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60102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6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考 纲 点 击,(1)中国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考 情 播 报,1、,总览知识体系,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程:古代近代现代,见证:,汉字,史书典籍,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关系,意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内涵;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原因,原因,意义,考点整合,一、中国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2、,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大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化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易错知识归档,1、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民族之间文化有共性,2、既然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各民族文化就是相同的。,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3、各民族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非简单相加,而是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传播过程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典例1: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

3、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典例2: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 (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中华各民族

4、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B C D,考点整合,一、中国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大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化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3、中华文化民族性的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

5、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题1:2010年11月16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炙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的成功入选 ( ) 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可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有利于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完全融合 A B C D,题2: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在海外的华文学校中使用的是繁体字、注音符号,而大陆使用的是简体字、汉语拼音。目前,台湾与大陆达成共识提倡使用简体字,但也不反对使用繁体字。台湾与大陆所达成的共识说明 ( ) 中华

6、文化是连接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 B C D,考点整合,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2、内涵: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3、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典例: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

7、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辨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指我们的优秀文化能被其他民族文化吸收、借鉴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直击生活,1、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存而不相悖“。正是这种包容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8、。,2、在对待外来文化上,中华民族始终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如:佛教;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仍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等。,3、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的侵蚀、冲击,中华文化要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 展的独立性,这样中华文化就不会走向衰落,而会走向辉煌。,内引外联,1、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2、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3、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5、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

9、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6、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10年6月20日上午,以“聚焦民主,惠泽两岸”为主要议题的第二届海峡论坛大会厦门海峡会议中心海峡厅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论坛大会并致辞。他指出“当前,扩大和深化两岸民间交流,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同时也具有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 (1)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10分) (2)这种关系对我们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启示?(10分),答案:(1)台湾文化是由于历史、地理原因而形成的具有明显台湾区域特征的地方文化,它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台湾文化根源于中华文化,它与中华文化之间是个性与共性、叶与根的关系。台湾文化具有明显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因此我们应加强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发展弘扬中华文化,以文化为纽带,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