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37882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2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总论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一章总论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一章总论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一章总论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一章总论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总论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总论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家好,第一章 统计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有个基本的认识,为以后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 了解统计的产生发展 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统计的组织管理。 掌握统计的特点、统计的基本范畴。 重 点:统计的含义,统计的特点,统计的基本范畴 难 点:统计的基本范畴。,第一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统计的含义 1、含义:统计一词在不同场合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一般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它是对社会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统计资料,即统计信息,它是指统计实践活

2、动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分析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与科学。 2、统计的三种含义的关系: 首先,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 其次,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二、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统计活动,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作为统计学只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统计的产生和会计一样,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开始了统计活动的萌芽。我国的周易系辞一书就有“上古结绳而治”的记载,说明当时就开始了对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活动进行粗略论述的活动。 有组织的统计工作是国家产生后才开始

3、的。 公元前2250年,大禹治水时,根据当时地理状况、人口与财产赋税的多少,将全国分为九州,查明当时全国人口13,55,923人,土地为24,308.024顷。 在古埃及早在建造金字塔时,为征集所需财物和征用劳动力而对全国人口、劳力和财力进行过调查。 这些都是人类早期的统计活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在治国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统计调查和统计报表制度,成立国家统计机构。 由于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1853年,第一次国际统计会议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召开,著名统计学家凯特勒主持,当时由26个国家或团体的代表共153人出席会议。 1885年成立了国际统计学会。18

4、87年在罗马召开第一届大会,此后每两年一届,1995年8月在我国北京召开了第50届会议。,三、统计学的主要学派 1、记述学派(又称记录学派、国家学派、国势学派) 创始人:德国的康令、阿亨瓦尔(阿亨华尔)。 特 点:以计量为主,主张用比较和列表的方法来表示国家的显著事项,开始体现出统计学的特点,并逐步发展为政府统计,因而成为统计学的源流之一。 2、政治算术学派 创始人:英国的威廉配第和格朗特。 特 点:运用文字和图表形式来概括数字资料,从而为统计学的创立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 。 3、数理学派 创始人:比利时的凯特勒 特 点:把概率论正式引入统计学,使统计方法得到了质的飞跃,为统计的数量分析奠定了数

5、量基础。 4、社会学派 创始人:德国的克尼斯,发展者:恩格尔和梅尔 特 点:把政府统计和社会调查结合起来,强调统计学是一门揭示社会生活规律性的实质性社会科学。 这些统计学派构成了统计学历史的主体,各不同学派观点中的科学内容构成了现代统计学的基础。今天,统计学已形成一门统一的科学,统计科学的运用已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第二节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及工作过程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通过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数量特征、数量变化等数量方面的研究,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具体表现: 1、以横断面的统计数字,反映同一时间现象总体的规模和结构分布情况

6、。 如:1995年全国GDP为57,733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11,365亿元, 第二产业28,274亿元 第三产业18,094亿元 这些具体数据描述了我国国民经济生产的规模和结构。 2、以时间序列的统计数字,反映同一现象总体在不同时间的发展和变动趋势。 如1995年与1990年相比,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7,037亿元,增加至29,662亿元,增长了3.2倍。,二、统计学的特点 社会经济统计学所研究的数量方面有自己的特点。 1、数量性 统计最基本的特点是以数字为语言,用数字说话。 具体的讲:用规模、水平、速度、结构和比例关系,去描述和分析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揭示事物本

7、质,反映事物发展规律,推断事物发展前景。 2、总体性(综合性) 统计所研究的数量方面必须是总体的数量方面。 研究个体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随机性,只有从总体出发,才能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 3、具体性 统计所研究的数量不是抽象的数量,而是与客观事物的质有着密切联系的具体的量,是体现事物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的量,具有明显的时空间特点和事物属性的特点。 4、社会性,三、统计学的方法 在无数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逐步概括和总结,社会经济统计形成了一系列专门的研究方法,其中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是其最为基本的方法。 1、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就是要对所研究的事物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

