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宋辽金元时期的编辑出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86221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章宋辽金元时期的编辑出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六章宋辽金元时期的编辑出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六章宋辽金元时期的编辑出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六章宋辽金元时期的编辑出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六章宋辽金元时期的编辑出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章宋辽金元时期的编辑出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章宋辽金元时期的编辑出版.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编辑出版,第一节 宋代文化政策 第二节 宋代图书编纂机构和编纂活动 第三节 宋代的图书出版事业 第四节 宋代图书形制及印刷技术 第五节 宋代的图书发行行业 第六节 辽金元的图书事业,第一节 宋代统治者的文化政策,(一)注意笼络和利用知识分子 (二)恢复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 (三)活跃学术,(四)重视出版并严格管制 宋代对图书生产流通的管理 政府禁令 宋朝几乎每一个皇帝都颁发过“禁止擅镌”的诏令,各级政府还设立了图书审查机构,选官详定,颁有书籍审查程序雕刊管理办法,以及对违禁者的处罚条例等。,禁印的内容及其原因 (1)禁印“边机文字” 、“刑统律” 、“敕文” 、“会要”

2、 、“实录” 、“奏议” 、“策论”等,为对外防范契丹、西夏、金、元等,国防保密; (2)禁印天文图谶、兵谋攻术、非入佛道藏的宗教书,为维护统治,防止人民反抗; (3)禁印司马光、苏轼、黄庭坚等人文集,为排除政敌,党同伐异; (4)禁印诸子百家,因其违背儒家经义;禁印程文短昝,因其有害经术。,管制的结果 大都流为一纸空文,管不住的原因多方面: (1)宋代时局多变,管制时紧时松; (2)虽有禁令,中央鞭长莫及,地方政府没有认真执行; (3)无法禁绝广大民众的文化需要和业已普及的印刷术。,第二节 宋代的图书编纂机构和编纂活动,(一)图书编纂机构 1.崇文院及三馆 2.秘书监及著作局、太史院、会要所

3、 (二)北宋政府的校书编目活动 1.校勘四部典籍 2.校雠日课与条例 3.整理编目,(三)图书编纂的重要成果 1.宋初四部大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第三节 宋代的图书出版事业,(一)三大刻书系统 1.官刻 (1)历代官府刻书及其特点 官刻,也称政府刻书,是指中央国家机构以及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出资或主办的出版印刷业。 基本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系统。,(2)历代中央官刻机构 宋代,以国子监为主,还有中央直属殿、院、监、司、局等各级机构 元代中央秘书监的兴文署、艺文监的广成局、太史院的印历局、太医院的广惠局或医学提举司。 明代与国子监(分南北两监)并驾的有内府司礼监

4、。司礼监专门刻书机构,即经厂。 清代官刻更加集中在中央内府,武英殿刻书处,康、雍、乾三朝,武英殿刻书达到极盛 。,(3)中央政府刻书的特点及地位 1)政府重视,皇帝参与,把出版作为教化及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2)宗旨明确,内容集中,多为经史御纂之书。 3)人才荟萃,管理严格,刊本质量有保证。 4)财力雄厚,不惜工本,纸墨装帧属上乘。 5)地位显赫,作用突出,示范带动全国出版业。,(4)地方政府刻书机构 中央派出机关 转运使、安抚使、 茶盐使、提刑使、 漕司、公使库等 地方官学 军、州、府、郡、县学,2.私刻 (1) 所谓私刻,又称家刻,是指私人出资刊刻图书。 私刻本往往以“某堂”、“某斋”、“

5、某宅”、“某府”、“某家塾”等字样为标记。 家塾本也属于私刻之一种,而且是私刻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版本。,(2)私家刻书的特点 私家刻本在总体上优于其他版本的原因可以从刻书程序上来分析 : 第一步,选择优秀底本。这是保证刻书质量的先决条件。 第二步,精审校勘。这是保证刻书质量的关键。 第三步,请名家手写上版。 第四步,请名工巧匠刻版印书。,(3)私家刻书的历史贡献 a. 着力搜求辑佚古代典籍 b. 有条件改进提高刻印技术 c. 治书之学成果丰硕,3.坊刻 (1)书坊,古代又称书肆、书林、书铺、书堂、书棚、经籍铺等。 (2)其前身是在街头闹市以图书作为商品交换的坐贾书摊和沿街叫卖而为市井服务的书贩

