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复习文史常识第二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90994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1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考复习文史常识第二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历史高考复习文史常识第二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历史高考复习文史常识第二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历史高考复习文史常识第二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历史高考复习文史常识第二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高考复习文史常识第二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考复习文史常识第二讲.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历史高考复习 : (一)谥号、庙号、年号、尊号 (二)避讳 (三)地理山川 补充及注意古今地名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 常泛指南方地区。 【三山】:指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 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四)姓氏起源 (五)姓名称谓 【帝王的称谓】 1、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后稷j 、后羿y 等的“后 ”,都是君长的意思。 2、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

2、“帝”。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 主配偶的专称。 3、周代君主称“王”。从周文王、周武王到周懿王,王号都是自称。 4、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他认为:“天下大定,今名 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而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遂决定将三皇、五帝的名号合一,自称“皇帝”。从此,皇帝一词 就成为封建帝王的称号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 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 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 ,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 ,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

3、,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 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 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 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李白号青 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 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 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等等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 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 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4、,谭嗣 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 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 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 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 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清初 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 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

5、城人 )。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 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 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 、“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 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 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 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 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 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

6、为苏学士。 【称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 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 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 王荆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 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建安七子”之一 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 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 称柳柳州。 【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 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

7、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 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 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 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nng 、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 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 母、家兄等。“舍”用以谦

8、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 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 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 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 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zhu 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 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 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 。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 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

9、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 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hu 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 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 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 阃kn (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 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 、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

10、(对方 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 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 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 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 水。 (7)、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8)、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 ,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 者,竖子也。

11、”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 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 庶、苍生、黎元、氓mng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 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po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 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 “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 “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 业的艺人,后

12、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之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 见过面的朋友)。 (4)

13、年龄的称谓 襁褓qing bo :未满周岁的婴儿 ;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 子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 垂髫chu tio :指幼年儿童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 指儿童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 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 及笄j j :指女子十五岁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 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笄:束发用的簪zn 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 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j ,因用

14、为指代成童;束发一般15 岁左右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 表示成年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指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 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知道自己命运的 年龄。指50岁。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 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 耄耋 modi之年:指八、九十岁 ;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期颐qi yi之年: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七)纪月常用

15、序数 (八)时辰 (六)纪年法 天色 纪纪 时时 夜 半 鸡鸡 鸣鸣 平 旦 日 出 食 时时 隅 中 日 中 日 昳 晡 时时 日 入 黄 昏 人 定 时时辰 子丑寅卯 m o 辰巳 s 午未申酉戌亥 现现代 时时 间间 23 1 13 35 57 79 91 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19 21 21 23 中国古代还有报更(打更)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 :一更(17-21时)、二更(21-23时)、三更(23-1 时)、四更(1-3时)、五更(3-5时) 春 季 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惊蛰蛰zh 3月5-7日 春分3月20-22日清明4月4-6日谷雨

16、4月19-21日 夏 季 立夏5月5-7日小满满5月20-22日芒种6月5-7日 夏至6月21-22日小暑7月6-8日大暑7月22日-24日 秋 季 立秋8月7-9日处处暑8月22-24日白露9月7-9日 秋分9月22-24日寒露10月8-9日霜降10月23-24日 冬 季 立冬1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6-8日 冬至12月2123小寒1月5-7日大寒1月20-21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九)二十四节气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 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它确立在汉 朝。汉

17、太初元年(公元前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 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 【内涵】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是节日体系中的核心大节 ,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春节蕴涵的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 意义,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自 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除夕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熬夜守岁 ,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文化心结,在外的游子不远千里万里也要赶 回家来。 (十)风俗礼仪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 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 插柳戴花等。唯一既是24节气又属于传统节假日。 【内涵】每到清

18、明节,黄帝陵、轩辕庙、炎帝陵都要举行大型公 祭,海内外华人从祭祀的仪式中体会到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祭 祀先人一直是中华民族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明时节,上坟 祭扫先人显示了“慎终追远”的传统,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 台同胞也纷纷赶回故土,祭奠祖灵。我国的许多地方在清明还有 植树的习惯。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习 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chng蒲p 、斗百草 、驱“五毒”等。关于端午节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东汉,五月初五 ,人们用彩色的丝带系在手臂上,用来防避兵役和鬼魅,防病防 瘟疫。吃粽子、划龙舟则是后来不断形成的风俗。 【内涵】围绕端午节及其习俗

19、的来源,形成了一些影响很大的 民间传说,并为端午节增添了新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如吃粽子 、划龙舟等习俗,较通行的解释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增加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赛龙舟 等多种体育竞技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 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 月、观潮、吃月饼等。它在中国的民俗节日体系中,形成较晚。汉 魏时期,中秋节日尚无踪迹,唐宋时期,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 节日出现,明清时期,中秋上升为民俗大节。 【内涵】中秋是中国秋季的传统大节,它的地位仅次于春节, 中秋为花好月圆之时,人

20、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 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视为“团圆节”。人月两团圆的意境对于中国 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人 生的美好愿望。传统中秋节俗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 ,对 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 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 孟)、仲、叔、季表示排行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 三牲。 【太牢、少牢】由于祭祀者

