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32926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5.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8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8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8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8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常数,t 时熟石灰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74 g(由于溶液较稀可近似认为1 L溶液为1 000 g) (1)Ca(OH)2的溶解平衡方程式为: _。 (2)该温度下Ca(OH)2的溶度积约为KspCa(OH)2_。 (3)升高温度时Ca(OH)2的溶解度S:_(填“增大”、“减小”、“不变”);Ksp_。 (4)加水稀释时溶解度S_,Ksp_。 答案:(1)Ca(OH)2(s) Ca2(aq)2OH(aq) (2)0.004 (3)减小 减小 (4)不变 不变,1溶解平衡的建立,(1)v(沉淀溶解) v(沉淀生成),沉淀溶解; (2)v(沉淀溶解) v(沉淀生成),

2、生成沉淀; (3)v(沉淀溶解) v(沉淀生成),沉淀达到溶解平衡。 2溶解平衡的特征 溶解平衡的特征符合一般的化学平衡,是 平衡,当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变化。 3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 (1)难溶电解质后标“ ”,离子后标“ ”; (2)不用“ ”,用“ ”。,动态,s,aq,=,4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S) (1)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物质溶解度规律 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KNO3;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如NaCl;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 。,增大,Ca(OH)2,5溶度积常数(Ksp)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难溶电解质饱和溶

3、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 即为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符号 。 (2)表达式:对于沉淀溶解平衡MmAn(s)mMn(aq)nAm(aq),则有Ksp 。 (3)影响因素:同一难溶电解质的Ksp仅仅是 的函数, 不变,Ksp不变。,离子浓度幂的积,Ksp,cm(Mn)cn(Am),温度,温度,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1溶度积的应用 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c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QcK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cK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

4、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到溶液饱和。,2注意的问题 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较时需注意: (1)用溶度积直接比较时,物质的类型 (如AB型、A2B型、AB2型等)必须相同。 (2)对于同类型物质,Ksp数值越大,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如由Ksp数值可知,溶解能力:AgClAgBrAgIAg2S,Cu(OH)2Mg(OH)2。 (3)不同类型的物质,Ksp差距不大时不能直接作为比较依据。如: AgCl(s) Ag(aq)Cl(aq),Ksp1.81010 mol2L2 Mg(OH)2(s) Mg2(aq)2OH(aq),Ksp5.61012 mol3L3

5、虽然Mg(OH)2的Ksp较小,但不能认为Mg(OH)2比AgCl更难溶。一般比较难溶物质,往往比较的是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则AgCl的浓度约为1.3105 molL1,Mg(OH)2约为1.2104 molL1,显然Mg(OH)2更易溶解。,(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KspFe(OH)3KspCu(OH)2 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 DFe(OH)

6、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思路点拨 注意Ksp只受温度的影响,认真观察分析图像,坐标表示的意义。,【答案】 B,1(2010年高考海南化学)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51016,Ksp(Ag2CrO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AgClAgIAg2CrO4 BAgClAg2CrO4AgI CAg2CrO4AgClAgI DAg2CrO4AgIAgCl,答案:C,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 (1)条件:离子积(Qc)大于溶度积(Ksp)。 (2)应用 分离离子:同一类型的难溶电

7、解质,如AgCl、AgBr、AgI,溶度积小的物质先析出,溶度积大的物质后析出。 控制溶液的pH来分离物质。如除去CuCl2中的FeCl3就可向溶液中加入CuO或Cu(OH)2等物质,将Fe3转化为Fe(OH)3而除去。 2沉淀的溶解 沉淀的溶解是指沉淀溶解平衡向着溶解的方向移动,即QcKsp,常用的化学方法有酸碱溶解法、配位溶解法、氧化还原溶解法等。,依据沉淀转化的原理,可用FeS等难溶物作为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FeS(s)Hg2(aq)=HgS(s)Fe2(aq) 硬水中的Mg(HCO3)2煮沸时分解为MgCO3,继续煮沸过程中,MgCO3转化为更难溶的Mg(OH)2。 特别提

8、醒 (1)利用生成沉淀分离或除去某种离子,首先要使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其次希望沉淀生成的反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如果除去溶液中的Mg2,应使用NaOH(而不是Na2CO3)等使之转化为溶解度较小的Mg(OH)2。 (2)不可能使要除去的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一般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沉淀已经完全。 (3)将AgBr固体放入饱和NaCl溶液中,由于c(Cl)较大,也可能有部分AgBr转化生成AgCl沉淀。,已知常温下,AgBr的Ksp4.91013、AgI的Ksp8.31017。 (1)现向含有AgI的饱和溶液中: 加入固体AgNO3,则c(I)_(填“变大”、

