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导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77259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现代史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世界现代史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世界现代史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世界现代史导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世界现代史导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史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现代史导论.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世界现代史导论,第一讲 世界现代史导论,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理解和掌握20世纪初以来世界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的事件;初步认知和掌握历史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培养自己独立的思考历史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线索,1.已有的世界现代史研究的课程体系 2.本课程体系,已有的世界现代史研究的课程体系,“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本世纪的历史,一方面是西方对亚洲和非洲产生影响的历史,同时也是亚洲和非洲对西方予以反击的历史。影响主要表现在已经改变西方社会的西方科学和工业成果开始以不断加快的步伐对其它

2、大陆的社会产生同样的瓦解性和创造性力量;而反击则是抗击在19世纪最后25年里达到其顶峰的帝国主义的一种反应。”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已有的世界现代史研究的课程体系,已有的世界现代史研究的课程体系,常用的课程教材,苏联科学院世界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它打破了分国、分地区的编写方法,而是用“全球性”的方法,从“全球”的观点来考察问题。这样繁杂的世界历史因为换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察就变得一目了然了。 然而,正如作者本人所说,“世界历史并不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或所有文明的历史的总和,它虽然要讲述诸主要国家内部的基本发展,但同样重要的是,还要探讨那些曾对整个世界有影响的力量或运动”。 斯塔夫

3、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常用的课程教材,常用的课程教材,常用的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1900-1945年的世界历史 讲授(基本史实和研究现状)、互动(学生讨论)、视频,二、世界现代史的定义、特点,1、定义 是研究20世纪、世界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相互关系、以及在这些矛盾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国家政治、科学文化、思想意识向全球化演变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2、特点: 最典型、最集中、最全面地展示了:人类由彼此隔绝、互不往来的闭塞状态,发展为互相依存、全球一体的潮流,并彻底地改变着人类已经熟悉了几千年的一切。,二、世界现代史的定义、特点,三、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以2

4、0世纪初期(1900年)作为开端。 第二种观点:以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开端 两种观点分歧的实质:分期的标准不同,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为根据,从世界全局的变化看问题,还是从局部的政治更替或突出重大事件的划时代意义。目前学术界尚为统一认识。,四、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分期:,主要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两分法,以1955年为界限分为两个 时期。 第二种:以1945年为界,20世纪历史分为世 界现代史与世界当代史。,“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其中南北问题是核心” 邓小平文选第3卷,四、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分期:,19001945年的世界现代史分为四

5、个阶段:,第一阶段1900-1923年:帝国主义战争与革命相交织的时期 第二阶段1924-1929年:欧美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持续高涨,苏联由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转入斯大林模式的大规模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 第三阶段1929-193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酝酿时期 第四阶段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45年以后,可以分为4个时期:,1、194550年代中期:冷战起源与发展、与两大阵营形成时期 2、50年代中期70年代初:东西方冷战从激化走向缓和时期 3、70年代初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三世界的形成与世界走向

6、大分化、大改组时期 4、90年代末以来:冷战结束,后冷战开始时期,五、世界现代史的特点与学习方法,学习的意义: 处理好几个关系: 学习方法: 1、掌握基本历史史实 2、了解研究动态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4、分清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问题的性质 5、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评价,六、主要参考书目:,1.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 2. 法学教材编辑部审定: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上,下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 3.托马斯帕特森等著:美国外交政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4. 美布

7、利特等著、陈祖洲等译: 20世纪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 英保罗约翰逊著 李建波等译: 现代从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上、下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六、主要参考书目:,6. 美迈克尔H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 7. 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第11卷上下册,三联书店1984年。 8. 皮特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9.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10. 美麦克尼尔著,叶佐译:美国、英国和俄国它们的合作与冲突,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 11. 王玮:美国对亚太政策的演

8、变(1776-1995),商务印书馆1984年。 12. 斯大林:斯大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六、主要参考书目:,13. 丹考德威尔:论美苏关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 14. 美CE布莱克等著:二十世纪欧洲史下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 15. 美布鲁斯拉西特和哈维斯塔尔:世界政治(1996年第5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16. 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75年。 17. 李植南:20世纪世界史上、下册,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8. 丹福尔默威斯蒂主编:北欧式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六、主要参考书目:,19.

