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炔烃和二烯烃alkyneandalkadiene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36180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部分炔烃和二烯烃alkyneandalkadiene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四部分炔烃和二烯烃alkyneandalkadiene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四部分炔烃和二烯烃alkyneandalkadiene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四部分炔烃和二烯烃alkyneandalkadiene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四部分炔烃和二烯烃alkyneandalkadiene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部分炔烃和二烯烃alkyneandalkadiene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部分炔烃和二烯烃alkyneandalkadiene教学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alkyne and alkadiene),第一节 炔烃 一、命名 二、炔烃的结构 三、炔烃的化学性质 四、炔烃的制备 第二节 二烯烃 一、分类 二、共轭二烯烃的命名 三、二烯烃的结构 四、共轭二烯烃的化学特性 第三节 共轭效应 一、共轭效应的产生及类型 二、共轭效应的特征 三、共轭效应的传递 四、共轭效应(静态)的相对强度,一、命名,1. 基本原则与烯烃相同 2. 烯炔命名 (1)主链:含双、三键的最长碳链 (2)编号: 循最低序列原则给双、三键以尽可能小的编号; 当双、三键处在相同的位次,则给双键以最低编号。,第一节 炔烃,(3)书写顺序:在顺序规则中的“较优基团”

2、后列出,4-乙烯基-1-庚烯-5-炔,1-戊烯-4-炔,6-丙基-8-癸烯-1-炔,2,6-二甲基-1,7-辛二烯-4-炔,二、炔烃的结构,1. 乙炔的键参数,电子衍射光谱测得乙炔为直线分子,(1)比较烷、烯、炔的键参数,说明各自特点。 (2)为什么乙炔是直线分子?,思考,2. sp杂化,3. 乙炔的结构, 键:,键:,分子模型,乙炔的 键电子云,乙炔的比例模型,4. 碳碳单、双、三键的比较(自学归纳),三、炔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氧化,还原,氢的酸性 炔化物的生成,1. 亲电加成(自学、归纳总结),2. 水化(库切洛夫反应),不对称炔烃加水,符合马氏规则。,互变异构(tautomerize

3、) :,烯醇式,酮式,3. 氧化,(1)注意比较烯烃与炔烃氧化反应(臭氧化、高锰酸钾氧化)的情况 (2)注意反应条件、产物结构、用途,4. 炔化物的生成(炔氢的反应),炔氢具有微弱的酸性(pKa = 25),可被金属取代,用途:鉴定末端炔烃的反应,炔化银、炔化亚铜的生成:,为什么乙炔的氢原子比乙烯和乙烷的氢原子都活泼呢? 由于杂化碳原子的电负性: spsp2sp3 所以氢原子的酸性:, 炔化钠的生成:,用途:接长碳链,合成炔烃同系物,例:从乙炔出发合成2-丁炔,合成思路:,1)分析目标分子和原料分子结构,切割目标分子;,2)找出前体分子,考虑连接方式,3)写出合成反应式,(1)由乙炔为原料,合

4、成 1-丁炔 (2)由乙炔为原料,合成 3-己炔,思考,5. 还原反应,(1)催化氢化还原 彻底还原:,控制还原:,顺式还原,Pd-CaCO3 Lindlar催化剂作用:控制部分氢化,得到顺式烯烃,(2)化学还原(活泼金属还原 ),反式还原,以乙炔为原料,分别合成 顺-3-己烯 和 反-3-己烯,思考,四、炔烃的制备,(一)乙炔的工业来源 电石法:,烃裂解:,(二)炔烃的制备,1. 二卤代物脱卤化氢 邻二卤代物:,注意: 1)乙烯式卤代烃很不活泼,条件剧烈或用更强的碱才可脱去卤化氢得到炔。 2)制备末端炔烃使用强碱 NaNH2,避免重排。,偕二卤代物:,2. 由炔化物制备,RX = 伯卤代烃

5、仲、叔卤代烃反应,副产物多,乙烯式卤代烃活性太低,一、分类 累积二烯烃 cumulative diene 共轭二烯烃 conjugated diene 孤立二烯烃 isolated diene,n1,第二节 二烯烃,二、共轭二烯烃的命名,1. 命名原则与烯烃一致 标明双键数目和位次,2-甲基-1,3-丁二烯,2. 几何异构,顺,顺-2,4-己二烯 或 (2Z,4Z)-2,4-己二烯,(2Z,4E)-4,6-二甲基-2,4-庚二烯,(4E)-2,6,6-三甲基-3-乙基-2,4-庚二烯,三、二烯烃的结构,1. 累积二烯烃,1)CC 键的形成 每个碳原子的杂化态及p轨道的伸展方向? 2)两个 键如

