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教案第章n1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36887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教案第章n1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电路教案第章n1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电路教案第章n1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电路教案第章n1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电路教案第章n1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路教案第章n1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教案第章n1ppt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下一页,前一页,第 1-1 页,退出本章,1.1 电路模型 一、实际电路组成与功能 二、电路模型 1.2 电路变量 一、电流 二、电压 三、电功率 1.3 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 一、电阻元件 二、欧姆定律 三、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与能量 1.4 理想电源 一、理想电压源 二、理想电流源 1.5 基尔霍夫定律 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6 电路等效 一、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 二、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三、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1.7 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 一、实际电源的模型 二、电压源、电流源模型互换等效 1.8 电阻形、Y形电路互换等效 一、形电路等效变换为Y形电路

2、 二、Y 形电路等效变换为形电路 1.9 受控源及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 一、受控源 二、路含受控涣电路的等效 1.10 运算放大器概述 一、理想运放的符号及电路模型 二、理想运放的三种运算方式 三、运放的两种典型运算,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点击目录 ,进入相关章节,由电器件相互连接所构成的电流通路称为电路。,2、 实际电路的组成,提供电能的能源,简称电源;,电源、负载、导线是任何实际电路都不可缺少的三个组成部分。,一、实际电路组成与功能,1.1 电路模型,用电装置,统称其为负载。 它将电源提供的能量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连接电源与负载而传输电 能的金属导线,简称导线。,下一页,前一页,

3、第 1-2 页,返回本章目录,1、 何谓电路(circuit)?,实际电路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电路的主要作用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进行能量的传输与转换; 如电力系统的发电、传输等。,实现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如电视机、通信电路等。,1.1 电路模型,下一页,前一页,第 1-3 页,返回本章目录,3、 实际电路的功能,一、实际电路组成与功能,电路模型是由若干理想化元件组成的;将实际电路中各个器件用其模型符号表示,这样画出的图称为称为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图,常简称为电路图。,下一页,前一页,第 1-4 页,返回本章目录,1、 电路模型和电路图,二、电路模型,1.1 电路模型,理想电阻元件:只消耗电能,

4、如电阻器、灯泡、电炉等,可以用理想电阻来反映其消耗电能的这一主要特征;,理想电容元件:只储存电能,如各种电容器,可以用理想电容来反映其储存电能的特征;,理想电感元件:只储存磁能,如各种电感线圈,可以用理想电感来反映其储存磁能的特征;,下一页,前一页,第 1-5 页,返回本章目录,2、 几种常见的理想化元件(器件模型),1.1 电路模型,二、电路模型,实际电路在运行过程中的表现相当复杂,如:制作一个电阻器是要利用它对电流呈现阻力的性质,然而当电流通过时还会产生磁场。要在数学上精确描述这些现象相当困难。为了用数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判断电路的主要性能,必须对实际器件在一定条件下,忽略其次要性质,按其主要

5、性质加以理想化,从而得到一系列理想化元件。,这种理想化的元件称为实际器件的“器件模型”。,下一页,前一页,第 1-6 页,返回本章目录,3、 为什么要引入电路模型,1.1 电路模型,二、电路模型,实际器件在不同的应用条件下,其模型可以有不同的形式;,4、 说明,不同的实际器件只要有相同的主要电气特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用相同的模型表示。如灯泡、电炉等在低频电路中都可用理想电阻表示。,下一页,前一页,第 1-7 页,返回本章目录,二、电路模型,1.1 电路模型,如果实际电路的几何尺寸l 远小于其工作时电磁波的波长,可以认为传送到电路各处的电磁能量是同时到达的,这时整个电路可以看成电磁空间的一个点。

6、,因此可以认为,交织在器件内部的电磁现象可以分开考虑;耗能都集中于电阻元件,电能只集中于电容元件,磁能只集中于电感元件。,下一页,前一页,第 1-8 页,返回本章目录,(1)、 集中参数电路(lumped circuit) 与分布参数电路(distributed circuit),5、 电路分类,二、电路模型,1.1 电路模型,电路几何尺寸l 远小于其工作时电磁波波长的电路称为集中参数电路,否则称为分布参数电路。,例(1)电力输电线,其工作频率为50Hz,相应波长为6000km,故30km长的输电线,可以看作是集中参数电路。,(2)而对于电视天线及其传输线来说,其工作频率为108Hz的数量级,

