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区划.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29742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8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章区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十四章区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十四章区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十四章区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十四章区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区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章区划.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区划,第一节 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分原则 1、政治原则 2、经济原则 3、民族原则 4、历史原则 5、自然原则,二、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 1、旧中国的行政区划演变 (1)秦以前使用分封制 (2)秦以后多采用三级管理制度 2、建国后的行政区划改革 (1)大行政区的设立与撤销 (2)省区的变更 (3)建立民族自治区 (4)中央直辖市的调整,三、我国行政区划的现状 1、根据第四部宪法第30条,我国行政区划划分为: (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市、县和自治州、自治县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2、第31条又规定“国家在有必要的时候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3、现

2、在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四、行政区划的改革问题 1、现行行政区划存在的若干问题 (1)行政区层次多而乱 (2)省级行政区数目偏少 (3)行政区划缺乏标准 2、行政区划改革趋势 (1)减少行政管理层次 (2)实行市县分类分等管理,第二节 自然区划,一、自然区划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 2、主导因素原则 3、发生学原则 4、区域共轭性原则,二、自然区划的方法 1、传统方法 叠置法、主导标志法、地理相关法、景观制图法、定量分析法 2、现代方法 聚类分析法、遥感分析法 3、区划单位的等级系统 可以“自上而下”顺序划分,也可以“自下而上”逐

3、级合并。,三、主要区划方案 1、1954年中国自然区划草案:罗开富 (1)依据与步骤 根据季风影响程度,将中国分为东西两半壁 东部根据温度不同分出四个区;西部根据干燥程度及高度变化分出两个区;东西交界划出康滇区 根据地形因素分出23个副区 (2)评价 优点:是解放后第一个方案,起承上启下作用;区划单位的名称与地域名称相对应,便于记忆 缺点:理论上不严谨,2、1956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黄秉维 (1)依据和步骤 根据自然情况最主要的差异,分出三个自然区 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分出6个自然带和1个高寒区 按水分差异分出18个自然区 依植被、土壤条件分出28个自然地带 根据自然地带内生物气候条件

4、的差异分出自然省 根据地貌和岩性划分自然州 (2)评价 优点:理论上严谨,分级有指标;首先把辽东和辽宁南部划入华北区 缺点:命名太费解,无地名意义;暖温带被分为东西两块,违反了区域共轭性原则,3、1961年中国自然区划:任美锷 (1)特点 运用综合性和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 认为区划的指标要有灵活性 认为区划指标的数量定级要有灵活性 认为区划单位的等级不应太多太繁,区域单位的名称应简单化,命名与常用的地域名称相适应 (2)依据 根据自然差异的主要矛盾以及利用改造自然的不同方向,将全国划分为8个自然区、23个自然地区和65个自然省。 (3)评价 优点:简便 缺点:有些区划的归属尚在讨论之中,4、1

5、963年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为目的的自然区划:侯学煜 (1)特点:目的明确、具体,偏重于实用 (2)依据和步骤 按照热量指标,划出6个自然带和1个高寒区 根据大气水热条件结合状况不同,分为29个自然区,5、1984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席承藩 (1)特点:目的为大农业服务 (2)依据和步骤 首先把全国划分为三大区域 按温度状况把东部季风区域分为9个带,把西北干旱区域分为2个带,把青藏高寒区域分为2个带 根据地貌条件将全国划分为44个区,6、1985年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中国科学院 (1)特点:目的为教学服务 (2)依据和步骤 首先把全国划分为三大区 按温度、水分条件的组合及其在土壤、植被

6、等方面的反映,划分出7个自然区 按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指标,划分出33个自然副区,7、1995年中国自然地理:赵济 (1)特点:目的为教学服务 (2)依据和步骤 根据自然情况的主要差异,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大区 根据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同,将全国划分为7个自然地区 根据地形的差异,将全国划分为35个自然地理分区,第三节 经济区划,一、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 1、经济区 经济区是以综合性大中城市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具有全国专门化职能的经济活动空间组合单元。 2、经济区的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2)人口和劳动力 (3)技术因素 (4)交通运输 (5)生产关系,3、经济区的类型 (1)经济

7、类型区:根据区内同一性和区外差异性原则确定的经济区。 (2)部门经济区:根据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确定的经济区。 (3)综合经济区:根据区内经济结构的差异互补和相互联系(非同一性)原则确定的经济区。,二、经济区划的原则 1、经济原则 (1)国家经济体系和地区优势相结合 (2)地区经济专门化方向和综合效益相结合 (3)经济区划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4)国内劳动地域分工和国际化分工相结合 (5)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相结合 2、生态原则 3、社会原则,三、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几种方案 1、“三分法”综合经济区 2、“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 3、“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 4、“

8、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 5、“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 6、“七分法”综合经济区 7、“十分法”综合经济区,四、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 1、三大经济地带 (1)东部地带 (2)中部地带 (3)西部地带 2、七大综合经济区 (1)环渤海经济区 (2)东北经济区 (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 (4)中部五省经济区 (5)东南沿海经济区 (6)大西南经济区 (7)西北经济区,第四节 综合区划,一、综合区划的目的 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 二、综合区划的主要依据 资源、环境、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潜力,现有的生产力水平、面临的主要任务及发展方向。,三、八大综合区 1、东北区 2、华北区 3、晋陕内蒙古区 4、长江中下游区 5、东南区 6、西南区 7、西北区 8、青藏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