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人身权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65818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35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讲人身权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第八讲人身权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第八讲人身权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第八讲人身权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第八讲人身权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讲人身权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讲人身权法.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讲 人身权法,民法学,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 李雅云,第八讲 人身权法,一、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 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人身权与财产权相对称,共同构架民事权利体系。 人身权由人格权和亲属权(身份权)两部分组成。,人身权利的特征,1人身权不具有直接财产属性,是非财产权。 2人身权的权利效力及于一切人,是绝对权,对世权。 3人身权的专属性,只能由权利主体自己享有和行使,不允许他人行使,而且不可转让 4.人身权的固有性:某些基本人身权具有不可放弃不可剥夺。 5.人身权具有权利的关联性和辐射性.,为什么强调人格权,1.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要求。 民法最初

2、确认人格平等,是交易和占有财产的要求. 人格平等与契约的广泛扩张相呼应. 人格独立人格自由是个人享有财产及缔结契约之法律前提.,2.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众传播方式的迅速发展,对于人格权的侵犯随时都可能发生。,3.二战后,对纳粹”使人不成其为人”行径的反思 法律开始重视对人格尊严及人格的保护,人格权得以被广泛地承认。,“纽伦堡国际法庭审判纳粹战犯”案(Nuremberg War Crimes Trial,1945),只有惩罚实施灭绝种族、屠杀人类这种罪行的个人,国际法的规定才能得到实施。维护人类的基本人权是审判战犯的价值所在,凡是实施了灭绝种族、屠杀人类、破坏和平暴行的人,不能够以自己的行为是服从

3、法律或者命令为理由豁免其罪行。对于侵犯基本人权的法律或者命令,任何人有拒绝执行和抵抗的义务。,1994年4月7日到7月中旬,卢旺达全国范围内发生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屠杀,大屠杀持续了三个多月。在近一百天里,至少有80万人被杀,200多万人流离失所。 普遍的观点认为,当时只要有几千名武装维和人员,就可制止这场惨绝人寰的暴行。当时,负责指挥卢旺达境内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加拿大将军罗密欧.达莱尔曾恳求美国和其它国家提供支援,但他的要求未能如愿。 为了防止卢旺达大屠杀事件重演,联合国大会于2003年宣布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2014年4月7日卢旺达举行纪念种族大屠杀周年仪

4、式。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致辞中,对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当年未能及时阻止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委婉表示了愧疚。“卢旺达大屠杀发生时,许多联合国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展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敢,但是联合国可以做得更多。我们也应该做得更多。”在最需要联合国的时候,维和部队却被撤走了。潘基文说:“联合国仍为20年前未能对卢旺达种族大屠杀采取行动而羞愧。”,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卢旺达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他指出: 根据保护责任原则,一个国家再也不能宣称暴行是国内事务; 国际司法的管辖范围正在延展; 领导人和军阀一样,受到起诉的可能性不断增大。 卢旺达国际特别法庭的杰出工作,展示了正义对于建设

5、持久和平是多么不可或缺。,一厘米主权:你本可以把枪口抬高一厘米 1989年2月的一天傍晚,在柏林墙,东德站岗的士兵英格亨里奇发现有一个人乘着雨雾攀爬到柏林墙上,企图逃到西德去。亨里奇毫不犹豫地举起手中的AK-47冲锋枪,瞄准那个人扣动了扳机。 亨里奇开枪杀死了东德青年克利斯。他是这堵墙下逃跑的最后一个遇难者。 东德人翻越柏林墙偷越到西德去是经常的。,1989年底,柏林墙被推倒,东西德回归统一。 1992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当年守墙的士兵因格亨里奇被告上法庭。亨里奇遭到格夫洛伊家人的起诉,要求追究亨里奇的法律责任。 1991年9月,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举世瞩目的柏林围墙守卫案开庭宣判。 这

6、次接受审判的是4个年轻人,30岁都不到,他们曾经是柏林墙的东德守卫。,英格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他们仅仅是执行命令的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罪不在己。法官西奥多赛德尔认为:“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明明知道这些唾弃XX而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就是有罪。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知。当法律和良知冲突之时,良知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而不是法律。尊重生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柏林法庭最终的判决是:判处开枪射杀克利斯的卫兵英格亨里奇三年半徒刑,

7、不予假释。 做执行命令的时候,把握好“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 莫在错误命令下违背人性良知, 莫在错误命令下无视人权和真理, 莫在谋生活中丢失了真善美的灵魂。,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应该是共识。 公务员法第五十四条: 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4.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满足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后,精神生活越来越重要(马斯洛理

