芽抑制剂或叶面营养液都能改变育芽时期,影响采摘日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鲜叶高峰的作用。目前,一些采用搭温室、地面

10、铺草等措施,均使采摘期发生变化。,三、合理采摘的标准,. 按不同茶类的采摘标准,2 . 依不同树龄树势采摘标准,1. 按不同茶类的采摘标准,采摘标准可分为细嫩采、适中采和成熟采三种标准。 细嫩条:指芽初萌发或初展片嫩叶时,采下壮芽或1芽一、二叶初展。这种采法,多用于各类名茶,细嫩新梢制成的特级名茶,外形优美,内质上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这种采法产量低。如特级龙井:3.5 4.4万个芽头斤,碧螺春:.5万个芽头斤。,1. 按不同茶类的采摘标准, 适中采:指定新梢伸长到一定程度,展开片叶时,采下一芽二、三叶初展及细嫩的对夹叶。这是目前大宗红、绿类的普遍采法,这种采法,所采的芽叶所含的有效化学成

11、分较高,可制成优质的红、绿茶,而且芽叶的重量大小适中,能兼顾产量与品质,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果。,1. 按不同茶类的采摘标准, 成熟采:指新梢将接近成熟,顶芽形成驻芽,最后一面叶刚展开而形成对夹,采下、片对夹叶。这种采法主要是特种茶如乌龙茶的采摘。采制乌龙茶须待顶芽已成驻芽,新梢成熟,开始成形对夹叶,叶片大部已展开,采下一个驻芽和23叶片,或34叶片。 采摘时间:春茶4月中下旬,夏茶6月上旬,秋茶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每天采茶在早晨晨雾水干后开始, 正常天气上午10-11时,下午24时采摘,晴天采摘香气较好。,全园对夹小开面至中开面占50左右时开采,至大开面时才采摘已经偏老了。每轮茶23批采完

12、。 “小开面”即顶芽开始出现对夹叶,第一叶与成熟叶比为;“中开面”即第一叶与成熟叶比为;“大开面”即第一叶与成熟叶已接近。,2. 依不同树龄树势采摘标准, 幼年茶树处于培养时期,应以养为主,不宜强采。 一般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树高达4050厘米,新梢生长将至成熟时,开始打顶养篷采即“打顶采”(指采顶留边,以培养和扩大树冠的手工采茶的方法)。骨架初步形成后,春季留一、二真叶,夏季留一真叶,秋季留鱼叶采。,2. 依不同树龄树势采摘标准, 壮年茶树树冠强壮的以采为主,采养结合。 一般春留鱼叶,夏留一真叶或前秋留一真叶。总之,根据不同地方的环境条件和茶树长势,全年酌情留若干叶片在树上。,2. 依不同树

13、龄树势采摘标准, 老年茶树的采摘留叶视树势强弱、衰老程度而有不同。 树势好的按壮年茶树的采法进行,树势衰老的春夏季留鱼叶采,秋季集中留养不采,积蓄养分养树,或春季留鱼叶采后进行重剪或台刈,更新复壮树冠。更新茶树的采摘,初期以培养为主,一季或一年不采,采留情况视修剪时期和修剪程度而异。,四、采茶机械化,. 采茶机械化的简介,2 . 机采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 机采方法,1. 采茶机械化简介,采茶机械化是一项系统的农业工程,它包括机采茶园的栽培管理、采茶机械和操作使用技术三个要素。机采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是基础,采茶机械是关键,操作使用技术是提高效益的保证。 提高茶叶采摘的效率,根本出路就在于早日实

14、现采茶机械化。双人抬采茶机全年平均工时生产率,机采为462公斤人,较手采12公斤人提高375倍。,2. 机采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1)新茶园的开垦。 机械化采摘茶园,除按常规茶园要求外,还要考虑到机械化作业的特殊性。机采茶园必备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园地地形、道路、种植方式的规划设计,宜于机采品种的选择,树冠形状的确定等。要选择平地或缓坡地;定植标准是:单行或双行条栽;行距1518米,行长3040米。成园后茶树行间修边后留有02米左右“行走通道”,便于机手行走和安全操作。,2. 机采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2)现有茶园改造。 在实现机械化采茶过程中,大多是种植多年的茶园,必须经过修剪形成良好的采摘蓬