6、何形成?,思考, 键的形成:,三个不饱和碳在一条直线上,中间的碳原子为sp杂化,左、右两个碳为sp2杂化,各自所键合的两个氢原子的平面相互垂直,键的形成:,两个相互垂直的p轨道分别与两个相邻碳原子的p轨道互相重叠,形成相互垂直的两个键,2. 共轭二烯烃,(1)键长、键角和氢化热 键角: 约 120(平面分子) 键长:,键长趋于平均化,氢化热:,(2)杂化轨道理论解释, 键: 所有碳原子sp2杂化 3个CC 键和6个CH 键共平面 键 四中心四电子大 键 4个p电子离域运动,形成共轭体系 , 共轭体系内能降低14.7kJ/mol(共轭能或离域能),(3)分子轨道理论解释, 键 所有键共平面 键

7、4个p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4个分子轨道MO(共轭丁二烯的轨道),1 无节面,电子分布在4个碳上,所有键都有键性质,2 1个节面,电子分布在C1C2、C3C4间,3 2个节面,电子分布在C2C3,4 3个节面,能量最高,E,1和2为成键轨道; 3和4为反键轨道,4个p 电子填充到成键轨道上,体系能量降低,离域能为 14.7 kJ/mol,四、共轭二烯烃的化学特性,1. 1,2-加成和1,4-加成,1,2-加成,1,4-加成,1)为什么会有1,2-加成和1,4-加成产物?,反应机理:,第一步 生成碳正离子,碳正离子稳定性决定反应的取向: 分析碳正离子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碳正离子: 3个-p 超共轭效

8、应,p-共轭效应使(电子的离域运动)碳正离子的正电性得到分散,能量降低。, 2个-p 超共轭效应,碳正离子稳定性: ,p-共轭,-p超共轭,第二步:,2)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丁二烯 + HBr,丁二烯 + Br2,降低温度,有利于1,2-加成产物的生成 升高温度,有利于1,4-加成产物的生成 从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分析:,活化能:1,2-加成 1,4-加成 低温有利于1,2-加成,高温有利于1,4-加成; 反应热:1,2-加成 1,4-加成 稳定性:1,2-加成产物 1,4-加成产物, 高温有利于反应向1,4-加成方向进行。 1,2-加成 速度控制 1,4-加成 平衡控制,2. 狄尔斯-阿尔德

9、反应(Diels-Alder) 双烯合成,双烯体系,亲双烯体系,反应特点:,1)协同反应:原3个 键的断裂、1个新键和2个新 键的形成同步进行;,2)产物仍保持原物构型,一、共轭效应的产生及类型,第三节 共轭效应 conjugation,共轭效应产生的条件: 共轭效应的产生有赖于共轭体系中各个 键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才能使p 轨道互相平行而发生重叠。,共轭效应是由于电子离域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共轭效应的类型:, - 共轭,p - 共轭,p - 共轭,p 共轭,p 共轭, - 共轭, - p 共轭,二、共轭效应的特征,1. 键长趋于平均化 2. 共轭烯烃体系内能低 3. 折射

10、率高(电子云易极化的结果),三、共轭效应的传递,沿共轭链传递到共轭体系末端,强度不减弱 。,四、共轭效应(静态)的相对强度,1. - 共轭 键电子云转移的方向偏向电负性强的元素,呈现出吸电子效应(- C),同周期元素:电负性愈强, C效应愈强,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增加, 键的叠合程度变小, C效应减弱,2. p- 共轭 p电子朝着双键方向转移,呈给电子效应+ C (碳正离子除外),同主族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 ,外层p轨道也变大,与碳原子的 轨道重叠困难,+C效应减小,同周期 (从左到右) :原子半径减小 +C效应减弱,3. - 、 - p +C 效应较弱,参与共轭的CH键越多,产生的超共轭效应越强,总体: - p - 、 - p,注意:共轭效应常与诱导效应同时存在。例如,在丙烯分子中就存在着甲基的诱导效应和 -共轭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