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72263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座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讲座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讲座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讲座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讲座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讲座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座人.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讲座人:,2013年3月28日,成为“天才”的父母,苏州工业园区林老师团队热线:15862300606 周一、三、五 晚上19:00-21:00,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播下行动 ,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 收获性格; 播下性格, 收获命运。 -

2、威廉詹姆士,好习惯收获好命运,我要用感恩的心去迎接今天- -爱的习惯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持之以恒的习惯 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自信的习惯 用好我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时间的习惯 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 -自制的习惯 我要笑遍世界-乐观的习惯 我重视自身的价值-发掘自我潜能的习惯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立即行动的习惯,这些习惯,您的孩子养成了吗?,一、幼小衔接做好的三个准备 习惯准备 物质准备 心理准备 二、如何培养好习惯,1、生活起居有规律。 孩子上小学前的78月份,您就可以开始试着在家里调整孩子的作息,并逐步让孩子适应早睡早起的生活,让他养成按时起床、用餐、学习、游戏、就寝的习惯。包括定时喝水

3、、定时入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幼小衔接:习惯准备之生活习惯,2、自己的事自己做。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孩子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步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睡觉,自己收拾玩具、学习用品等,要求物品放置固定有序,用完即物归原处。对于孩子独立做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失败,家长应鼓励、指导他克服困难,切不可包办代替,更不可责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幼小衔接:习惯准备之生活习惯,1、倾听的习惯。您和孩子有每天交流的习惯吗?你在和孩子交流时

4、能注意用心倾听、眼神交流吗?孩子的问题您能仔细回答吗?如果您做到了这些,相信孩子也一定和您一样,养成了认真倾听的习惯。,幼小衔接:习惯准备之学习习惯,2、表达的能力。听说是一个整体,很难截然分开,如果您的家庭每天都有亲子交流的时间,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乃至亲子关系的和谐都能产生很大的推动力。,3、阅读的爱好。一位教育家告诉我们: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班上不少爱书的孩子,走进他们的家,总能看到家长给他们准备的丰厚的精神大餐,他们的见闻也会比一般的孩子更广博,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强,在课堂上,爱读书的孩子往往是思维最活跃的。阅读的能力不仅给孩子带来语文上的积累,还给他们的其它科目学习奠

5、定了基础。,4、写字的姿势。 暑假中您一定要注意对孩子正确坐姿、握笔的训练,时间不必长,十分钟就可以了。 姿势要诀:头正、肩平、臂张、背直、足稳 握笔方法:,1、一张写字桌 2、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一个最简单的铅笔盒(袋) 4、一块普通的白橡皮 5、五支H或2 H的铅笔,幼小衔接:物质准备,1. “向学”的心理准备,避免“惧学” “向学”是指向往小学的学习生活,具体表现是:渴望背上新书包,戴上红领巾,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学校里学知识学文化,觉得这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如果你从自己孩子的言谈举止中发现他具有这样的倾向,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经成功踏出了适应小学生活的第一步,具有了积极的向学心理

6、。,幼小衔接:心理准备,2. 让孩子自信起来,增强学习信心 孩子的自信是可以建立起来的,关键是他能不能有机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其实这些机会很多啊,家庭生活中到处皆是:吃饭前摆个碗筷,帮家里倒个垃圾,帮爸爸擦次皮鞋,帮妈妈拎个包,帮奶奶跑个腿买个东西什么的,都是体现他价值的地方。,3. 学会同伴相处,增进人际交往 教他们怎样感谢别人,怎样向别人道歉,怎样邀请同伴与自己交往,怎样参与同伴正在进行的游戏,怎样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等。,4. 科学地爱孩子,和谐的亲子关系是一切的保障 1)关注内心:问问孩子:“今天过得开心不开心?” 2)尊重孩子 3)接纳情绪,培养好习惯:五种有效方法 一、培养好习惯,从

7、改掉坏习惯开始 二、培养好习惯,多传达正向的信息 三、培养好习惯,与兴趣爱好相结合 四、培养好习惯,父母要身先士卒 五、培养好习惯,让孩子体验自然惩罚,用“心”培养好习惯,一、培养好习惯:从改掉坏习惯开始,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在一起聚会,记者问其中一位获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记者感到很吃惊,但他继续问:“在那里,你学到了哪些重要的东西?“ “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 这位科学家的回答很出人意料,但它却很直接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孩子小的时候是培养其好习惯的重要