6、; 其主体是有固定作坊和刻工,以刻书、卖书为业的家庭手工业者;其业务范围远比今日的书店宽泛。,(3)民间坊刻的经营特点 a编、刻、印、售合一,经营自主灵活 b广泛联系,行销各地 c扩大稿源,不顾版权 d广告书目,注意宣传 e. 旨在牟利,不择手段,(4)坊刻的内容 a.平民日常阅读的农桑、医算、类书、便览; b.私塾学童的启蒙读物; c.文人科考用的字书、小学、经史文集; d.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 e.冒险刻禁书。,(5)坊刻的局限性 a参差不齐,不少书籍已不只是“通俗”,而是流于“庸俗”,格调低下。 b文字校勘水平较低,伪误讹漏较多,甚至有意改窜文字,删节内容,割裂卷篇。 c刻印技术不精,

7、纸墨粗劣,字迹模糊,使人无法卒读。 d有意作伪,以假乱真。,(6)对坊刻的评价 从文化传播角度看,有利于书籍的销售与流通。刻书世家建安余氏临安陈氏 其次繁荣了当时的文艺创作,活跃了书籍贸易,推动了造纸、制墨等有关手工业的发展;小说家刻书家余象斗 对后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与重大的意义。元虞氏刻平话五种,(二)寺院和书院刻书 (三)蜀浙闽三大刻书中心 三大中心:蜀 浙 闽 建阳 书坊镇及“麻沙本”也有的质量不高。,第四节 宋代图书形制及印刷技术,(一)早期册页制印本特征及装订形式 (二)宋版书的特征 1.字体 2.墨色刀法 3.用纸 4.版式 5.避讳,(三)宋版书多善本的原因 多善

8、本“三校上版”纸墨精良 佞宋情结 善本的标准(三性九条) 历史文物性 时间 乾隆六十年()以前均是文物。 学术资料性 内容 艺术代表性 形式质量,(四)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活字印刷术就是预先制成单个活字,然后按照付印的稿件,检出所需要的字,排成一版而施行印刷的方法。采用活字印刷,一书印完之后,版可拆散,单字仍可再用来排其他的书版。这个方法直到20世纪一直是世界各国印制书籍、报纸、杂志的主要方法。,毕昇的发明及泥活字印刷 时间是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比德国的谷腾堡要早400年。 关于毕昇的胶泥活字印刷,沈括(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门中有较详细的记载。,活字印刷的

9、发明、发展 1.发明: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门 北宋庆历中(1041-1048),布衣毕升,胶泥 三个工序:造字、排版、印刷 造字:常用字、冷僻字 排版:取平、固定、排序(韵) 印刷:与雕版、木活字比较,2.发展: 泥木金属。 泥:南宋:周必大五堂杂记“近用沈存中法”。清:翟金生泥版试印初编、水东翟氏宗谱 木:西夏,黑水城(俄)科兹洛夫盗走;敦煌发现回鹘文木活字上千枚。(1300年前后)。 清金简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金属:宋元时期即有金属活字。,王祯的贡献和木活字印刷 农书。这是一部见解独到、内容突出的农学巨著,但因字数多,难于刻印,他就采用木活字来排印。请匠人刻制木活字3万多个,约两年完工。大

10、德二年(1298年)他用这套木活字试印了自己纂修的旌德县志,全书6万多字,不到1个月就印成了100部,比雕版的效率高得多。,西夏与回鹘的活字印刷术及其西传 回鹘使用木活字比西夏略晚,在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而欧洲采用活字印刷是在15世纪中叶。从时间上和地域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西夏和回鹘在活字印刷由中原向西传播过程中的过渡作用。,小结:宋朝平民毕昇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德国的古腾堡要早400年。元朝初年,王祯在本活字印刷方面做出贡献。西夏自宋引进泥活字印刷术,加以改进,于12世纪中叶至13世纪初较王祯早约100年使用了本活字印刷;回鹘在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使用本活

11、字。12至13世纪或更早,活字印刷术已经传到西域。明清时期,本活字普及到江南、西南等地。1638年出现木活字排印的邸报,这是我国报纸印刷业的开端。明代浙江等地已采用本活字印家谱,并出现刻家谱为专业的制工,本活字及印刷工具成为有价值的财产。明弘治年间,有私人刻书家用铜活字印制图书。宋诸臣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铜活字印书。清朝时期,木活字印刷书籍已在全国通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用活字排印的字数最多的一部类书。,第五节 宋代的图书发行业,(一)政府机构、官办学校及官员印售书籍 (二)活跃的民间书坊 1.坊刻 2.版刻艺术 3.版刻本弊病,第五节 宋代的图书发行业,(三)宋代的图书价格、书业广告及版权保护 (四)宋代对图书生产流通的管理,第六节 辽金元的图书事业,(一)辽金两代的藏书、著书、刻书活动,第六节 辽金元的图书事业,(二)元代的编辑出版事业 1.文治措施 2.元代的图书编辑 3.刻书及出版事业 对图书管制较严,需申报看选 各路书院刻书有特色 (九路十七史) “山长无所事而工精;版不储官;有山田” 刻书中心北有平阳(今山西临汾),南有建阳 4.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