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关区二班徐超.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89873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关区二班徐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南关区二班徐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南关区二班徐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南关区二班徐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南关区二班徐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关区二班徐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关区二班徐超.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南关区二班 徐超,我的作品展示,目录,作品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我的作品,作品中最出色的地方,我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实施方案,我对教育技术的理解,授导型教学设计,探究型教学设计,我的作品,所谓的教育技术不是信息技术与教育学简单的叠加,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能更好的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我理解的教育技术,教学实施计划,探究型学习设计方案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长春市第103中学 徐超 情境 | 任务 | 成果 | 资源 | 评估 情境: 学生已经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2、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先猜想,然后推算。 任务: 通过学习,学生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1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过程: (一)由谈话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还记得它们的面积公式吗?(一人回答) 还记得正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平行四边形面积呢? 小结:看来,我们所学习过的面积公式,都是在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转化推导出来的。

3、 2. 谁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老师调查一下: 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可能多) 不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可能不多) 不但知道公式,而且还知道怎样推导出来的举手。(可能不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 (二)探究活动。 根据你们前面的学习经验,猜一猜应怎样去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转化 下面我们将按小组来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介绍学具袋中的学具。 2、出示探究目标和建议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建议:边动手、边想、边说。 (1) 你把三角形转化成了你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4、(2)原来的三角形和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3)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为什么? 3、同学们自选学具,想一想就可以开始了 (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为汇报选取针对性较强的素材。) 了解一下学生们探究了几种方法(至少保证每人找到一种方法)后,叫停。(此时注意发现不同方法) 4、汇报:请同学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他说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听,以便予以补充。(交流过程注意引发学生间的争论) 直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推导 用一个三角形折成长方形推导 将一个三角形用割补法推导 (若学生用任意三角形,注意指导沿“中位线”剪开) 5、师生共同小结

5、:同学们分别总结出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于是随即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请同学再用自己喜欢的其中一种方法说说为什么?(扩大战果) 总起来说,不管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还是用两个三角形;也不管是用拼摆的方法,还是用割补的方法,都是在想方设法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可见,你们学习的时候很注重学习方法,而且“转化”的这种数学思想正在你的头脑里逐渐形成。 (三)巩固练习(机动) 我们来试着运用这个公式:,1 基本题 先问:要想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再出示数据,然后计算。 2 基本题 3 基本题 (由2、3题解决“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 4 提高题 有一直角

6、等腰三角形,它的斜边是10厘米,你会求它的面积吗? (四)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感受? 成果: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想象空间以及学生的猜想验证能力。 资源: 软件:Microsoft Office 书籍:数学课本 搜索引擎:百度搜狐,教学流程图,开始上课,教师活动导入新课,学生分组(在组长带领下, 制作作品),展示秋天美景的图片,教师指导各组学生 完成作品,学生展示作品,下 课,开始上课,教师活动导入新课,展示秋天美景的图片,学生分组(在组长带领下, 制作作品),开始上课,教师活动导入新课,展示秋天美景的图片,交流学习,学生成果汇报,学生分组讨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开始上课,教师活动导入新课,三角形,在我的作品中,借助计算机相关软硬件支持,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以及网络信息下各数学原件、数学问题的生活原形等不同形态的信息,超越了课本的视野,拓宽了数学的范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创造出使知识、学问来源多样化的人文教育环境。,作品中的优点,在我的作品中,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方面还不够突出,没有凸显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今后我还将不断学习,探索,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作品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