8、时期。 在教育界,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早期教育花1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1吨的气力。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早期教育对于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重要性。,用“心”培养好习惯,好习惯与坏习惯好像一对势不两立的冤家,大有“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趋势。例如,一个孩子有不讲卫生的坏习惯,那干净、整洁等好习惯就可能与他无缘;又如,一个孩子很诚实,那他一般不会出现撒谎、骗人等坏习惯。所以,从教育孩子方面来讲,改掉孩子的坏习惯,就等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很多教育学家却提出了一个更加独出心裁的观点:家长改掉坏习惯,就等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教育学家们认为,年龄较小的孩子有很强的模仿性,而他们的主要模仿对象就是家长,如果家

9、长经常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许多坏习惯,如说脏话、撒谎等,这些坏习惯很容易就会被模仿性极强的孩子学会。,用“心”培养好习惯,我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学习很好,也很懂事,但就是爱说脏话。为此,我曾多次找这个孩子谈话,但效果都很不明显。 一次放学时,因为家长没有准时到校接孩子,我就把孩子带到办公室。 等我再次把孩子带到校门时,刚好听到了这个孩子的父母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吵。他们争吵的声音不算大,但我仍然觉得很刺耳,因为他们的每句话中几乎都带着脏字。这时,我终于知道这个孩子说脏话的坏毛病一直改不掉的原因了。,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家长是他们行为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在家里,家长动不动就会口出脏话

10、,那么,即使老师有再强的能力,也没有办法使孩子改掉说脏话的坏习惯。,用“心”培养好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种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也许在有些家长眼中,孩子爱说脏话这种习惯很小,但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习惯,日后孩子就会找不到工作、失掉一个很重要的职位,或者错失一个很大的发展良机。到那时,做家长的后悔都来不及。,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家长自己说着脏话,却要求孩子使用文明用语;家长自己经常说谎、骗人,却要求孩子要诚实 在这种自相矛盾的教育方法中,孩子是不可能按着家长的要求去做的。即使家长的权威使他们屈服,他们也会在家长面前做一套,在家长背后又做一套

11、。 心理学家表示,家长没有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而仅仅是使用家长的权利,强迫孩子屈服,那在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孩子的坏行为会越来越多。,用“心”培养好习惯,当然,家长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免不了要与孩子的一些坏习惯作斗争。因此,家长要想顺利地战胜孩子的那些坏习惯,仅仅是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二、培养好习惯,多传达正向的信息,一个9岁的小女孩,学习很认真,但无论怎么学,她的数学成绩还是不理想。一天晚上,她向爸爸请教一道数学应用题,爸爸给她讲了好几遍,她还是没听明白。 这个孩子几乎对自己失望了,她哭着对爸爸说:“爸爸,我太笨了,看来我是学不好数学了。“ 爸爸不

12、认同地说:“不是这样的,这种类型的题爸爸小时候听了9遍才听明白,你才听了5遍,我再给你讲一遍,相信你一定能超过爸爸的。“ 孩子听爸爸这样说,立刻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果真,听完这一遍之后,她终于掌握了这道题的做法。 后来,再遇到难题时,这个孩子总是不厌烦地、一遍遍地向别人请教,直到把这些难题弄懂为止。,用“心”培养好习惯,也许很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给孩子讲一道题,讲好几遍孩子都听不懂,这时,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是笨死了!“ 家长们这种做法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这不仅会使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从而放弃学习,而且还会使孩子养成容易放弃的坏习惯。 上述事例中的家

13、长是一位很合格的家长,尽管他给孩子讲一道题讲了5遍,但他没有不耐烦,甚至当孩子对自己都失望时,他仍然向孩子传达积极的信息。家长的这种做法不仅使孩子找回了失掉的信心,而且使孩子养成了勇于向困难挑战、不战胜困难决不罢休的习惯。,用“心”培养好习惯,其实,在此过程中,这位家长正是运用了正强化法。所谓正强化法,是指强调孩子身上积极的信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做出积极的行为。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家长对孩子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某种行为给予表扬、鼓励等正强化,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境,孩子就会不断重复这种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这种行为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用“心”培养好习惯,用“心”培养好习惯,用正强化