7、如10频道,其工作频率约为200MHz,相应工作波长为1.5m,此时0.2m长的传输线也是分布参数电路。,下一页,前一页,第 1-9 页,返回本章目录,二、电路模型,1.1 电路模型,若描述电路特性的所有方程都是线性代数或微积分方程,则称这类电路是线性电路;否则为非线性电路。,非线性电路在工程中应用更为普遍,线性电路常常仅是非线性电路的近似模型。但线性电路理论是分析非线性电路的基础。,下一页,前一页,第 1-10 页,返回本章目录,(2)、 线性电路(linear circuit) 与非线性电路(nonlinear circuit),二、电路模型,1.1 电路模型,时不变电路指电路中元件的参数

8、值不随时间变化的电路;描述它的电路方程是常系数的代数或微积分方程。反之,由变系数方程描述的电路称为时变电路。,时变量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模型,是研究时变电路的基础。,本书主要讨论集中参数电路中的线性时不变电路。,下一页,前一页,第 1-11 页,返回本章目录,(3)、 时不变电路(time-invariant circuit) 与时变电路(time-varying circuit),二、电路模型,1.1 电路模型,为了定量地描述电路的性能,电路中引入一些物理量作为电路变量;通常分为两类:基本变量和复合变量。电流、电压由于易测量而常被选为基本变量。复合变量包括功率和能量等。 一般它们都是时间t的函

9、数。,1.2 电路变量,下一页,前一页,第 1-12 页,返回本章目录,1,2 电路变量,在电场力作用下,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形成 电流,用 i (t)或i表示。单位:安培(A)。,一、电流(current),2、电流的大小-电流强度,简称电流,式中dq 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荷的单位:库仑(C)。若dq/dt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常数,这种电流叫做恒定电流,简称直流电流,常用大写字母I表示。,下一页,前一页,第 1-13 页,返回本章目录,1、电流的形成,一、电流(current),实际方向规定为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参考方向假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规定: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

10、向方向一致,电流为正值,反 之,电流为负值。,为什么要引入参考方向?,1,2 电路变量,下一页,前一页,第 1-14 页,返回本章目录,3、电流的方向,如果电路复杂或电源为交流电源,则电流的实际方向难以标出。交流电路中电流方向是随时间变化的。,1、原则上可任意设定; 2、习惯上: A、凡是一眼可看出电流方向的,将此方向为参考方向; B、对于看不出方向的,可任意设定。,参考方向假设说明两点:,一、电流(current),1,2 电路变量,下一页,前一页,第 1-15 页,返回本章目录,判断R3上电流I3的方向?,1、今后,电路图上只标参考方向。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任意指定的,一般用箭头在电路图中标出

11、,也可以用双下标表示;如iab表示电流的参考方向是由a到b。,2、电流是个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代数量。在没有设定参考方向的情况下,讨论电流的正负毫无意义。,一、电流(current),1,2 电路变量,下一页,前一页,第 1-16 页,返回本章目录,4、电流总结,二、电压(voltage),电路中,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某点a移到另一点b所做的功,称为两点间的电压。功(能量)的单位:焦耳(J); 电压的单位:伏特 (V)。,2、电压的极性(方向),实际极性:规定两点间电压的高电位端为“+”极,低电位端 为“-”极。 参考极性:假设的电压“+”极和“-”极。 若参考极性与实际极性一致,电压为正值,

12、反之,电压 为负值。,1.2 电路变量,下一页,前一页,第 1-17 页,返回本章目录,1、电压的定义,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可任意假定,而且二者是相互独立的。,若选取电流i的参考方向从电压u的“+”极经过元件A本身流向“-”极,则称电压u与电流i对该元件取关联参考方向。否则,称u与i对A是非关联的。,二、电压(voltage),uA与iA关联 uB与iB非关联,u与i对元件1非关联 u与i对元件2关联,1.2 电路变量,下一页,前一页,第 1-18 页,返回本章目录,3、关联参考方向,1、今后,电路图中只标电压的参考极性。在没有标参考极性的情况下,电压的正、负无意义。,3、电路图中不标示电压/

