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64344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9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信息化 与数字化校园建设,黄荣怀 教授/博导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2019/7/18,2,主要内容,一、教育信息化 二、如何理解数字化校园? 三、数字校园建设 四、正确认识网络,2019/7/18,3,一、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就是人们追求或推动一个系统中信息资源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个要素,2019/7/18,4,一、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从教育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

2、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 信息化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显著特点。,2019/7/18,5,一、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 书本化教材的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少则5年,多则10 年或更长。而计算机网络上的电子化课程知识更新可发生在一周之内。 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信息化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有助

3、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模拟大量的现实世界情境,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使学生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体验。,2019/7/18,6,一、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信息化人才这个要素有两层含义, 第一,教育信息化要有为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做贡献的专门人才。 第二,教育系统担负着为整个社会信息化培养信息化人才的任务,信息化人才的含义更深入一些。 信息化的本质就是信息与知识共享的问题。如果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是整个社会的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提高社会的智能。,2019/7/18,7,一、教育信息化,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数据传递与共享 因为在因特网发展起始阶段,其应用

4、主要是Email和少量可供查询的专业数据库。 第二个阶段:信息共享 其主要特征是随着Web技术的出现和WWW (World Wide Web)的广泛应用与推广,大量的信息网站(包括门户网站、专业网站、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等)得以建立与互联,使整个地球联成了一个巨型的信息网络。 第三个阶段:知识共享 由于技术的限制及其它许多原因,目前还没到解决好复杂知识或非良构知识的表征、组织、存储和传递等问题,另外人与计算机机的有效交互、人与人如何通过计算机或网络进行有效互动、负杂的社会系统如何与网络融合等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解决。,2019/7/18,8,二、如何理解数字校园?,数字化校园:学校信息化(

5、广义的) 网络环境是基础 数字化资源是核心 应用是目的 人才、政策、管理措施、规范是保证 不同于“虚拟校园” 将校园的某些“功能”放到网上 适合于中小学网校、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等 让校外学生体验“校园生活”,2019/7/18,9,从信息化的本质看,校园数字化的目的提高学校教育的“智能”,强调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教授: 丰富的教学资源(“优质”)、先进的手段(能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的学习: 丰富的学习资源(“优质”)、良好的学习氛围、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 学校的管理与评价: 良好的管理机制、MIS的充分应用、先进的评价手段 教师的教科研: 良好的研究氛围、科学的研究方法,2019/7/18,10,

6、技术与教育,等等我!? 别扔下我,2019/7/18,11,技术应用于教育能否 降低教育成本或减低教师的劳动强度?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使无法接受教育人/地区的接受教育?,2019/7/18,12,三、数字化校园建设,1. 网络环境建设 2. 数字资源建设 3. 教与学的应用 4. 数字校园中的管理 5. 数字校园文化建设,2019/7/18,13,1. 网络环境建设,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够用”为原则、布线先行 先进性与实用性综合考虑: 不可能一次“到位” 前期要有预算与效益分析: 需要考虑应用能力,潜在可能性与实际应用有较大差距 增加培训费用与运行费用 人才是关键,运行也有成本 学校要

7、有“技术人员”参与建设和施工 运行主体是学校,最好的“服务”也要通过主体发挥作用,2019/7/18,14,2. 数字资源建设,到底资源从何而来?政府、厂商、学校? 真正“优质”资源只能从教学中来 不宜鼓励教师人人做“课件”(特别是商品化课件), 从“模仿与借用”,“二次开发”到“课件设计” 如何看待多媒体资源? 与学习内容、学生学习方式及现有知识水平有关,2019/7/18,15,3. 教与学的应用,“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 不要把“数字资源匮乏”当作教育信息化的惟一障碍! 流行的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

8、习、协作学习 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 多媒体教材、立体化教材,2019/7/18,16,4. 数字校园中的管理,管理的信息化 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学籍管理、教工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 管理过程数字化:由板报与纸质发布到网上信息发布、由大量会议变成网上沟通(如Email) 信息化“资源”的管理 设备(网络设备、计算机等)、 场地(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等)、 网上资源(“课件”资源、MIS、密码等) ,2019/7/18,17,5. 数字校园文化,单纯将科普、校史等内容放在网上不是网络(数字化)文化 形成数字化文化的特征应是“经常使用的”、“习以为常的”、“使用流畅的” 应用主体(教师、学生、管理