15、面,以适应机采。 长势较好的茶树:采用深修剪。修剪深度是1520cm; 长势稍差的茶树:采用重修剪,剪到离地面3545cm,重修剪后先用平形修剪机轻修剪二年,再改为弧形修剪机和采茶机剪采。,2. 机采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3)茶树良种的选择。 机采的茶树良种,应是树型紧凑,分枝角度较小,树冠面新梢密度较大,叶片着生角度稍大,剪采后新芽萌发能力强,新梢生长速度较快,新梢健壮,发芽整齐。芽头粗壮 (芽重型),节间长、叶片呈直立状等特点。既要耐采,又便于机采;避免采制过于集中和品种过分单一,要考虑早、中、晚品种的合理搭配。如云南大叶种是半乔木型,分枝披张,芽的再生力弱,不利于机采,而水仙品种分枝直立

16、、分枝密壮,茶芽萌发较一致,适宜于机采。,2. 机采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4)整齐适宜的树冠。 树冠形状:为了形成整齐一致的树冠,修剪必须用与采茶机相配套的修剪机进行,即弧形采茶机要使用弧形修剪机修剪树冠面,而水平形采茶机则要用水平形修剪机修剪,这样才能适应机采对树冠面的要求。,2. 机采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树冠高度:高度直接影响采摘工效和鲜叶采摘质量;树冠过高,采摘时人持机高度也必然相应提高,时间长了,人的劳动强度大,也容易疲劳,采口的深浅不易掌握准确,影响了鲜叶质量,所以一般树高控制在7090厘米范围内,使用单人背负式双人担架式采茶机都较适合。,2. 机采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修边缘:为了方

17、便机采,需要对封行的树冠进行边缘修剪,行间留有 1020厘米操作道,使边缘距地面高度4050厘米,也减少了因枝条过低,机采时不易采到边而且吃力的弊端。,(5)机采茶园对土肥的要求应当高于一般茶园。 机采茶园要求:1. 有良好的土壤,有利于茶树根系生育和吸收,必须重视施有机肥料,如绿肥、厩肥、堆肥、饼肥等; 2. 由于机采后养分的消耗需要量大,必须及时补充肥料,追肥的次数和数量都要适当增加,一般应多追肥三次,即春、夏、秋茶前各一次,施肥量比一般茶园应增加2535%,达到每生产100公斤鲜叶施纯氮 34公斤。对土壤瘠薄的机采茶园更应当增加施肥量,否则叶薄、芽瘦、对夹叶多,很难适应机采。,2. 机采

18、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 开采适期。 机采茶园开采适期恰当与否,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不同茶类,采摘标准不同。效益最佳的适采期是:春茶标准新梢达80左右,夏茶60左右。,2. 机采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 留养 留养与采摘同样重要,茶树连续几年机采后,叶层变薄,叶面积指数下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每隔二年留蓄一季秋梢,能有效地改善叶层质量,降低新稍密度,增加芽重,既有助于提高鲜叶产量,又有利于改善鲜叶品质。,3. 机采方法,(1)机采操作人员的培训: 在实行机采之前,应当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因为采茶机与地面的角度,掌握采茶机的高度,操作的前进速度等都会影响产量和质量,因此操作人员一定要

19、熟练掌握采茶,修剪机的性能和方法,并要求相对固定。,3. 机采方法,(2)机采与手采配合: *由于当前机采不适宜采摘高档茶。因此,春茶用手采12批高档茶,甚至开始时采一批名茶,再采12批高档茶,再实行机采。这种手采高档茶机采中、下档茶的方法是目前群众最易接受的机采方法。但是,手采时要注意留桩高度与机采一致: *由于机械采不到茶行边缘及茶树下部,必须实行手工补采。,3. 机采方法,(3)机采批次: 采摘批次关系到鲜叶产量和品质,批次少,新梢大,产量高,但只能获得中等以下的鲜叶;反之,批次多,新梢较小,产量不高,但能获得较高档的鲜叶。 一般春茶机采2批,或春茶全部手采名优茶,最后机采一批春茶,夏茶23批,秋茶2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