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download.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57735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0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download.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download.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download.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download.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download.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download.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download.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世界近现代专题复习之 1、维也纳体系 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 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 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 ,是历史的反动。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 会议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 入一个新时代。 v瓦解: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着阶级 矛盾、民族矛盾、神圣同盟国家内 部之间的矛盾;19世纪中期希腊独 立首先打破了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 欧洲版图;1830年比利时独立再次 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 ;法国七月革命后,维也纳体系名

2、存实亡;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 了维也纳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 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该体系。 维护机构:国际联盟。 矛盾 对待德国问题 殖民霸权问题 纽结点 欧洲霸权问题 海上霸权问题 国际联盟问题 德国赔款问题 欧洲安全问题 法 德(战胜国与战败国的主要矛盾) 几对主要矛盾 英 法(争夺欧洲霸权的主要矛盾) 美 日(争夺亚太地区的主要矛盾) 美 英(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矛盾) : 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协约国在赔款 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调整; 洛迦诺公约是 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调整。 调整 瓦解 : 1935年

3、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充陆军, 积极重建空军,并开始建造军舰。 1936年德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 赛和约。 v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 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 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 。 v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v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 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雅尔塔体系 含义: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 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 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 是雅尔塔体系。 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

4、,重划法西斯战 败国及及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 v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 v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 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 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 新时代。 v v 发展历程:19451955年是体系的形成和战后 初期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出现:19551969年是美 苏冷战中的局部缓和;19691985年是美苏缓和中 的激烈争夺;80年代未到90年代初,是体系的瓦解 时期。 世界格局多级化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力量多极化是两极世 界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美苏两 国的力量相对衰落;西欧、

5、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 与美国差距逐步缩小,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 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一些第三世界 国家的壮大。两极格局的瓦解,使多极化的趋势不可 逆转。 v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影响,就目前情 况来看,国际关系中存在着美国、日本 、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 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着世界各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 中心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 ,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 有助于世界安全与稳定。 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发生的。 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 国,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的。 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两次大的

6、国际格 局变动不同: 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要通过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妥 协来实现,这取决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而综合国 力对比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 时间。因而,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也必然是一个 缓慢演变的过程。 v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v及特点: 定义:所谓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就是在一 定时期内,在一流强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 成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体系。 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 断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到质变, 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 19世纪初至当代,国际关系割据先后 经历了四个局面:既维也纳体系 凡尔塞-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 系世界格局多极化

7、 解体: 是由于这种均势被打破,无法保持下去 的结果,是国际格局下各种矛盾斗争的 结果。 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 实力的消长政治、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 的比较 v相同点: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 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都有通过一 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瓜分世界版图 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都是大 国意志 的体现,其内容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 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 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消长而瓦解、破坏 。 v 不同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 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家的意志 ; 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

8、家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是 资本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妥协。 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 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 然随着德国等的崛起而破产;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 国的妥协。 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 矛盾;而后者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三次国际格局变动中中国国际地位的 变化 v第一次变动: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 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华盛顿会议签订 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 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 配之下。 v第二次变动:中国人民

9、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 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 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v第三次变动: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08高考试题感悟 v(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31)1945年,美国 总统杜鲁门对人说:“由于这个宪章,你们实 现了三十年前那个伟大政治家伍德罗威尔 逊的理想。”这里“威尔逊的理想”是建立 vA.联合国 B.欧洲联盟 vC.东南亚国家联盟 D.国际联盟 v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现代国际组织的 掌握,杜鲁门所说的宪章是联合国宪章,反 映了其对联合国与国联关系的看法

10、。解题的 关键是确定1945年前的“三十年”的所指,再 联系当时美国总统威尔逊关于建立国联的设 想进行判断。 v(08年山东文综,14)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 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 是 v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v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v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 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v解析: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20世纪70 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两极格局受冲击 ,多极化趋势出现。本题的立意在于引导学 生从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 v(08年广东文基,35)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 政治目的是 v对付苏联威胁 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抵消美国优势 准备武

11、装解放东欧 vA. B. v C. D. v解析:B 考查基础知识,二战后欧洲一体化 的政治目的是对付苏联的威胁和抵消美国的 优势。的说法明显错误。 v(08年广东单科,23)1960年,法国总统戴 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 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 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 的是 v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v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 v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v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v解析:B。1960年代,西欧国家复兴,法国 拥有原子弹,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 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这对原来的两极格局 是一个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