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课程的实践与反思.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27658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课程的实践与反思.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课标课程的实践与反思.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课标课程的实践与反思.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课标课程的实践与反思.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课标课程的实践与反思.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课程的实践与反思.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课程的实践与反思.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标课程的实践与反思,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陈中峰 电话:13705059356 Email:,一、思路与实践,1.总体思路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实践的思路: 立足基础、关注过程、突出探究、强调应用、追求“开放”与“多样” 。 也就是,要求中学数学教学要全面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过程中习得方法、达成技能、形成思想、提升素养,在探究与应用中训练能力,在“开放”与“多样”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2.具体实践 (1)立足基础 我们强调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要求中学数学教学要全面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历次质检都把命题的重点放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上,关

2、注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概念和常用技能,紧紧地围绕“双基”对数学的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进行重点考查。特别是对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函数与导数、数列、三角函数、统计与概率、空间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等进行较为全面地重点考查,将对“双基”的考查定位在检测考生是否具备继续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素养上,坚决摒弃繁、难、偏、旧的内容,给中学数学教学以“立足基础,突出主干,关注通性通法,重在培养数学素养”的导向。,(2)关注过程 强调关注“过程性知识”的教学,要求过程与结果并重,主张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历次质检都设置了适量的考

3、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形成过程中所隐含的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的试题,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应用过程的教学,逐步纠正那种“掐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3)突出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极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自主探究能力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为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关注教学方式的改变,合理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各次质检我们都设计了适量的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可套、需要考生经过积极的自主探究才能完成的开放性、探索性的试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背景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探究,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地分检、加工、组合,寻找问题的实质,探

4、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检测考生的探究能力与学习潜能。,(4)强调应用 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认识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和处理问题,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作为工具学科的数学学科特点的体现。为此,历次质检我们都在注重双基的同时,合理地设置一些取材于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实际,具有较好现实意义的试题,实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力图通过考试,不仅考查考生的数学知识,而且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测量考生将知识迁移到现实情景的能力,从而检测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实践,

5、注意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5)追求“开放”与“多样” 学生个体在学习数学能力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正由于这样,“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才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我们强调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差异,提倡“因材施教”,历次质检都设置了一些具有一定思维量的开放性、创新性的新颖试题,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实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学习潜能的考查。既有条件开发、结论开放的试题,也有解法开放的试题。此外,还根据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设问方式,满足不同理解水平学生的需要,如既设计了直接要求计算求解、证明的

6、问题,也设计了一些以归纳、猜测、探究形式设问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不同能力层次的问题,使得不同思维水平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解决其中的若干个问题。,二、结果与反思,1. 实测情况 (1) 2009届高考实测情况 总体成绩分布 各题实测难度 各题得分分布 (2)2010届高考实测情况 总体成绩分布 各题实测难度 各题得分分布,(3)2011届高考实测情况 总体成绩分布 各题实测难度 各题得分分布 (4)20062011各年高考实测难度比较,(5)实测中反映出的问题 基础知识较扎实 主干知识掌握较好 探究能力较强 应用能力较强 分析、解决新问题能力有较大提高 阅读理解与表达

7、能力较弱 计算能力偏弱 推理论证能力偏弱,2.几点思考 (1)“教考”关系的认识问题 “教”什么,“考”什么;还是“考”什么,“教”什么?考试,是引导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还是引导教学围着考试转?,(2)“考纲”要求的落实问题 对 “考纲”中“了解”、“理解”、“掌握”的内容的考查是否应该有别?如何合理考查相关内容?,(3)“课标”理念的领会问题 课标的基本理念有哪些?如何建立符合课标理念的考试评价? 基础、过程、探究、应用、开放。,(4)“学科”价值的体现问题 中学数学各分支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主要的学科思想、方法有哪些?教育价值何在?考试命题是立足于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教育价值,还是

8、与中学师生玩猫捉老鼠?立足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教育价值的命题能否实现选拔功能?,三、教学建议,1.认真研究纲领性文件,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指令性文件,规定了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标准,指出了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并给出了课程的实施建议。 考试大纲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高考命题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高考命题的方向。,考试说明是各省根据上述文件制定的、适用于该省的高考的指导性文件,是各省高考自主命题的直接依据。 教学中,应紧紧盯住这些文件,认真研读,明确内容和目标,准确把握定位和要求,并根据文件的有关要求实施教学,对相关知识的要求既要到位,又不越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9、。,2.深入研究教材教法,积极提高课堂质量 研究教材 掌握教材的内容标准:弄清知识结构,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透彻理解教材的内容,使其内化为已有,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搞清教材之所以这样编写的原因,明确各个例、习题的编写意图及其功能与作用,理清教材编写思路,知其来龙去脉,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掌握真知。 明确教材的具体作用:明确通过该教材内容的学习,将增加学生的哪些知识,训练学生的何种能力,形成怎样的数学思想,掌握哪些数学方法,培养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与认知观点。,研究教法 加强对常见的课型的教学研究,总结相关课型的教学原则及实施策略

10、与要求。如研究新授课教学应怎样引导实践与创新,实现“再创造”,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复习课教学,认知结构如何重建,认知结构的重建应遵循什么原则,相关知识如何整合,怎样设计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习作课教学应如何选材;选材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把握习作练习的度等。 加强对讲授式、探究式、自主合作体验式等教学方式的内涵、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各种教学方式下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实施策略的研究。如如何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有效地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如何合理搭配;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应如何评价等。,3.正确使用教辅材料,真切巩固课堂效果

11、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精心挑选练习题,既关注重在数学知识建构和巩固的基础性训练,又关注重在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性训练。 根据本校实际对教辅作“校本化”处理用教辅,而不为教辅左右。,4 .认真落实课程理念,切实加强能力训练 教学中,切忌停留在让学生盲目套用相关的定理、法则和公式进行解题上,要重视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重视让学生体会发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及问题的解决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建模能力和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并进行必要的相关

12、能力的训练。,(1)加强数学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中,要关注新题型的训练,在解决新问题中,培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关注作业的批改,在作业批改中,发现学生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加以纠正。,(2)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相对较弱的实际,教学中要更加关注算理、算法的揭示,特别是在解析几何、三角恒等变形、数列等专题的教学中,要合理组织计算能力专项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重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在重视对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对合情推理能力(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除了在推理与证明中集中介绍、训练合情推理能力外,在日常教学中,还应通过各种渠道结合教学内容(如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等章节)合理设置有关合情推理的问题,不断强化合情推理的地位与作用。,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