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八修辞.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89933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5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师八修辞.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南师八修辞.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南师八修辞.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南师八修辞.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南师八修辞.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师八修辞.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师八修辞.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修辞及其分析,.比喻 根据联想,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以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叫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是它的主要形式。例如: 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月色如银。 ( ) 灿烂的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明喻,暗喻,借喻,2.比拟 运用联想,故意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叫比拟。拟人、拟物是它的主要形式。例如: 日本到处都是樱花,有时几百棵花树拥在一起,有时是一两棵在路旁悄然独立。( ) 他无法统计他失败过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

2、来,焊上去,作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 ),拟人,拟物,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谓、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一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

3、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1)敌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攻,暂且围着算了。 (2)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 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 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祥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 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 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

4、结构不同 比喻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 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是借喻,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 再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是拟人,将“波浪”当作“

5、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3.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或夸大事实,或缩小事实,以突出事物的某些特征,叫夸张。扩大、缩小、超前是它的主要形式。例如: 他委实支撑不住了,他的一双眼皮像有几斤重,只想合起来。 ( ) 这些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膘肥体壮,毛色格外发亮,好像每根毛尖都冒着油星。( ) 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熟了。 ( ),扩大,缩小,超前,4.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成对短语或句子表达平列、对照或相连的内容,叫对偶。正对、反对、流水对是它的主要形式。例如 :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 ) 敌人害怕您的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的稳如磐石。 ( ) 吃一堑,长一智。

6、( ),正对,反对,流水对,5.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成串排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叫排比。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 泪是丰碑,泪是誓言,泪是动力,泪是火焰! ( ),成分排比,句子排比,6.反复 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种思想或感情,叫反复。连续反复、间隔反复是它的主要形式。例如: 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 ) 哎!七毛钱竟买了你的生命你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

7、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 ),间隔反复,连续反复,排比和反复的区别,(一)构成的因素不同 反复,是相同的词语或句子的重复。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排比,是结构相似、意思相关的短语或句子的排列。例如:“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二)数量不同 反复,相同的词语出现两次就行。如上例“盼望着,盼望着”。 排比,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必须是三项,或三项以上。如上例“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三)修辞的效果不同 反复,所用的词语往往在表达时带有关键性质,是需要予以强调和突出的。 如,“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8、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排比,则是利用语句的节奏感,音律美,作透彻的阐述或强烈的抒情,以产生语意贯通、气势刚劲的修辞效果。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 (四)有时反复和排比两种修辞方法也可以交织在一起 例如:“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这个排比句,描写松树顽强的生命力,其中“它”也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7.设问 故意设置问题,自问自答,叫设问。运用设问可以启发读者去思考,吸引读者去求知,同时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活泼生动。例如: 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谁曾怀疑人类需要太阳呢?谁曾因为太阳本身有黑点就否认它的灿烂光辉呢?

9、没有。,8.反问 无疑而问,只问不答,问中有答,叫反问。运用反问,能够加强语气,使意思更加确定;能激发读者的感情,给人的印象更深刻。例如: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呢?,9.借代 定义: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分类: (1)部分代整体: 两条腿哪跑得过四个轮子。 (2)特征带本体: 圆规(杨二嫂)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3)具体代抽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4)工具代本体: 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

10、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5)专名代泛称: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注意: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同: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异: (1)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2)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3)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比较: 银鹰在蓝天翱翔。 对面走来一群红领巾。,10.对比 定义: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修辞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分类: (1)两体对比: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一体两面对比: 这种人,在上级

11、领导面前点头哈腰,活像一条哈巴狗;而在平民百姓跟前则换了一副面孔,凶神恶煞,活像一个恶太岁。,11.双关 定义:双关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兼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格。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分类: (1)谐音双关: “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2)语义双关: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流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12.拈连(nin lin) 定义: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分类: (1)直接拈连:

12、刨啊刨,刨直不平的木头,刨直弯曲的思想。 (2)间接拈连(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将甲乙两物联系在一起):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3、反语: 定义: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这种手法叫做反语。,分类: (1)反话正说: 你真聪明,这么多天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 (2)正话反说: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14、引用: 定义: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分类: (1)明引: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暗引: 失败乃成功之

13、母,你千万不要气馁。,15、顶真 定义:上句结尾的词语做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连续两次都用上,使相邻的语句、片断、章节首尾顶接,蝉联而下,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称联珠、蝉联、连环。主要用于整齐句子结构,贯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环环相扣。“顶真”又叫作“顶针”,现常用“顶真”。,例句: (1)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16、回环 定义:运用语序回环往复的形式,巧妙地表达两种事物相互制约或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以加深读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分

14、类: (1)词的回环: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邓小平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2)短语回环: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毛泽东实践论) (3)句子回环: 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站起来 千万人站起来,一个人倒下去(挽闻一多联),注意:顶真和回环的区别 1、回环只有两个语言片段,而顶真则不限于两个; 2、构成回环的词语要求相同,而顶真只要求头尾衔接的词语相同,其余词语不要求相同; 3、回环是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形式是按照上文逆序排列:甲-乙,乙-甲;而顶真则是反映事物之间递相依存的关系,语言形式是上递下接

15、,顺连而下:甲-乙,乙-丙。,真题再现,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黑暗统治区的人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我不想故作潇洒,只想活得真实,就像无拘无束的风,在时光里轻盈地走。 C、分色荷花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D、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地歌。,A,修辞练习,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C.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D,下列语句中运用的比喻,不

16、妥的一句是( ) A.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B,“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 ) 、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B,没有运用反复这一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发言内容空空洞洞,会场气氛冷冷清清。,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