21、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 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 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 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 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 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古 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 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 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 窄,因此室内最

22、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 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 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 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 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hng 、崩、百岁、千秋 、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

23、 k 逝、老、故、逝、终zhng 等。 (十一)音乐文娱 【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松,是耐寒树 木,经冬不凋,常被看作刚正节操的象征。竹,也经冬不凋,且 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 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 的人格的象征。 【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兰,一则 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 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 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 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梅、竹”见上条。 (十二)科举考试 【

24、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 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 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 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 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 准。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 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 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 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 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殿试】

25、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 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 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 一名称状元(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第二名称榜眼,第 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 “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l ,一、二、三甲 统称进士。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 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 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

26、一次考试, 生员(秀才)参加乡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 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第一名叫解(jie)元。其余考 中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 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 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 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 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 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 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

27、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 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 至少有十六人。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 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 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 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训俭示康:“同年 曰:君赐不可违也。”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 、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 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

28、分 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破题”规定两句 ,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 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 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 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 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 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 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 起到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作用。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 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

29、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 、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十三)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 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 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 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 级标准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 ,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 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 依据。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 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

30、之”中 的“六艺”即“六经”。 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 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干二百二十九卷,记 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 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 始称史记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该书 取材颇富,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史事。文笔 优美生动,结构严谨,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在我国 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作者所创的纪传

31、体例为历 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 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 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 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 体通史。 【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 (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 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2)、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 传、资治通鉴。 (3)、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 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出现 【丛书】:按一定的目

32、的,在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 于一体的种集群式图书,叫丛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 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世界著名的古代大型综合性丛书,是 清代乾隆年简编的四库全书,收编古籍达三干四百六十一种, 其中有不少罕见的旧刻和旧钞本。丛书的作用:一是集中大量稀见 难得的重要图书文献,对保存、流传、校勘古籍具有巨大意义;二 是给人们治学以很大方便。 【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荀xn 勗x 。经,指儒家经典; 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 、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目录学】:研究书目的编制、利用并使其在科学文化事业中有 效地发挥作用的学问。

33、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目录学的作用, 西汉时,刘向、刘歆xn父子就撰有别录七略等书,以后 历代均有专著。南宋郑樵qio 有通志校雠chu 略,至清代, 章学诚著成校雠通义,更总结了目录学的丰富经验。反映我国 古代著述的规模最大、最全的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 库全书简明目录。 【类书】辑录汇集资料,以利寻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 。其体例有集录各科资料于一书的综合类和专收一门资料的专科类 两种。编辑方式,一般分类编排,也有按韵、按字分次编排的。现 存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 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 成。其价值:一为保存我国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

34、的珍贵资料,以 供校勘典籍、检索诗词文句、查检典故成语出处之用;二为研究者 直接提供了专题研究的资料。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 (1)以作者姓名命名。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 (2)以官爵命名。如王右丞集(王维)、杜工部集(杜甫)。 (3)以书斋命名。如七录斋集(张溥)、饮冰室合集(梁启超) 、惜抱轩文集(姚鼐)。 (4)以作者字、号命名。如李太白全集、文山先生全集、 王子安集(王勃)、苏东坡全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 徐霞客游记(徐宏祖)。 (5)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如樊川文集(杜牧)、贾长沙集 (贾谊)、长江集(贾岛)、梦溪笔谈(沈括)。 (7)以出生地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

35、石)、柳河东集( 柳宗元)。 (8)以帝王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 长庆(821年824年)唐穆宗李恒年号 (十四)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 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 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 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zhu 。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 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

36、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 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zh 、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 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 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ch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 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 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 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十六)数字三常识 1、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

37、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2、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3、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牙婆、虔qin 婆、药婆、接生婆 4、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su人、神农;五帝:黄 帝、颛zhun 琐su 、帝喾、尧、舜 5、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 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十五)史料运用 6、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 (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7、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 (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 、工 8、三苏:

38、苏洵xn 、苏轼、苏辙 ; 9、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10、三国:魏、蜀、吴 11、三原色:红、绿、蓝 12、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13、三代: 夏、商、周 14、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 ,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sh 、稷j 、麦、菽sh ;另 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十七)届任位 美国总统的届、任、位各自含义不同。据美国宪法,总统选举四 年一次。四年为一届。如果总统任内死亡或因故去职,未能满任, 另由他人接任,则继任总统和前总统属同一届总统。例如,约翰肯 尼迪在1963年11月遇刺身亡,约翰逊接任,他们二人均为第44届 总统。总统的“任”是就他的任职而言的。一个人如连续担任几届总 统,仍被认为是一任。富兰克林罗斯福就属于这种情况,他1933 年至1945年连任4届总统。但一个人如先后担任几届总统,而不属 于连选连任,那么当选几次就算几任。 格罗弗克利失兰1885年至1889年和1893年至1897年两度入主白 宫,因此算作两任。“位”是指担任过总统的人数。美国自1789年开 始举行总统选举至今,已先后有42人担任过总统职务。2008年11 月4日,奥巴马当选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他将于2009年1月 正式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56届、第44任和第43位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