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研究及其对今日启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89454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研究及其对今日启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研究及其对今日启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研究及其对今日启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研究及其对今日启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研究及其对今日启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研究及其对今日启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研究及其对今日启示.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研究 及其对今日启示,一个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普通公民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赵亚夫 2012.12.14 北京西城,我为什么要和大家交流这个题目?,认清历史教学今天所遇到的问题,与民国时人们遇到的问题几乎没有变化,甚至变本加厉,这是为什么? 我试图引导老师们用另一只眼(国际比较)看历史教学研究,此努力几乎是失败的,这是为什么?我们能够从民国时人们的历史教学研究中找到什么答案吗? 我提倡历史教育以“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为两翼,是一相情愿,还是有历史继承? 一句话,今天的历史教育研究,比较民国时期进步了吗?,一、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研究的特点,批判主义的立场 民族主义的主张

2、具有学术的担当 承认科学的态度 多重国际的视角,1、批判主义的立场,晚清 “四端”:知有朝廷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此,实数千年史家识之程度也。 “二病”:能铺叙而不能别裁;能因袭而不能创作。由上述四端复生也。 “三恶果” :“难读”、“难别裁”、“无感触”。 梁启超:新史学,蒋梦麟:历史教授革新之研究,教育杂志,1918年。,故今所谓中国历史者,俱以往之陈迹,昔日之糟粕耳。 愈识往古,则愈昧于今日。 “泥古余焰”所集习于“聚臭腐之糟粕以酿新酒”的“新历史”,受之学子则“无异饮鸩毒而甘美酒” 。 教授历史,不可不使儿童存解决问题之态度。人生

3、世上,无论儿童与成人,均有种种问题以待解决。历史之用意,在取先世之经验,解决现在之问题。非然者,则历史与生活离,失其本意矣。,傅斯年:闲谈历史教科书,教与学,1935年,设若历史只是士人的装饰品,谈吐的资料,文艺的辅佐,胡思乱想所取材,还值得成一学校得科目吗? (历史一科)是对于“人类”及“人性”之了解,把历史知识当作“人学”。 人性(我谓之人格教育的核心)是难于抽象解释的,尤其是人的团队行动。 把历史教科做成一种公民教科,借历史事件做榜样,启发爱国心,民族向上心,纪律性,民族不屈性。,顾颉刚: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商榷,教与学,1939年。,现在我们教历史的人,应该用披沙拣金的手段在古代的文献里把

4、“人”找出来。可是我们所需要找出的人乃是活人而不是死骸,我们要一并把他的社会经济的背景都找出来,尤其是要把他的背景里活动时的真相找出来。 事实的影响,不如人格的影响人利害。 不要只考他们的知识,同时要考他们的能力,目的在养成他们的整理材料和解释事件的技术,使得他们将来有灵活的创作贡献给人类。,苏沉简:论历史教育,经世:战时特刊,1939年。,对四种主流史观的认识 “古已有之”的观念。轻视一切新事物,认为今人不如古人,社会是一步步退化的。 “自古如此”的观念。强调一切都是先人苦心创立的,后人只有守成不能改革,祖宗成法不可违。即便“托古改制”,也没有成功的余地。 进化的观念。认为人类是渐渐演进的,

5、一件事有他的因有他的果,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变化中,社会改革是必需的,而且理应关注到历史的潜势力或历史背景。 革命的观念。认为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常理,不管哪种主义又何等的激烈,从长远看,未必是洪水猛兽,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我的基本看法:,批判是新历史教育的基本立场。不具有批判性的历史教育,不具有现代性、进步性,自然没有学习的必要。 我国学校历史教育(教学)最大的问题在于(1)封闭。只信教科书的历史,也只有教科书的历史。(2)流俗。既习惯于用“生阿猫阿狗”的琐事填充生活上的无聊,也强迫自己仿照“大富贵的榜样玩附庸风雅的游戏。(3)传统。孤芳自赏自我的“大天下” ,贬损的是 “大世界” ,把 “

