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五章聚合方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62976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五章聚合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五章聚合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五章聚合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五章聚合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五章聚合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五章聚合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五章聚合方法.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聚合物生产实施的方法,称为聚合方法。,溶解性,沉淀聚合,非均相聚合,均相聚合,第五章 聚合方法,聚合物单体互溶,单体形态,气相聚合,固相聚合,在单体沸点以上聚合,在单体熔点以下聚合,聚合物单体部分溶,聚合物单体不溶,一. 引言,2,本体聚合:单体本身加少量引发剂(甚至不加)的聚合。 溶液聚合 :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 悬浮聚合 :单体以液滴状悬浮于水中的聚合。 乳液聚合 :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乳化剂配成乳液状态所进行的 聚合。,气相聚合:只用极少量稀释剂作催化剂的分散介质,并在单体沸点以上温度下的聚合。 固相聚合 :固体单体在其熔点以下(或在单体熔点以上,聚合物熔点以下)的

2、聚合 (实质为不添加介质的本体聚合) 熔融聚合 :聚合温度在单体和聚合物熔点以上的缩聚。(本质也为本体聚合) 界面缩聚 :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在界面上发生的缩聚反应。 淤浆聚合:引发剂和聚合物均不溶于单体和溶剂的聚合。 均相聚合 :单体、引发剂和聚合物均溶于同一溶剂的聚合。(包含本体和溶液聚合) 沉淀聚合 :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和溶剂,在聚合过程中形成的聚合物不断沉淀析出的 聚合。,3,工程,间歇聚合,连续聚合,间歇聚合 单体物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结束后一次出料。,连续聚合 单体等物料不断进料、连续出料的聚合。可以是单釜或多釜串联。,4,自由基聚合方法,离子和配位聚合方法,逐步聚合

3、方法,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悬浮聚合 乳液聚合,溶液聚合 本体聚合,熔融缩聚 溶液缩聚 界面缩聚 固相缩聚,根据产品性能的要求与经济效益,选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5,5.2 本体聚合,组成: 单体: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单体;引发剂(或无),定义:单体本身加少量引发剂(甚至不加)的聚合。,助剂,色料 增塑剂 润滑剂,聚合场所:本体内,本体聚合的优缺点:,6,2、缺点 体系很粘稠,聚合热不易扩散,温度难控制 轻则造成局部过热,产品有气泡,分子量分布宽;重则温度失调,引起爆聚。(关键:散热),解决办法:分段聚合,预聚:在反应釜中进行,转化率达1040,放出一部分聚合热,有一定粘度。 后聚:在模板中聚

4、合,逐步升温,使聚合完全。,1、优点 产品纯净,不存在介质分离问题,可直接制得透明的板材、 型材聚合。设备简单,可连续或间歇生产。,7,聚合实例:聚苯乙烯,有机玻璃(PMMA),8,5.3 溶液聚合,定义: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组成:单体,引发剂,溶剂,聚合场所:在溶液内,本体聚合的优缺点:,优点,缺点,散热控温容易,可避免局部过热 体系粘度较低,能消除凝胶效应,溶剂回收麻烦,设备利用率低 聚合速率慢 分子量不高,9,1、溶剂的加入可能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分布; 溶剂导致笼蔽效应使f 降低; 溶剂的加入降低了M,使 Rp 降低; 向溶剂链转移的结果使分子量降低。 2、溶剂对聚合物

5、的溶解性能与凝胶效应有关 良溶剂,为均相聚合,M不高时,可消除凝胶效应 沉淀剂,凝胶效应显著,Rp ,Mn 劣溶剂,介于两者之间,溶剂对聚合的影响:,10,1. 溶剂的活性 溶剂是介质,对引发剂有诱导分解作用(极性溶剂),有链转移反应。 故一般选择活性低的溶剂。 2. 溶剂的溶解性 选用良溶剂,有可能消除凝胶效应。 3. 沸点须略高于聚合反应温度。 4. 安全性:毒性低。 5. 经济性:价格要低。,工业上,溶液聚合多用于聚合物溶液直接使用的场 合如涂料、胶粘剂、浸渍液、合成纤维纺丝液,关键:溶剂的选择:,11,5.4 悬浮聚合,一个小液滴相当于本体聚合的一个单元。,定义:单体以小液滴状悬浮于水

6、中进行的聚合。,组成:单体(油溶性)、引发剂(油溶性) 、水、分散剂,优点: 1、体系粘度低,产品分子量及其分布稳定; 2、分子量高,杂质少; 3、后处理工序简单。,缺点:产品中含有少量分散剂残留物,影响性能。,关键:分散和搅拌作用。,本体聚合的优缺点:,12,悬浮聚合得到的是颗粒,粒径在0.01 5 mm 范围 粒径在1 mm左右,称为珠状悬浮聚合 粒径在0.01 mm左右,称为粉状悬浮聚合 颗粒形态是指聚合物粒子的外观形状和内部结构状况 颗粒形态,紧密型:不利于增塑剂的吸收,如PVC 疏松型:有利于增塑剂的吸收,便于加工,颗粒大小与形态,13,通过搅拌,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单体液层分散成液滴