14、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要特别注意一点,不要总是抱怨孩子的坏习惯。很多家长喜欢抱怨,不管是当着孩子的面,还是不当着孩子面,他们总会说: “这孩子脾气太大了!” “这孩子很粗心!” “这孩子不爱学习!” 家长这样做就是给孩子一种负面的暗示,给他们贴上了一种负面的标签。也许孩子自己已经知道“脾气大“、“粗心“等都是不好的习惯,本来正想改正呢,但当孩子接收到的负面暗示越来越多时,他们就会真正地接受这种负面暗示,真正认为“脾气大“、“粗心“等就是自己的一个改不掉的缺点了,从而再也不想去改掉这些坏习惯。,事实上,这是一种负强化效应。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所以,家长与其与孩子的“坏

15、脾气“、“坏习惯“等作斗争,不如适当地表扬孩子的好习惯,利用正强化法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习惯的养成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结果,有些时候,即使孩子知道一些坏习惯对于自己的成长不利,但往往由于惰性,孩子还是不愿意与家长合作。,读一年级的小茹不讲卫生,吃饭之前就是不洗手,针对这一点,妈妈给她定了一条规矩:不洗手就不允许吃饭。但小茹绝不向妈妈屈服,不让吃饭就不吃,反正就是不洗手。为此,母女俩竟然冷战起来,最后,妈妈怕孩子饿坏了,便不得不向孩子“投降“。如此,小茹养成了饭前不洗手的坏习惯。,方法三:培养好习惯,与兴趣爱好相结合,用“心”培养好习惯,在一般情况下,强制的办法是不可能成为孩子改掉坏习惯的动力的。

16、家长帮助孩子改正坏毛病,就如同医生给病人治病,稍微有一些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针灸时,医生如果没有摸准穴位就随便给人扎针,不仅不能得到好的治疗效果,反而会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在改掉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突破口“就如同针灸中的“穴位“,“突破口“没有找对,孩子不仅不会改掉坏习惯,而且还有可能对家长的教育方式产生反感,进而产生逆反心理;“突破口“找对了,孩子就会在习惯培养的道路上前进一大步。 所以,在孩子坏习惯“屡教不改“的情况下,家长就应该试着去寻找其他“突破口“,寻找孩子改掉坏习惯的内部动力。,用“心”培养好习惯,一般来讲,家长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去寻找他们的突破口,很容易深入到孩子的内心

17、,激发起孩子改掉坏习惯的欲望。,后来,小茹妈妈想了个好办法。她知道孩子喜欢听科幻故事,便找了一些与卫生知识有关的科幻故事讲给她听。看着孩子睁大眼睛惊奇的样子,她故意引导孩子:“你愿意让成千上万个细菌进入你的肚子里吗?“ “当然不愿意了,可是,那些细菌在哪里呢,我怎么看不到它们呢?“小茹睁大眼睛看着自己的双手。 “傻孩子,细菌是看不到的,只有在科学家的显微镜下才可以看到。“ 了解这些知识后,每次吃饭前,小茹都会乖乖地去洗手,偶尔发现爸爸不洗手就吃饭时,小茹还会一本正经地“教育“爸爸:“爸爸,你想把成千上万的细菌吃到肚子里吗?“,用“心”培养好习惯,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不愿意改掉坏习惯,并不是他们

18、没有意识到那些坏习惯的害处,往往是家长们的教育方式没有深入他们的内心,或者说家长们的教育方式他们不喜欢。这时,家长无论怎样努力,孩子还是不肯改正坏习惯。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把孩子的缺点与孩子的兴趣联系起来,就像上述事例中的妈妈一样,通过讲科幻故事的方法找到突破口,让孩子意识到不讲卫生的后果。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接受家长的教育方式,从而愿意主动去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了。,用“心”培养好习惯,当然,家长在找到孩子坏习惯改正的突破口之后,对孩子进行引导时,教育意图不要太明显。如果家长告诉孩子:“我给你讲这个故事,就是为了改掉你的坏习惯。“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使孩子感觉到枯燥无味,还会引发孩子的警觉

19、和敌意。所以,“润物细无声“,家长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改掉坏习惯,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用“心”培养好习惯,方法四:培养好习惯,父母要身先士卒 家校在同一方向上用力避免“5+2=0“负效应,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天,梭子鱼、虾和天鹅要把一辆小车从大路上拖下来,它们都使出了全力拉这辆车,到最后,他们都累得不行了,车子还是在原来的地方没有动。 难道是这辆车太重了,重得都超过了这三个家伙共同的力气? 并不是这样的,车子之所以原地没有动,是因为这三个家伙没有朝一个方向用力:天鹅把车向天空方向拉,梭子鱼把车向池塘方向拉,而虾又朝着与池塘相反的方向拉。三个方向的合力互相抵消,所以,车子才会原地不动。,用

