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63607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有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康有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康有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康有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康有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有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有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康有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康有为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康有为民主思想的特点,2)、康有为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上书皇帝、代写奏章、编译书籍等直接陈述,4.康有为民主思想的发展变化:,3、康有为民主思想的实践:,康有为出生世代官僚家庭,从小受 过严格的封建传统教育。1879年出 游香港,从此之后 ,他“舍弃考据帖 括之学” ,开始阅读“西国近事汇编” , 并“薄游香港 ,览西人宫室之环丽 ,道路之整洁 ,巡捕之严密 ,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 ,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康有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清末香港彩色明信片,清末香港彩色明信片,布衣改制,事大骇人

2、,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1)儒学传统思想影响深刻:,2)民族资阶软弱保守,不可能打出鲜明旗帜,3)由康所处的时代经历文化底蕴所决定的,4)为减少改革的阻力,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子,其心则夷也”。 想一想: (1)体现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2)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 (3)这一特点说明了民资阶有何特点?,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1)、康有为民主思想的特点,(1)民主思想的核心:,君主立宪,(2)宣传方法:托古改制 1)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2

3、)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来论证变革必要性 3)用进化论重新解释儒家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学说,论证中国应由“据乱世”的君主专制进入“升平世”的君主立宪制,2)、康有为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时间: 表现: 制度局的性质:.,4.康有为民主思想的发展变化:,百日维新开始前夕,不再提及设议院,立宪法的主张, 而是主张在宫中设立“制度局”.,(1)是一个指导全国变法的中枢机构, (2)制度局下设法十多个分局,具体处理各方面政务. 这显然与君主专制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民主成分,1、梁启超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梁启超民主思想的发展变化:,1)、主张君主立宪制,2)、民权思

4、想特别突出,3.康梁民主思想的评价:,4.比较康梁民主思想的异同点:,梁启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维新派代表-梁启超,2)主张,1)著文章,变法通议,抨击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宣传申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三代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 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兴民权,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2.梁启超民主思想的发展变化: 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的思想一度更趋进步,认

5、为应大力发扬自由民主,把卢梭等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学说”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2.梁启超民主思想的发展变化:,都否定君主专制制度,都主张君主立宪制 康有为的思想是经过传统经学的包装和掩饰下提出来的,用传统经籍甚至孔子来证明自己变法的合理性; 梁启超则显得更加激进,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结合起来,揭露君权神授的荒谬性,4.比较康梁民主思想的异同点:,同:,异:,谭嗣同的激进思想,带有比较明显的民主革命色彩,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 具有民主革命思想色彩,材料一: “数千年之历史,进化之历史,数万里之世界,进化之世界也”,而且“天下进化之理,无有穷也,进一级更有一级” 材料二: “法者,天

6、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之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所以敢言矣! ”梁启超,梁启超用进化论阐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想一想:梁启超认为兴民权具有什么作用?,梁启超所说的“新民”具有下列特征:爱国思想、 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在这些特点中 ,哪一个特点与传统的臣民具有最本质的区别?,参考意见: 独立人格;这体现了西方的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1.主要内容: (1)用进

7、化论阐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2)兴民权 (3)把“伸民权”和”广民智”联系起来提出新民说,新民必须具备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和独立人格;新民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4)要实现立宪政治必须制定宪法和培养有资格的国民,故立宪不可操之过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孙中山(1866-1925),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三民主义的内容:,1)“民族主义” 2)“民权主义” 3)“民生主义”,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指满清统治者,核心问题,三民主义的评价:,1)进步性 2)局限性,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

8、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1、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核心:,1)、民权主义的主要表现:,2、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改造和借鉴:,2)、民权主义的主旨:,1)兴中会的“创立合众政府” 2)同盟会的“创立民国”,1)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2)建立民主共和国, 3)而且还要防止帝制的复辟.,三民主义的内容:,1)“民族主义” 2)“民权主义” 3)“民生主义”,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核心问题,(1)五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 (2)政治革命(民权主义)和社会革命(民生主义)要一次完成,2、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改造和借鉴:,1、孙中山的民思想的核心:,1)、民权主义的主要表现:

9、,2、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改造和借鉴:,2)、民权主义的主旨:,3、三民主义各内容间的关系:,4、对孙中山民主思想的评价:,材料: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 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的演说,3、三民主义各内容间的关系:,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三者密不可分. 1)推翻清朝统治的民族革命(民族主义)和颠覆君主专制的政治革命(民权主义)是一件事情的两面; 2)而政治革命(民权主义)和社会革命(民生主义)也要一次完成; 3)总体来说这三种革命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从不同方面反对君主专制,为人民争取权

10、利.,3、三民主义各内容间的关系:,三民主义的内容:,1)“民族主义” 2)“民权主义” 3)“民生主义”,核心关键问题,前提和基础,补充,进步性: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具体表现为: 1)从其最终的目标来看,它能够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 2)从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看,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 局限性: 只是代表广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内容,4、对孙中山民主思想的评价:,知识归纳:康、梁、孙观点的异同,同: 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统治方式。 异: 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主张渐进改革 梁启

11、超认为立宪制是最好的政体,主张先制定宪法和培养新民再实行立宪 孙中山主张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五权分立。,学思之窗,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使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环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1905年11月 想想孙中山是如何认识和借鉴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参考答案:孙中山认为数十年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了,尤其是没有很好的解决革命后广大人民的生存问题,而一时也很难解决.他认为中国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应该政治革命(民权主义)和社会革命(民生主义)同时进行,一起完成.这是对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