8、论),对自尊、自重、人格尊严的维护越来越强烈。,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层次。 1. 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爱与归属(社交需求) 4.被尊重需求(自由、平等与尊严)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生理需求: 对食物、水、空气、住房和穿着等需求 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得到食物。 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居住权,安全需求: 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 劳动就业权、社会保障权、正当防卫权、公正审判权,社交需求: 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9、。 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信仰自由、迁徙自由,尊重需求: 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希望别人认可自己,并认为自己有能力。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自由、平等、尊严,自我实现需求: 对工作学习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注重生活的乐趣和学习更多的知识,尽量地享受精神生活。 受教育权、劳动就业权,人身权从财产权那里夺回王冠,人身权(人格权)的分类: 1. 一般人格权具体人格权 2. 物质性人身权精神性人身权 3. 积极行使性人格权消极防御性人格权 4. 人格权身份权 5.生前人身权死后人格利益,1.物质性质的人格权(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2. 精神性质的人格权

10、(公民的人格尊严权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贞操权等 3.物质性与精神性兼具的人格权:住宅安宁权通讯秘密权知识产权股权,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当年欧洲的启蒙运动、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没有确立普遍的“自由、民主、人权” 。 1789年的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其中的“人”和“公民”在法文里,指的就是男人和男性公民,更确切地说是男性白种人,不包括妇女、不包括有色人种、不包括华人、不包括穷人。,在这个宣言通过两年之后的1791年,一位名叫德古吉的伟大法

11、国女性,骇世惊俗地起草了一份女人和女性公民权利宣言,但她却被送上了断头台,她所希望的妇女投票权,直到她死后一个半世纪才在法国实现。,人类追求基本权利(人权)的法律文件,可以上溯到18世纪,有230多年的文献历史。 美国独立宣言是解决权利对权力关系的典范。 法国人权宣言又进一步进行权利的类型化、具体化,1776年7月美国独立宣言: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the Thirteen Colonies In CONGRESS, July 4, 1776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

12、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法国(1789年8月),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四条 自由不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

13、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第五条 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从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 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即使认为必须予以逮捕,但为扣留其人身所不需要的各种残酷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第十六条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第十七条 财产是社会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

14、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起草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的美国的国父们是很受尊敬的人,但他们也都是欧裔男性富人,不少还拥有黑奴。 乔治华盛顿蓄奴 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指的是有地位的、男性白人之间的平等,不包括妇女、黑人、华人,也不包括白人中的穷人,保留奴隶制也是美国国父们经过辩论后做出的选择。,美国的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但美国以法律的形式,建立了一整套种族隔离的制度。这套践踏人权的制度在美国又持续了近一个世纪。,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大声疾呼:“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深浅,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

15、,而这离美国通过载有“人人生而平等”的独立宣言已是187年之遥。,直到2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人与国际社会、包括曾经是殖民地的国家一起,推出了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 这个宣言确认了人人“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它见解”应该享受人权的原则。 国际社会认可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1.确认“自由、民主、人权”成为普世价值的过程并非是西方的自觉自愿,而是世界上所有被西方奴役的民族经过长期英勇的抗争,并和西方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才逐渐把这些本属于世界上少数人的特权变成了西方国家不得不接受的普世价值 2. 其内涵也在不同文明的

16、互动过程中被大大丰富了。,3. 促进普世价值的过程本应继续是一个不同文明、不同民族取长补短的互动过程。不是由西方少数国家垄断这些价值及其解释权。,对精神性质的人格权的保护, 更多地体现伦理道德价值; 而对物质性质的人格权的保护, 更多地体现法律价值。,三、一般(抽象)人格权,一般人格权的内容: 人格尊严、人格平等 人格独立、人格自由 一般人格权的功能: 创造和补充权利的功能,一般人格权基本上是消极防御权,其主要功能在于防范他人对人格的侵犯。,消极防御权是指人格权的保护,主要仰赖于侵权行为法规则 实行“权利推定”。,一般人格权的特征,(一)是概括性权利 1.一般人格权涉及国家和个人的关系 2.涉

17、及民法所包括的全部具体人格权 3.在内容上是不可列举穷尽的,不完全确定的 (二)是权利的渊源 一般人格权可引导出各种具体人格权 依据一般人格权可发掘出新的具体的人格权,扩大人格权的保护范围。 (三)是基本人权,人格权是一种自然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权利不是由法律创造的,但权利的实现却是以法律为转移。离开法律,权利便失去了任何实际意义。,平等、自由权: 1955年12月1日,42岁的裁缝罗莎帕克斯拒绝在公共汽车上为白人男子让座。她为此遭到监禁,并被罚款4美元。 她的被捕引发了蒙哥马利市381天的黑人抵制公交车运动,组织者是马丁路德金,并在美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种族歧视民权运动。 马丁路德金获