20、“心”培养好习惯,由这个寓言,我们可以得出,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如果家庭与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不在同一个方向上,那孩子就会像上面寓言中的那辆小车一样,不会向前发展,只会原地不动。 很多家长也许对这样的教育场面并不陌生: 上班时间快到了,为了节省时间,家长拉着孩子从小区的草坪上穿过,这时,孩子挣脱家长的手说:“老师说了,不能践踏草坪。“ 家长连忙解释:“宝贝,来不及了,妈妈上班快迟到了。“ 可孩子还是不肯踏入草坪,这时,家长抱起孩子,边走边说:“宝贝,老师说得太绝对了,在紧急情况下,偶尔践踏一两次草坪是没有关系的。“ 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就出现了矛盾。当然,如

21、果孩子以后也遇到某些“紧急情况“,他肯定也会像家长那样,理所应当地践踏草坪。当孩子有过几次成功的经验后,也许就会把老师“不能践踏草坪“的劝告扔到脑后。这将很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用“心”培养好习惯,其实,孩子从一开始不肯践踏草坪,到最后理所应当地践踏草坪,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5+2=0“负效应。所谓“5+2=0“负效应,是指孩子在学校接受了5天的教育,在周末与家长接触两天的过程中,也许就是家长的几句话、几个动作、几种行为,就像上面事例中家长的做法一样,就把孩子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全部抵消了。,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一定要配合学校的教育,争取让那些“特殊情况“不再出现,不给孩子提供滋生坏习

22、惯的机会。 当然,为了与学校的教育达成协调一致的目标,家长要与孩子的老师保持沟通。例如,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些表现;请老师一起协助,帮孩子改掉坏习惯;请老师时常鼓励孩子养成好习惯,等等。这样,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避免“5+2=0“负效应,从而使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用“心”培养好习惯,方法五:培养好习惯,让孩子体验自然惩罚,自然后果法,孩子的坏习惯为什么会一直改不掉?心理学家们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家长的过多参与。例如,很多家长就曾这样向我抱怨:“我家那孩子太懒了,早上不叫他三五次,他是不会起床的。“ 每当听到这样的抱怨,我都会告诉家长们:“有你这种乐此不疲的参与,孩子永远

23、也不会主动起床。“ 此话怎讲? 其实,每个人身体上和思想上都会有很强的惰性因素,家长的过多参与,往往会把孩子的惰性因素更多地激发出来。例如,家长每天充当孩子的“闹钟“,孩子就会产生这样的思想:“反正有爸爸妈妈叫我起床呢,再多睡一会儿吧!“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孩子赖床的坏习惯是永远也不会改掉的。所以,家长最好少参与到孩子的事情中去。 这时,肯定有家长要问:“不叫孩子起床,那他们还不得天天迟到呀?“ 事实上,迟到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坏事,这样孩子就有机会承受自然后果的教育了。,用“心”培养好习惯,在教育孩子方面,法国著名的思想法卢梭提出了一种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叫做自然后果法。即对于孩子的过失,不去

24、责备和惩罚,而利用过失的自然后果,使孩子自然受到惩罚。这种惩罚不同于平时家长对孩子的惩罚,它使孩子产生了这样一种思想:早晨再赖床就会迟到,以后不能再赖床了。因此,这种惩罚并不是针对孩子犯了错误而惩罚,而是为了使他们日后不去犯同样的错误。,一个孩子也有早上赖床的习惯,他的妈妈是这样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的: 新学期要开学了,妈妈送给小鹏一只漂亮的小闹钟,并对他说:“以后这个小闹钟要代替妈妈叫你起床了,它可不像妈妈那样叫你好几遍呀。听到它响之后,你一定要按时起床,否则会迟到的。“ 拿着小闹钟,小鹏迫不及待地定上了铃。但遗憾的是,开学的第一天,他就迟到了,原因是闹钟响过之后,他又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结果