8、察以达到认识总体的目的。 大量观察法的具体调查形式,则要根据所观察事物的特点和统计工作的条件来确定。 2、统计分组法 社会现象是多层次、多种类的,是错综复杂的,只有运用统计分组法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确定所研究现象的同质总体,才能为统计资料的加工整理和统计分析研究奠定基础。 统计分组,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所研究现象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组。 3、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是利用各种综合指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综合、概括的分法,它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常用的综合指标法有总量指标分析法、相对指标分析法、平均指标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指数分析法、相关分析法。,4、

9、统计推断法 四、统计工作的过程 统计认识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不断发展与不断深化的过程,统计工作要完成这个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1、统计设计阶段 是对统计工作各方面和各环节所作的全面考虑和安排。 根据统计工作的任务和对象不同,统计设计的内容也不同。 一般包括: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统计分类的设计、统计调查方法的设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的设计。 2、统计调查阶段 是原始统计资料的搜集阶段。 是统计工作的起点,是统计整理和分析的基础。 一般包括:统计调查的原则、种类、方案、方法及误差防止方法。 3、统计整理 是将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科学分组和综合

10、汇总。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和条件。 一般包括:统计整理的程序、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分布数列、统计图表。 4、统计分析 是对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研究,计算各种统计分析指标,描述和分析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以揭示现象的数量特征和规律性。,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范畴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范畴,作为该学科的科学基础,而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单位标志和标志表现、变异和变量、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等都是统计学的基本范畴。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1、统计总体 (1)概念:简称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单位)构成的整体。 例如:研究某市乡镇工业企业生产活动情况,“

11、某市乡镇工业企业”就是一个统计总体。 (2)怎样确定一个总体: 确定总体的范围; 通常以地域划分总体范围,如武汉市乡镇工业企业生产情况中的“武汉市”。 有时也以某种标志来划分总体范围,如:研究工资在500元以下的职工生活情况,那么“工资”这个数量标志就是划分职工的总体范围。 定出现象同质性的标准;,如:由城市迁入乡下的造纸厂是不是乡镇企业;农民进城办的肉食品加工厂算不算乡镇企业;“屠宰”是不是工业生产活动。 对照具体单位是否符合标准; 如:城乡的划分、城镇的划分、工业与非工业的标准、企业与非企业的标准。 (3)统计总体的特征 同质性,即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在某些方面上要有相同的性质。 如:“工业

12、企业”这个总体必须是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单位的组成。 大量性,统计总体是由许多单位构成的,而不能只由个别或少数单位构成。 差异性,构成总体的各单位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具有同质性。但在另一些方面又必须是不同的,具有差异性。 如:“武汉市工业企业”是个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同质的,但在企业规模、产品品种、产品产量、利税等方面又存在差异。,(4)分类: 按总体容量分: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2、总体单位 (1)概念: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是总体的基本单位。 (2)表现形式: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单位可以是人、物、企业、机构、产品,甚至可以是状况、长度或时间等。 例如:研究全国乡镇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全

13、国乡镇工业企业就是一个统计总体。每一个乡镇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总体单位。 3、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可以转化。 同一总体,在不同的研究目的下,既可以是统计总体,也可以是总体单位。 如:研究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情况,有武汉职业技术在校学生是统计总体;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每个在校学生就是一个总体单位;若研究全国高校在校学生情况,全国高校学生是统计总体,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就是总体单位。,二、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 1、统计标志 (1)概念: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简称标志。 如:工人作为总体单位,他们都具有性别、工种、文化程度、技术等级、年龄、工龄、工资等特征,这些

14、都是每个职工具有的标志。 (2)分类 按标志是否存在差异分: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一个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具有完全相同的具体表现。如:人的性别、民族。 可变标志:一个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具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如工人的年龄、工资。 按标志表现的特征不同分: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只能用文字描述。 例如:职工的性别、企业的性质 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用数字表示。 例如:职工的年龄、企业实现的利税。,2、标志表现 (1)概念: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 如果说标志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那么标志表现则是调查所得的结果。 (2)分类:按表现

15、特征分为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标志值) 三、变异和变量 1、变异 (1)概念:是指可变标志、指标表现出来的具体差别。 变异是普通存在的,它是统计的前提。 (2)分类:按其表现特征分为属性变异和数量变异 2、变量 (1)概念: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 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标志值) 如果把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的数列称为变量数列。,(2)分类: 按其数值形式不同分: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连续变量是用测量、计量方法取得,数值可以作无限分割,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的变量。如人的身高、体重 离散变量是用计数的方法取得,数值可以一一列举,只能用整数表示的变量。如:职

