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率失真函数.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60612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4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章率失真函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九章率失真函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九章率失真函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九章率失真函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九章率失真函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章率失真函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章率失真函数.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率失真函数,无失真信源编码和有噪信道编码告诉我们:只要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小于信道容量,总能找到一种编码方法,使得在该信道上的信息传输的差错概率任意小;反之,若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大于信道容量,则不可能使信息传输差错概率任意小。 但是,无失真的编码并非总是必要的。,香农首先定义了信息率失真函数R(D),并论述了关于这个函数的基本定理。 定理指出:在允许一定失真度D的情况下,信源输出的信息传输率可压缩到R(D)值,这就从理论上给出了信息传输率与允许失真之间的关系,奠定了信息率失真理论的基础。 信息率失真理论是进行量化、数模转换、频带压缩和数据压缩的理论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信息率失真理论的基本

2、内容,侧重讨论离散无记忆信源。 首先给出信源的失真度和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与性质;然后讨论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数计算;在这基础上论述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失真测度,一、失真度 从直观感觉可知,若允许失真越大,信息传输率可 越小;若允许失真越小,信息传输率需越大。 所以信息传输率与信源编码所引起的失真(或误差)是有关的。,首先讨论失真的测度。 离散无记忆信源U,信源变量Uu1,u2,ur,概率分布为P(u)P(u1),P(u2),P(ur) 。 信源符号通过信道传输到某接收端,接收端的接收变量V v1,v2,vs 。 对应于每一对(u,v),我们指定一个非负的函数:,称为单个

3、符号的失真度(或失真函数)。 通常较小的d值代表较小的失真,而d(ui,vj)0表示没有失真。,若信源变量U有r个符号,接收变量V有s个符号,则d(ui,vj)就有rs个,它可以排列成矩阵形式,即:,它为失真矩阵D,是 rs 阶矩阵。,须强调: 这里假设U是信源,V是信宿,那么U和V之间必有信道。 实际这里U指的是原始的未失真信源,而V是指失真以后的信源。 因此,从U到V之间实际上是失真算法,所以这里的转移概率p(vj/ui)是指一种失真算法, 有时又把p(vj/ui) 称为试验信道的转移概率,如图所示。,例1 离散对称信源(r=s)。信源变量Uu1,u2,ur ,接收变量V v1,v2,vs

4、。定义单个符号失真度:,这种失真称为汉明失真。汉明失真矩阵是一方阵,对角线上的元素为零,即:,对二元对称信源(sr2),信源U0,1,接收变量V0,1。在汉明失真定义下,失真矩阵为:,例2 删除信源。信源变量Uu1,u2,ur ,接收变量V v1,v2,vs (s = r+1) 。定义其单个符号失真度为:,其中接收符号vs作为一个删除符号。 在这种情况下,意味着若把信源符号再现为删除符号vs时,其失真程度要比再现为其他接收符号的失真程度少一半。 若二元删除信源s 2,r3, U0,1,V0,1 ,2 。失真度为:,则,d(0,0)=d(1,2)=0 d(0,2)=d(1,0)=1 d(0,1)

5、=d(1,1)=1/2,例3 对称信源(s = r) 。信源变量Uu1,u2,ur ,接收变量V v1,v2,vs 。失真度定义为:,若信源符号代表信源输出信号的幅度值,这就是一种以方差表示的失真度。它意味着幅度差值大的要比幅度差值小的所引起的失真更为严重,严重程度用平方来表示。 当 r3时, U0,1,2,V0,1,2 ,则失真矩阵为:,上述三个例子说明了具体失真度的定义。一般情况下根据实际信源的失真,可以定义不同的失真和误差的度量。另外还可以按其他标准,如引起的损失、风险、主观感觉上的差别大小等来定义失真度d(u,v)。,二、 平均失真度,信源 U 和信宿 V 都是随机变量,故单个符号失真