25、可想而知,因为迟到,他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晚上放学回到家后,他特意把小闹钟的铃声调到最大,并认真地对妈妈说:“开学第一天就挨批评了,我以后再也不敢迟到了!“,用“心”培养好习惯,孩子早上赖床,家长要舍得让孩子接受自然后果的惩罚迟到。大多数孩子的坏习惯之所以改不掉,往往是由于家长的“不敢放手”而造成的。例如,家长们会很担心地说:“孩子经常迟到会影响学习成绩的”,“经常迟到会使孩子丧失学习的信心”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聪明,当他们多次因为迟到而受到惩罚时,他们肯定会主动调整自己的作息习惯,从而改掉赖床的坏习惯。,当然,利用这种自然后果法使孩子改掉坏习惯,必要的时候,家长要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例如,家

26、长把自己改掉孩子坏习惯的计划告诉老师,当孩子迟到后,请求老师配合自己,如在批评孩子迟到的同时,再给孩子一些鼓励。这样,家长们的那些担心很快就会消除,同时,孩子的坏习惯也很快就会改掉。,用“心”培养好习惯,除了改掉孩子赖床的坏习惯之外,利用自然后果法,家长们还可以改掉孩子的很多坏习惯,例如: 孩子因为贪玩而错过了晚饭时间,家长不要为孩子另起炉灶,而是让他们尝尝饥饿的滋味吧! 孩子总是忘记带家里的钥匙,那就让他们在门外等候,直到你方便再为他们开门为止吧! 孩子总是粗心做错作业,那就让他们接受老师的惩罚吧! ,用“心”培养好习惯,“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父母都在一页页往后翻,祝愿

27、我们在座的每一位父母读懂属于你家的那一本书。“,祝每一位家长朋友:,智慧、幸福!,二 塑造好性格:最科学的三原则,20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想知道从小智力出众的孩子,长大后是否都能成才。于是他率领一班助手在25万小学生中挑选了智力最高的1528个孩子,他们都是百里挑一的聪明孩子。 心理学家们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50年之后,调查人员发现,这些孩子之中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学者、设计师,有的成了国会议员但也有不少的人一事无成,他们穷困潦倒,有的成了罪犯,有的成了流浪汉,用“心”培养好习惯,为什么同是聪明的孩子却有如此反差巨大的结果呢? 心理学家经过分析他们的档案材料发现:问题多数出在性格

28、品质上。 那些失败者往往从小便具有较明显的性格弱点,如骄傲、冷漠、自私、懦弱、缺乏意志力等,他们长大后,这些性格的弱点便成了他们事业发展的无形杀手,极大地损害了他们的形象,成了他们事业正常发展的拦路虎。 由此可见,即使孩子很聪明,长大后他们也不一定成才和幸福,因为在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性格品质的优劣起着决定的作用。,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适时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教育,将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这方面,一位家长做得十分优秀: 孩子因为生病要做一个小手术。面对紧张、恐惧的孩子,医生与孩子的妈妈商量:“我们用一些善意的谎言来安慰他吧,我们告诉他,手术一点都不痛苦,告诉他不用害怕。“ 但孩子的妈妈立刻

29、阻止了医生,并严肃地对医生说:“孩子已经懂事了,我们不能骗他。“ 于是,她来到孩子床边,轻轻地对孩子说:“亲爱的宝贝,手术后你有几天会相当痛苦,这种痛苦是谁也不能代替的,哭泣或喊叫都不能减轻痛苦,相反,还有可能会引起头痛。所以,你必须勇敢地承受它。“ 让医生没有想到的是,听了妈妈的这番话,在手术的过程中,这个孩子没哭也没有喊,而且他的紧张情绪也没有先前那样明显了。他勇敢地承受了这一切。,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并不是要让孩子独自去深山老林里生存,其实在生活中,家长就有很多机会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就像上述事例中所讲述的一样,家长完全可以利用孩子生病的机会,对孩子进行一次

30、挫折教育。告诉孩子,有些痛苦是他必须要经历的,是任何人也无法替代的,孩子一般就能坦然地面对这些痛苦了。,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方法一:家长应注意自己的教育态度角色效应,很多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性格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对此,前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对一对孪生姐妹进行了长期观察,来研究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影响。 这对孪生姐妹外表十分相似,并且她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在一起上学,但令人惊讶的是,两个人在性格上却完全不同:姐姐好交际,做事果断、勇敢、主动;而妹妹性格很内向,做事依赖性很强。就是在回答心理学家的问题时,也总是姐姐先回答,妹妹只表示同意或做补充。,用“心”培养好习惯、

