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考点解读.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51317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2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二考点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考点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考点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考点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考点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二考点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二考点解读.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必修二考点解读,丽水中学 王绍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学科指导意见,人类的社会生产或经济活动总是与一个社会中的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经济活动的效益有着密切关系,把握这三个基本问题也就把握了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 人类的经济活动与人类政治活动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密切联系,培养崇高的文化追求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历史责任感。 在知识目标方面,通过学习,要能够感受人类丰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了解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了解中外重要的经济制度、活动方式、经济效益以及影响经济效益的诸多因素,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方法与能力目标方面,要学习收

2、集历史上有关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经济要素的原理方面来分析和认识不同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现象。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能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能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样,尊重并善于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主动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古代中国的经济,(一)确定单元主题: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特点 经济结构的含义: 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它有多重含义: (1)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来考察,则主要通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和构成来表现。 (2)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

3、组成和构造考察,则包括产业结构(如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构成等)、分配结构(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及其内部的结构等)、交换结构(如价格结构、进出口结构等)、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可以概括为:小农经济为主导; 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的手工业的发展; 在农业、手工业基础上的商业发展; 古代经济政策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影响; (二)学习方法指导:通过图表归纳整理基础知识 (三)注意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理解问题。 (四)注意将古代农业、商业相关知识与当前的“三农”、市场经济问题相联系。,专题总体把握:,考点1 农业

4、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建议: 1、重点、难点: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补充:(适当) (1)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2)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 “泰半之赋”:赋税沉重; “沉重力役”:徭役繁重; “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 (3)井田制、均田制的相关内容:,考点2 手工业的发展,教学建议 1、重点、难点: (1)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列举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3)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补充: 浙江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一些典型:丝绸生产、龙泉青瓷

5、等,考点3 商业的发展,教学建议 1、重点、难点: (1)古代商业发展概貌:包括古代商业的出现、“市”在历代的发展和商业都会崛起的史实。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补充:明清时期江浙地区一批中小工商业市镇的兴起;,考点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1)“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原因: 评价: (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产生: 发展缓慢的原因: 通过分析,使学生获取分析经济现象的方法。,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确立单元主题: A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 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6、 洋务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艰难,专题总体把握:,(二)历史概念补充: (1)近代化: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习惯上建国前的历史用近代化,建国后的历史用现代化。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主要体现为: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学化和人性化。 (2)近代工业: (3)近代民族工业: (4)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5)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及特性: (6)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 (三)重点理清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线索:几个重要阶段、原因、表现、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影响。 (四)并在此基础上分

7、析探究两个问题: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艰难发展的原因以及这种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五)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方法。如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分析中,正确认识外国侵略对中国资本主义造成的影响;如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作用;等等。,考点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 A.鸦片战争前: B.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原因、表现、影响。 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两个阶段的原因、表现、影响、特点。 补充: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考点

8、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1)民国时期民族工为曲折发展的历程;阶段、原因、表现、特点、影响。 (2)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确定单元主题:新中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 包括历史分期、阶段特点、重大探索活动、成果等 (二)重点:1、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2、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三)从另外的角度进行知识重新整合: 1、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2、新中国工业化的历程; 3、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4、中国与苏联、西方

9、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 5、新中国历次中共会议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影响; (四)把握一个理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专题总体把握:,考点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1、过渡时期(19491956年) (1)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19491952) (2)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3)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内容、实质和意义和评价 2、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 (1)正确决策: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八字”方

10、针: (2)失误:表现、后果、错误实质、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考点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考点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需要补充):实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意义: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基本任务: 中心

11、环节: 内容:管理体制: 所有制形式: 分配体制: 综合: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考点4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含义: 背景:国际、国内; 过程: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对外开放格局及特点: 补充:与鸦片战争后的“对外开放”的区别,考点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背景: 过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十四届三中全会 十五大 意义:,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社会生活变迁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

12、思想文化巨大变化的集中体现,学习时一定要和政治、思想文化内容联系起来,特别是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二)通过图表归纳整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各类基础知识。(以近代化史观审视演变历程,体会社会的进步) (三)学会归纳总结影响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势力传入中国) 2、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革命思潮的推动,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的影响) 3、人民思想解放的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 4、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生产力的提高。 5、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促进、影响。 (四)探究提高: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体现的特点,专题总体把握:,考点1

13、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点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考点3 大众传媒的发展,五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首先要准确把握本专题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这一主题。 明确世界是怎样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而树立全球化史观;认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而树立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 (二)、综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 2、血与火的政府 与掠夺 (手段和途径) 世界市场得以拓展(16世纪初19世纪) 3、“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4、走向整体的世界

