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62111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王永元 2007/8/14 苏州,电磁感应1.划时代的发现,教材内容的展开思路大致为 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电和磁间似无关 转化思想生猜想 几经研究仍未果 机遇青睐局限破 法拉第心系“磁生电”: “电可生磁”震欧陆 对称思考创新路 静态实验千百度 “磁生电”在暂态处,科学家的思考、研究时的迷失与最后成功 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难得素材,(1)关于科学史情景的探究,常见的探究教学形式有三种: 一是实验探究;二是理论探究;三是科学史情景的探究。,科学史情景的探究三个典型案例: 一是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见必修1第二章第5节);二是

2、牛顿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见必修2第七章第2、3节); 三是法拉第的划时代的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科学史情景的探究教学要求体验和学习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史情景探究的教学设计重蹈关键性步子,(2)回眸与启迪: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过程,课题的提出:统一的信念,对称的思想 失败的启迪:突破传统,才能创新 成功的诀窍:不懈的努力,敏锐的洞察力,纵观法拉第的发现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对称思考创新路 思维定势遭挫折 偶然成功却迷茫 不懈追求得真谛。,伟大的法拉第:献身科学,淡泊名利,(3)“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的教学设计,背景介绍 设置问题 设计实验 交流评价 初始假设 未果实验 突破 领悟 析因 概括

3、界定 引申 启迪 问题,(4)关于偶然发现和机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从实验观察本身来看并不难,难的是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如何“理出头绪”、“分析论证”和“归纳结论”。 即如何从观察到的有关电磁感应的现象、推出电磁感应产生的一般条件,这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还是能力培养和方法论教育的着力点。,(1)本节课三个实验的观察重点不同 实验1(图4.2-1所示实验)导线切割磁感线 实验2(图4.2-2所示实验) 相对运动 实验3(图4.

4、2-3所示实验) 磁场变化,(2)关于分析论证,归纳结论,得出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教学建议,“猜想反驳” 归纳和演绎,教学片断,当闭合电路与磁铁间相对运动时尝试性理论1,当闭合电路所在处磁场的强弱发生变化时,闭合电流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尝试性理论2,磁场强弱B“未变”,闭合电路包围面积S“变” 也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尝试性理论3,新的问题: 对“尝试性理论2”“尝试性理论3”,能否做进一步概括? 怎样概括? 尝试性理论2:闭合电路包围面积S不变;磁场强弱B变化 尝试性理论3:闭合电路包围面积S变化;磁场强弱B不变 两个因素:面积S和磁场强弱B; 是否有一个物理量也包含这两个要素 ?,电磁琴,教学片

5、断,案例3愣次定律,愣次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原因有:一是涉及的因素多(磁场方向、磁通量变化、线圈绕向、电流的不同流向等),关系复杂;二是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1)愣次定律的得出,利用“中介(中间量)”研究或表述问题的方法值得注意,(2)对愣次定律的理解, 明确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正确理解“磁通量的变化” 正确理解愣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愣次定律中“阻碍” 含义的问题链, 从能量守恒角度看愣次定律,教学片段,“楞次定律”探究性教学 选好仪器、接好电路之后,学生分组做实验。,初步结论:有的得到原磁场的方向与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而有的却得出相反的结论。

6、 什么时候原磁场的方向与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什么时候原磁场的方向与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难点是对磁通量的变化及磁通量的变化率的理解。,感应电动势概念的建立 引入 ; 比较 ; 实例 建立感应电动势这一概念思路可以归纳为: 电磁感应现象电流感应电流电源感应电动势。,教学片断1:构建“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猜想的教学设计,问题1:在图11所示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偏转原因是什么? 问题2:电流表指针偏转程度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问题3:该实验中,将条形磁铁从同一高度插入线圈中,快插入和慢插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图 11 条

7、形磁铁插入线圈,猜想 检验 进一步的猜想,教学片断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量化研究的教学设计,图 12,教学片断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量化研究的教学设计,图 14,5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本节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并对其形成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1)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的教学,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思路,(2)洛伦兹力与动生电动势的教学,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思路,洛伦兹力与动生电动势的具体关系 在问题链后再增加一个问题:“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所产生的电动势,哪些作用充当了非静电力?” 引导学生从洛伦兹力的角度推导计算动生电动势大小的表达式。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8、可按三种不同的思路推导动生电动势计算式:一是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二是从动生电动势产生与洛伦兹力关系的角度推导;三是从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推导。,6互感和自感,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都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 互感电动势和自感电动势都是感应电动势,把感应电动势区分为“互感电动势”和“自感电动势”的着眼点在于产生电动势的原因来自于自身还是外部,这种区分的重要性还在于它们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1)互感现象的教学 教学中,注意做好课本图4.12所示的实验(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第一个实验),是同学对互感现象有一个感性认识,并明确互感现象的存在。 加深学生对互感现象的了解:教学中还可利用可拆变压器

9、,自己绕制原、副线圈进行实验,并使副线圈电路中的灯泡发光;或者利用收音机中的“磁性天线”演示。 关于互感现象的应用及防止,教师可再收集一些这方面的实例,介绍给学生。,(2)自感现象的教学 基本思路是:先做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然后运用电磁感应的有关规律(主要是愣次定律)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理解自感电动势的作用。这样展开教学,思路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 值得说明的是,自感现象的教学也可按侧重于“理论探究”的思路进行设计先不做实验,而是分别从分析(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实验的电路入手,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电磁感应有的关规律进行理论探究,对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

10、作出预测,然后再用实验加以验证这种设计适于基础好的学生,既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对自感产生物理原因的深入理解。,教学片断,7涡流 关于涡流几个实验,关于涡流几个实验,制作:将铜棒折成一个秋千架;在秋千架的横梁上焊接两只用细铜丝做成的悬线环,然后将秋千架穿入木板上的两个小孔,上下用螺母固定;截取雪糕棒长度的12,在其一面的中点用粘合剂粘接磁铁,另一面的中点则粘接一个用卡纸画制的小动物、雪糕棒(荡板)的两端各钻一小孔; 剪两条细线,一端打结后穿过小孔,另一端系一只自制的小钩,将两钩勾在悬线环上; 用粘合剂把铜板与物理小车的车面粘合在一起。,可以先将该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将分别是闭合与

11、断开的两个铝环水平置于横梁杆子的两端(即圆环孔朝上)这样条形磁铁上下插入环圈,这样铝环受很小的力就可以上下偏转(类似于跷跷板)。这样便于学生观察。 演示:用磁铁插入、拔出断环B时,并增加其插拔的次数,(尽量是插拔的频率与铝环摆动的频率相同,以达到共振的效果)发现,断开的铝环B也随着磁铁摆动起来,振幅超过1cm。 让学生和以前的知识形成冲突。寻找原因。 原因:断开的B环发生的运动主要是由于感应涡流而引起的。,),电磁阻尼,电磁驱动,教学片断,思考讨论: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引入“电磁阻尼”的概念。 新的问题:为什么微安表在运输过程中应该把它的两个接线柱连在一起? 此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栏目的内容分析线圈骨架的作用。,教师介绍:一种检测微安表内部是否断路的简易实验方法。 学生活动:如图13所示,检测微安表内部是否存在断路故障(做一做)。 提出问题:为什么能用这种方法能检测微安表的内部是否断路?,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