31、好性格,一对孪生姐妹,从小到大,她们生活的环境都是相同的,但她们的性格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 对此,心理学家展开了多方面的调查,最后终于得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原来,问题出在这两个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上,她们的妈妈在生她们的时候进行的是剖腹产手术,可以说两个孩子是同时出生的。但孩子小时候,由家长指定,一个做“姐姐”,一个做“妹妹”,并且“姐姐”要照顾“妹妹”,并对妹妹负责。因此,每当家长委派什么任务时,都是由姐姐出面去办,妹妹只是个小“跟班”。长久如此,“姐姐”就形成了独立、主动、善交际的性格,而“妹妹”则养成了顺从、听话的性格。,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即使是孪生姐妹,家长不同的教

32、育态度,孩子也会形成不同的角色认同,形成不同的性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影响会有多大。 为了研究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因素,国内和国外的很多教育学家们,都对本国家长们的教育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他们发现,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家长们错误的教育方式都会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 例如,家长溺爱、娇惯孩子,会使孩子产生很强的依赖性,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力,日后将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另外,家长的过度溺爱还会使孩子养成蛮横无理、放肆任性、以自我中心等消极性格。 又如,家长对孩子太过严厉和粗暴,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从而形成粗鲁、暴力的性格。,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当然,如果由于种种

33、原因,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忽视他们的存在,这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我行我素、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坏人的引诱下,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这种类型的孩子还极易产生厌世轻生的情绪。,因此,要想孩子养成健康的性格,家长一定要用民主的态度教育孩子。所谓民主,即不娇惯、不粗暴、不专制,让孩子在一种充满理性之爱的氛围中成长。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铭铭的父母在家里立了这样几条规定: 1无论是谁,无论多么生气,都不能说脏话,如果真的想发火,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喊几声。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每个人都健康的时候,自己喝水自己倒,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允许例外存在,但这种情况不能太频繁。 3每个人遇到困难,如果自己解决不了

34、,要相信集体的力量,告诉大家,大家一起想办法。 4做错了事情,先不要后悔,而是先寻找弥补的措施。 ,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在这些规定的引导下,铭铭从小就与别的孩子不同,她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娇气、任性,任何事情都要依赖父母,而是独立、乐观、讲礼貌。,好性格是孩子一生都享用不尽的财富,而在某种程度上讲,孩子拥有什么样的性格,决定权往往掌握在家长手中。 所以,要想让孩子拥有独立、乐观、坚强、热情等性格,家长们也不妨像铭铭的家长一样,订制一个类似的家庭规定,在约束孩子的同时,也约束自己: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给孩子理智的爱。,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方法二:性格培养要从小开始易塑性原则,对于孩子

35、的性格,很多家长常常会存在误解,认为孩子懂事后才能培养其性格。因此,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性格培养,往往在孩子五六岁时才开始。 其实,家长的这些观念和做法都是不科学的,等到孩子五六岁才意识到要培养孩子的性格,就已经错过了孩子性格培养的最佳时期。 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角度来看,06岁是孩子一生中大脑发育最迅速的阶段,是孩子一生中最富可塑性的阶段,也是为孩子的性格奠定最坚实基础的阶段。此时,外界的刺激会在他们的大脑里留下很深的痕迹,刺激反复呈现,就会转化为内在信息,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很深远的影响。,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方法二:性格培养要从小开始易塑性原则,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小时候,父

36、母感情不好,因为父母经常忽略对她的照顾,致使她常常饿肚子。现在虽然这个孩子的父母已经和好了,但她常常这样对人说:“不管我吃多少东西,我还是有那种饥饿的感觉。“ 也许一般人不能理解她这种感觉,但这确实是因为她小时候,家长忽视她而给她留下的后遗症。 当然,更重要的是,小时候的这种经历让她形成了这样一种性格:现在她身边的同学,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只要对她好一点,她就会黏住人家不放,想整天跟这个人在一起。因为她这种怪性格的存在,所以同学们都对她敬而远之。,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方法二:性格培养要从小开始易塑性原则,对于孩子的性格,很多家长常常会存在误解,认为孩子懂事后才能培养其性格。因此,这些家

37、长对孩子的性格培养,往往在孩子五六岁时才开始。 其实,家长的这些观念和做法都是不科学的,等到孩子五六岁才意识到要培养孩子的性格,就已经错过了孩子性格培养的最佳时期。 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角度来看,06岁是孩子一生中大脑发育最迅速的阶段,是孩子一生中最富可塑性的阶段,也是为孩子的性格奠定最坚实基础的阶段。此时,外界的刺激会在他们的大脑里留下很深的痕迹,刺激反复呈现,就会转化为内在信息,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很深远的影响。,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方法二:性格培养要从小开始易塑性原则,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小时候,父母感情不好,因为父母经常忽略对她的照顾,致使她常常饿肚子。现在虽然这个孩子