13、电流参考方向时,说明电压/电流参考方向与电流/电压关联。,2、电压的参考极性可任意指定,一般用“+”、“-”号在电路图中标出,有时也用双下标表示,如uab表示a端为“+”极,b端为“-”极。,4、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和电压称为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可用大写字母I和U表示。,二、电压(voltage),1.2 电路变量,下一页,前一页,第 1-19 页,返回本章目录,4、电压说明,三、电功率(power),2、功率与电压u、电流i的关系,单位时间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功率,即:,简称功率,单位是瓦特(W)。,如图(a)所示电路N的u和i取关联方向,由于i = d q/dt,u = dw/d

14、q,故电路消耗的功率为,p(t) = u(t) i(t),对于图(b) ,由于对N而言u和i非关联,则N消耗的功率为,p(t) = - u(t) i(t),1.2 电路变量,下一页,前一页,第 1-20 页,返回本章目录,1、功率的定义,利用前面两式计算电路N消耗的功率时, 若p0,则表示电路N确实消耗(吸收)功率; 若p0,则表示电路N吸收的功率为负值,实质上它将产生(提供或发出)功率。,当电路N的u和i非关联(如图a) ,则N产生功率的公式为,由此容易得出,当电路N的u和i关联(如图a),N产生功率的公式为,p(t) = - u(t) i(t),p(t) = u(t) i(t),1.2 电

15、路变量,下一页,前一页,第 1-21 页,返回本章目录,3、功率的计算,三、电功率(power),对于一个二端元件(或电路),如果w(t)0,则称该元件(或电路)是无源的或是耗能元件(或电路)。,根据功率的定义 ,两边从-到t 积分,并考虑w(-) = 0,得,(设u和i关联),1.2 电路变量,下一页,前一页,第 1-22 页,返回本章目录,4、能量的计算,三、电功率(power),前面介绍电流、电压、功率和能量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安(A)、伏(V)、瓦(W)、焦耳(J),有时嫌单位太大(无线电接受),有时又嫌单位太小(电力系统),使用不便。我们便在这些单位前加上国际单位制(SI)词头用以表示这

16、些单位被一个以10为底的正次幂或负次幂相乘后所得的SI单位的倍数单位。,1.2 电路变量,下一页,前一页,第 1-23 页,返回本章目录,5、常用国际单位制(SI)词头,三、电功率(power),1.3 电阻(resistor)元件与欧姆定律,电路中最简单、最常用的元件是二端电阻元件,它是实际二端电阻器件的理想模型。,一、电阻元件,若一个二端元件在任意时刻,其上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Voltage Current Relation,缩写为VCR),能用ui平面上的一条曲线表示,即有代数关系 f (u,i) = 0 则此二端元件称为电阻元件。,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VCR也常称为伏安关系(VAR)

17、或伏安特性,下一页,前一页,第 1-24 页,返回本章目录,1、电阻元件的定义,一、电阻元件,1.3 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 如果电阻元件的VCR在任意时刻都是通过ui平面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如图(a)所示,则称该电阻为线性时不变电阻,其电阻值为常量,用R表示。 若直线的斜率随时间变化(如图(b)所示),则称为线性时变电阻。 若电阻元件的VCR不是线性的(如图(c)所示) ,则称此电阻是非线性电阻。 本书重点讨论线性时不变电阻,简称为电阻。,下一页,前一页,第 1-25 页,返回本章目录,2、电阻的分类,对于(线性时不变)电阻而言,其VCR由著名的欧姆定律(Ohms Law)确定。,电阻的单位为

18、:欧姆()。,电阻的倒数称为电导(conductance),用G表示,即 G = 1/R , 电导的单位是:西门子(S)。,应用OL时注意: 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不适用;电阻上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关联性。,二、欧姆定律,下一页,前一页,第 1-26 页,返回本章目录,1、欧姆定律,1.3 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开路(Open circuit):R=,G=0,伏安特性,短路(Short circuit) : R=0 ,G=,伏安特性,下一页,前一页,第 1-27 页,返回本章目录,2、两种特殊情况,二、欧姆定律,1.3 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下一页,前一页,第 1-28 页,返回本章目