7、。单体和水界面间存在着一定的界面张力。界面张力越大,形成的液滴也越大。剪切力和界面张力对成滴作用影响相反,在一定搅拌强度和界面张力下,大小不等的液滴通过一系列分散和合一过程,构成动平衡。最后达到一定的平均细度。,悬浮单体液滴分散过程示意图,液液分散和成粒过程:,14,1、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2、降低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 使液滴变小。,吸附在液滴表面,起机械隔离作用,是一类能将油溶性单体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悬浮液的物质。,分散剂的分类,起分散作用,使液滴稳定的物质。,15,分散剂的分散作用原理图,16,机械强度(一般强度愈大,颗粒愈细); 2、分散剂种类和浓度; 3、水与单体比例(水

8、油比); 4、聚合温度; 5、引发剂种类和用量; 6、单体种类等。,悬浮聚合一般采用间歇方法聚合。如氯乙烯、苯乙烯。,影响悬浮聚合的因素:,17,PVC悬浮聚合颗粒图,作业:思考题1,3,18,定义:单体、水、引发剂、乳化剂配成乳液状态所进行 的聚合。,组成:单体(油溶性)、分散介质(水)、引发剂(水 溶性)、乳化剂。,5.5 乳液聚合,单体,稳定的乳状液而进行的聚合,乳化剂,搅拌,分散介质,1、单体 主要要求:可进行自由基聚合且不与水反应。 一般为油溶性单体,在水中形成水包油型。,2、引发剂 乳液聚合的主要引发剂为水溶性的。 最常用的是过硫酸盐(K,Na、NH4),尤其是过硫酸铵。,19,要

9、在低温快速反应,可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如过硫酸盐亚铁盐体系: 聚合可在室温引发,反应热可加热到5080,并需 要冷却以免过热。为了获得高转化率,常在后期加亲油性 引发剂。,20,3、乳化剂,是一类可使互不相容的油和水转变成难以分层的乳液的物质,属于表面活性剂。,分子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亲水的极性基团 亲油的非极性基团,如长链脂肪酸钠盐,亲油基(烷基),亲水基(羧酸钠),阴离子型:,乳化剂种类,烷基、烷基芳基的羧酸盐,如硬脂酸钠 硫酸盐,如十二烷基硫酸钠 磺酸盐,如十二、十四烷基磺酸钠,是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21,兼有阴、阳离子基团,如氨基酸盐。,对pH变化不敏感,比较稳定,乳化能力不如阴离子型

10、 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阴离子型乳化剂合用。,环氧乙烷聚合物,或与环氧丙烷共聚物。 PVA,阳离子型: 胺盐、季胺盐 极性基团为胺盐,乳化能力不足,乳液聚合一般不用。,两性型:氨基酸,非离子型:,22,乳化剂性能指标,1).亲水亲油平衡值(HLB),2). CMC: 形成胶束的临界浓度。不同乳化剂的CMC不同,愈小, 表示乳化能力愈强,3). 三相平衡点:离子型乳化剂处于分子溶解、胶束、凝胶三相平衡 时的温度。(使用最低温度) 高于此温度,溶解度突增,凝胶消失,乳化剂只以分子溶解和胶束两种状态存在。,4). 浊点:非离子型乳化剂开始分相变浊时的温度。(使用最高温度),23,胶束的形状,胶束的大小

11、和数目取决于乳化剂的用量,乳化剂用量 多,胶束的数目多。,球状(低浓度时),棒状(高浓度时),乳化剂在水中的情况: 乳化剂浓度很低时,是以分子分散状态溶解在水中达到一定浓度, 乳化剂分子开始形成聚集体(约50150个分子),称为胶束。,24,乳化作用 使互不相溶的两物质(水与油)转变成相当稳定而难以分层的乳液。,分散作用,形成保护层,增溶作用,乳化作用,25,2、缺点,要得到固体聚合物,后处理麻烦; 成本较高; 难以除尽乳化剂残留物。,乳液聚合优缺点:,1、优点,水作分散介质,传热控温容易; 可在低温下聚合; Rp快,分子量高; 可直接得到聚合物乳胶。,26,乳化剂:大部分形成胶束,部分被单体

12、液滴吸附,少量溶解于水中。,(直径45 nm,胶束数目为10171018 / cm3 ,每个胶束含乳化剂50150个)。,增溶胶束,单体:大部分成液滴,部分增溶于胶束内,极少量单体溶解于水中。,直径约10000A,表面吸附着乳化剂,液滴数约为10101012 / cm3.,单体液滴是提供单体的仓库,二. 乳液聚合机理,聚合前单体和乳化剂状态,27,28,水相中单体浓度小,反应成聚合物则沉淀,停止增长,因此不是聚合的主要场所。,单体液滴数量少,比表面积小;聚合中采用水溶性引发剂,不可能进入单体液滴。因此单体也不是聚合的场所。,胶束数量多,为单体液滴数量的100倍;胶束内部单体浓度较高;胶束表面为

