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历史学科常见问题例解.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77634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5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中历史学科常见问题例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中历史学科常见问题例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中历史学科常见问题例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中历史学科常见问题例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中历史学科常见问题例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中历史学科常见问题例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中历史学科常见问题例解.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中历史学科 常见问题例解,(一)信息的采集与解析,问题一: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材料信息,断章取 义、甚至会错误理解材料意思 两种情况: (1)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主题与核心思想,造成误读材料或答案偏离主题。 (2)不能在整个材料的语境中解读某一具体材料信息,造成信息解读错误 。,例1:(2010年T1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13.5%)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36.1%

2、)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14.9%)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35.4%) 答案:D,例: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世界经济趋于平衡(18.2%)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41.0%)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21.1%)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大到全球(19.6%) 答案: B,例:“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食。无农夫之苦,有百千之得。”材料反映了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B男耕

3、女织方式的瓦解 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 D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 答案:D,例2: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答案:C,客观题审题要做到“三看三思”。 题干在总体上把握材料的内容基础上,要“三看”: 看时间、空间,限定知识范围; 看肯定、否定,确定选择方向; 看关键词,明确内涵外延。 选项要“三思”: 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 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选项与材料有无逻辑关系。,例:“内边防务”、“外边防务”是研究古

4、代中国边疆问题时使用的概念。统一时期的“内边防务”通常指中央政权对控制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外边防务”是指维护国家的统一对外防范的事物。我国从汉唐到明清时期边疆政策的特点是从“内边防务”为主转为“外边防务”为主。下列各项属于“外边防务”的是: A汉武帝推行刺史制度 B唐高宗设置北庭都护府 C康熙年间抗击沙俄侵略 D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 答案: D,问题二:不能完整提取材料信息,信息遗漏增加解题难度,甚至造成失误,每一道题目都经过了命题人的精雕细刻,它的每一句话都经过了命题人再三斟酌,因此,不能遗漏题目中的每一个信息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题目中的信息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如

5、果信息遗漏,链条就会断裂。主观题中,材料信息遗漏会导致答案要点遗漏。(设问信息遗漏不仅会造成内容遗漏,还可能会南辕北辙。)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例3:(2011年T20)“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要在上帝的福佑下,让我们的国家获得自由的新生;要使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上述演说发表于一次著名战役之后,该战役是 A.纳西比战役 (12.9%) B.葛底斯堡战役(29.1%) C.瓦尔密战役 (11.5%) D.萨拉托加大捷(46.2%) 答案:B,例3:19

6、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为成熟,只有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陈独秀这是在解释和宣传 A、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党纲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针 C、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答案:C,例3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民主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并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动力。下面两幅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 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 ) 党员数量消长 党员

7、成分构成变化 A1921年和1922年 B1927年和1928年 C1937年和1938年 D1949年和1950年 答案:B,问题三:不能建立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的联系,造成解题困难甚至失误,两种情况:(1)抛开材料信息或题目要求,完全凭记忆答题 在主观题中,能完全移植教材或其他题目答案的情况极为少见。即使能够完全移植,给阅卷老师造成的印象很不好,说明考生学科素养不高。 (2)不能利用教材知识解读材料,完全凭材料信息。,(1)抛开材料信息或题目要求,完全凭记忆答题,例4:谭嗣同在仁学中谈到:“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

8、因末而累及本者。”这一言论反映了 A 天赋人权 B 三权分立 C 君主立宪 D 社会契约” 答案:D,例4. 史学家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说:“战后经济复苏的成功策略应该防止回到经济停滞、萧条、贸易保护主义,而且首要问题是防止失业。创建现代欧洲福利国家就是基于这些考虑。若要恢复民主制度,就必须解决人民的状况问题。”他强调的观点是 A. 欧洲恢复民主制度的关键在于彻底消除法西斯主义 B. 建立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完善的表现 C. 防止社会革命是战后欧洲国家复苏的首要问题 D. 战后初期需要协调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以缓和矛盾与冲突 答案:C,例4:海国图志中写道:“故自昔惟亚足以纲纪西洋,

9、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 ) A重视商业 B重视宗教的作用 C重视军事实力 D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 答案:A,例:【2010年全国I卷第18题】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 ) 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12.9%)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11.8%) 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56.1%)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19%) 答案: A

10、,(2)不能利用教材知识解读材料,完全凭材料信息。,例5:(2010年T14)表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44.8%)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7.04%)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8.1%)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39.9%),19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的说:“像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此话的含义 A. 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 B. 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 C. 肯定英国的工业革命 D. 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 答案: C

11、,问题四:由于对史实或概念理解不准确,导致对材料关键信息解读失误,例6: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答案:C,问题五:遗漏题目设问信息或错误解读设问信息,造成审题失误,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把握题目各项内容。 题目设问一般包括四个部分: 限定语限定答题的范围(基本上是三种:根据材料、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所学知识); 指示语指示答题的方式(概括、分析、比较、简述、