19、录,1.3 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三、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与能量,对于正电阻R来说,吸收的功率总是大于或等于零。,例1 阻值为2的电阻上的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已知电阻上电压u(t) = 4cost (V),求其上电流i(t)和消耗的功率p(t)。,解: 因电阻上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由OL得其上电流 i(t) = u(t) /R = 4cost/2 = 2cost (A) 消耗的功率 p(t) = R i2(t) = 8 cos2t (W)。,1.4 理想电源,电源,独立电源,独立电压源,简称电压源(Voltage Source),独立电流源,简称电流源(Current Source),非

20、独立电源,常称为受控源(Controlled Source),下一页,前一页,第 1-29 页,返回本章目录,电源是有源的电路元件,它是各种电能量(电功率)产生器的理想化模型。,一、理想电压源,1.4 理想电源,若一个二端元件接到任何电路后,该元件两端电压总能保持给定的时间函数uS(t),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无关,则此二端元件称为电压源。,R = 6 R = 3 R = 0,下一页,前一页,第 1-30 页,返回本章目录,1、电压源定义,u = 6V,i =1 A u = 6V,i = 2A u = 6V,i = ,从定义可看出它有两个基本性质: 其端电压是定值或是一定的时间函数,与流过的电流无

21、关,当uS = 0,电压源相当于短路。 电压源的电压是由它本身决定的,流过它的电流则是任意的,由电压源与外电路共同决定。, 理想电压源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实际电压源不能随意短路。,3、需注意的问题,下一页,前一页,第 1-31 页,返回本章目录,2、电压源的性质,一、理想电压源,1.4 理想电源,在电力系统中,常选大地为参考点;而在电子线路中,常规定一条公共导线作为参考点,这条 公共导线常是众多元件的汇集点。参考 点用接地符号表示。,如图(a),选d为参考点,b点的节点电压实际上即为b点至参考点d的电压降ubd,可记为ub。显然参考点的电压ud = udd = 0,故参考点又称为“零电位点”

22、。,根据以上特点,电子线路中常用一种简化的习惯画法极性数值法,来简画有一端接地的电压源,如图(b)所示。,下一页,前一页,第 1-32 页,返回本章目录,在电路分析中,常常指定电路中的某节点为参考点零电位点,计算或测量其它各节点对参考点的电位差,称为各节点的电位,或各节点的电压。,一、理想电压源,1.4 理想电源,4、电路中的参考点零电位点,强调指出:电路中某点的电位随参考点选取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电压是两点之间的电位差,与参考点的选取无关。,例 如图电路,求节点电压Ua。,解: 在回路abc,由KVL和OL列方程得 3i1 5 + 3i1 = 0, 故i1 = 1 (A) 显然有 i2 = 0

23、,因此 Ua = 3i1 + 6i2 5 = 3 5 = - 2(V),下一页,前一页,第 1-33 页,返回本章目录,一、理想电压源,1.4 理想电源,若一个二端元件接到任何电路后,该元件上的电流总能保持给定的时间函数iS(t),与其两端的电压的大小无关,则此二端元件称为电流源。,R = 0 ,i = 2A,u = 0 V R = 3, i = 2A,u = 6 V R = 6, i = 2A,u = 12 V,下一页,前一页,第 1-34 页,返回本章目录,1、电流源定义,二、理想电流源,1.4 理想电源,从定义可看出它有两个基本性质: 其上电流是定值或是一定的时间函数,与它两端的电压无关

24、。当 iS = 0,电流源相当于开路。 电流源的电流是由它本身决定的,其上的电压则是任意的,由电流源与外电路共同决定。,理想电流源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实际电流源不能随意开路。,3、需注意的问题,下一页,前一页,第 1-35 页,返回本章目录,2、电流源的性质,二、理想电流源,1.4 理想电源,例1 如图电路,已知i2 =1A,试求 电流i1、电压u、电阻R和两电源 产生的功率。,解:由KCL i1 = iS i2 = 1A 故电压 u = 3 i1 + uS =3+5 = 8(V) 电阻 R = u / i2 = 8/1 = 8 iS产生的功率 P1 = u iS = 82 = 16 (W)

