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心得体会二.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315870 上传时间:2025-07-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心得体会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心得体会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心得体会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心得体会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心得体会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心得体会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4升新时代推动中诿地区蝇起座谈会,为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超起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极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e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蝴起新期率.总书记强调,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深材料基地、现代装得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理的地位。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推动中部地区蜴起擘画了更

2、加清晰的蓝国、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今年是党中央提出“促迸中部地区郸起“20周年。20年来,中部地区各领域各方面实现全面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中部地区面貌发生了朝天次地的变化,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金,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为中部地区螺起如何更进一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那起新篇章指明了方向。推动中部地区端起的历史轨迹我国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2003年提出东北振兴,一系列重大举措对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武大作用。当时,东部沿海率先开放并“遥遥领先”,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等战略也推进得如火如

3、荼.在全国区域战略的拼图中,唯独缺了山西、河南、湖北、安徐、江西、湖用这六个省。这让中部地区一度陷入全国经济增长的“盆地12001-2003年,中部六省GDP年均增速分别低于东部、西部地区1.8、0.4个百分点.从人均GDP看,中部六省从全国平均水平的88%1980年),持续下降到1990年的83%、2003年的75%.为此,党中央适时提出推动中部地区堀起,有其历史的逻辑和必然性.2(X)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促进中部地区蝙起”,I司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迸、共同发展*2006年,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干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8卜发.要求将中部地区建设成为“全国更要粮食生产茶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即“三能地、一枢钮”)。2007年,国家促进中部地区旭起工作办公室在国家发改委正式挂牌。2008年,国务院批红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09年,号促进中部地区岷起规划*出台,困绕,三基地、一枢纽”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部阖起的主要任务和工作Ifi点.地后,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葩区规划、山西省设立国家资源型经济转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

5、经济区等一系列犯设规划得以批发,中部地区塌起快速落地,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实翩促进中部地M也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丸提出新形势卜促进中部地区堀起,要推动电点地区加快发展、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全方位扩大开放等新要求。2016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发布,时中部地区的发展定位,在偏重传统产业的“三基地、一枢纽”基础上,提出了“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近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的建设目标(即“一中心、四区”1一系列整体规划、实施意见和后续具体举措的出台,标志着中部地区嘘起进入更具操作性的实质性推进阶段。2019年5月,习近

6、平总朽记在南吕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谀会.提出“要紧扣高侦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这一阶段更加强调中部地区蝮起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盘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中部地区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苻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著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随水平,着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并困绕2025年和2035年主要目标作出部署“中部地区加快推进周质审发展,创新发展动俄不断增强,产业基础明显改善,中部地区堀起不断迈出新步伐.中部地区崛起取

7、得的成就及面临的短板近年来,中部地区崛起在相关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中制地区发展站到J更高起点上。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稳步推遂.中部有份按照国家规划,大力推进全国粮食生产茶地和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建设,中部中国重要粮仓的地位更加稳固。2023年中部6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9.2%,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有5个在中部,河南小麦产量超过全国总6的1心。中部地区也成为全国重要特色农产M生产暴地,中部能源原材料把地建设不断提速。中部省份把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俄海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也视原材料科学利用和价值提升,推动菸础材料产业换

8、新,提高特色材料市场竞争力。“十三五”期间,山西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媒炭先进产熊占比达到68%.江西更稀土矿约占全国273.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市要的有色、稀土资源基地,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破茧化蝶.中部地区加快推进产业基咄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先3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费分别达27.3%和17.8%,高新技术企业8.25万家,占全国总数约40万家的21%。2023年,安金汽车产成2491万辆、增K48.1%,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增长60,.郑州中铁装备盾构机产销量连块六尔全球第一。综合交通枢纽优

9、势和地位得到加强“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具有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快构建,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河南率先在全国建成米字形将铁网。江西成为全国忏个所有设区市通时速350公里高铁的行份,湖雨长沙四小时肮空经济网、省内两小时高铁通勤版格本形成,亚洲最大的专业货运机场湖北鄂州花湖机场全面运行。安於江淮运河全线通航,双通道达海、两运河入江、河江海联运新格局正在形成.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诳。中部省份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收珞.以城市群、慈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

10、公用、产业配货等设施提级扩能,中部“全国新型城镇化型点区”的定位和作用正在实现.2022年,中部六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历史性突破60%大关.山西“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新型城镇化格局加快形成,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中部省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及普惠的民生福祉,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笑能力和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卜三五”期间,长江、黄河淮河和洞庭湖、那阳湖等大江大河治理取得积极进展,江西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实现设区市全覆靛。山西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全方位开放城要支技区暴本成型,中部省份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

