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点文化生活.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80422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考点文化生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高考考点文化生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高考考点文化生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高考考点文化生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高考考点文化生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考点文化生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考点文化生活.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思想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文化生活 整体结构,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 民族精神,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第二单元,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是整本教材的绪论和总论。分别从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两个角度阐述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作用,从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性认识。,深入文化现象的内部,分析文化本体的运作机制,揭示文化的横向传播、纵向继承和创新发展三者的关系。,是一、二单元的逻辑延伸。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本单元重点阐释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时

2、代意义。,集中讲述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整本教材的逻辑归宿和落脚点。重点分析如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使当代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社会发展看文化,从人的发展看文化,文化的概念,文化影响的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人的成长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作用,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人类 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人类文化素养的形成和表现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一定的文化给与一定的经济政治 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文化影响是潜移

3、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一单元,考点一: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现象。,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

4、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2、文化的特点,文化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思想理论、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二、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

5、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不同。,3、文化的形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全面正确理解“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点,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与文明,区别: 文化(culture):与“自然”相对,重点强调“化”的过程。 文明(civilization):与“野蛮”相对,主要指“明”的结果。 联系: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

6、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越发重要;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发重要;3)文化消费日益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的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政治,经济 (基础),文化,决定,决定,集中体现,反作用,落后的文化,阻碍,先进的文化,促进,决定,反映,相互影响,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点拨:,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发

7、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是同步的。 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论述与该知识点联系密切。,四、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原因: 文化在综全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1)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重挑战

8、,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形势) (3)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文化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表现: (1)文化作为一种事业和产业,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先进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从文化与整个国家发展来看,文化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成为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2.如何在文化方面增强综合国力 (应对文化竞争的原因及措施、如何做),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

9、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应对文化竞争。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五、文化对人的影响,点拨:不同历史时

10、期,不同的地域,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文化是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因素。,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影响的过程看),1)人们总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并时刻受到它的影响, 2)人们从事文化活动以及得到启示与享受,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 , 3)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潜移默化消极被动、无目的,(2)深远持久的影响(从影响的效果看),1)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生活方式的其他各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

11、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A.三观是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B.三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2)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自立、竞争、效率、民主法制意识增强等),(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1)优秀文化以其感染力、感召力,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为人提供精神动力,2)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给予中国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4、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塑造人生,(3

12、)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社会和人的发展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的永无休止的过程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的、永无休止的过程。,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1)纵向理解(动态):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2)横向理解(静态):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素质的提高,3)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化探究:,1、文化“丰富精神世界”,这是指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健康文化。 2、人作为有生命的存在物,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 3、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精神力量的增强是统一的 4、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

13、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也不同。,综合 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教育的作用: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与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科学技术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维护文化安全:对于发展中国家,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考点二: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二、文化 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4、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三、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3)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1)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主要是指民族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

15、居民建筑、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2)文化遗产 地位: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意义: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3)世界遗产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深化探究: 文化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文化多元性: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由于产生的社会基础不同,不同领域文化之间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则也不同。因此,各种文化性质上的差异,就是在“多元”的意义上理解的差异。 文化多样性: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

16、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内容的差异、地域文化的特色,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民族文化有自己的个性: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尊重文化多样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为什么?) 原理:文化既

17、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现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2)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 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

18、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及要求: 1)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4、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1)文化传播的内涵:,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1)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重要途径)商人不仅通

19、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2)人口迁徙(重要途径之一),3)教育(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4)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更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5)亲朋聚会、外出旅游、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3)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什么是传媒,即文化传播的媒介,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2)大众传媒,形式: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3)地

20、位: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各地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比较:现代社会,对于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 口语、报纸杂志书籍、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读物,(4)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历史上中外文化的交流及其表现,2)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怎样做?),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3)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意义:,一方面:古代中华文化源源不断的向外辐射和传 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

21、展做出贡献。 另一方面: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 的发展和进步。,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传统建筑的继承,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含义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3)传统文艺的继承,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传统

22、思想的继承,地位:是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的核心。,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 稳定性稳定是相对的。),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根基),有着强烈的认同感。,2、传统文化的特点:,3、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时俱进和双重作用),1)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