9、 美萨尔瓦托著,朱宝宪译:国际经济学(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0. (加)弗莱著,盛宁译:现代百年,辽宁出版社1998年版。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国际事务概览:欧洲的重组,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 21.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国际事务概览:1942-1946年的远东,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 22. 列宁选集第1、2、3、4卷,人民出版社。 23.毛泽东选集第1、2、3、4、5卷,人民出版社。 24.斯大林全集第612卷,人民出版社。,六、主要参考书目:,25. 周尚文 叶书宗 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6. 吴廷璆主编: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

10、4年版。 27. 美H斯图尔特休斯著,陈少蘅、程洪逵等译:欧洲现代史(19141980年),商务印书馆1984年。 28. 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历史研究组译: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9.苏联科学院编:世界通史第7、8、9、10、11卷,三联书店出版,1978年版。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0. 赫赤、谭健:日本政治概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六、主要参考书目:,31. 罗志如、厉以宁著:20世纪的英国经济英国病研究,人民出版社1982年。 32. 美保罗肯尼迪著,蒋葆英等译:大国的兴衰,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33

11、. 美莫里森、康马杰: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34. 沃尔特拉弗贝: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35. (法)米盖尔:法国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 36. (德)埃尔德曼著,德意志史第4卷下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六、主要参考书目:,37. 美福雷斯特C波格:马歇尔传(1945-1959),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 38. (美)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当今各种经济力量是如何塑造未来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39.美约翰F卡迪:战后东南亚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40. 范伦斯伯格:非洲当代领袖,重庆出

12、版社1985年。 41. 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亚非会议文件选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 42. 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商务印书馆1976年。,六、主要参考书目:,43. 英黛安K莫齐:东盟国家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44. 新加坡林华生:亚洲“四极”经济日本、“四小龙”、东盟、中国经济发展纵横,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 45. 苏别列日柯夫著,李金田等译:外交风云录,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年。 46. 张宏明:多维视野中的非洲政治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47.陈乐民、胡国成:战后英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48. 英阿伦斯克德 克里斯库克:战后英国政

13、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六、主要参考书目:,49. 英杰夫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 50.时殷弘: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第16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51.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52. 美塔德舒尔茨:昨与今:战后世界的变迁,东方出版社1993年。 53.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54.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六、主要参考书目:,55.张小明: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56.沈骥如著:欧洲共同体与世界,人民出版社199

14、4年。 57. 张锡昌、周剑卿:战后法国外交史(1944-1992),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 58. 吴国庆:战后法国政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 59. 丁建弘、陆世澄、刘祺宝: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1945-1990),人民出版社1996年。 60. 王小平:日落日出战后日本起飞实录,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六、主要参考书目:,61.斯蒂芬克利索德编:南苏关系(19391972):文件与评注,河南大学外语系译,人民出版社1980年。 62.南弗拉迪米尔德迪耶尔:苏南冲突经历,19481953,北京:三联书店1977年。 63. 章百家、牛军(主编),冷战与中国,世界知识出

15、版社2002年。 64. 沈志华,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65.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 66.美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中美关系的历史剖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六、主要参考书目:,67. (日)有泽广巳:日本的崛起:昭和经济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68.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 69. 江流、陈之骅:苏联演变的历史反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70.杨华:东欧剧变纪实,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六、主要参考书目:,71. Melvyn P. Leffler, A Prepo

16、nderance of Power: National Security, the Truman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old Wa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72.John Lemis Gaddis, Strategies of Containment: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Postwar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73.Francesca Gorl and Silvio Ponse ed., The Soviet Union and Europe in the Cold War,1943-53, Macmillan Press LTD.1996. 74.William R. Keylor, The Twentieth Century World: 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