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总结.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73100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8.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总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态学总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态学总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态学总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态学总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总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总结.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态学学习之总结,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生态因子,概念: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作用特征: (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不可替代和补偿作用,生物,生态因子,限制因子,Liebig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定律,生态幅,内稳态及其保持机制 (耐性限度的驯化),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温度与生物生长: “三基点”,温度与生物发育: 有效积温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Bergman规律 Allen规律,温度

2、与生物的地理分布,变温与温周期对生物生长的影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光质: 光合作用的有效范围380-760nm,其中: 红光有利于糖类合成 蓝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光强: 光合作用的饱和点和补偿点,光周期: 长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 中间性植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水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生物对水的适应 水生生物 陆生生物 陆生植物:湿生、中生、旱生 陆生动物:形态、行为、生理,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支撑作用: 生境、栖息地,生物地化循环的重要场所,供给与调节功能: 水、肥、气、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生物与生物环境,生物,生物与生物环境,基本特征: 初级特征:出生率、死亡率

3、、迁入和迁出 次级特征:性比、年龄结构、种群增长 这些特征如何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种群分布类型: 聚集、随机、均匀,生物,生物与生物环境,种群增长: 种群增长率(r)和内禀增长率(rm)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 dN/dt=rN(1-N/K) r和K的意义,模型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生态对策: r选择 K选择 两种对策的区别,生物,生物与生物环境,种群增长: 种群增长率(r)和内禀增长率(rm)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 dN/dt=rN(1-N/K) r和K的意义,模型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生态对策: r选择 K选择 两种对策的区别 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意义,生物,生物与生物环境,种内和种间关系: 密度效

4、应的两个基本法则: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3/2自疏法则 种间关系的基本类型 种间竞争: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假说),Lotka-Volterra模型,生态位理论 捕食作用及其生态意义 他感作用及其生态意义,生物,生物与生物环境,群落的基本特征: 8个基本特征 群落的种类组成 优势种与建群种 数量特征及计算 群落的结构 生活型(生长型) 层片(层次) 同资源种团 群落季相 群落垂直与水平结构,生物,生物与生物环境,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生态过渡带是怎样形成的? 边缘效应及实践意义,生物,生物与生物环境,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生物因素(竞争、捕食) 干扰(自然的、人为的。中度干扰假说,干扰与生态管理)

5、空间异质性 岛屿(MacArthur平衡说),生物,生物与生物环境,群落动态(演替) 演替类型(原生、次生) 演替顶级学说(单元顶级、多元顶级、顶级-格局) 两种演替观(经典、个体论) 植被演替理论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生物,生物与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态系统概念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的结构(时间、空间(垂直、水平)、营养) 食物链与食物网(牧食、碎屑) 生态锥体(数量、生物量、能量),生物,生物与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初级生产及其测定方法 次级生产 总初级生产量 净初级生产量 生产量与生物量 能量流动的规律(遵循热力学定律,特征是单向

6、、递减、质量逐级提高) 林德曼定律(十分之一定律) 能量流动规律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生物质的多级利用、节粮型畜牧业生产),生物,生物与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物质循环类型(气循环、水循环、沉积型循环及其主要代表物质) 生物累积与生物放大 有毒有害物质的循环(环境污染、生态风险、人类健康) C、N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 N、P循环与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循环与人类健康 微量元素循环与地方病,生物,生物与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信息交换 物理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与生态因子结合学习 化学信息(信息素、次生代谢物) 行为 信息传递在农业上的应用,生物,生物与生物环境,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 水平地带性(经度、纬度) 垂直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 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规律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