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观的历史演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29609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观的历史演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发展观的历史演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发展观的历史演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发展观的历史演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发展观的历史演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观的历史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观的历史演变.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代发展观传统经济发展观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的“超英赶美”战略设想,6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设想,实行“高积累、低消费”的政策,采取了资本密集技术路线,实行高度保护的进口替代方针,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日益突出。 毛泽东力图突破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发展目标:追求高速度、赶英超美、 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历史演变,大跃进时的稻谷能托起一个女孩,亩产一万六千斤稻谷是把别处的移过来,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把蛋糕做大 发展战略是以物为中心,追求经济高增长为

2、最重要、最优先的目标,邓小平提出的主题就是“加快发展”、“不平衡发展”战略,“先富论”如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放权让利”。,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基础 条件 目的,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物质产品、资金等 劳力、科技等,生活废弃物 环境资源,社会系统 (含人口、科技),经济系统,生态系统 (含资源),人的管 理调控,生产废物 环境资源,(基础

3、),(条件),(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基本原则 1)保证可持续性 2)体现公平(代内公平、代际公平) 3)协同合作 4)追求效率,1)保证环境可持续,国内外所有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学者,基本上都承认环境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保证环境的可持续性,谈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才有意义。 经济发展不应损害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发展一旦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不仅发展的后劲减弱了,而且还威胁到后代人的利益。 环境可持续性要求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允许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2)(1)代内公平,全球环境质量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发达国家为追求最大利润,大肆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并使

4、用污染转嫁策略,而发展中国家则为谋求温饱而对自然资源进行不合理的使用等。这种不公平现象将加剧环境质量恶化趋势,两极分化的世界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代内公平,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并给予世界以公平的生存与发展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代内公平要求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优先的问题来考虑。,2)(2)代际公平,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的另一种公平。 由于有限环境资源的限制,当代与后代共享地球资源,但是由于客观上形成了当代人具有的先占优势,而后代则属于弱势集团,如果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利益,那么极有可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 由于后代人不能对当

5、代人的行为进行直接约束,因此,实现代际公平完全取决于当代人的自律行为,取决于他们对代际公平的理解以及愿意为此所做出的牺牲。 代际公平要求当代人不要为了己利而损害后代人实现其发展的利益,至少要保证机会上的平等,保证后代人实现发展的可能。,3)协同合作,从严格的理论角度讲,可持续发展只有体现在全球层次才有意义。 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性共有资源,以及前述原则的实现均需要世界所有国家共同努力,采取共同的行动。环境问题已变成不同国家进行协商与合作的重要内容,成为国际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 在某种程度上,各国在环境问题方面的合作逐渐演变成一个政治问题。这也说明环境问题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问题,它的解决不仅需要

6、多学科知识,而且需要不同力量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4)追求效率,效率并非单指经济效率,还包含生态效率与社会效率,追求效率是指追求事物的质量改善。 经济效率是指较少的投入,而带来较多的有益产出; 社会效率是指保证社会的有序化与多样化; 生态效率是指在影响环境的行为过程中,遵循生态学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规律。 提高经济效率要求放弃过去的粗放式、外延式的生产模式,而转变为集约式、内涵式的生产模式。,判定“环境与发展”均衡程度的科玛奈尔方程,科玛奈尔方程

7、,经过改进后可以用来判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均衡程度。该方程如下: I = (PG/PR/GE/R ) / E(10)/R(10) I为环境污染指数;P为区域人口;G为区域的GDP;R为区域消耗的资源总量;E为区域排放的污染物;E(10)为世界前10名国家污染物排放总量; R(10)为世界前10名国家应用资源总量。 当人口P保持不变(零增长),而GDP大量增加的条件下,为保持I的不变或下降,必须大量应用先进技术促进单位GDP利用资源量的大幅下降,以及单位资源所产生的污染物的大幅度下降去实现。以此去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环境与发展的均衡程度,并且用以证实Kuznets倒U曲线的成立。,Environ