23、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能够而且必须因时而变。,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起积极作用,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做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起消极作用,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划分标准不是性质的优与劣,而在于是否变化发展,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B.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C.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点拨: (1)对待

24、传统文化,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同时也要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2)对于传统文化,既不能搞“传统虚无主义”,全盘否定;又不能持“文化保守主义”,全部继承。,5、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点拨: (1)注意理解:无论是发展文化还是继承传统文化,都要正确理解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

25、的关系。(2)明确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分先后顺序。(3)区分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主要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1)社会制度的更替外在因素,6、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2)科学技术的进步内在因素,A.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

26、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3)思想运动内在因素,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4)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内在因素,7、教育在文化传承中,1)教育是人类特有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2)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较: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2. 文化创新

27、的源泉社会实践,3. 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社会实践,1)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2)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三、文化创新源泉、动力、意义,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4、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文化创新能

28、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5、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2)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3)当代中国文化创作者的使命和职责。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6、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着眼于文化的传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

29、过程。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7、创新与借鉴、融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如何做到: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实现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传承, “取其精华、去其

30、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继承与创新的关系),8、文化创新的途径,(3)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必须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如何做到:1)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2)要正确处理好文化差异和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 3)要

31、以我为主、为我所用,9、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1.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坚持批判继承与超越创新、继承与发展相统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把握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

32、煌,*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这是文化创新必要经历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把握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建立“学习型社会”,一、建立“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

33、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1.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的作用(P56),2.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3.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为什么:,综合探究,二、“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横向纵向、社会个人),三、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1.社会: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2.个人: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总之:建立学习型社会,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4、,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四、学习型社会的特点,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 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考点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灿烂的中华文化,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一)古代辉煌的历程,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 影响,天命神权、“敬德保民” 思想,诸子蜂起百家争

35、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延续隋唐文化辉煌、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汉字,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B.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6、,C.按演变的顺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一、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历程古代辉煌、近代衰微、新时代再创辉煌,钟鼎文,大篆,寿,寿,寿,寿,寿,史书典籍,A.地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C.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相 关 联 接,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 战国时期:战国策 汉代: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史书史记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清代:修志成就最大时期。,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37、(文化内容的优秀与独特性体现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学艺术,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特点(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风格): 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2)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A.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B.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C.意义

38、: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区域文化的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文化区域差异的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文化的民族性体现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我国的雕刻建

39、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概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突出表现在:文化艺术和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上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对能够因素的影响,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民族性: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1)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

40、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

41、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比较中华文化的特征:,陶刻画猪纹钵 河姆渡文化,彩陶叶纹钵 仰韶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圣贤典籍,浩如烟海;四大发明,寰球共享。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 回首近代,百年三万六千日,饱尝民族苦难,历尽变革风霜。烽火硝烟,江山激昂。挽狂澜于既倒

42、,撑大厦于断梁。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 登坛远望:前有古人,星光灿烂;后有来者,群英堂堂。看乾坤旋转:乾恒动,自强不息之精神;坤包容,厚德载物之气量。继往开来,浩浩荡荡。立民主,兴文明,求统一,图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东方。 世纪交汇,万众景仰;共襄盛举,建坛流芳;昭示后代,永世莫忘。”,“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序:,联合国首页,钟鼎文,大篆,寿,寿,寿,寿,寿,实验中国文化记忆京剧、昆剧、川剧、越剧、秦腔,当中国五大传统剧种联袂颠覆传统戏曲,世界文学与她们的时代,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43、,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重要原因,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团结统一,1)形成: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整体意识),2)意义: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好和平,1)古代

44、: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2)当代: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1、中华民族精神,勤劳勇敢,1)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2)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3)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强不息,1)含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2)地位: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

45、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精神火炬。,2、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A.与其他内涵的关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B.地位:,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b.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A.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46、,提倡理性爱国,反对民族主义情绪;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建设和繁荣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原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表现:,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A.意义: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B.主要内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A.意义

47、: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B.主要内容:改革创新精神(核心)、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 、抗震精神等,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4、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党在

48、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借鉴长处、警惕西化),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5)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5、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

49、的重要尺度;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考点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文化,一、走进 文化生活,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三、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一)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一、走进 文化生活,文化生活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