25、 uS产生的功率 P2 = - u i1 = - 51 = - 5 (W) 可见,独立电源可能产生功率,也可能吸收功率。,下一页,前一页,第 1-36 页,返回本章目录,4、举例,二、理想电流源,1.4 理想电源,例2 如图电路,求电流i 和电压uAB。,解:由KVL从A点出发按顺 时针巡行一周有 1 i + 10 + 4 i 5 + 1 i + 4 i = 0 解得 i = - 0.5 (A) uAB应是从A到B任一条路径上各元件的电压降的代数和,即 uAB= 1 i + 10 = - 0.5 + 10 = 9.5(V) 或uAB= - 4 i 1 i + 5 - 4 i = 9.5(V),

26、下一页,前一页,第 1-37 页,返回本章目录,二、理想电流源,1.4 理想电源,1847年,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 (G.R.Kirchhoff)对于集中参数提出两个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irchhoffs Current Law,简记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irchhoffs Voltage Law,简记KVL)。它只与电路的结构有关,而与构成电路的元件性质无关。为了叙述方便,先介绍电路图中有关的几个名词术语。,1.5 基尔霍夫定律,电路图的有关术语,1、支路:,每个电路元件可称为一条支路; 每个电路的分支也可称为一条支路。,2、节点(结点):,支路的连接点。,3、回路:,由支路组

27、成的任何一个闭合路径。,注:若将每个电路元件作为一个支路;则图中有6条支路,4个节点(a、b、c、d),注意:由于a点与a点是用理想导线相连,从电气角度看,它们是同一节点,可以合并为一点。 b点与b点也一样。若将每个电路分支作为一个支路;则图中只有4条支路,2个节点(a和b) 。,下一页,前一页,第 1-38 页,返回本章目录,KCL描述了电路中与节点相连各支路电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电荷守恒在集中参数电路中的体现。,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对于集中参数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1.5 基氏定律,例:对右图所示电路a节点,利用KCL得KC

28、L方程为: i2 + i3 = i1+ i4 或流入节点a 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 - i1+ i2+ i3- i4= 0 或流出节点a 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 i1- i2- i3 + i4= 0,下一页,前一页,第 1-39 页,返回本章目录,1、KCL内容, 不仅适用于节点,而且适用于任何一个封闭曲面。,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5 基氏定律,例:对图(a)有 i1+ i2 - i3 = 0, 对图(b)有 i = 0, 对图(c)有 i1 = i2 。,下一页,前一页,第 1-40 页,返回本章目录,2、对KCL的说明, 应用KCL列写节点或闭合曲面方程时,首先要设出每一支路电流的参考方

29、向,然后根据参考方向取符号:选流出节点的电流取正号则流入电流取负号或选流入节点的电流取正号则流出电流取负号均可以,但在列写的同一个KCL方程中取号规则应一致。,2、对KCL的说明, 应将KCL代数方程中各项前的正负号与电流本身数值的正负号区别开来。, KCL实质上是电荷守恒原理在集中电路中的体现。即,到达任何节点的电荷既不可能增生,也不可能消失,电流必须连续流动。,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5 基氏定律,下一页,前一页,第 1-41 页,返回本章目录,例2 如图所示部分电路,求电流i和18 电阻消耗的功率。,解:在b点列KCL有 i1 = i + 12, 在c点列KCL有 i2 = i1 +

30、6 = i + 18 , 在回路abc中,由KVL和OL有 10i + 12i1 +6i2 = 0 即 10 i + 12(i + 12) +6(i + 18 ) = 0 解得 i = -9(A) ,PR = i210 = 810(W),下一页,前一页,第 1-42 页,返回本章目录,3、举例,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5 基氏定律,KVL描述了回路中各支路(元件)电压之间的关系,它是能量守恒在集中参数电路中的体现。,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对于集中参数电路,在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巡行一周,各支路(元件)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列写KVL方程具体步骤为:,(1)首先设定各支路的电压参考方向;

31、 (2)标出回路的巡行方向 (3)凡支路电压方向(支路电压“+”极到“-”极的方向)与巡行方向相同者取“+”,反之取“-”。,下一页,前一页,第 1-43 页,返回本章目录,1、KVL内容,1.5 基氏定律,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1.5 基氏定律,右图为某电路中一回路,从a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也可按逆时针方向)绕行一周,有:,3、说明:,KVL推广形式:在假设回路中,同样满足KVL方程。在a、d之间设有一假想支路6,其上电压记为u6。,则对回路a-d-e有 u6 + u 4 u2 = 0 u6 = u 2 u4,则对回路a-b-c-d有 u1- u3+ u5 - u6 = 0 u6 =