9、“变小”或“不变”,下同); 若改加更多的AgI,则c(Ag)_; 若改加AgBr固体,则c(I)_;而c(Ag)_。 (2)有关难溶盐的溶度积及溶解度(与AgBr、AgI无关),有以下叙述,其中正确的是_。 A两种难溶盐电解质,其中K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B向含有AgCl固体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使AgCl溶解又达到平衡时,AgCl的溶度积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C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电解质离子的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溶度积 D溶液中存在两种可以与同一沉淀剂生成沉淀的离子,则Ksp小的一定先生成沉淀 E难溶盐电解质的Ksp和温度有关 F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原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

10、物质),使难溶盐电解质的溶解度变小,也使Ksp变小 (3)现向含有NaBr、KI均为0.002 mol/L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浓度为4103 mol/L AgNO3溶液,则产生的沉淀是_(填化学式);若向其中再加入适量的NaI固体,则最终可发生沉淀转化的总反应式表示为_。 听课记录 (1)加入AgNO3固体,使c(Ag)增大,AgI溶解平衡向左移动,c(I)减小。改加更多的AgI固体,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各离子浓度不变。因AgBr的溶解度大于AgI的溶解度,所以改加AgBr固体时,使c(Ag)变大,而使AgI的溶解平衡向生成AgI的方向移动,c(I)变小。,(2)A项中只有相同类型的难溶电

11、解质,Ksp越小,溶解度可能会小,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据Ksp判断溶解度的大小,A错误;B项中因温度不变,故再次达到平衡时,Ksp与S均不变,B正确;Ksp是各离子浓度的幂之积,C错误;D项生成沉淀的先后还与离子的浓度有关,错误,E正确;同离子效应不会改变S与Ksp,F错误。 (3)等体积混合后c(Br)c(I)0.001 mol/L, c(Ag)2103mol/L。 因Ksp(AgI)4.91013 所以有AgBr沉淀生成;而再向其中加入适量NaI固体时,会有AgBr转化为AgI。 【答案】 (1)变小 不变 变小 变大 (2)BE (3)AgI、AgBr AgBr(s)I(aq)=A

12、gI(s)Br(aq),2(2010年济宁质检)将AgCl与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浓AgNO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 A只有AgBr沉淀 BAgCl和AgBr沉淀等量生成 CAgCl和AgBr沉淀都有,但以AgCl沉淀为主 DAgCl和AgBr沉淀都有,但以AgBr沉淀为主 解析:在AgCl和AgBr两饱和溶液中,由于Ksp(AgCl)Ksp(AgBr),混和溶液中Cl浓度比Br浓度大的多,当加入足量的浓AgNO3溶液时,AgBr沉淀有所增多,但主要生成AgCl沉淀。 答案:C,答案:C,2(2010年高考北京理综)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

13、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S2=CuS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转化、离子反应等,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能力。由于CuSO4与PbS反应生成CuS和PbSO4,说明CuS的溶解度小于PbS的溶解度,A项错误;原生铜的硫化物和铜蓝中的S均显2价,处在硫元素的最低价态,均具有还原性,B项错误;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4、Cu2ZnS=CuSZn2,C项错误;原生铜的硫化物转化为CuSO4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CuSO4转化为CuS为复分解反应,D项正确。 答案:D,解析:生成物溶解度越小,反应越易发生,在(1)中SCu(OH)2S(CuCO3),(2)中S(CuS)SCu(OH)2。 答案:D,答案:C,5已知溶液中c(Ag)、c(Cl)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即Ksp(AgCl)c(Ag)c(Cl)1.01010(molL1)2,向50 mL 0.018 mol/L的AgNO3溶液中 (1)加入50 mL 0.018 mol/L的盐酸,生成沉淀后,溶液中c(Ag)_。 (2)加入50 mL 0.020 molL1

15、的盐酸,生成沉淀。 沉淀生成后溶液中c(Ag)为_。 沉淀生成后溶液的pH是_。,答案:(1)1.0105 mol/L (2)1.0107 mol/L pH2,常见冷却装置,说明:设置冷却装置的作用一般有两种: (1)冷凝回流作用:减少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损耗,从而充分利用原料。 (2)冷却收集作用:使气态产物冷凝为液体以便于收集。,四种重要平衡的比较,特别提醒 上述四种平衡常数均只受温度的影响,不受浓度、压强、催化剂的影响。,(2011年金华十校模拟)化学平衡常数(K)、电离常数(Ka)、溶度积常数(Ksp)是判断物质性质或变化的重要的常数。下列关于这些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平衡