16、工人数、机器台数 按其性质不同分: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量 确定性变量是指变量值的变动由于受到某种决定性因素的影响,致使该变量沿着一定的方向上升或者下降。如:劳动生产率、工人的工资等。 随机性变量是指受偶然因素变动的影响,变动值没有正确的方向,带有偶然性。一般情况下,围绕某一稳定值上下波动。如产品质量。,四、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1、统计指标 (1)概念:综合反映社会现象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范畴。 (2)特点: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具体数量表现。 不是所有的社会经济范畴都能用数量表现。 如: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人的道德品质,它们虽属重要的社会经济范畴,但不能直接表现为数量,所以不能称之为统计指标。 可量性

17、。数量大小可以计算计量。 综合性。这一点与统计标志不同,每个人的工资、年龄不叫统计指标,而许多人的平均年龄、平均工资具有综合性才叫统计指标。,(3)统计指标的构成(补充) 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必须具有:指标名称;指标数值;时空间限制;计量单位;指标的计算方法。 如: 1993年上海市国民生产总值1,509.93亿元 (4)统计指标的分类 按总体现象的内容(数量特点)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说明总体现象的规模大小、数量多少的指标,表示事物的广度。 如:人口数、企业数利税总额。 质量指标则是说明现象的质量高低的指标,表示事物的深度。 如:平均工资、劳动生产、商品价格 按指标数值的形式不同分

18、:绝对数(总量)指标、相对数指标、平均数指标。,按其作用或功能不同分(补充):描述指标、评价指标、预警指标。 描述指标:反映社会经济资源条件和基本情况的指标。如:社会劳动力资源总量,国民生产总值。 评价指标: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和考核的指标。如:产值利税率、产品销售率。 预警指标: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监测并根据指标数值对可能出现的总量失衡、结构矛盾、突出事件等异常情况进行预报的指标。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 2、统计指标体系 (1)概念:各种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群体所构成的整体。用来说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各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如:工业企业

19、是人力、物力、财力、生产、供应、销售等相互联系的整体活动。,为了反映工业生产经营的全貌就应设立产品、产量、产值、品种、质量、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工资总额、原材料、固定资产、资金及有关生产、财务指标组成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 (2)分类:基本统计指标体系、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基本统计指标体系是反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及地区、部门的基本情况的统计指标体系。 专题统计指标体系是指某一经济或社会现象(问题)而制定的专业统计指标体系。 如:经济效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统计指标体系。,第四节 统计的组织管理 一、统计的职能 国家统计系统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主体,国家统计系统是国家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而下建立

20、全国性的统计信息网络,担负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执行统计监督的任务。 国家统计兼有信息、咨询、监督三种职能。 1、信息职能,指国家统计部门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灵敏、系统地采集、处理、传输、存贮和提供大量的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经济信息。 2、咨询职能,指利用已经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与对策方案。,3、监督职能,指根据统计调查和分析,及时、准确地从总体上反映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运行状态,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期

21、检查、监测和预警,以促使国民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二、统计的组织 统计的组织必须贯彻集中统一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执行统一的方针政策和统计调查计划,贯彻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使用统一的统计报表和数字管理制度,以及协调统计、会计、业务核算制度和核算标准及分工等等。 我国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由各级政府部门的综合统计系统,各级业务部门的专业统计系统,以及城乡基层企业单位组成的基层单位统计组织所组成。 1、综合统计系统 2、专业统计系统 3、基层单位统计组织,三、统计的管理 我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统计工作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就必

22、须明确各级和各部门统计组织的职责。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必须注意处理好集中统一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国家统计与地方统计的关系,综合统计与专业统计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权益和责任。 四、统计的法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1984年1月1日颁布施行。1987年2月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对我国统计法的基本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1996年5月根据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进行修改。这些法规使我国的统计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的轨道,对于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发挥统计在经济建设中的服务和监督作用,提供了法律的保证。,是非题: 1,统计总体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三个基本特征. 2,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3,年龄,身高,体重是用数量来表示的,是指标.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值汇总来的. 5,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里成绩就是统计指标.,6,单位产品成本是数量指标,其值大小与研究的范围大小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