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30667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件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复件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复件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复件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复件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件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件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ppt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单元章节复习,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02年),西周,战国,春秋,秦,秦末农民起义,前1046,前475,前771,前206-前202,前221,东周,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02年) 总体特征:封国 帝国 政治:封邦建国体制 秦的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 经济:井田制 土地私有制 文化:礼乐文化 礼崩乐坏、百家争鸣 任于法,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王族 B功臣 C殷商旧族 D姻亲 2山东省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

2、到 A商朝甲骨文记载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战国诸侯国 D秦朝郡县制,【经典题示例】,杞,宋,陈,朝歌,成周,曹,茅,郜,蔡,许,对殷合围,(血缘关系纽带),受封的诸侯对周天子要承担义务:宣誓效忠、朝觐等。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3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误区警示】,分封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而非中央官制,与后面学的郡县制、行省制同属于地方制

3、度。 这种制度是与当时经济水平低,政治不平衡、文化差异大的状况相适应的。(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战国至秦的社会大变革(“转”、“型”),青铜时代、人力,铁制农具、犁耕技术,土地私有制,井田制(土地国有制),自耕农和新兴地主出现,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私人手工业与商业 的活跃,分封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国制,郡县制,世袭制贵族,任期制官僚,分裂,走向统一,各诸侯国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内政改革,使得各国政治、 经济逐渐趋同,贵族血缘,恪守礼制,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礼乐文化,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秦:法家思想; 汉初黄老思想;汉武帝儒家思想,封建 社会的统治思想到此定型。,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

4、断,柔能胜刚。,小国寡民的社会,知识点拔,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思想: 1.“仁”的核心观念 仁者爱人 德政 2.礼是达到仁的方法: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孔子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礼乐制度“为政以德”的主张,没有人接受。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孔子在列国奔波了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回归历史,战国:荀子 思

5、想:礼、法结合 依据:人性恶,战国:孟子 思想:仁政 依据:人性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影响: 汉朝以后成为正统;但是儒家所强调的“仁”等道德规范,对中国历史却产生了重要影响。,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重点点拔】,儒家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思想有什么区别?,“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守株待兔,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 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

6、进。,知识点拔,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请继续解读韩非的政治观点:,秦王借法家思想振兴国家,实现统一大业。统一后,秦始皇继续厉行法治,结果呢?,法家理论可得天下而不能治天下。,天下大乱,15年便灭亡。历史启示?,探索与争鸣,法家。法家的肯定社会变革是最适应时代的潮流的;用法律来规范社会秩序,用功利来激励社会竞争,君主集权的主张,非常有利于实现富国强兵,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也适应建立统一国家的需要。国家的统一,实现结束长期的动荡,也能满足人民对安居乐业的追求和需要。,在春秋战国纵横捭阖的纷争中,儒、法、道等学派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救世主张。在当时的背

7、景下,哪一种主张较为合理?为什么?,战国至秦的社会大变革(“转”、“型”),【名词解释】,世卿世禄制: 卿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二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指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则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就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两对矛盾: 演变趋势:,中央和地

8、方;皇权和相权之间,中央、皇帝权力越来越大。,中央、地方;皇权、相权之间的关系要维持一个“度”,过犹不及。皇权、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发展;皇权、中央权力过小,地方的离心力大,会埋下国家分裂割据的隐患。,问题:这个发展趋势是不是良性发展?,产生原因:,(1)理论来源: (2)经济根源:,法家思想。战国时期,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 理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 中国是农业大国,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一个 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小 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的地主经济也需要建立中

9、 央集权来保护他们的土地私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萌芽战国 确立秦朝 巩固西汉 完善隋唐 加强北宋 发展元 强化并衰落于明清,发展过程:,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中央直接任命官吏; 什伍连坐;在新获得的土地上设郡县,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内外朝(中朝、外朝)、刺史制度,三省六部制,文官体制,行省制,内阁制 军机处,三公九卿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皇帝制,郡县制,皇帝,九卿,三公九卿制的建立,中央官制,三公,地方机构,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有何不同?,血缘关系,按地域划分,有一定的独立性,绝对服从中央,世袭,不世袭,容易形成割据,有利

10、于国家统一,【经典题示例】,1.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中央政权机构,其直接意图是( )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B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自恣 【方法技巧】做选择题时,应注意读懂题干,因为题干是对本题最好的提示,如本题中的“直接意图”。,2.下列关于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它的产生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封建专制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它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积极作用是主流 它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衰落于明清 A B C D 3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 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

11、和发展 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进步 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 B C D,4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5.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5.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派任嚣担任南海郡尉(注: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揭阳、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

12、今广州)。下列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和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C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 无权任免辖区内的4个县令,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秦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交通上:建造驰道与直道,军事上:建筑长城,北击匈奴;开边移民,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货币、度量衡,它对消除各地割据势力,促进经济交流发展起重要作用;,秦朝驰道图,便利了交通,加强了 各地区联系,有利于 经济文化交流;巩固 了中央集权。,有效抵制了匈奴的侵略,巩固了中央集权; 暴政体现。,统一文字,小篆,统一文字:对推行法令,传播文化有很重要的作用。,焚书坑儒:,是秦短命而亡的原因之一; 对中国文化而言,钳制了思想,摧残 了文化,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 发展(文化禁锢政策、暴政);,中央集权制评价,(1)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2)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管理体系,有利于各项社会工程的兴建,推动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抗击外族入侵,保持社会稳定。 (3)明清后君主专制走向了极端,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