16、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有关 BCH3COONH4溶液几乎呈中性,说明Ka(CH3COOH)与Kb(NH3H2O)近似相等 CKsp(AgCl)Ksp(AgI),由此可以判断AgCl(s)I=AgI(s)Cl能够发生 DKa(HCN)Ka(CH3COOH),说明相同浓度时,氢氰酸的酸性比醋酸强 思路点拨 依据各平衡的特点及K的含义分析。,【答案】 BC,答案:C,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化学中三个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有关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指示剂的选择和误差分析是高考试题的“常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滴定实验相关的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也在高考试题

17、中频频出现,其原理和方法需引起考生的重视,现归纳如下: 1酸碱中和滴定 (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HOH=H2O,即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3氧化还原滴定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容量分析方法。它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没有氧化性或还原性、但能与某些氧化剂或还原剂起反应的物质。氧化滴定剂有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碘等;还原滴定剂有亚铁盐、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等)。,莫尔法是一种沉淀滴定法,以K2CrO4为指示剂,用标准硝酸银

18、滴定待测液,进而测定溶液中Cl的浓度。已知:,(1)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 (2)若用AgNO3溶液滴定NaSCN溶液,可作为滴定指示剂的是_。 ANaCl BBaBr2 CNaSCN DNa2CrO4 ENaF 刚好达到滴定终点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2(2011年泰州模拟)氧化还原滴定是水环境监测常用的方法,可用于测定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单位:mg/L每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被氧化需要O2的质量)。某废水样100.00 mL,用硫酸酸化后,加入0.016 67 mol/L的K2Cr2O7溶液25.00 mL,使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完全被氧化。然后用0.100 0 mol/L的

19、FeSO4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Cr2O,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解析:分析实验数据记录表,第一次实验数据有误,故剔除这一组数据。消耗的FeSO4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15.310.30)(15.190.20)/215.00(mL),则废水中消耗的K2Cr2O7总物质的量为: 0016 67 mol/L0.025 L1/615.00103 L0.100 0 mol/L1.668104 mol。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关系式2K2Cr2O73O2进一步推出,废水中化学耗氧量m(O2)(1.668104 mol1.532 g/mol103 mg/g)0.100 0 L80.06 mg/L。 答案:(1)1 6

20、 14H 2 6 7 (2)80.06 mg/L,混淆概念将电解质强弱与溶液导电性强弱等同起来,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熔化时不导电 B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极性化合物 C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D溶液中溶质分子和电离出的离子共存 【错因分析】 易错选C,把导电能力作为区别强弱电解质的标准是错误的。,【正确解法】 A选项中,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是区分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条件,而不是区分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条件。B选项,有许多共价化合物是电解质,如HCl、醋酸等。C选项,水溶液的导电性不仅仅与电解质的强弱有关还与溶液的浓度有关。D选项,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弱电解质的溶液中

21、既有溶质分子也有溶质电离产生的离子,而强电解质溶液中电解质则全部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答案】 D,忽视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醋酸、苯酚、苯酚钠、碳酸、碳酸钠、碳酸氢钠。按溶液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错因分析】 本题易忽视酸越弱对应盐的水解能力越强,认为苯酚比HCO更难电离出H,导致错选D。,【答案】 C,25 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为110a mol/L,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7时,水的电离一定受到促进 Ba7时,溶液的pH为a或14a Da7时,溶液的pH一定为a 【错因分析】 易错选A和B,没有注意到a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这个

22、问题。,忽视溶液中OH或H的来源以及条件变化,【正确解法】 常温下水的离子积是11014,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为1107 mol/L,如果a7肯定是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该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如果a7时,如果是碱溶液则此时溶液中所有的H都是由水电离出来的,此时溶液的pHa,如果是酸溶液则此时溶液中所有的OH都是由水电离产生的,此时溶液的pOHa,pH14a。D选项中,当a7时,如果溶液呈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都是由水电离产生的,故有pHa,如果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所有的OH都是由水电离出来的,得到pOHa,pH14a。 【答案】 C,现有等pH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入

23、足量镁,产生H2的体积(同温同压下测定)的变化图示如下:,解读图像信息的能力不强,不能与化学原理结合,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都不对 【错因分析】 错选A,将V(H2)看成了反应速率;错选B,是对“等pH与等物质的量浓度”两个概念区别不清,对溶液中c(H)不清楚。 【正确解法】 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随着反应进行,V(H2)只可能增大而不可能减小。图粗看起来是对的,但要注意等pH的醋酸和盐酸溶液,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要比盐酸大得多,与足量的镁反应时,不仅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更大,反应更快,而且反应的时间更长,不可能比盐酸更早结束反应。图看起来好像也对,但要注意到一个细节,在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醋酸中c(H)在反应完成之前都比盐酸中的小,因此其反应速率应该比盐酸中的反应速率小,即取相同的时间点,盐酸所对应的V(H2)应比醋酸的大,因此图也是错的。 【答案】 D,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