6、自古以来”发展为 “自古所有”,古人一句极平常的话,到后来就成了“大智慧”,欺人欺世而不知。,2、民族主义的主张,我国学校历史教育的成立,始于帝国倾覆之时,成于民国纷乱之期,民族主义占据价值主流位置; 中华民族的复兴,不能不借助民族主义的发挥,历史教育亦因民族主义而特显其时代意义; 民族主义是19世纪的世界风潮,到20世纪,民族主义逐渐与国家主义、国粹主义,以及各种各样的激进主义合流,成为合法或不合法的革命旗帜。,李季谷:如何能在历史教材中充分发挥民族观念,教与学,1935年。,历史教材中发挥民族观念: 歌颂名臣义士之事迹; 赞扬勇将忠臣之史实; 贬斥奸雄汉奸以儆效尤; 贬斥士大夫之骄气。 上

7、述四项外,教师宜利用乡贤之事,随时为之参拜讲述。,陈训慈:民族名人传记与历史教育, 教与学,1935年。,中心目标:历史教学应充分表达本国民族之由来变迁与演进,提示民族伟大的事迹,而引起学生之强烈的民族意识,激励他们为本国民族的生存繁荣而努力。 我们中国人在清中叶是过于傲慢自大,以“蛮夷”视欧洲各国,及至经几次外交失败以后,则不仅抛弃了自大心理,而且转而渐渐养成崇拜西洋的心理,终于忘记自己历史,辱没自己人格,无形中接受中国民族是衰老落后的观念。,曹明道:精神国防与历史教育, 教与学,1936年。,民族精神是推动一切国防工具的原动力。 因为历史教育是最能培养民族精神的一种学科。在理论与事实上,我

8、们都可以找到相当的证明。 俾斯麦自己也说过:“普法之战的胜利应归功于历史教员。”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后,当时日本国内有“日本之强盛,由日本之新历史助成”的说法。 外族侵略史既有刺激精神国防的作用,为什么我国受这一类的刺激很多,而不能发生这类刺激所应有的反应来,受过教育的人,这方面的教育,或还是不足。没有自信力,即使知道外族侵略的史迹,也反而增进其对自己民族的信心的动摇。,谢国勋:历史教育与民族主义,贵州教育,1942年。,以民族主义为历史教育的中心,以历史教育为完成民族主义的手段。 建立民族的自尊自信心,国人眼看着我们民族近百年来常受着帝国主义的压迫; 激起爱国爱群的民族意识:民族意识是由民族的

9、特性与对民族的认识而产生的,认识愈深,则利害与共的观念愈切,爱国爱群的民族意识也愈强; 陶冶并改良民族之品性; 明了时代进化之轨迹。,冯来仪:抗战与历史教学, 贵州教育,1942年。,在历史抗战已进入了第六个年头了。 第一,阐明中国历史的悠远; 第二,说明中国版图的逐次扩张(可见我们一寸一尺的国土,无非由先民无限的血肉所换来的。后世子孙应该加紧保卫我们的国土,决不轻易与人毫厘。以增强青年的国民责任心); 第三,说明中华文化之伟人(吾国历史的黎明期已有了完备的政制,宏富的思想,崇高的道德,均非他国所可及); 第四,发扬中华民族的固有精神(中华民族崇高优美的人格,忠勇仁爱的精神等)。,吴俊升:希特

10、勒中学的历史教学,教育杂志,1936年。,历史不是超国家的纯粹科学。每个国家对于历史,有它的特别视野。每个国家凭着它的现实的政治的利益,对于历史的一部分,特加重视,而对于事实自下判断。 我们的科学不应该成为世界的,却应该是德国的。 纯粹的、公平的、不偏的历史,不适应一个奋发的和斗争的国家。 德国中学如何根据这些原则来抹杀和歪曲历史事实,以求激发国家的情绪。最后,这样的历史教学,实是威胁和平的一种大危机。,张维华:新时代中的历史教育,教育学术,1948年。,近世国家主义、民族思想,甚为发展,一般野心的政治家,又把历史当作工具。用以激发一般国民的爱国思想,因此在教授历史这门课程上,无不偏重于本国史

