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鲁教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93643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0.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鲁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鲁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鲁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鲁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鲁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鲁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鲁教版.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流域综合开发 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 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以及综合治理的政策措施。,课标解读,1、认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征。 2、了解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及在全国的地位。 3、通过认识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开发与整治重点,理解掌握如何因地制宜进行流域开发与整治。 4、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流域发展条件与开发整治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大型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5、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激发学生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的热情。,3、通过认识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开发与整治重点,理

2、解掌握如何因地制宜进行流域开发与整治。,一、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类型多样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 (3)水文:水量、流域面积,2自然资源 (1)水资源 (2)矿产资源 (3)水能资源 (4)森林资源 (5)旅游资源,一、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自主探究,1.请说出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 游平原,自主探究,2.请说出长江中下游地形特征 ?,地势低平,河汊纵横,自主探究,3.请说出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的资源优势。,上游: 水能、 矿产

3、、森林,中下游:水、 矿产、 土地、气候、,一、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1、社会经济特征,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沿江两岸和四川盆地,人口众多、城市密布、工农业发达,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农副产品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一、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2、主要工业基地,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攀枝花) 成渝工业基地(成都、重庆) 贵阳有色冶金工业基地(贵阳) 鄂西工业基地(襄阳) 湘中工业基地(长沙) 武汉工业基地(武汉) 沪宁杭工业基地(上海、南京、杭州),一、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二)长江流

4、域社会经济概况,3、主要农业基地,成都平原 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太湖平原 江淮地区,一、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4、主要城市:城市化水平较高 P78,一、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5、三大经济区 P78,以 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 以 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 以 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一、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6、长江航运潜力巨大 P79,a. 干流横贯东西 ,直通海洋 b.支流沟通南北,通过京杭运河联系海河、黄河、淮河、钱塘江水系; c. 通航里程长,运输能力大; d. 沿岸港口众多,合作探究,从自

5、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有哪些有利与不利的条件?,自然条件:,有利:,1.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 2.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3.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料 4.水能资源丰富,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动力,合作探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有哪些有利与不利的条件?,自然条件:,不利:,1.季风气候,多洪涝灾害 2.中上游地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 3.煤、石油等能源缺乏,合作探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有哪些有利与不利的条件?,社会经济:,有利:,1.长江沿岸港口众

6、多,水陆交通便利 2.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丰富 3.流域内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合作探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有哪些有利与不利的条件?,社会经济:,不利:,1. 部分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2.资源分布与经济分布不协调 3.经济较发达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和能源短缺,二、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整治,(一)上游地区,1.开发重点 -水能资源的开发,三峡,三峡 工程 的 效益,正面,负面,航运,防洪,发电,综合效益,移民安置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名胜古迹问题,地理问题,三峡工程建设的效益,(1)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防 洪,防 洪 原

7、因,地处上游山区 与中下游平原 的转换位置,控制着 长江上游的 全部来沙来水,总库容393亿立 方米,防洪库容 221.5亿立方米,区 位 优 势,库 容 巨 大,防 洪 作 用,提高荆江河段 的防洪标准 (10年一遇-100年一遇),配合分、蓄洪工程等措施 可避免大于百年一遇洪水 造成的荆江河段干堤溃决,缓解洪水对武汉的威胁,减轻洞庭湖的淤积,大幅度减少分、蓄洪 造成的损失,防 洪 效 益,社 会 效 益,经 济 效 益,环 境 效 益,(2)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长江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发 电 效 益,社 会 经 济 效 益,环境效益,缓解华东、华中及重庆地区 的能源

8、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清洁水电 代替火电,大幅减少 废气、废水、 废渣的排放,(3)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3)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限制条件,长江航道特别是 宜昌至重庆660 千米的川江航道,高山峡谷 落差大 水流急 险滩多,通航能力低 运输成本高,水 位 提 高,增加 枯水 季节 流量,上游(蓄水),下游(放水),淹 没 险 滩,水 流 趋 缓,航 道 加 深 加 宽,水 位 提 高,航 道 加 深,提高 通航 能力、 降低 运输 成本、 增加 运输 数量,促进东西部物资流通,促进东西部物资流通,促进东西部物资流通,三 峡 工 程,从根本上改善 川江的航运条

9、件,改善宜昌 下游河道,(4)三峡工程的其他效益,中下游城市供水 农业灌溉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 库区水产养殖 旅游 改善生态环境,(5)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泥沙淤积、水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等,采取措施:,1.加强长江上游防护林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2.建立了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3.鼓励库区移民外迁安置 4.对库区工业和居民生活污水实施有效治理5.对库区地质灾害多发区采取工程治理、搬 迁避让、监测预警等多项措施,二、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整治,(一)上游地区,2.整治重点 -崩塌、滑坡、泥石流、,原因:P82 措施: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P82,-水土流失,例: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 P83,二、长江流域的开发和

10、整治,(二)中游地区,1.开发重点 -商品农业基地 制造业基地,二、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整治,(二)中游地区,1.开发重点 商品农业基地: 气候、地形、 土地 制造业基地: 矿产资源,尤其是金属矿产,二、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整治,(二)中游地区,2.整治重点,-洪水灾害,造成洪灾的原因是: 自然原因 a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荆江河段) b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 人为原因 a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节洪峰的功能消弱。,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1)退田还湖 (2)搞好分洪工程(

11、荆江) (3)营造防护林 (4)修建水利工程,二、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整治,(三)下游地区,1.开发重点,-发展工农业生产,我国著名的 鱼米 之乡和丝绸之乡,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1)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自然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平原广阔;河湖密集;土壤肥沃 自然条件优越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经验丰富 (2)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协作条件好 不利条件: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二、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整治,(三)下游地区,2.整治重点,-综合治理环境

12、污染,环境问题:,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治理措施:,课本P87,例:太湖水环境问题 P87,长江水能占全国可开发水能总量的40%,80%集中于上游地区。,(1)湖北枝城至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2)防洪的重点河段 原因: 河道特别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 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 河堤,形成悬河。 一旦发生洪水,堤防崩溃直接威胁江汉平原 和洞庭湖平原的农业、企业、城市、交通要 道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荆江治理措施: 修建荆江分洪工程 进行几处裁弯取直工程 加固荆江大堤,调蓄洪峰能力下降,加剧长江洪灾,1、B 2、D 3、A 4、A 5、A 6、D 7、D 8、AC

13、9、CD 10、AB,(1)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青藏高原 (2)A汉江 B赣江 C雅砻江 D湘江 (3)上海 武汉 重庆 成都 (4)三峡 湖北 宜昌 西陵 带到长江下游的泥沙变少,海水侵蚀作用可能增强,三角洲可能退缩 (5)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12、(1)地处第二、三两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 (2)防洪 (3)河道九曲回肠、且为地上河 长江中上游必须做好植树造林工作、修建水利工程、荆江河段应进行裁弯取直、进一步加固防洪大堤、建设蓄洪滞洪工程等 (4)减缓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进

14、一步发展;改善能源结构,利于大气环境的保护。,13、(1)31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长江流域的水利建设 (3)建工厂(宝山钢铁厂、金山石化总厂等)、建农场(种植棉花等)、交通设施(浦东国际机场等)、旅游(东滩候鸟自然保护区等)、晒盐、水产养殖等 (4)有利:有利于改善长江水质;河口淤积减弱,提高河口的通航能力 不利:长江口滩涂长速减慢;长江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典例分析,26(25分)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

15、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6分),(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6分),(3)指出图13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10分),(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