9、人员)应具备的特征: 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基本概念、Office基本操作、Email、信息浏览 认同“信息技术及技术应用”:理念、体验(成功的和失败的) 足够的心理准备:能否减轻负担(开始时)、效率与效果之间的平衡点问题,2019/7/18,18,5. 数字校园文化,网上家长会 网上文化与德育基地: 曲阜孔子: http:/www.confucius- 血铸中华:http:/www.china1840- 民族魂: http:/ “九一八”网:http:/www.china918.org/ 网上心理辅导: 深圳桂圆中学的心理辅导网站http:/211.148.215.249:83/dongtai/

10、 浙江富阳中学心理辅导网站 http:/ 牵牵心理热线: http:/ ,2019/7/18,19,四、正确认识网络,1. 网络的积极作用 2. 网络的消极作用 3. 网络的负面影响 4. 负效应探源 5. 德育新课题网络德育,2019/7/18,20,1.网络的积极作用,信息网络为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提供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 网络极大限度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也就极大限度地扩大(延伸)了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人们可以最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信息集知识与娱乐于一体,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网络的多种功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空间。 网民的主体地位突出,

11、自主意识高度发挥。 在网络上,没有中心、没有层次、没有上下级关系,有的只是设备和技术上的差距。每个网民都是独立的主体,任何一个网民只要拥有上网的电脑和必要的技能,不论身在何处,都可以自主获取或发布、传播信息。,2019/7/18,21,2.网络的消极方面,网上信息内容复杂 既有科学、进步、健康、有益的大量信息,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也充斥其中。庞杂的信息会造成人们思想的迷惘,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规范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 网上活动隐蔽性大 网民的隐蔽性和显突的自主意识,冲击人们的责任感,容易产生所谓的“去人格化”现象 网上大量的不良信息 网上制造、传播病毒,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

12、息等道德失范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腐蚀人们的灵魂,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产生一定的冲击。 网络放大了大众文化中负面效应 大众文化所具有的世俗性和功利化特征容易侵蚀青少年的理想、价值观、审美观等,在使青少年追求个性化、民主化的同时产生现实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而网络则放大了大众文化的这些效应。,2019/7/18,22,3.网络的负面影响,主动出击型学生: 有的学生从网上下载不良的信息,私下传播、观看; 有的将游戏存盘,随时玩耍; 有的拷贝(抄袭)他人作业; 有的沉迷于网上聊天; 有的模仿电脑黑客,攻击、控制其他同学的电脑。 甚至出现所谓的“网络成瘾”现象,成瘾倾向者多半与家

13、长、朋友沟通次数减少,下网后变得空虚、失落,更不愿与人交流,从而出现严重的心理偏差,这是应该引起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2019/7/18,23,3.网络的负面影响,被动受害型学生 学生的电子信箱经常收到各种广告、商业信息以至十分有害的材料,如鼓吹“法轮功”、攻击国家领导人的反动材料。 “反击”或尝试型学生 有的学生的电脑受到他人的攻击后,“以牙还牙”转而攻击别人。有的学生则是学了一点“黑客”技术,想试一试效果,便拿他人的电脑当靶子闹着玩。,2019/7/18,24,4. 网络负效应探源,1. 成人道德 网络对德育产生的副作用归根结底是现实社会道德问题的反映,这种副作用更多的是成年人的道德问题引

14、起的,它们并非是互联网本身造成的。 网络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 ,这当然不是我们的学生放上去的。 2. 技术限制 网络信息技术尚不完善,网络规范、相关法律还不够健全等。 3. 夸大问题 学校家长普遍缺乏应对网络问题的经验,对网络本身缺乏深刻的理解,存在着对网络“不确定性”的恐惧,并因此片面夸大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4. 自身限制 青少年时期自制力差,好奇心强,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出现行为偏差。,2019/7/18,25,5. 网络德育,正确认识: 许多被认为是“问题”的东西,可能正是网络特有的德育功能。如聊天、发泄不满之类的,可能就是网络提供给青少年的特有的疏泄紧张及其他消极情绪的方法。 网络不是道德问题产生的根源,而是有力的德育手段。 网络德育: 包括德育信息、网络德育课、网上咨询答疑、就业指导、网上德育基地、网上家长学校、虚拟社区等,至于那些与网络相关的道德问题在网上解决可能最为有效。 应该将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