6、度d(ui,vj) 也是随机变量。显然,规定了单个符号失真度d(ui,vj) 后,传输一个符号引起的平均失真,即信源平均失真度:,在离散情况下,信源Uu1,u2,ur ,其概率分布P(u)P(u1),P(u2),P(ur) ,信宿V v1,v2,vs 。 若已知试验信道的传递概率为P(vj/ui)时,则平均失其度为:,若平均失真度D不大于我们所允许的失真D,即: D D 称此为保真度准则。,信源固定(给定P(u),单个符号失真度固定时(给定d(ui,vj) ,选择不同试验信道,相当于不同的编码方法,所得的平均失真度是不同的。 有些试验信道满足D D,而有些试验信道DD。 凡满足保真度准则-平均

7、失真度D D的试验信通称为-D失真许可的试验信道。 把所有D失真许可的试验信道组成一个集合,用符号BD表示,即: BD=P (vj / ui): D D,信息率失真函数及其性质,一、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信源给定,且又具体定义了失真函数以后,总希望在满足一定失真的情况下,使信源传输给收信者的信息传输率R尽可能地小。即在满足保真度准则下,寻找信源必须传输给收信者的信息率R的下限值-这个下限值与D有关。 从接收端来看,就是在满足保真度准则下,寻找再现信源消息所必须获得的最低平均信息量。 而接收端获得的平均信息量可用平均互信息I(U;V)来表示,这就变成了在满足保真度准则的条件下,寻找平均互信息I(

8、U;V)的最小值。,R(D)-信息率失真函数或简称率失真函数。 单位是奈特信源符号 或 比特信源符号,率失真函数给出了熵压缩编码可能达到的最小熵率与失真的关系,其逆函数称为失真率函数,表示一定信息速率下所可能达到的最小的平均失真。,二、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允许失真度D的下限可以是零,即不允许任何失真的情况。,1、 R(D)的定义域,R(D)的定义域为 且:,解:,例4 设试验信道输入符号集 ,各符号对应概率分别为)=1/3,1/3,1/3 ,失真矩阵如下所示,求 和 以及相应的试验信道的转移概率矩阵。,令对应最小失真度 的 ,其它为“0”,可得对应 的试验信道转移概率矩阵为,上式中第二项最小

9、,所以令 , ,可得对应 的试验信道转移概率矩阵为,2、 R(D)是关于平均失真度D的下凸函数,设 为任意两个平均失真, ,则有:,3 、 R(D) 是 区间上的连续和严格单调递减函数。 由信息率失真函数的下凸性可知, R(D)在 上连续。又由R(D)函数的非增性且不为常数知, R(D)是区间 上的严格单调递减函数。,信息率失真函数的一般形状,已知信源的概率分布P(u)和失真函数d(u,v),就可求得信源的R(D)函数。原则上它与信道容量一样,即在有约束条件下求极小值的问题。 也就是适当选取试验信道P(v|u)使平均互信息最小化,,其约束条件为:,离散无记忆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数,对于等概、对称

10、失真的信源,存在一个与失真矩阵具有同样对称性的转移概率分布达到率失真R(D)。,解:由,例5有一个二元等概平稳无记忆信源 ,接收符号集为 ,且失真矩阵为 :,求率失真函数R(D) 。,由于信源等概分布,失真函数具有对称,因此,存在着与失真矩阵具有同样对称性的转移概率分布达到率失真R(D) ,该转移概率矩阵可写为:,由于 ,因此对于任何有限平均失真,必须 。于是转移概率矩阵变为:,对应此转移概率矩阵的平均失真: 因此 可求出此时的互信息为:,相应的率失真函数R(D)如图所示。,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定理 (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香农第三定理) 设R(D)为一离散无记忆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数,并且有有限的失真测度D。对于任意D ,以及任意长的码长k,一定存在一种信源编码C,其码字个数为 使编码后码的平均失真度 。,定理的含义是:只要码长k足够长,总可以找到一种信源编码,使编码后的信息传输率略大于(直至无限逼近)率失真函数R(D),而码的平均失真度不大于给定的允许失真度,即:,由于R(D)为给定D前提下信源编码可能达到的下限, 所以香农第三定理即说明了: 达到此下限的最佳信源编码是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