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教材新教学专题讲座走进课改区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74257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53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新教材新教学专题讲座走进课改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新教学专题讲座走进课改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新教学专题讲座走进课改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新教学专题讲座走进课改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新教学专题讲座走进课改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新教材新教学专题讲座走进课改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新教材新教学专题讲座走进课改区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 新教材新教学专题讲座 走进课改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 刘真福 2010年1月 乌鲁木齐,实验区经验:以学案代教案,以导学来定教师角色和地位 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我超越,教学优质高效 十六字方针: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具体操作: 学生不学,教师不教。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教师针对学生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困惑进行教学 强调教师指导作用、服务功能,摆正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位置 强调课堂达成度,提高教学效率 形成教与学优质高效、良性循环,“高效课堂”之预习,不预习就不上课,先学习再交流 预习以学习小组为实体展开 预习有时是一门独立

2、课,学习小组内对文本提问题 教师对预习进行预设,主要通过“导学案”进行 下例,虻预习学案问题(教师提问),1.读1、2诗节,女主人公对“氓“称呼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2.第3诗节似乎与所叙故事没关系,是否可去掉?为什么? 3.诵读第5诗节,10句诗出现了6次“矣”,朗读时应分别用怎样的语调?从这个词可读出女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4.“淇水”意象在诗中出现几次?在本诗有何作用? 5.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抒情女主人公?谈谈你的认识 6.在欣赏本诗中你还有其他发现吗?,学生预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提问: 一组:第13段写面对死亡威胁,这位二十多岁的姑娘却能够温和地微笑,这是为什么?难道她没有恐惧

3、?她当时在想什么? 二组: 1.第6段:“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最后一段:“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以报道。”两次提到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新闻? 2.最后一句:“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有什么深刻含义?下续,三组:如何理解第10段最后一句“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四组: 1.文章第1段与下文有什么联系? 2.怎样理解第一段话与最后一段话?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文章多处描写参观者表情变化,为什么人们会有这些表情?,五组: 1.提炼主题的方法是什么? 2.本文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3.结尾有什么作

4、用? 六组: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和一般所见消息有什么不同? 2.本文连用了一串否定句,应该怎样理解它们?,七组: 1.照片中为什么详写女孩?为什么写这张照片? 2.头尾都提到阳光明媚,绿杨树,儿童游戏,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弊端1,理念、方法、课型均过时 老师充当主体主导主宰 不让学生提问和讨论 学生成为教学道具 没有学生自主合作 活动过多表面热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弊端2,公开课与常态课截然不同 语文不当语文教 文言文当现代文教 选修当必修教 选修教材变成练习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弊端3,放弃预习忘掉复习 只讲知识不教能力 只讲结论不教方法 过早应考忽略基础 消息闭塞与世隔绝,课堂教学十大建议1,一课一得(或几得) 学生合作探究 让学生愿意发问,课堂教学十大建议2,将学生提问写成教案 教文体知识 多教方法 坚持基本训练,课堂教学十大建议3,坚持思维训练 帮助激活思路 培养规范思维 培养条理思维 培养形象思维 避免钻牛角尖,课堂教学十大建议4,坚持多读多写 多读:读什么?课文多读两遍,余力读名著。怎么读?1.研读(非消遣),2.快读(求量) 多写:长短、整散、篇句,每课必写?,课堂教学十大建议5,体现人文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习惯、意志、品质、性格、兴趣、习惯、理念、信念、意志、趣味、激情、友善、开朗、乐观、深沉、细致、严谨、自强、自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