32、u1- u3+ u5,故有a、d两点之间的电压 uad = u6 = u 2 u4 = u1- u3+ u5,求a点到d点的电压: uad= 自a点始沿任一路径,巡行至d点,沿途各支路电压降的代数和。,u1- u3+ u5+ u 4 u2 = 0当绕行方向与电压参考方向一致(从正极到负极),电压为正,反之为负。,下一页,前一页,第 1-44 页,返回本章目录,2、举例, 对回路中各支路电压要规定参考方向;并设定回路的巡行方向,选顺时针巡行和逆时针巡行均可。巡行中,遇到与巡行方向相反的电压取负号;,3、说明:, 应将KVL代数方程中各项前的正负号与电压本身数值的正负号区别开来。, KVL实质上是

33、能量守恒原理在集中电路中的体现。因为在任何回路中,电压的代数和为零,实际上是从某一点。出发又回到该点时,电压的升高等于电路的降低。,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1.5 基氏定律,下一页,前一页,第 1-45 页,返回本章目录,1.6 电路等效,一、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电路理论中,等效的概念及其重要。利用它可以简化电路分析。,设有两个二端电路N1和N2,如图(a)(b)所示,若N1与N2的外部端口处(u,i)具有相同的电压电流关系(VCR),则称N1与N2的相互等效,而不管N1与N2内部的结构如何。,例如图(c)和(d)两个结构并不相同的电路,但对于外部a、b端口而言,两电路的等效电阻均为5,因

34、而端口处的VCR相同,故两者是互相等效的。,下一页,前一页,第 1-46 页,返回本章目录,1、电路等效的定义,一、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1.6 电路等效,对任何电路A,如果用C代B后,能做到A中的电流、电压、功率不变,则称C与B等效。,或者说,若C与B等效,则用(b)图求A中的电流、电压、功率与用(a)图求A中的电流、电压、功率的效果完全一样。,可见,等效是对两端子之外的电流、电压、功率,而不是指B,C中的电流、电压等效。,下一页,前一页,第 1-47 页,返回本章目录,2、等效的含义,下图所示电路,问N1和N2是否等效?,可求得:,因为, N1为理想电压源,N1的VAR为 :u1 = 2v

35、,i1可为任意值;,N2为理想电流源,N2的VAR为 :i2 = 1A ,u2可为任意值。,所以,N1和N2不等效!等效是指两电路端口的VCR完全相同,即,这两个电路外接任何相同电路时,端口上的电流电压均对应相等。,下一页,前一页,第 1-48 页,返回本章目录,思考:,一、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1.6 电路等效,如图(a)电路,求电流i和i1。,解:首先求电流i。3与6等效为R=3/6 = 2, 如图(b)所示。故电流 i = 9/(1+R) = 3(A) u = R I = 23 = 6(V) 再回到图(a),得i1 = u/6 =1(A),下一页,前一页,第 1-49 页,返回本章目录,3

36、、举例,一、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1.6 电路等效,二、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电阻串联的特征:流过各电阻的电流是同一电流。,对N1,根据KVL和OL,其端口伏安特性:,对N2,其端口伏安特性为:,根据等效定义,N1与N2的伏安特性完全相同,从而得:,Req = R1 + R2 + + Rn,串联电阻等效公式:,串联电阻分压公式:,,k =1,2,n,下一页,前一页,第 1-50 页,返回本章目录,1、电阻的串联等效,1.6 电路等效,二、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1、电阻的串联等效,例:如图所示两个电阻R1 、R2串联的电路。,各自分得的电压u1 、u2分别为:,电阻R1 、R2的功率为:,PR1

