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27030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953,1964,1982,1991,1958年度人物 赫鲁晓夫,1973年度人物 勃列日涅夫,1988年度人物 戈尔巴乔夫,认识他们吗?,美国时代周刊中的苏联领导人,二战后改革苏联经济,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1.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4.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回忆: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弊端?,苏联经济改革势在必行,一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执政,背景: 1、二战后,斯大林体制

2、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尤为突出。,内容及评价:,【快速记忆】1: 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体会改革的内容是如何调整斯大林模式的?,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1.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4.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农业方面,扩大谷物生产;种植玉米运动。,允许农民拥有一定数量自留地和牲畜,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1.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4.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

3、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力,推行“物质利益原则”,工业方面,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表,引自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1953年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2倍。岳麓版必修2第78页,根据下列材料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积极:,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取得一定成效。,根据下列材料评价赫鲁晓夫改革:,1960年举行的联大会议上,鲁晓夫毫不掩饰地表达愤怒。,赫鲁晓夫的墓碑用 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苏联政治家布尔拉茨基写到:“赫鲁晓夫没有做成斯大林的掘墓者, 反而成为了斯大林的守墓人。”,消极(败因): 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

4、科学认识 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 提出的“2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 党内斗争。,1964-1982年执政,二、勃列日涅夫改革,目的: 纠正赫鲁晓夫的混乱。,内容及评价:,【快速记忆】2: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体会改革的内容是如何调整斯大林模式的?,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1.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4.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

5、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工业方面,农业方面,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工业产量,根据下列材料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而据美国国务院的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1975年升为53%。两者的百分比不一样,但都反映了苏美差距日趋缩小的变化趋势。 徐天新等著:当代世界史(19451992),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积极:,改革前期,取得一定成效。,勃列日涅夫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他在开会或讨论问题时

6、,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法,然后尽量照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采取中间路线。所以,有人称他为“妥协能手”。,1964-1982年执政,勃列日涅夫改革简介,根据下列材料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1962年美国比苏联 多一倍核导弹。 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 1978年,苏联拥有的 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 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理论上认为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 后期趋于保守,改革停滞; 军事上美苏军备竞赛,发展速度放缓。,消极:(败因),结果:,20世界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这时,一个年轻的面孔浮出水面。莫斯科新老板戈

7、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19851991年,苏联陷入危机边缘, 人民迫切要求改革 内容及存在问题:,背景:,体会改革的内容是如何根本触动斯大林模式的?,戈尔巴乔夫在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国内开始的根本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在最近2至3年内保证从过分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过渡到民主的、主要是以经济方法、以集中和自我管理的理想结合为基础的管理体制。” 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后,开始实行了私有制,1990年10月18日戈尔巴乔夫颁布了稳定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各种所有制一律平等”和“非垄断化” 、“非国有化”及“私有化”的方针。,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主要

8、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1.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4.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斯大林模式被根本打破,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加速发展战略”,经济结构更失调。,缺乏配套措施,企业自主权未真正实行。,“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悲惨结局:,结果:,经

9、济改革失败,转向政治改革, 局势失控1991年底苏联解体。,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 经济体制。,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有人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把苏联搞跨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把苏联搞死了。你认为正确吗?你觉得他们的改革有何异同?,各抒己见,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比较,都面临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暴露,经济发展缓慢的形势; 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改革都失败了,但都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调整,对苏联进行根本性改革,从农业开始, 重点在农业领域,重点在工业,而且在重工业。,涉及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造成了苏联的混乱,后期苏联经

10、济全面滑坡,经济继续滑坡,最终苏联解体。,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与改革的道路,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 失败),确立政权,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确立阶段,社会主义经 济改革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艰难的复杂的曲折的。必须不断的探索改革实践。,课堂小结,反思: 苏联改革过程中的教训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有何启示?,提示:可从政治稳定跟经济发展的关系,改革的速度、理论指导、改革方向、配套措施及政策、改革遇到的阻力和矛盾等方面考虑。,改革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 需要大胆突破传统的束缚 要有探索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改变改革方向; 要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矛盾,保证改革的顺利有序进行,苏联改革给我们的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