38、的父母已经和好了,但她常常这样对人说:“不管我吃多少东西,我还是有那种饥饿的感觉。“ 也许一般人不能理解她这种感觉,但这确实是因为她小时候,家长忽视她而给她留下的后遗症。 当然,更重要的是,小时候的这种经历让她形成了这样一种性格:现在她身边的同学,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只要对她好一点,她就会黏住人家不放,想整天跟这个人在一起。因为她这种怪性格的存在,所以同学们都对她敬而远之。,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方法二:性格培养要从小开始易塑性原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怪性格,是因为在她性格形成的最佳时期,家长不但忽略了对她的教育,而且忽略了给予她足够的爱。因此,这种渴望爱的

39、感觉便在孩子的心中延续下去,并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性格。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对他们的性格教育有多么重要。事实上,我们强调培养孩子的性格要从婴幼儿开始,是有科学依据的。在孩子小时候,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接受能力也很强,因此他们的性格很容易塑造,这就是易塑性原理。,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方法二:性格培养要从小开始易塑性原则,那么,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应该如何塑造孩子的性格呢? 一位家长这样分享他的经验: 在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现在的情况是,三个家庭一起关注一个孩子的成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爱往往是失去理智的,而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往往也是歪曲的:我就是家里

40、的皇帝,我就是全家人的小太阳。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唯我独尊的思想,也十分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 于是,当孩子出生后,我就召集全家人开了个小会,主题就是:全家人的教育思想要一致,给孩子理智的爱。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注重培养他的性格了。例如,当孩子3岁左右,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愿望,经常向我们提这样那样的要求: “妈妈,我要吃甜饼干!“ “爸爸,我要那个玩具“ 面对孩子诸多的“我要“,我先是从改变孩子的语言开始,让他从“我要“改为“我应该“。而后再引导他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我要“都能得到满足,只有“应该“的事物才能得满足。因此,孩子长大后,即使面对再大的诱惑,他也没有轻易

41、向我要求过什么。,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方法二:性格培养要从小开始易塑性原则,如果孩子的任何要求,家长都无条件地答应,那孩子肯定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一个不懂得控制自己欲望的孩子,是很容易走上弯路的。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位家长从孩子欲望产生的初期,就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认识到“我要“与“我应该“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使孩子从小就懂得应当控制自己的欲望。 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有很强的可塑性,从婴幼儿期开始,家长就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性格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孩子很多坏习惯的出现,而且会为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方法三:让孩子发挥自己的“特色“

42、卡迪拉克效应,我们都知道,卡迪拉克是美国豪华轿车的一种,但它怎么会与教育孩子有联系呢?这还要从一个笑话说起。 在美国的一个州,有一位印第安老人,他贫穷地生活了将近一辈子。忽然有一天,他在地下发现了石油,这使他一下子变成了富翁。 成为富翁后的老人买了一辆豪华的卡迪拉克旅游车,之后,老人又在这辆旅游车的后面加了四个轮子,使它变成了乡间最长的车子。 有了这辆车子之后,老人几乎每天都会精心打扮一番,然后用两匹健马拉着那辆豪华车去附近的小镇上兜风。 在这期间,老人遇到了一位机械师。机械师检查过老人的轿车后,惊奇地发现,这辆轿车里的发动机相当于100匹马的力量,而且机器完全正常,但他的主人却用两匹马拉着它

43、到处兜风。这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了。 这位印第安老人虽然拥有了高级轿车,但他却对这类车子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还得意地用两匹马拉着它到处兜风。可以说,人人看到这个故事后都会发笑。,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方法三:让孩子发挥自己的“特色“卡迪拉克效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这位印第安老人类似的父母,他们常常按着自己固有的认识和愿望去塑造孩子,却忽视了孩子本身是一辆马力十足的轿车,而自己却正用两匹马的力量在拉着他们前行。 有这样一个教育案例: 5岁的小龙因为好奇小闹钟为什么总是“滴、滴“地响,便把小闹钟拆开了,想看个究竟。爸爸发现了儿子的这一行为,马上夺过孩子手中的闹钟,并大声斥责孩子