37、= R1 i2 ,PR1 = R2 i2,故有,可见,对电阻串联,电阻值越大者分得的电压大,吸收的功率也大。,下一页,前一页,第 1-51 页,返回本章目录,1.6 电路等效,对N1,根据KCL和OL,其端口伏安特性:,对N2,其端口伏安特性为:,根据等效定义,N1与N2的伏安特性完全相同,从而得:,Geq = G1 + G2 + + Gn,并联电导等效公式:,并联电阻分流公式:,,k =1,2,n,电阻并联的特征:各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同一电压。,二、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下一页,前一页,第 1-52 页,返回本章目录,2、电阻的并联等效,1.6 电路等效,2、电阻的并联等效,例:如图所示两个电

38、阻R1 、R2并联的电路。等效电阻,电阻R1 、R2分得的电流 i1 、i2分别为:,电阻R1 、R2的功率为:,PR1 = G1 u2 ,PR1 = G2 u2,故有,可见,对电阻并联,电阻值越大者分得的电流小,吸收的功率也小。,二、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下一页,前一页,第 1-53 页,返回本章目录,1.6 电路等效,既有电阻串联又有并联的电路称为电阻混联电路。,分析混联电路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判断串并联。下面介绍判别方法:, 看电路的结构特点。若两电阻是首尾相联且中间又无分岔,就是串联;若两电阻是首首尾尾相联,就是并联。 看电压、电流关系。若流经两电阻的电流是同一个电流,就是串联;若施加到两

39、电阻的是同一电压,该两电阻就是并联。 在保持电路连接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对电路作变形等效。即对电路作扭动变形,如对短路线进行任意压缩与伸长等。,例:如图电路,求ab的等效电阻Req。,cde合1,Rab = 1.5,二、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下一页,前一页,第 1-54 页,返回本章目录,3、混联等效,1.6 电路等效,三、 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若干个电压源相串联的二端电路,可等效成一个电压源,其值为几个电压源电压值的代数和。,US= US1-US2+US3,注意:只有电流值相等且方向一致的电流源才允许串联。否则违背KCL,下一页,前一页,第 1-55 页,返回本章目录,1、电压源的串联等

40、效,1.6 电路等效,若干个电流源并联,可以等效为一个电流源,其值为各电流源电流值的代数和。,iS= iS1+ iS2-iS3,注意:只有电压值相等且方向一致的电压源才允许并联。否则违背KVL。,下一页,前一页,第 1-56 页,返回本章目录,2、电流源的并联等效,三、 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1.6 电路等效,电流源与电压源或电阻串联,电压源与电流源或电阻并联,下一页,前一页,第 1-57 页,返回本章目录,3、其他,三、 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1.6 电路等效,例,i = 0.4A,下一页,前一页,第 1-58 页,返回本章目录,4、电源的等效转移,三、 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1

41、.6 电路等效,(1)、电压源转移等效,下一页,前一页,第 1-59 页,返回本章目录,2、电流源转移等效,三、 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1.6 电路等效,一、实际电源的模型,理想电源实际上并不存在。当实际电源接入负载(load)后,其端口上的电压电流通常与负载的变化有关,这是因为实际电源存在内阻。实际电源的模型是什么呢?,首先测试一个实际电源端口上电压电流的关系VCR(也称为外特性)。图(a)是对实际直流电源测试外特性的电路。当每改变一次负载电阻R的数值时,可以测得端口上的一对电压值u和电流值i。当R = (开路)时,i = 0,u = US(端口开路电压);;当R = 0(短路)时,u

42、= 0 ,i = IS (端口短路电流)。将这些对组(u,i)值画在ui平面上并用曲线拟合即可得到实际电源外特性曲线,如图(b)所示。,下一页,前一页,第 1-60 页,返回本章目录,1、实际电源的模型,1.7 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可见,实际电源的外特性为直线,其斜率为 Us/Is,令US/IS = RS,因此,可写出其解析表达式(即直线方程)为 u = US - RS i (1) 根据上式(1)画出相应的电路模型,如图(1)所示。这就得到实际电源的一种模型,它用电压为US的电压源串联一个内阻RS来表示。称这种模型形式为实际电源的电压源模型。,若将式(1)写成下列由u表示i的形式 i

43、= IS - u /RS (2) 根据式(2)画出相应的电路模型,如图(2)所示。它用电流为IS的电流源并联一个内阻RS来表示。称这种模型形式为实际电源的电流源模型。,下一页,前一页,第 1-61 页,返回本章目录,一、实际电源的模型,1.7 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二、电压源、电流源模型互换等效,由于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具有相同VCR,所以实际电源的这两种模型电路是相互等效的。,uS = RS iS,注意,互换时电压源电压的极性与电流源电流的方向的关系,下一页,前一页,第 1-62 页,返回本章目录,1、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的互换等效,1.7 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例1 如图(

