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28747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1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31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1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31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31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1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1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1课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江苏省考试说明】 1“师夷长技”的主张: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840,1856,1860,1894,1898,1900,1911,1915,1919,192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851,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民

2、主主义革命,新思潮萌发,洋务思想(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洋务 运动,北洋军阀统治 (尊孔复古逆流),十月革命,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救亡图存;近代化,向西方学习,三个层次:,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学器物(林则徐、魏源;洋务派),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学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四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五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个方向:

3、,两大主题:,六种思潮:,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1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从“师夷长技”到“中体西用”,重点1,一、“师夷长技”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 19世纪四五十年代),1、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该主张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含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御侵略,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意义: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

4、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2、阅读材料,提示:最先冲破闭目塞听、夜郎自大的现实,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最先收集西方信息,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从“师夷长技”到“中体西用”,重点1,二、“中体西用”思想(地主阶级洋务派 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2)概况:,代表:,主张:,活动:,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 的形势,创办一批 企业,开设一批 学堂,筹建 海军,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 ”的口号,逐步形成“ ”的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了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

5、,洋务运动,内忧外患,第一步,中国文物制度迥异外洋之俗,所以治国邦,固丕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必谓转危为安,转弱为强之道,全由于仿习机器李鸿章全集,(1)内涵 :所谓中学,指中国 ,特别是儒家的纲常礼教;所谓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西方 。“中学为体”强调把中国的纲常礼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器装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实行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朝统治。 (2)实质:在不触动清王朝 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 统治的目的。,中国文物制度远在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李鸿章全集,传统文化

6、,近代科学技术,清王朝,君主专制,“中体西用”思想,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从文明史范式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中体西用”思想,(1)从阶级斗争史(革命史)范式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

7、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现代化范式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从整体史范式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中体西用”思想,2.(2015江苏单科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

8、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1.(2013重庆文综7)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资政新篇,从“师夷长技”到“中体西用”,重点1,中西思想的共融近代维新思想,重点2,二、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1)背景:,(2)代表人物及主张:,政治:,经济:,阶级:,思想

9、:,甲午中日,初步发展,资产阶级,早期,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孔子,民权,天演论,进化论,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提示:19世纪 90年代,民族 危机加深,资 产阶级维新思 想进一步汇聚 成一股思潮。 康有为撰写 孔子改制考,言民权、倡大同,托古改制,传播西学,从而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根据。,中西思想的共融近代维新思想,重点2,三、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读图释义】,读图,概括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

10、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西融合:把 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由理论到实践:用维新思想指导、推动了 的实现 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 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中西思想的共融近代维新思想,重点2,三、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运动,资本主义,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

11、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结合”。,四、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2010江苏历史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来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二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民主”与“科学”的

12、觉醒新文化运动,重点,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 皇恩雨露深 帝德乾坤大,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材料二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材料一反映出辛亥革命后中国皇权和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唯有民主才能解放人们的思想。,材料二反映出中国人迷信、愚昧,因此提倡科学,才能破除对君主的迷信,材料三反映出西方国家因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战胜封建主

13、义建立资本主义,中国只有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才能救中国。,“民主”与“科学”的觉醒新文化运动,重点3,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政治、思想、伦理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开始使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提示:这里指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1)积极影响,对五四运动起

14、了巨大的宣传动员作用,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其五四后的核心内容。,“民主”与“科学”的觉醒新文化运动,重点,“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 陈独秀,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是局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局限性,2.(2013海南单科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

15、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1.(2013江苏单科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民主”与“科学”的觉醒新

16、文化运动,重点,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及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拓展图表综合归纳 知识纵横解读,中外近代化历程比较,中外链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器物制度精神),阻力不仅有本国的封建势力,还有外国侵略势力,西方列强逐步加紧侵略的情况下逐步开始的,地主阶级,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资产阶级,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拓展图表综合归纳 知识纵横解读,中外近代化历程比较,中外链接,【应用体验】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

17、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思考: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内容变化: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经济工业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思想观念解放)。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维护,利用,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减少变法阻力,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抨击,“尊孔复古”逆流;西方人文精神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学法指导归纳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