44、道:“你真是个败家子,这可是我刚买的闹钟呀!“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顺从,调皮行为少一些,上面事例中的小龙,肯定会被家长们定性为“破坏性极强“的孩子。但家长们却不知道,这种“破坏性“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探索欲望、创造能力的表现。在上述事例中,因为孩子拆坏了小闹钟,爸爸的斥责也许会使孩子的性格从此变得听话、乖巧,但孩子的探索欲望、创造能力很可能就会由此而消失。忽视孩子的天性,而把孩子强行改造成家长所希望的样子,家长的这种做法无异于上面笑话中的印第安老人。,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方法三:让孩子发挥自己的“特色“卡迪拉克效应,也许有家长要问,遇到孩子拆小闹钟这样的行为,家长应该如何做

45、才能既保护孩子的探索欲望,又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培养呢? 一位聪明的家长是这样做的: 看到孩子把小闹钟大卸八块,家长这样问孩子:“你是不是好奇它为什么总是滴、滴地响才把它拆开的呢?“ 孩子点了点头。 “遇到自己不懂,而又特别想把它弄明白的话题,就应该自己动手去解决。但现在小闹钟坏了,它不能再叫你起床了,该怎么办呢?“ “妈妈,你别急,让我把它修好。“孩子热心地回应说。 无论这个孩子最终是否能把闹钟修好,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长的话让孩子意识到了他的行为是不对的,并让孩子懂得,他要为这一行为负责。当然,在此过程中,家长还鼓励了孩子的探索欲望,这将十分有利于孩子探索性格的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46、,家长常常在不经意之间,就充当了孩子发挥特性的杀手,例如,家长的过度保护,使孩子的独立性泯灭;家长的过多参与,使孩子失去了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方法三:让孩子发挥自己的“特色“卡迪拉克效应,那么,家长如何把孩子的特性都激发出来呢?对此,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可供家长们借鉴: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孩子自主地去活动,把孩子独立行动的能力激发出来;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孩子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出来; 给孩子一个对手,让孩子独自去面对竞争,把孩子的抗挫能力激发出来; 给孩子几个选项,让孩子去选择,把孩子的选择、放弃能力激发出来; 把所有的

47、这些优秀的能力汇集起来,就形成了孩子优秀的性格。,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三 塑造好性格:最有效的三种方法,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完美的性格:积极主动、勇敢、乐观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很多表现都令家长们失望: 见到熟人,孩子从来不去主动打招呼; 遇到困难就退缩; 受一点打击就一蹶不振; 面对孩子的这些表现,大多数的家长是无奈,也有家长想出很多办法来弥补孩子的这种性格缺点,但结果却收效甚微。,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三 塑造好性格:最有效的三种方法,我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教育案例: 小女孩叫艾玛,性格有些内向,家里来了客人从来不喜欢打招呼。为了使孩子变得活泼一点,艾玛的妈妈花

48、了很多心思。 知道家里要来客人了,妈妈提前对孩子进行“培训“:见了客人如何打招呼、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还提前演练了一遍。 但客人来了之后,由于紧张,孩子便红着脸,低着头站在那里不说话了。 妈妈见状,忙自我解嘲地说:“别见笑,这孩子太内向了,见到生人就不会说话了。“说完便让孩子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从此之后,每当家里来了客人,艾玛不但不打招呼,还为了避免与客人见面,总是偷偷溜回自己的房间里。 虽然这个孩子的妈妈为了培养孩子的性格花了很多心思,但效果却很不明显,而且孩子也好像已经接受了“自己性格内向“这个事实,不想再做任何改变了。,用“心”培养好习惯、好性格,三 塑造好性格:最有效的三种方法,其实,

49、我们可以这样说,孩子变得比以前更内向了,她的家长要负最大的责任。 就拿上面的这个教育场景来说,虽然在客人到来之前,妈妈已经对孩子进行了“培训“,由于紧张,孩子出现“忘词“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在这个时候,她的家长却忙着为自己和孩子解嘲:“这孩子太内向了!“听到妈妈这样说,孩子紧张的心情马上就会平静下来,她会这样想:反正大家都知道我内向了,我就不用跟客人打招呼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孩子的性格会越来越内向。 事实上,很多性格有些内向的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时都会表现得不知所措,在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家长的鼓励。 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向客人打招呼:“宝贝,看,张叔叔来了,快向张叔叔问好。“也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如家长这样对孩子说:“宝贝,快把水果拿给张叔叔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