12、评价等); 主体语所问问题的主体(关于谁?); 答项语要求回答的具体内容(原因、特点、影响、内容、启示、认识等),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题目设问中的若干环节是隐含的。,(2)准确解读题目中出现的名词。 (3)弄清题目设问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道大题的各个小问必然围绕一个核心,这些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前一问回答的质量可能会直接决定后一问的解答,特别是第一小问,要慎之又慎。,目前,高考的主观题几乎全部是材料解析题。普遍认为高效的做题方法是: 先读设问; 然后带着设问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寻找信息(在关键信息上做出明显标记); 建立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的有机联系; 根据设问要求组织答案。,例7:材料四

13、 新中国成立后,闽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毛泽东对此做出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之后,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张鼎丞又向中央和华东局建议,尽快考虑修建鹰潭至南平的铁路,并认为应从长远考虑,固然应以国防为主,但必须结合福建的经济状况。鹰厦铁路于 年动工兴建,年竣工通车。鹰厦铁路,让内陆物资和工业化产品、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的人员源源不断地抵达福建,同样,福建的木材等资源也不停息地运到了内陆地区。 ()据材料四分析该铁路能建成的原因及通车后带来的影响(分)。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概括说明厦门成为我国对

14、外开放窗口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分),(二)解题的方法与技巧,问题一:不认真阅读材料、联系史实,完全凭感觉、靠推理做题(客观题) 问题二:思维和表述缺乏学科特点,习惯于推理,答案空洞,缺乏历史史实 (主观题),例8: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答案:B,问题三:思维不科学、不严密,答案条理不清、挂一漏万,甚至南辕北辙,1、历史现象的原因分析 任何历史现象都

15、是发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因此,必须回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 原因(背景)从两个方面寻找: 各自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找寻 A.必要性: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 B.可能性:当时历史为其产生提供的历史条件。,2、历史现象的特点(特征)概括 特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因此,特点必须通过比较产生。历史特征包括具体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特征和历史事件和国家(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选定比较对象。(如果题目没有限定,则需要需自己选定;分为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自己跟别人比或自己跟自己比等。) 设定比较项目。如果题目没有限定,则要对历史的各要素进行比较 ,不同的对象,要素不同。,3、历

16、史的评价方法 A.定性对它的总体评价(结论)。 B.两个标准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 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判断其积极与消极; 以是否符合人类共同的道德规范判断其正义与非正义。 C.两个层面理论上和实践中。 D.两个方面积极和消极(局限性)。,4、历史现象或人物的影响分析 影响:历史现象或人物作用于自身或他人所产生的客观后果(积极、消极)。 对自己的影响(积极、消极) 对他人的印象(积极、消极) 对当时的影响(积极、消极) 对以后的影响(积极、消极),5、历史的认识与启示 认识强调的是对历史现象的认知。 启示突出历史现象对后人的启迪。 认识和启示都是对特定历史现象的分析和总结。因此内容必须与材料

17、和前面的问题保持一致。 认识和启示都是带有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或某一原理、或某一规律、或带有普遍性的经验教训等。 启示必须与现实的热点问题挂钩。最好与当前的热词联系起来。,问题四:语言表述很随意,不能准确抓住关键词 问题五:不能抓住题目的核心和主题,答案偏离主题 问题六:题目尚未读完,解题过程已经结束,(三)书写的格式与规范,问题一:不能做到答案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问题二:答案顺序混乱,必须做到: (1)答题顺序与设问顺序完全一致,而且还要有明显段落分隔。 (2)要点顺序要完全符合思维习惯,时间上由远及近,逻辑上先因后果 (3)要点顺序尽可能与材料信息出现的顺序保持一致,并标明序号。,

18、问题三:卷面脏乱,甚至在指定的区域外答题,高考历史决胜军规,第一条:你必须无条件遵守所有规则。 第二条:你只能创造性的运用知识,而不能创新知识(因为你不能创新历史), 你甚至不能创新形式。 第三条:命题人给你发出的每一条指令都是特定的(或根据材料解题、或根据所学知识作答;或分析、或概括、或比较、或评价;或原因、或特点、或影响),不得有任何违背。 第四条:你必须忠实于命题人向你提供的任何材料,不管材料中的情景或结论在你看来是多么的荒诞不经(除非我要求你指出材料中的错误)。 第五条:你做出的任何判断都必须有确实的依据(或根据材料、或根据教材),绝对不允许主观臆断。因为历史学是研究已经发生的人和事,不存在“如果”。 第六条:命题人向你提供的材料信息是完整的,你必须最大限度地获取并运用。信息提取的数量绝对影响你答题的质量,甚至决定你的答案是否正确。其中,时间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 第七条:你的任何结论都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之上,缺乏史实的空洞言论不具有任何价值。 第八条:关键词直接决定你能否得分。准确运用专业术语最能体现你的专业素养。 第九条:同样的文字表述,能否做到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最后的得分会完全不同。 第十条:无论给你怎样的试题,你都必须按要求作答,决不允许怀疑试题,更不能修改试题。,我们相信: 高考中, 我们一定旗开得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