11、而轻忽外国史。并且在教授本国史时,对于本国的文化,民族以及一切,无不用宣传的口吻及过分激动的语调,表达自己的长处。最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所采用历史教育的方式,无不如此。仿佛历史这门学问,唯一的功用,是培养爱国思想。我们深知凡是一种重视自己,轻视他人,只求自身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的偏狭思想,等到发展到最高峰时,必然产生侵略的行为。 历史的目的,在使学生受一种社会化,抵制青年自然的自利的天性,表明没有人可以单独的生存,各人必要为他人的生活,才可以望自己生活的改良。,我的基本看法:,我们的历史教育在铲除过于伦理化、政治化的宣传式的教育模式,克服民族主义的狭隘性; 我们的历史教育观念理应超越19世纪

12、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范畴,理应围绕个人权益、幸福走 “以人为本”的路线,树立健全的个人带来健全的社会的信念,而非总是感动于牺牲自我其实这种牺牲从来就不是 “治人”者的牺牲,都是 “治于人”者的牺牲。,3、具有学术的担当,历史教育一开始就具有学术性,当它完全服务于政治后,就不再需要学术性,而只能就 “课本”教“课本” ; 历史教育教学局限于历史教学、特别是历史考试后,就一定拒绝学术性; 历史教育不再被史学家关注或完全脱离史学后,就再难有学术性; 没有学术担当,就没有历史教育研究的存在。,徐则陵:历史教学法,教育汇刊,1921年。,历史不是数千年来的陈迹,是活的。除非不承认现在的生活是活的,那么

13、可说过去都是死的。 没有过去的文化,那里会有今日的文化?教历史的人须认定过去是活的,有了活的教材、教法,便有有生气的希望。倘教材是死的,教法断不能有生气的。但是历史活不活,就看你取材的眼光了。 历史非专讲爱国主义的,爱国主义固然要提倡,但此不过历史所包含的一种,倘使偏重此端,就有流弊。,梁绳筠:历史的研究法和教学法,教育丛刊,1923年。,何谓历史真功用 历史能使人明白现代社会之由来; 能供给解决问题之历史背景; 能供给经济问题之普通工具; 能促进世界和平。,柳湜:巩固和团结国家的力量并不在这里,通俗文化,1935年。,自从新的历史观成为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础以来,历史学已再不是一种记载的科学了。

14、 希望他们(中学生)对于历史生出研究的兴趣,在中国史中,获得一点了解现代的工具的智识,用它来完成时代课于他们身上的任务。,马宗荣:社会教育上的历史教授,教与学,1935年。,实质上的目的:使受教育的客体者获得历史的智识,俾其实际生活上无所缺失。其所谓知识,并不是单研究过去的事实或记录的东西,而是活人类的学问。 形式上的目的,使受教育的客体者在学习历史时,于不知不觉之间,养成爱国爱民族的意识,兼谋其道德的判断锐敏。,陈安仁:历史教学法的理论,现代史学,1941年。,历史所引述的部分,无论说好说坏,都不宜过分,都不宜夸大; 古今史家免不了附会,教历史的人,应该指出其附会; 不可武断历史事实,不以个

15、人轻率的意见而武断,引起学生以已见为是的态度; 应有精密的观察力,对于前人的历史见解,不要太相信,不要为因袭传统思想所蔽,又不要为自己成见所蔽;,要参考他国的历史,勿为国史之记载所囿; 要参考他民族之历史,勿为民族之成见所囿; 应注重时代的精神; 当指导学生知道固然所住之地位,,我的基本看法:,历史教育乃人文教育,其学科性质只能是人文性其基本性质是人性的伸张,抑或由人文性统辖其他一切特性,没有独立于人文性的思想性; 历史教育者的担当就是人文精神的担当,在本质上,即自由的的担当,一切对自由的限制都是历史教育者批判的对象; 优良的历史教育无一不具有思想或精神解放的性质,担当即保证这种解放的实现。,