13、亲水基团,亲水性强,且比表面大,自由基易扩散进入胶束引发聚合。,聚合场所,水相中?,单体液滴?,胶束?,所以: 胶束是进行聚合的主要场所。,29,胶束的直径很小,因此一个胶束内通常只能允许容纳一个自由基。但第二个自由基进入时,就将发生终止。前后两个自由基进入的时间间隔约为几十 秒,链自由基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链增长,因此分子量可较大。,30,乳胶粒:胶束内的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后的胶束。 成核:形成乳胶粒的过程,称为成核。 有两种途径。,水相中产生自由基,自由基由水相扩散进入胶束,在胶束中引发增长,形成聚合物乳胶粒的过程。大多为油溶性单体。,水相中产生的自由基引发溶于水中的单体进行增长,形成短链自由基

14、后,在水相中沉淀出来,沉淀粒子从水相和单体液滴上吸附了乳化剂分子而稳定,接着又扩散入单体,形成和胶束成核过程同样的乳胶粒子,这一过程叫均相成核。,成核机理,胶束成核,水相(均相)成核,单体水溶性大及乳化剂浓度低,容易均相成核,31,根据乳胶粒的数目和单体液滴是否存在,分为三个阶段。,聚合过程,第一阶段成核期: 乳胶粒生成期,从开始引发到胶束消失为止。C215,单体液滴,水相,乳胶粒,液滴、胶束、乳胶粒三种粒子, 乳胶粒数增加,单体液滴数不变,但体积不断缩小。 聚合速率不断增加。,32,第二阶段恒速期: 自胶束消失开始,到单体液滴消失为止。C2050,第三阶段降速期:单体液滴消失后,直到单体完全

15、转化。,乳胶粒和单体液滴两种粒子。 乳胶粒数恒定,乳胶粒内单体浓度M恒定。 聚合速率恒定。,只有乳胶粒一种粒子。 乳胶粒内单体浓度M下降 聚合速率下降。,33,第阶段:单体液滴,乳胶束及乳胶粒子;,第阶段:胶束消失,含乳胶粒及单体液滴;,第阶段:单体液滴消失,乳胶粒体积不断增大。,单体分子,乳化剂分子,聚合物,34,4-5 乳液聚合阶段示意图,35,4.聚合动力学 1)聚合速率 动力学研究多着重第二阶段即恒速阶段,M:乳胶粒子中单体浓度。mol/dm3。,当 =1/2时:,当第一个自由基进入胶束时,发生引发、增长,形成乳胶粒。第二个自由基进入后,即发生链终止。一个乳胶粒内的平均自由基数 为1/

16、2。,聚合速率方程:,考虑1升的乳胶粒中的自由基浓度:,N 为乳胶粒数,单位为:个 / cm3 NA为阿氏常数 103 N / NA 是将粒子浓度化为 mol / L 为每个乳胶粒内的平均自由基数,36,讨论:,对于第二阶段 胶束已消失,不再有新的胶束成核,乳胶粒数恒定; 单体液滴存在,不断通过水相向乳胶粒补充单体,使乳胶粒内单 体浓度恒定。因此,Rp恒定 对于第一阶段 自由基不断进入胶束引发聚合,成核的乳胶粒数 N 从零不断增 加, 因此,Rp不断增加 对于第三阶段 单体液滴消失,乳胶粒内单体浓度M不断下降。因此,Rp不断下降,37,2)聚合度,设:体系中总引发速率为 对一个乳胶粒,引发速率

17、为 ri ,增长速率为 rp 则,初级自由基进入一个聚合物粒子的速率为:,每个乳胶粒内只能容纳一个自由基,每秒钟加到一个初级自由基上的单体分子数,即聚合速率:,38,平均聚合度:为聚合物的链增长速率除以初级自由基进入乳 胶粒的速率。,乳液聚合的平均聚合度就等于动力学链长(无链转移) 虽然是偶合终止,但一条长链自由基和一个初级自由基偶合并不影响产物的聚合度。,39,可以看出,在乳液聚合中:,聚合度与 N 和有关,与N成正比,与成反比 聚合速率与N成正比,与单体浓度成正比 乳液聚合,在恒定的引发速率下,用增加乳胶粒 N的办法,可同时提高 Rp 和 Xn , 这也就是乳液聚合速率快,同时高分子量高的原因,一般自由基聚合,提高 I 和T,可提高Rp, 但Xn下降。,40,表1 四种自由基聚合方法的特点,作业:计算题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