44、a)电路,求电流i。,由(d),利用KVL和OL可得,(3 + 2)i + i 12 = 0,解得 i = 2(A),下一页,前一页,第 1-63 页,返回本章目录,2、举例,二、电压源、电流源模型互换等效,1.7 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2、举例,例2 如图(a)电路,设二端电路N1和电路N2的VCR特性(外特性)如图示,求电压u。,解 (1)由外特性曲线写出N1 、N2的外特性为 i1 = -5 + 0.5 u i2 = 2 - 0.5 u 由此分别画出N1 、N2的等效电路,如图(b)。,(2)将2V电压源与电阻串联组合等效为电流源与电阻并联,如图(c)。,(3)再等效得图(d),

45、故u = 4.5V,下一页,前一页,第 1-64 页,返回本章目录,二、电压源、电流源模型互换等效,1.7 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一、形电路等效为Y形电路,如图(a)电路,各电阻之间既不是串联又不是并联,如何求a、b端的等效电阻?。,电路(a)中,三个电阻R12、 R13、 R23的连接结构常称为(或)形电路;而电路(b)中,三个电阻R1、 R2、 R3的连接结构常称为Y(或T)形电路。若能将电路(a)中虚线围起来的B电路等效替换为电路(b)中虚线围起来的C电路,则由图(b)用电阻串并联公式很容易求得ab端的等效电阻。,下一页,前一页,第 1-65 页,返回本章目录,1、问题提出,1.8

46、 电阻形、Y形电路互换等效,对图(a)(b)电路,由KCL、KVL可知 i3 = i1 + i2 u12 = u13 u23 显然,图中3个电流和3个电压中各有两个是相互独立的。,由图(a),根据KVL,有 u13 = R1i1 + R3i3 = (R1 + R3) i1 + R3 i2 (1) u23 = R2i2 + R3i3 = R3 i1 + (R2 + R3) i2 (2),由图(b),根据OL和KCL,有 i1 = u13 /R13 + u12 / R12 = (1/R13 + 1/R12) u13 (1/ R23) u23 (3) i2 = u23 /R23 u12 / R12

47、= (1/R12) u13 (1/ R23 + 1/R12) u23 (4),联立求解式(3)(4)得 u13 = R13(R12+ R23) /(R12+ R13 + R23)i1 + R13R23 /(R12+ R13 + R23) i2 (5) u23 = R13R23 /(R12+ R13 + R23)i1 + R23(R12 +R13) /(R12+ R13 + R23) i2 (6) 式(5)(6)与式(1)(2)分别相等时,可以得到,下一页,前一页,第 1-66 页,返回本章目录,2、 形与Y形三端电路的等效,1.8 电阻形、Y形电路互换等效,一、形电路等效为Y形电路,已知形连接

48、的三个电阻来确定等效Y形连接的三个电阻的公式为:,下一页,前一页,第 1-67 页,返回本章目录,1.8 电阻形、Y形电路互换等效,一、形电路等效为Y形电路,若形电路的三个电阻相等,即R12=R23=R13=R ,则其Y形等效电路的电阻也相等,即R1=R2=R3=RY 。其关系为,已知Y形连接的三个电阻来确定等效三角形连接的三个电阻的公式为:,若Y形电路的三个电阻相等,即R1=R2=R3=RY,则其等效电路的电阻也相等,即R12=R23=R13=R。其关系为,1.8 电阻形、Y形电路互换等效,二、Y形电路等效为形电路,下一页,前一页,第 1-68 页,返回本章目录,一、受控源,为了描述一些电子器件内部的一种受控现象,在电路模型中常包含另一类电源受控源。,所谓受控源是指大小方向受电路中其它地方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源。,2、四种受控源,受控电压源,受控电流源,电压控制电压源(Voltage Controlled Voltage Source,简记VCVS),电流控制电压源(Current Controlled Voltage Source,简记CCVS),电压控制电流源(Voltage Controlled Curr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