16、4、承认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由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所体现,历史教育同样具有科学的特质; 科学态度决定历史教育研究具有怎样的学术品质,它促使历史教育研究一开始就依赖历史哲学而多有建树。,吴绳海:历史教育的本质,教与学,1935年。,凡称为“历史”的书,或“历史”这一名词,就已经是包含了有教育的意义。以中国自来只要是历史,其性质无不是足以教训人民的。因为如此,故不分什么“科学的历史”和“教育的历史”。 最重要的我们是需要“有意义”的内容。此处所谓的意义,第一,当然是国家教育的目标;其次,是指史实发展的彼此关系,以及文化上、社会上重要而且有价值者而言。 历史学本身原来是不含有什么伦理批判的性质在

17、内的,这样的史学方法和史实,我们若应用到历史教育里去,却是一件极危险的事。,李絜非:学习历史的目的,浙江青年,1937年。,新历史自有新的观点,昔日的史家,不啻为帝王的侍从,歌功诵德,不出帝王一家的事,新史家则为全体人类,至少是一个民族国家; 昔日历史的内容是作为政治或宗教之用的,今则适得其反,则为有综合的普遍的演进的作用存乎其中; 昔日历史取材限于高贵的奇异的,今日则取材于普通一般事项惟是须避免一切有害于人生乃至国家民族利益的蛊惑。 新历史须其是活动的、是现代的、是科学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益的。其目的:一是认识人生的演进,二是明了现在环境的真相,三是养成正当的观念。,瞿兑之:历史教学法之商榷

18、,新民月报,1936年。,教学法的七病: 重记诵之病; 专重陈迹之病; 历史与传说相牵混之病; 本国史与外国史不能融贯之病; 古史与当代史不能融贯之病; 历史与地理不能融贯之病; 历史与国文不能融贯之病。,吴振春: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 教育通讯,1947年。,历史教学的宗旨 历史事实的获得: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历史事实,使对于人生的活动,有正当的了解; 历史意识和线索的了解:使学生具有历史的眼光,以为探求古今事实的因果,及将来之推测; 社会化态度的养成:使学生能发生所谓社会的态度,因而感觉到他们现在所处的地位,所享的权利,所得到的安逸,都是经过他们的祖先困苦经营出来的。,我的基本看法:,我们的历

19、史教育不能解放,根本上说还不是受考试文化的捆绑,而是我们没有能力解放自己的思想,故科学态度无历史教育无关; 当我们把考试作为科学,越是认真打磨它,我们离真正的科学就越远,就越背离科学精神,一个简单的道理是,考试的标准答案(特别是政治性观点)是拒绝自主选择的; 科学态度、科学精神都是挑战性、抗拒性、批判性的,是历史教育的魂没有它们谈何精神解放!,5、多重国际的视角,对我们而言,历史教育进步的前提是彻底批判旧文化、旧传统,真正打开我们的视野; 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人类文明史,我们不可能找到进步的路, “只有” 、“凡是” 、“没有什么就没有”的 “历史思维” ,都是背离历史进步方向的; 比较不仅是单向

20、学习别人,也包括对外介绍自己,能够让我们有更宽的胸怀和视野,自信地、而非愚昧地往前走。,陈衡哲:历史教学与人类前途, 晨报周年纪念增刊,1925年。,我们怎样可以利用历史,俾将来的人类,在政治方面,可以有协作和互助,而无枉费能力的争斗;在情感方面,可以彼此更相了解,更能有同情之心;和人类今日在纯粹学术上的互助和了解一样。 第一,我们靠了教授历史的机会,可以为人类解释许多误会,可以改良他们的狭义的爱国心,可以籍此增加他们的国际观念。(假使我们研究历史的人,来奖励相残相杀的事业,来抬高战争的身价,那岂不是所谓知法犯法,我们的罪恶还容宽恕吗?),我理解并赞赏的是:人类爱高于民族爱,第二,我们可以靠了

