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小论文的应对方式.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78669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9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应对方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应对方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应对方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应对方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应对方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应对方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小论文的应对方式.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小论文的 应对方式,(2011年江苏卷)22.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2011年江苏高考22题第(3)评分标准: 第一等(56分)观点方面:观点理解准确,即提及生产方式的近代变动带来双重影响,并肯定其积极方面; 论证方面:

2、有机结合材料,按清晰的逻辑关系充分论证观点;表述方面: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第二等(34分)观点方面:观点理解基本准确,如不提双重性,只肯定其积极方面;论证方面:结合材料,合理论证观点,逻辑关系明显;表述方面:有层次性,详略欠当。 第三等(02分)观点方面:观点理解不够准确,如只提双重影响,不肯定其积极方面;论证方面:未能或很少结合材料,缺乏逻辑关系;表述方面:缺乏层次,详略不当。,写小论文基本的方法(三要素):,观点:分析材料,明观点 论据:依据材料,结合教材,找论据 论证:史论结合,详略得当,理论升华 先表态,得观点分; (总) 列史实,分层论述;得论证分; (分) 作结论,理论升华(总)

3、,请您评分,例1、历史是发展的,任何事物都伴随着新陈代谢,历史的发展时螺旋式上升的。朝代的更替,制度的变换,中国历史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揭露了历史不断发展的特点,人类也随着这一发展而不断发展,使中华文明不断更新与发展。也只有经历这种新旧的交替,人类才有可能不断进步。旧生产方式的解体和新生产方式的产生,总暗示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当然,历史的主题也应该是新旧事物的交替,这样才会使历史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例2、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导致农村土布减销,农妇收益减少,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变,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的迷惘痛苦,但是,传统经济结构变动,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给中国经济发展以及

4、人民生活方式观念带来新的生机和朝气。例如女孩不再束缚于家中纺织,可以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有利于生活改善;妇女进入洋纱厂、洋布局,促成人们传统观念改变,使其更生机,有利于于男女平等的先进的思想被广泛接受。,陈旭麓先生认为传统社会的近代化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旧生产方式解体会产生苦难,这体现在传统家庭手工业者收入减少,难以维持生计,然而新生产方式带来生机,这体现在人们去工厂做工,将手工业品销往国外,这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中国走向近代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加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新生产方式取代旧生产方式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传统经济社会

5、结构近代化带来的利才是历史的主题。,总观点:陈旭麓先生认为传统社会的近代化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 分论点1:旧生产方式解体会产生苦难 史实:这体现在传统家庭手工业者收入减少,难以维持生计 分论点2:然而新生产方式带来生机 史实:这体现在人们去工厂做工,将手工业品销往国外,这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中国走向近代化 结论、升华: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加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新生产方式取代旧生产方式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传统经济社会结构近代化带来的利才是历史的主题。,SOLO分类层次评价法,1.前结构层次: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2

6、.单点结构层次: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3.多点结构层次: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 4.关联结构层次: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5.抽象拓展层次: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41.(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开始

7、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

8、确,史论结合。),观点: 第一段材料的观点是“欧洲中心论”:材料认为,近代欧洲的崛起是欧洲自身文明发展的结果,其他地区的文明是因为欧洲文明的影响而存在 第二段材料则对“西方中心论”提出质疑,指出19世纪以前“亚洲与中东国家是全世界的引领者,19世纪以后,西方崛起,且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的观点。,以第二段材料的观点为例,以亚洲地区中国为例:中国曾长期领先世界。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制则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并对近代英国的文官制度产生影响,而同时期,西方四分五裂,战乱不断,世袭贵族把持政权;,经济上: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

9、进水平;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城市经济繁荣,出现长安、东京等国际性大都市; 中国造船技术长期领先世界,并最早在航海上使用指南针, 对外贸易中,以茶叶、丝绸和瓷器为代表的中国商品大量输往国外,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科技、思想、文化上: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长期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巨大影响;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思想伦理对欧洲启蒙思想产生影响,;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文学、独具特色中国书法、绘画、戏剧无不闪耀中国文化的辉煌。,此外,中东地区是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埃及、巴比伦、波斯都曾创造过辉煌的文明。 而中世纪的欧洲,则处于教会独裁统治下,被称为“黑暗时代”,科技、教育

10、、文化都被教会控制。 我们不能因为后来欧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贬低甚至否认亚洲和中东地区对世界世界文明的贡献,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并无高下、优劣之分,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参加文明间的对话。,统一性与多样性,现象与本质,局部和全局,原因与结果,历史发展的特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完善论文的逻辑,通常情形下,分析历史事件发生、发展 原因的方法,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内因/外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通常情形下,分析历史事件影响的方法,并列求同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逆向求异 利/弊;积极/消极;推动/阻碍,全球史观,唯物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运用各种史观的基本原理有助于提升论文的理论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