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师必须真正了解学生而且教师了解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65139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1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师必须真正了解学生而且教师了解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师必须真正了解学生而且教师了解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师必须真正了解学生而且教师了解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师必须真正了解学生而且教师了解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师必须真正了解学生而且教师了解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师必须真正了解学生而且教师了解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师必须真正了解学生而且教师了解学.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连市中山区第十名师工作室 桃源小学,冯莉,2010年6月,智慧面对一位“攻击性行为”学生,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师必须真正了解学生,而且教师了解学生的现状,更需调整与加强,并且学生渴望教师的了解与理解。,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1、厌学: 2、暴力: 3、出而反尔: 4、经常情绪失控: 但越是教育上出现的问题,越是研究的切入点,我查阅了大量心理学资料,也咨询了他的心理咨询师,知道他是一种典型的攻击性行为学生。,二、途径与方法的探究,(一)家访与调查:教育的基础在家庭,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起到奠基性的作用。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抚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日常生活压力也可直接对儿童的心理健康

2、产生影响。,有研究(Atter,1994)表明,日常生活压力不仅与儿童的攻击行为有关,并且可以预测一年之后儿童的攻击行为,而儿童的攻击行为也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体现。,大量有关离异家庭子女的研究,发现由于这些儿童在在日常生活中,心理上需要承受家庭破裂的压力,因此与正常家庭子女相比,他们在学习、人际交往及自我方面的发展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他虽然算有一个完整的家,但却得不到完整的爱,从小保姆带大,可以想象到的溺爱铸成了他今天的霸道,以自我为中心,他应该最需要家人的关爱。,我在与其父母见面困难的情况下,天天主动打长途电话,与家长沟通多回家陪陪孩子,多还给孩子儿时缺失的爱。虽然家长

3、仍然很忙,但能电话与孩子沟通了,甚至有一次孩子的爸爸放下手头的工作,陪了孩子一周,并主动打电话告知我,想得到老师的表扬,看到家长的“进步”,我很欣慰。起码通过一次次的家访与调查,最重要的教育因素家长已经有所认识,这应该算为成功的开始。,(二)精交流,细沟通:“如果说爱是做好教师工作的情感基础,那么了解便是做好教师工作的方法之源。爱是了解的根基,了解是爱的升华。”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按需施教是我们做好教师工作的基本功。,在理解与教育一书中,对教师了解学生的方法与途径主要提到了对话的方法。在理解形成的对话中,“言者听者”的关

4、系是相互的,教师的教育才能传达给学生,同时,学生独特的精神特性才能传给老师。只有教师倾听、理解学生,才能帮助、引导学生。,林崇德在教育的智慧一书中,提出:要做好教育工作,就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必须要了解学生,这是前提。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人都有心理活动,有心理活动的规律,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应该作为我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作为他的班主任,除了为他要备好语文、数学课,更要特殊为他备好心理辅导课。 1、通过讲笑话、写快乐、说快乐、画快乐等活动,让他体会人际分享的快乐,并把作品贴在墙上一起欣赏。,2、了解心理承受能力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不幸的故事, 并认识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性。 3

5、、有时下载一些感人的卡通故事,同时用家长最近的“电话沟通”,向他暗示,妈妈爸爸是最爱他的,力争让他接受父母,只有接受父母,他才可能接受一切!,(三)录像巧观察: 1、原由:由于他的表现时好时坏,反复无常。今天承认的错误,明天就不承认,这让我很无奈!正巧我想到了自己上公开课,反复看试讲的录像时,总能发现问题,可下一次试讲又不能一下子改好。连大人改掉问题都这样难,何况一个孩子,如果我能顺利的将他的表现或我俩的谈话录下来,作一个证据,岂不很好?,2、蹲下来,与其平等商量:我找到了切入点就其优点入手,找起软处深入。 例:“我是个差生,你还管我干嘛?” “不,冯老师认为你很好,你能在大家学习时,主动清扫

6、教室,多体贴同学呀!” (他眼睛亮了起来,嘴角撅了一下) “我不会写字,总不交作业” “其实你是怕得低分,让大家笑话,对吗?” (他眼泪流了出来,哭的很委屈) “那我现在就写作业。” “多好的孩子,我们赶快录下来,让别人认识一个了不起的好孩子!”,3、应注意的问题:他是无理取闹,但我知道他虽外表霸道,但内心其实很脆弱、自卑,压力很大,其外在的蛮不讲理,只不过是其内心压力释放的一种形式而已。只有适当地缓解这些过多的压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儿童青少年在各方面的适应性。,所以谈话中,应该让他有更多的为自己辩解的机会,不管有理由没有理由,都先听他说,都是对他的压力的一种缓解,发现他说完了,哭够了,情绪就慢

7、慢稳定了,这样才会使这种方法顺利进行。,4、实施结果:我经常和他一起“观赏”录象中的种种表现,在每次看完昨天的录像后,本次的交流会更顺利,他也漫漫接受了我的批评。 5、反馈情况:经过长达两年的录像与观察的实施,他不再像以前那么暴力,渐渐地也能坐在教室里听课,甚至发言,两次区内公开课上,他都以出色的回答,给公开课增添了许多光彩。,(四) 布置“自由”的“作业”:他需要的家人的关爱,我无法满足,但我可以给他超出老师范围的“偏爱”,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如果教师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教师当做知心朋友,有什么

8、心事就会向教师诉说,让教师帮他出主意、想办法,教师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我允许他暂时不写字(因为他从外校转来时,就不写字)可以将课堂内容用画笔画出来,这样他会安静的坐在教室里,不会往教室外边跑了。而且我偷偷告诉他,如果他讨厌谁就把他画在画纸上,不要打他,这样他打人的现象也慢慢减少了,每天要给我欣赏一下他的作品,因为通过了解,我知道他很爱画画,而且水平很高,通过展示他的美术作品,他能得到赞赏的满足。,因为需要是指人体和社会生活中所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都有一种满足自己需要的欲求或动力。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欲求不满足是激起人们行动的普遍原因

9、。为了满足他的合理需要,在课堂学习上,我还单独为他设计了发言冠军奖,因为通过谈话,我发现他的思维与口才都不错,这样一点点过度,会给他很大的帮助的。,三、阶段小结: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语重心长地谈到,“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我们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样在塑造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对这位开始要杀了老师的学生,通过几种了解特殊学生需要的途径的探究与尝试,他逐渐改变了,变得愿意待在课堂,愿意课堂发言,打人的现象也少了,应该说,学生转变的过程,更是老师教育实践的过程。,面对这样一位特殊的学生,结合区里提出的“研究学生,读懂学生,发展学生,关爱学生”的宗旨,以上总结的四种方法并不是全部,我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再实践,才是一位研究型教师应该遵守的程序。因此,教师除了在认知发展上给予学生支持、鼓励与指导外,还应该在情感上给予学生关怀,让学生明白你乐于助人而且关心他人的疾苦,你能够给予他人心理关心和帮助,也就是说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是经常相信他们的人,被人相信是学生在发展中的基本需求。,大连市中山区第十名师工作室 桃源小学,冯莉,2010年6月,智慧面对一位“攻击性行为”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