21、研究和教授历史,去揭穿许多武人政客的黑幕。(把他们暴露在青年学生的眼前,乃是一件神圣的责任,凡是研究或是教授历史者,都不容躲避的。) 第三,我以为历史家应当为青年们确立一个伟人的定义。(我们却应该从历史的事实中,为青年们找出一个人生的模范来,应该为他们下一个伟人的真定义,为他们指定一条人生的道路。) 以上三端祛除误解,以培植国际观念;揭穿黑幕,以避免武人政客的利用;确定伟人的意义,俾青年们能得到一个人生的模范。,李絜非:学习历史的目的,人类今后的历史,大抵是过去所决定的。 “每部真正历史,必为当代史。”又说:“当代史有真实的特性。”这话可由两方面予以说明。一是当代史有其比较亲切比较重大的特性,

22、这是狭义的说法。广义的说法,当依现代眼光以读一切古今历史,易言之,依现代眼光以研究过去人类社会赓继(赓续)活动的体相,而于其中善为扬弃,则以我为主动,而研究历史使历史为我所用,其价值为尤大。 对克罗奇的理解,丁夫:历史教育的建设,教育建设,1941年。,我们必须从历史的搜究中,获得丰富的人事经验,从历史法则里产生出来的思维和行动,有的倾向悲观,有的倾向乐观,但是我们生长在这伟大的时代里,我们的人生观又当怎样; 我们从历史的事业的综合与分析,确认社会是前进的,不是逆退的,既认社会是前进的,我们的人生观,当然亦是肯定的,乐观的,大家欢天喜地的在这只容一趟过的大路上向前迈进,前途有我们的光明,将来有

23、我们的黄金世界。 西方现实主义的历史观,林仲达:战后中国教育底历史任务是什么,教育杂志,1947年。,教育的真义即意味着人类的一切能力之解放,从双手的解放到头脑思维的解放,乃至政治上经济上和人格上的解放。它绝不能桎梏人性的自由和智慧的生长和发展。 只有民主时代的教育家,才能造就原子时代的科学家,为争取人类的解放,争取人类的尊严与幸福而服务。 唯有在民主的政治下,才能保证它不以人类的血为游戏,才能使人类获得其控制历史与控制自然的知识和能力,而走上光明幸福生活的前途。,民主政治的真实基础之保障,亦唯有赖战后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真的走上民主之路,即结束了一切殖民地化和封建主义的文化桎梏理智和人性的文化

24、而从事解放人类的智慧和理性,创造独立自由的人类之自觉奋斗的文化,即要求一切被压迫的民族与大众在政治上经济上乃至人格上的自由解放,以实现新社会之真的普遍的文化,即免除一切支配奴隶,人人相亲相爱,彼此平等互助的文化。,李絜非:中学生与历史的教育作用,教育通讯,1948年。,论教育的一般价值,自当以对于生活上的贡献,为论断的标准。 教育或给我们一种技能,使能增进生活的力量;给我们知识,使能用以求更高深的学问;给我们情感的经验,使生活分外丰富;给我们社会观念,使能采取正当的态度;给我们正当的习惯和思维的方法,使人生合理与有效,扩大生活的境界与改造我们的人格。 美国的民主主义教育观念,我的基本看法:,学习历史最易犯的毛病有三:无知;无聊;无感。 学习历史最难得的经验有三:求实;阅历;体认。 摒弃单向的一的信仰,求一的一切;养成多向的一的信念,求一切的一。历史的视野,帮助我们做真实的历史教学。,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