11、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京津翼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发展也略,有力支撑全国新一轮全方位开发开放,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空间由沿海向内陆地区拓展,加快形成东中西区域艮性互动、协调发展新同面。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湖南,海关机构实现市州全覆盖,湖南进出口年均增幅全国第一.河南空中、网上等“四条丝绸之路”联通世界,白创区、自贸区等“五区联动”能级提升,郑州机场客货运吞吐时跃居中部地区“双第一”.在忠纳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中部地区蟾起特别是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弱项短板。比如,经济占比卜,降.数据显示,2003、2013、2023年三个节点,中部六省GDP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2.57%,21.67

12、21.41%,呈减少趋势。河南,作为中部第经济大省,经济增速已经连续四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又如,研发投入总体不足。2022年中部六省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除安徽外其他五省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如,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2022年,中部六省常住人口城镣化率为60.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中部地区仍存在战略定位不清考、比较优势不聚焦、差异化发展意识不强,以及要素流动不畅、枢纽作用发挥不够、战略谋划不足等问册。如何在更高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部地区的区位、资源、环境索赋得天独厚,后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更高起点”,不仅表明任务

13、更重,要求更高:还款味若,今日之“阑起”,要有更加故锐的“当下“遨识,有更强烈的时代性、更多元的内涵.加强与其他市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拷新发展格局。在史高起点上推动中部地区阖起,一定要把中部放到整个国家版图中定位思考.为此,中部各省应在更高起点上对自身的产业优势、生态翦础、比较优势等进行再梳理再聚焦,提升区域协同水平.一方面,努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如中部地区联合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规划建设京广先进制造业走庭,推迸制造业高端要素优化配置:探索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向质量发展合作新机制打造中部地区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示范区.另一方面,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承接。中部地区应创新与京津

14、就、粤港澳大港区、长三角三大地市群的产业合作机制,聚焦本地产业优势与科研条件,探索共建科创带、产业带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飞地等,积极承接东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研发中心向中部地区转移。结合中部地区实际,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必须持续着力构建富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制造业Ifi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竞争优势,根极打造新兴盛能、新材料、

15、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突出未来产业破冰攻关,依托创新联合体.实撼一批重大创新项目,培育形成若干未来产业的新增长极.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围绕制度性开放、扩大经贸人文合作、加快瞅入全球创新跳、拓宽开放通道等方面,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路】实旅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功能区提质行动,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与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电立合作关系吸弓I国际创新资源和项目落地,加快融入全球创新链。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主动对接新亚欧大陆桥、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的电设和升级,提升“铁公水空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更好发挥“贯通东西、连接南北

16、作用。坚持高啦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努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除、肉、奶等里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坚持最严格的捌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地提升。加强大中型、智能化、笈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钻农业.进一步提升燃炭、稀土等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增强煤炭等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注奠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要案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规划、统建

17、设、统一管护机制,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钺服务农民功能,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肱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股务体系,发展壮大新型农村然体经济,协同推诳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江大河和屯要湖泊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粽合治理、协同治理,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旗短板.大力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行动、Yj能降碳烟效行动、减碳科技创新行动,做

18、强绿色制造业和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构建绿色低碳衢环经济体系。“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故略意图,始终紧扣中部地区作为我国理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符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踪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出珞定位,蓿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推动中部地区蝇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近日,习近平总甘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堀起的若干政策措施.对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堀起作出进一步谋划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说,中部地区这个“脊梁”要更硬一点,补补,丐”,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背梁”二字生动凸现出了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充要支撑作用.中fit:地区承东启

19、西、连南接北,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用,发展潜力很大.中部地区以的占全国1/10的国上面积.承载了约1/4的人口数At创造J约5的经济总Iib是我国城要很自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框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由大战略决策.2019年5月21日,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期间主持召开首次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从8个方面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并要求“研究提出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2021年3月30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

20、2025年和2035年两个时间啰点提出奋斗目标:今年3月20日,总书记在湖谕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旭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并明确要求,”研究提出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举措“。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的新时代推动中制地区加快解起的若干政策措施?,为中部地区加快燃起提供了明晰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部地区势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产业基础明显改善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绿色低琰转型步伐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2023年,中部地

21、区生产总值近27万亿元,在全国占比超过1/5,中部“背梁”的骨支撑作用愈发明显.“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山西、安第!、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嵋起新篇章.”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愫快墟起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徇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取得新的心大突破.要充分发挥科教资源集聚的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e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你局未来产业。发挥区位优势,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促进要素高效自由便捷流动,更好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电设美丽中部.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省水平安全相互促进。奋斗实干,成就未来。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中部地区战略定位,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苴大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有力开创新时代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