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33250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6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8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8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8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8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8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8.1 原子结构,8.1.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电子云的概念 几率 : 机会的百分数。 几率密度 : 空间某处单位体积中出现的几率。 等密度线 : 把电子出现的几率相等的地方联接起来,称为 等密度线,亦称作电子云的界面 。 原子轨道 :电子云的界面所包括的空间范围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电子层 电子层按离核远近的顺序不同分为若干层,用字母n表示。离核最近的,n=1为第1层,其余依次类推, n=2为第2层, n=3为第3层 习惯上用 K、L、M、N、O、P、Q等来表示。 2)电子亚层和电子云形状 在同一个电子层中,电子的能量还稍有差别,电子云的形状也不相同。根

2、据这个差别,又可以把一个电子层分成一个或几个亚层,分别用s、p、d、f等符号表示。 s亚层电子云是以原子核为中心的球形,p亚层的电子云是纺锤形,3)电子云的伸展方向 s电子云是球形对称的,在空间各个方向上伸展的程度相同。P电子云在空间有三个伸展方向。d电子云可以有五种伸展方向,f电子云可以有七种伸展方向。 表81 各电子层的原子轨道数,4)电子的自旋 9.1.2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7s 6d 4f 6p 6s 5d 3f 5p 5s 4d 4p 4s 3d 3p 3s 2p 2s 1s 图81 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图82 电子填入原子轨道的顺序,1s2s 2p 3s 3p 4s 3d 4p

3、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5f 6d 7p,8.1.3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泡利不相容原理 泡利(Pauli)于1925年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光谱分析结果提出:“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4个方面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 (1)每个原子轨道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反。 (2)s、p、d、f亚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6、 10、14。 (3)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2.能量最低原理 多电子原子处于基态时,在不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电子尽可能先占据能量较低的轨道,而使原子体系的总能量最低,处于最稳定状态。 3.洪特规则 洪特(Hund)于192

4、5年根据大量的光谱实验数据总结出一个规律,即电子在等价轨道(即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上排布时,总是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半充满 s1、p3、d5、f7 全充满 s2、p6、d10、f14 全 空 s0、p0、d0、f0 4.电子构型 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排布方式称为电子层结构,简称电子构型。 1)轨道表示式 例如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1s 2s 2p 1s 2s 2p,2)电子排布式 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l 1s22s22p63s23p1 表示为 Al 3s23p1 Fe 1s22s22p63s23p64s23d6 表示为 Fe 4s23d6 3)价电子层结构 价电子层结构指的

5、是价电子(即能参与成键的电子)所排布的电子层结构。 主族 ns 12 np 16 副族 (n1)d 110 ns 12,8.2 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律是指: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8.2.1 元素周期系与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1.周期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横行,称为7个周期。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元素称为一个周期。 2.族 在周期表中有18 个纵行。除8、9、10这3个纵行(称为第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标为一族。族可分为主族和副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称为主族(A);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称为副

6、族(B)。,3.区 根据原子中最后1个电子填充的轨道(或亚层)不同,把周期表中的元素划分为4个区。 表93 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8.2.2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1)金属半径 在金属单质晶体中,相邻两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称为金属半径。 (2)共价半径 同种元素的两原子以共价单键结合时,其核间距的一半,称为共价半径。 (3)范德华半径 在分子晶体中,相邻两分子的两原子的核间距的一半称为范德华半径。,图84 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8.3 分子结构,8.3.1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1.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 饱和性:两个原

7、子相接近时,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的价电子可以配对形成共价键。一个原子含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可以和几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 。 方向性:成键原子的电子云必须在各自密度最大的方向上重叠,这就决定了共价键具有方向性,2.共价键的类型,键:如果两个原子轨道都沿着轨道对称轴的方向重叠,键轴(原子核间的连线)与轨道对称轴重合,或者说以“头碰头”的方式发生原子轨道重叠.,键:如果两个P轨道的对称轴相平行,同时它们的节面又互相重合,那么这两个P轨道就可以从侧面互相重叠,重叠部分对称于节面,这样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键。形象地说,键是两个P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3.共价键的键参数 在讨论以

8、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时,常用到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等表征共价键性质的物理量,这叫做共价键的键参数。1)键长 键长是分子中成键的两个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即核间距)。 2)键角 分子中某一原子与另外两个原子形成的两个共价键在空间形成的夹角叫做键角。 3)键能,图8-7 四氯甲烷分子和甲醛分子中的键角,4)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分子的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 双原子分子中 : 极性键形成的分子是极性分子,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多原子分子中 : 化学键都是非极性的是非极性分子,化学键是极性的,但化学键空间分布对称,分子的偶极矩为零,分子是非极性的。 表86 共价键的偶极矩

9、10-30 Cm,4.杂化与杂化轨道 1)SP3杂化,2)SP2杂化,3)SP杂化,5.分子间的作用力 有机分子通常是非极性或弱极性的,除了高度分散的气体之外,分子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作用力,这种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要比键能小12个数量级,但确是影响有机物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及溶解性的重要因素,这种分子间的作用力也叫范德华(Van der Waals)力。 (1)取向力 由极性分子固有偶极之间的取向而产生的分子间作用力叫做取向力 (2)诱导力 当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靠近时,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使非极性分子变形产生的偶极叫诱导偶极,诱导偶极与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相吸引产生的作用力称诱导力。,(

10、3)色散力 两个暂时偶极相互吸引产生的作用力称为色散力。 (4)氢键 当氢原子与一个原子半径较小而电负性又很强的X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时,就有可能再与另一个电负性大的X原子生成一种较弱的键,这种键称为氢键。,图812 氢键的形成 8.3.2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 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而原子得到电子成为负离子,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 8.3.3 金属键 共用电子在金属原子、金属离子之间产生一种结合力,这种结合力称为金属键,熔点测定,目的和要求,了解测定熔点的意义。 正确掌握用毛细管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及其方法。,基本原理熔点,

11、定义:熔点是固体有机化合物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达成平衡的温度。 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称为熔程)温度不超过0.5-1。 若化合物含有杂质,会导致熔点变低,熔程变长。,沸点管,橡皮圈,温度计,样品液面,沸点测定装置,实验装置熔点的测定,固定b形管,加入石蜡油,样品管中加入样品,距离熔点10-15时(1-2 /分钟),终熔温度:固体完全消失,1、熔点的测定,初熔温度:样品开始塌陷并有液相产生,熔点测定实验步骤,熔点测定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毛细管的封闭:将毛细管的一端伸入酒精灯下层火焰,不断转动毛细管使其不歪斜,不留孔。 装样高度:23 mm,密实。 注意使温度计水银球位于b形管上下两叉口之间。 升温速度:不可太快,特别是接近熔点时需控制每分钟升温1左右。 每个样品测两次(复测需重新装样,不可待上次样品凝固后再测),熔点的测定数据记录,观测三个温度,并列表记录: 萎缩、塌陷温度T1 液滴出现温度T2 全部液化时温度T3,表格建议格式:,T1-T3即为化合物的熔程,思考题,1. 测定熔点时,若遇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样结果? (a) 熔点管壁太厚。 (b) 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尚有一针孔。 (c) 熔点管不洁净。 (d) 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 (e) 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 (f) 加热太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