8、mental Kuznets Curve,在增长经济的同时,能够降低环境库兹涅斯曲线的弧度,在倒U型曲线上找到一条水平的通道,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在下图中M表示环境资源阈值,环境保护的目的就是使A曲线的弧度不断降低,如曲线B和C。,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必须与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 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机会为代价; 本区域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其他或全球发展为代价。,可持续发展的六大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 环境与发展的平衡; 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利已与利他的平衡; 可持续供给与理性消费平衡; 物质生产与精神富足的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五大支持系统,一、生存

9、支持系统实施SD的“临界基础” 二、发展支持系统实施SD的“动力牵引” 三、环境支持系统实施SD的“约束限制” 四、社会支持系统实施SD的“组织能力” 五、智力支持系统实施SD的“科技支撑”,4. 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发展第三代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目标:以人为本,促进人类发展,实现持续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科学发展

10、观的第一要义 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统筹兼顾,(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发展,在哲学术语里,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包括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政治发展。 经济发展,是为人类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物质条件。 文化发展,是为人类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精神条件。 政治发展,是为人类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社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归根到底,发展是不断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过程。 中国所有问题的解决是发展,科学发展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11、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是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三个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发展目标(for people):从平均福利最大化的发展到最低福利最大化的发展(木桶效应) 关注社会低层的福利增加 发展模式(through people):从自然资本优先的发展到人力资本优先的发展 人造资本应该达到足够 自然资本应该消耗最小 人力资本应该追求最大 发展动力(by people):从为民做主的发展到人民自主的发展 创造有利发展的社会资本,科学发展观是一场价值观革命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 协调,是指各个

12、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 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续性、连续性。,(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 可以理解为发展在内容上的统筹性,就是要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 协调:可以理解为发展在空间上的统筹性,就是关注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国内与国外各个空间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而不是各自为阵,相互抵触; 可持续:可以理解为发展在时间上的统筹性,就是既考虑当前发展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全面发展,(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木桶原理:木桶的最大容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

13、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当前贯彻统筹兼顾方法的新内涵新要求,从形式上看 过去没有使之集中整合成为一种完整的发展方法论,也不是从总体或全局上指导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理论。胡锦涛把它确定为“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 从内容上看,【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所谓攻坚,就是解决深层次的问题。所谓深层次的问题,现在无非就是权力调整和利益分配。”,中国发展观的比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4、的总要求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绿色GDP=传统GDP-环境资源损耗-环境污染损耗。,GDP具有非科学的成分,1.绿色GDP核算的基本认识几种反对意见 有一种反对的声音认为,中国人均GDP刚刚达到2500美元,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经济, 讨论绿色GDP还为时尚早。 还有一种反对的声音认为,中国GDP是多少还是一个问题,怎么能够进行绿色GDP核算? 第三种反对意见认为,绿色GDP核算在国外还没有一个完整成功的案例。 第四种反对意见,过分强调GDP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核算自身的科学性,并以此为理由拒绝、否定绿色GDP。,2绿

15、色GDP核算的基本认识过度期望下的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发展中出现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原因就在于没有核算绿色GDP;只要算出绿色GDP,就会出现一片碧水蓝天,解决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 误区之二, 只要我们认识到绿色GDP核算的重要性,统计部门就可以马上给出数据来。 误区之三,只有绿色GDP才能反映可持续发展,有了它就无须其他指标。,绿色GDP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观念的不足 制度的障碍 操作的难度,GDP至上政绩观,砍伐一片森林,出售原木,可表现出价格,可以纳入GDP统计,但因为森林砍伐而导致依赖其生存的许多动物的灭绝, 因为森林砍伐而造成的大面积水土流失,很难确定其市场价值。因此市场的缺

16、乏、隐形化是我们开展绿色GDP核算的机制障碍。,科学发展观是综合型概念 客观文本层面 思想观念层面 行为方式层面 政策体制层面 价值观念层面,一位叫阿克顿(1834-1902)的英国历史学家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也是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讨论社会财富时做的一个比喻: 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阿克顿勋爵作的结论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

17、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阿克顿勋爵认为这种方式导致了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有那份最少的。,矿工引发的故事,变革:新发展观的基本框架,以人为本发展观念,统筹发展的制度建设,人与 自然 统筹,经济 社会 统筹,城乡 统筹,区域 统筹,国内 国外 统筹,操作层,制度层,观念层,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拉闸限电=节能减排? 城镇化过快,城市模式不科学 科学发展观的最高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