18、得诺贝尔和平奖。,1956年最高法院裁决禁止公车上的“黑白隔离”;1964年出台的民权法案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 92岁的罗莎李帕克斯2006年去世,被誉为“美国民权运动之母”。她不肯让座的“小事”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大事”。 “她坐下去,实现了黑人的站起来。,2007年5月6日,在美国阿拉巴马州阿塔拉城(Attalla City)的一家沃尔玛超市入口处,46岁的女顾客利萨Lisa在行窃被抓后,被诉到法院。,法官肯尼斯罗伯特(Kenneth Robertson Jr.)本来应判处她60天的监禁。但根据莉萨的选择,法官最终发出的命令,决定让她连续两个星期六的上午11点到下

19、午3点挂着牌子站在超市门口,各示众四个小時,以免除60天的入监狱的惩罚。,Lisa出名了,開博客,接受媒體專訪,打官司,組織小偷維權協會。,美国的小偷示众的特点: 1. “示众”是由法官做出的,是司法的结果,而不是警察、商场保安或是见义勇为的群众让人示众; 美国并无“治安管理处罚”之说,更无“劳动教养”制度,小偷小摸乃至普通的交通违章在美国同样作为刑事犯罪看待,而定罪量刑必须由法官裁断或决定。 是“司法最终”原则的体现。,2. “示众”是当事人的选择而不是被强制。“示众”是一个“诉辩交易”的结果。 “示众”虽然是由法官做出,但 “示众”尊重了当事人的选择。,中国的“示众”多是“严打”产物,不是

20、自愿选择的,而是强加的,或者是附加的,是法律之外的。而,阿拉巴马州的“示众”完全是法律之内“处罚”的,当事人选择的,除了“示众”以外没有其他附加的处罚。,3. 美国人对“示众” 没有出现众人围观、谩骂、嘲笑或殴打、捆绑的景象。 国内曾发生的“涉黄人员示众事件”、“超市将小偷剃阴阳头并示众事件”、小偷被群众或联防队员捆绑于电线杆上的示众。,争论:是否侵犯人格尊严,侵犯人权? 任何刑罚都是对犯罪人尊严的一定程度上的一种否定。 有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都涉及到人的尊严。刑罚本身就是对人的行为以及意志的否定,一定会涉及到人的尊严。 所以必须严格依法审判。,自愿示众不是“羞辱”及“侵权”,是承担法律

21、责任的一直形式。 被告及作为被害人的商场均认同这一惩罚方式。 国内也常有贪官自愿现身说法,辗转各地作“警示报告”,于演讲中还常常声泪俱下悔罪。不能说这种“示众”有违法治。,“The only comments weve heard so far have been positive,“ said store manager Neil Hawkins. “Most of them thought it was a good thing.“ 这家商场的经理尼尔霍金斯Neil Hawkins则说:“至今我们听到的意见都是肯定的,大多数认为这是件好事。”,恢复性司法: “辩诉交易” 在美国,轻微刑案的

22、当事人可选择刑罚方式,通过简便的“辩诉交易”来迅速“诉讼”并结案,大大提高了司法效率。 尽管这种交易也被批评损害了司法公正,但美国人乐此不疲。一个指控方、被害人与被告人三方都能接受的“交易”,体现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四、我国公民的具体人格权,(一) 公民的生命权 (二)健康权 (三)公民的身体权(非法搜查) (四)公民的姓名权 (五)公民的名誉权,(六)隐私权 (七) 公民的肖像权 (八)自由权 (九)贞操权,200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条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姓名权、肖像权、

23、名誉权、荣誉权; (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人格尊严/人身自由,虐囚事件是美国华盛顿邮报最先抖出来的,为什么美国人自揭家丑,不一致对外? 媒体市场化新闻自由化 人权 权力制约,保障国内人民包括外国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基本人权. 。 “我们相信,这将对我们在反恐战争中赢得全世界的人心和理解带来帮助。”,参议员麦凯恩提出禁止虐囚的议案。2005年12月14日,国会众议院以308票对122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麦凯恩议案-禁止审讯人员使用“残酷、不人道和侮辱性的”手段对待囚犯。议案中还加上了一项声明,明确反对那些违反审讯规定的人获得民事或刑事豁免权。,死者的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

24、荣誉权、隐私权、著作权、身体权等人身权受法律保护,93年最高人民法院第五条规定:死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其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200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第三条 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 (三)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

25、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三、公民的亲属权(身份权),公民的亲属权是公民因在家庭中享有一定的地位、资格等特定身份而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如配偶权亲子监护权,200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条 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侵犯人身权、人格权才有 精神损害赔偿,侵犯财产权一般没有精神损害的赔偿 违反合同一般没有精神损害的赔偿,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竞合,产生精神损害赔偿,200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第四条: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