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三)、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历史地图,通过历史的时空联系,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增强对这段历史的直观感受,还要注意同一时期历史的对比。 (四)、要学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从已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政治、物质、技术、市场等条件,推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条件,进而分析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专题总体把握:,考点1 新航路开辟,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新航路开辟 1、背景:原因、条件 2、过程:人物、路线 3、意义、影响:“四路”说 重要概念、问题: 1、“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的含义及影响; 2、新航路开辟(地理

15、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考点2 英国的殖民扩张,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1、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条件、表现。 2、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过程、原因。 补充: 早期殖民主义的形式及评价:,考点3 工业革命,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前提、条件:进程:重大发明 影响:扩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 前提、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垄断组织的出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辩证地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树立正确的世界意识: (1)多重作用: 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促进世界贸易、生产力的

16、发展。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客观上传播先进科技、文化,人类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 从道德角度看: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掠夺,使他们沦为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导致这些国家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 (2)启示: 科技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影响世界发展进程,只有掌握先进的科技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民族独立,改革开放,放眼世界,积极进取,继往开来。 概念辨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本专题复习时要紧紧抓住罗斯福新政这一核心内容,分成罗斯福新政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后的资本主

17、义新变化来掌握。认识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表现,理解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整的必要性。 (二)、要以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整,既要看到资本主义本质的不变性,也要看到它运行机制的发展性;要注意将历史现象同当前世界资本主义的现实状况联系起来,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复习时有意识地联系其他国家在国家干预经济方面的适当调整,如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若干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比较。 (四)、联系当今社会热点: 1、关注民生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建议本专题在复习时注意罗斯福新政内容和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 2

18、、应对金融危机,加强和改善经济宏观调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很容易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专题总体把握:,考点1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2、爆发的特点: 3、影响:,考点2 罗斯福新政,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罗斯福新政: 1、背景: 2、主要内容: 3、特点: 4、实质: 5、作用: 重要概念辨析: 1、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考点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19、: (1)二战后初期: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原因: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2)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3)美国的新经济: 时间、经济政策、具体措施、成效、局限性;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日本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1)德国创造的“经济奇迹”:表现、原因; (2)日本创造的“经济奇迹”:表现、原因; (比较德日经济发展的相似原因以及我国可以吸取的经验教训。) 概念辨析: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关于苏联经济体制的调整,首先要注意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道路的基本历程,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注

20、意斯大林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 (二)、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际上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种尝试,新经济政策是一种过渡,而“斯大林模式”才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这之后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也是针对斯大林模式提出的。 (三)、注意理解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四)、要加强与社会热点的联系,苏联和中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农业政策的成功与否对我们今天的农业政策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可以与当今的“三农”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可以将

21、苏联解体与中国现在深化改革的形势联系起来,以吸取其历史教训。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苏联改革遭受挫折的原因,正确对待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专题总体把握:,考点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苏维埃政权面监的严峻形势 内容: 影响: 2、新经济政策: 背景: 内容: 意义: 特点、实质: 提高:1、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考点2 斯大林模式,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斯大林模式 1、形成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全盘集体化: (1)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背景、

22、过程、结果、特点。 (2)农业全盘集体化:适当补充 2、确立标志: 3、表现特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4、评价:历史功绩: 弊端:,考点3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和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失败原因: 探究提高: 1、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2、苏联的改革和失败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启示。,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单元线索把握:一个中心: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总的发展态势。 三个基本内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

23、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主要表现; 3、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 (二)、复习本专题内容首先要理清三个关系:一是注重二战后美国倡导建立国际经济组织的主观目的与客观影响之间的关系,二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三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三)、本专题内容与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联系密切,复习时要注意本专题内容和时政热点之间的联系,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欧盟问题,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等。 (四)、学会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来分析认识问题,如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

24、在的问题,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进而理解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专题总体把握:,考点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原因:历史因素、现实因素、实力因素; 2、过程: (1)国际金融体系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确立美元的中心地位; 并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2)国际贸易体系建立关贸总协定; 3、评价:积极: 消极:,考点2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1、欧洲联盟:原因、形成和扩大的过程、欧元的诞生、影响、特点; 2、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特点、合作方式 探究提高: 发展中国家加入经济区域组织的利弊:,考点3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1、世界贸易组织:由来:过程:宗旨:作用、意义: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原因: 评价:机遇与挑战并存 探究提高: 1、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发展原因: 表现: 实质: 全球化利弊: 2、回顾经济全球化的历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