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老师乔晓玲20140908.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50487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19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辅导老师乔晓玲20140908.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辅导老师乔晓玲20140908.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辅导老师乔晓玲20140908.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辅导老师乔晓玲20140908.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辅导老师乔晓玲20140908.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辅导老师乔晓玲2014090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导老师乔晓玲20140908.ppt(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辅导老师 乔晓玲 2014.09.08,小学数学97班学习简报第三期,学员数: 176 研修日志 :提交数 266 评论数 4 推荐 9作业 :提交数 62 评论数 0推荐 4我的教学故事 :提交数 66 评论数 2 推荐 6论坛研讨:发帖数 460 回帖数 965精华帖数 3 实践成果展示 : 提交数 58评论数 0推荐 2班级学习简报 :发布数 2评论数 3,学情统计:,作业精萃:,提交者: 邓海献 (提交时间: 2014-8-11 11:34:13) 小学教学的实践中,以这次远程教育为切入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我总结了小学数学的五大特点,也从中获到点启示。 一、题材源于生活启示之一:教学要

2、基于学生的生活“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这样的题材选择体现了课程提出的“有意义的数学应该是现实的”这一理念,同时也启示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 二、突出解决问题启示之二: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解决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围绕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是小学数学的又一特点。 例如,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一课,教材提供的情景是班级开联欢会,桌上摆着一箱24

3、瓶的饮料和零星的9瓶,题中问“咱班有33人,这些饮料每人1瓶够吗?”,,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个过程:(1)从身边的生活实例引出计算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上述情景,并提出问题;(2)问题转化为计算“24+9=?”;(3)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小棒),自主探索计算方法;(4)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探索成果(计算方法);(5)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做一做”中的三道题。 从上例中不难看出,教学鲜活生动的场景后,能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力求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为学生创造探索数学知识的机会和条件,关注学生每一个

4、新知识的获取,在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给予足够空间启示之三: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中应该“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编排时要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

5、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 。,很多例题、“做一做”的插图,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民主的学习气氛。例如,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这一单元提供的例题就是让学生在小组中经历拼、摆、剪的过程。教材提示要给学生分组准备一些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具,让学生通过拼组活动,把一些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如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或三角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拼好后互相交流欣赏,让学生感受几何美、数学美,感受到图形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四、精心设计问

6、题启示之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的些问题。如“图中还可以比什么?”“还可以怎样分?”“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还可以怎样算?”“你是怎样想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数比较快?”。 设置这些问题,它们都是开放性的,既无标准答案,又无固定模式, 这样对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引导,对学生自主意识、创新意思的鼓励,同时也启示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五、体现算法多样启示之五:尊重学生的个性 数学课程中应当“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7、这一理念在一年级上册加减法含义的教学开始就引进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如4+1=5,教材上呈现了三种思路:点数法,1、2、3、4、5;接数法,4、5;组成法,4和1组成5。在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加减法、100以内加减法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你还可以怎样算?”等问话。允许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探索不同的算法,相互交流、比较、创造新的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们更提倡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对教学的研读和感悟是第一步。只有品出了其中的内涵,悟出了其中的精髓,把握住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脉搏,才能有效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这一“再创造”的过程。 (,期盼暑假的心情还触手可摸,一转眼,新学期又开始了。这几天一直在努力地改变假期的生活规律,能使自己的身心都能与新学期接轨。如果没有这个长长的暑假,我是断断不会喜欢酷热的夏天,我的身体也断断不能坚持教师这个工作十多年。感谢假期,感谢我的工作!同时也感谢各位同仁两个来月的相互学习。,结束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